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

临床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 림상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16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低效价IgG抗E致疑难配血1例

    作者:宋志群;余悦娇;马玲;周小玉

    To achieve safety and effectivity for the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irregular antibodies screening and cross-matching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is crucial.we successfully solved a case about deficicalty cross-matching caused by low titer of IgG anti-E.

  • ABO亚型鉴定结果分析与报告——附B(A)04亚型1例

    作者:曹红荣;孟宪军;王照军;毕星秀

    To investigate the ABO subtype identification methods,results analysis and key control point,so as to ensur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ABO subtype,and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According to antiglobulin test negative,the existence of A antigen of red blood cell in subject specimens proved by absorption elution test,gene detection and serological detection using anti-A,anti A1,anti-B,anti-AB,anti-H,A1 C,A2 C,OC,its cell at 4℃,37℃ and room temperature under etc,through the relevant tests,analyze and judge combining with serological reaction pattern,it belonged to the B(A)04 subtype.

    关键词: 血型 ABO亚型 B(A)亚型
  •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骨髓细胞学诊断

    作者:于远军;张敏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 in our hospital and review the relevant literature.The serum IgM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atients.Three series of cells in bone marrow decreased.The appearance of small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was obvious.Specific plasmacytoid lymphocyte and mast cells (tissue basophilic cells) appeared associated with mature red blood cells typical of rouleaux arrangement.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 should be depended on cell morphology and immunology.

  • 成分血输注成功抢救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1例

    作者:米佳平;张东敏;陈淑丽;李秀伶;孔庆和

    To analyze of the effect of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esophageal varices,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component transfusion.The typical case with cirrhosis and esophageal varices received cold precipitation,platelet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The patient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successfully.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esophageal varices was significant.It should be noted that save blood resources and provide help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blood.

  • CisAB01血型的血清学及基因型分析——附2例报告

    作者:王晓华;马玲;王恩波;李兴华;刘衍春

    To clarify the ABO blood group molecular mechanism using gene analysis of two cases which were serological identified as CisAB.Forward and reverse group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blood serological type.ABO genes were detected by PCR-SSP originally,exon 6 and 7 of DNA were analyzed by sequencing.The two specimens were identified as AB blood subtype with serologic evidence of strong H antigens expression and serum weak agglutination with B cell.The PCR genotype results were all CisAB.Gene sequencing conformed to CisAB01/O01 gene type with the results of 261delG,297A/A mutation of exons 6 and the 467C>T,803G>C mutation of exons 7 compared with A101 nucleotide sequencing.

  • 检出抗-D、抗-C1例

    作者:姚丽;侯治兵

    To explore the clinicalsignificance of irregular antibodies and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of associated antibodies.Red blood cell blood typing,antibodies identificatio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and cross matching were done to avoid irregular antibody to be transfused and the hemoglubin rised.The efficay and safety were ensured by checking before transfusion.

  • 发生不合理输血的原因与促进合理用血的策略分析

    作者:李建武;戴芳

    临床输血属于临床治疗与抢救患者不可替代的方式,科学与合理的输血可挽救患者生命,反之若输血不合理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治疗,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需加强重视.2010年起我院按照市卫计委要求开始推进科学合理用血工作,临床合理用血情况逐年有所改善.从2013年开始我院重点对不合理输血进行研究与探讨,并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2014年调查显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临床不合理输血现象有所减少.为了进一步对不合理输血发生原因及促进合理用血进行分析,以便更好降低不合理输血率,笔者对我院2013与2014年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襄阳市HBV DNA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血源屏蔽与归队策略

    作者:释艳华;饶艳华;姚丽

    输血传播性疾病中,HBV、HCV、HIV是对输血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病毒,HBV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高达10.3%,因此,严重威胁我国的输血安全.HCV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为1.0%~3.1%,由于技术原因,对供血者还存在一定的漏检率,致使70%输血传播性肝炎是由HCV引起.HIV的传播途径之一也是经血传播,输入了带HIV的血液感染HIV的可能性估计超过90%,一次输血带入HIV病毒量是非常大的,通过这种方式感染后,很快就会发展为AIDS,平均时间3~5年(儿童约为2年),全球HIV感染者中,5%~10%为经血感染.自上世纪末,国际上部分国家及地区已逐渐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源筛查[1],以提高输血安全性.我国也从2010年起在血站系统逐步开始血筛核酸检测试点工作,截止到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其在血液筛查方面的优势已日益显现,国内已有文献报道[2-3].根据目前的检测数据,我国血站检测核酸检测反应性的绝大多数为HBV DNA反应性样本,与这3项传染性疾病在我国流行病学状况相一致.本文试通过对HBVDNA检测为反应性的血源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后续的补充实验,对确立合理的血源屏蔽与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 献血者HIV一次筛查与两次筛查对比分析

    作者:朱健;金小苏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献血者血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检测HIV-1和HIV-2抗体或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而新版(2015版)血液检测策略采用2遍血清学方法和1遍核酸检测或1遍血清学方法和1遍核酸检测.多年来我国血站采用2遍ELISA,为此本文分析献血者血液HIV筛查ELISA 1次筛查方法与2次筛查方法的关系,为献血者血液HIV检测策略选择提供帮助与参考.

  • 武汉地区ALT值40~50U/L区间血液报废情况分析

    作者:杨茹;姚立;李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轻度升高是我国献血者体检不合格和献血后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血液报废的数量十分惊人.随着酶联免疫试剂特异性和灵敏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核酸检测技术的成熟与逐渐普及,ALT在控制输血性传播疾病上的意义已非常有限[1].因此,ALT是否还应该作为血液筛查的常规项目存在于采供血机构,再者ALT的上限标准更改为50 U/L后,是否还需要更加科学的做出变更也是业界近几年来一直争论的热点.

  •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作者:孙玉侠;孟宪军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街头献血车,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献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有损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同时给献血者带来痛苦,甚至会造成献血者的流失.为此,本课题对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相关性原因进行探讨,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有序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 血站HIV感染标志物检测方法比较及模式探讨

    作者:何成涛;傅强;黄敏;张立波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可在人之间通过一定传播途径传播.由于具有极快的蔓延速度和极高的致死性,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其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尤为重要[1].我国艾滋病疫情虽呈低流行态势,但每年新报告HIV/AIDS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3].血液传播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为进一步缩短检测“窗口期”,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我国要求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必须对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进行HIV检测.《血站操作技术规范(2015版)》[4]明确要求,在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检测项目中,HIV感染标志物包括: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HIV RNA);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抗体(抗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抗体(抗HIV-2),或者抗HIV-1、抗HIV-2和P24抗原(HIV Ag/Ab).本研究对目前血站采用的3种HIV感染标志物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核酸实验室污染原因及处理

    作者:毕承恩;瞿文金;郑丽娟;钟旭琴

    近年来,核酸检测技术在我国得到逐步的推广和应用[1-4],并已成为血液筛查实验室的重要试验手段,但因其灵敏度高的特点,同时实验室也容易导致污染,笔者结合工作中实验室污染发生和处理案例,探讨核酸实验室污染的监测和处理策略供大家参考.

  • 运用预入院制度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的实践探讨

    作者:张小艳;陈赛

    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是在手术前数周乃至数月前采集患者自身血液(全血或血液成分)保存,以备手术时使用;也可在某些疾病缓解期采集自身全血或血液成分以备必要时使用的一种输血治疗方法[1].1998年10月1日实施的《献血法》第15条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体储血.近年来,随着血液供需矛盾的日益突显以及人们对血液安全的重视,自体输血在临床输血中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十多年以来,作为自体输血三种方式之一的PABD并未得到大规模开展,其原因之一就是受“缩短平均住院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医患双方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术前完成贮血.采取PABD,后1次采血好在手术前3d完成[2].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提前作数次采血,所需时间较长,会影响床位周转率;同时,绝大部分医院绩效考核中“自体输血”权重很小,但“平均住院日”却是关键指标,导致临床科室难以实施自体输血[3].而预入院制度的推行则可部分解决术前贮血准备时间不足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3种计数血小板方法结果差异分析

    作者:徐文丽;李舟

    目的:用日本Sysmex公司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临床标本,探讨电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影响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电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和手工法计数血小板分别为PLT-I,PLT-O,PLT-F和PLT-M,分别用PLT-I,PLT-O,PLT-F对PLT-M作Bland-Alt-man图.结合CLIA188室间评估指标(血小板的允许误差限值为T±25%),分析2种方法的一致性;并统计分析对照组及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标本的红细胞碎片计数(FRC%)、小红细胞百分率(MicroR%)、网织血小板比率(IPF%)的95%可信区间,观察其对仪器法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60例PLT计数电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和手工法比较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小红细胞组60例PLT计数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高,偏差随着FRC%和或MicroR%的增多而变大,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越明显,而光学法、荧光法和手工法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时FRC%和Micro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PF%无明显差别.幼稚(大)血小板组60例PLT计数电阻抗法和光学法结果可信度低,且光学法低,而荧光法与手工法一致性较好,此时IPF%明显升高.结论:XN-9000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在正常血液标本中,3种方法与手工法一致性好,结果均可靠.在小红细胞和或红细胞碎片干扰标本及血小板形态异常标本中,电阻抗法结果不可靠,可用荧光法或手工法进行复查.而光学法抗小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能力较强,对幼稚血小板会漏检.

  • 灰色动态模型GM(1,1)在承德市血液采集及制备中的预测研究

    作者:张小伟;王淑香;王岩

    目的:探讨灰色动态模型GM(1,1)(一个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在承德市中心血站预测血液采集及制备数量变化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04-01-2013-12承德市中心血站年采集和制备6类血液品种数据统计资料,建立采集、制备预测模型的Y(t)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将2013年采集、制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比较,来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分析2014-2016年采集及制备数量.结果:承德市中心血站上述6类血液品种的后验差比(均方差)C均<0.35,小误差概率P值均为1,经拟合优度检验,精度均为优,预计2016年6类血液采集及血液制备品种数量仍处上升趋势.结论:承德市中心血站以上6类血液采集、制备品种数量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可以利用本模型对未来年份血液采集、制备数量进行外推预测.灰色系统一阶模型GM(1,1)成为其强化库存科学管理,保证血液供应计划的有效方法和可行性工具.

  • 2种不同无偿献血模式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的比较

    作者:苏武锦

    目的:比较分析2011-2015年南宁市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为采供血机构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统计学支持.方法:对南宁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588 194人次(自愿无偿献血者375 023人次,互助献血者213 171人次)的血液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5年互助献血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P<0.05);尽管互助献者HBsAg(P<0.05)和抗-TP(P<0.01)的阳性率呈下降的趋势,但互助总的阳性率(1.90%)显著高于自愿无偿献血总阳性率(1.11%)(P<0.01),OR=1.709,95%CI=1.640~1.780.结论:过高的互助献血比率,其潜在的输血风险性高于来源自愿无偿献血,采供血机构应该依法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加强互助献血管理,严格控制互助献血启动的条件、标准和范围,不断降低互助献血率.

  • 检测RhD阴性孕妇的血清不规则抗体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意义

    作者:王爱红;姜庆芳;郑荣军

    目的:探讨RhD阴性孕妇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情况,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5年江山市人民医院38例RhD阴性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产前检查的RhD阳性孕妇30例为对照组,分别作产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38例RhD阴性孕妇有9例检出有不规则抗体存在,检出率23.7%,其中有妊娠史者阳性率为50.0%(7/14),无妊娠史者阳性率为8.3%(2/24),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P<0.05).观察组中特异性抗体主要以IgG为主,其中抗-D抗体5例(55.6%),抗-E抗体2例(22.2%),抗-M抗体2例(22.2%);对照组检出1例有不规则抗体存在,检出率3.3%,为抗-M抗体.观察组中有4例(2例抗-D、2例抗-M)效价<16;4例(2例抗-D、2例抗-E)≥16而<128;1例(抗-D)≥128.对照组1例<16.结论:定期监测RhD阴性孕妇的血型不规则抗体,对抗体阳性且效价较高者进行必要的产前治疗.加强对尚未生育过的Rh阴性年轻女性的血型知识宣教,是预防HDN的重要措施.

  • 天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TLV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作者:赵瑛;李双玉;安仕萍;董磊;解金辉;杨文玲

    目的:了解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TLV)在天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2015年6至7月天津市无偿献血者样本10 295份血清HTLV抗体,阳性标本经巢式PCR和Western blot法进一步确证.结果:10 295份血清标本有2份初筛阳性,确证为阴性.结论:天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属于HTLV感染低危人群,可暂缓对天津市无偿献血人群进行HTLV常规筛查.

  • 急性等容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明慧;王英;杨文丽;宋雪冬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NH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68例前置胎盘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随机抽取无自体输血的前置胎盘手术患者54例.记录手术前后RBC、Hb、HCT、WBC、PLT、PT、APTT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术中出血量、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等.对2组术后康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①2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预存血量(565±198)ml、术中回收血量(612±137)ml,库血输注例数和库血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2组术后24 h RBC、Hb、HCT、WBC、PLT、PT、APTT等血液指标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24h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④观察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切口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前置胎盘手术,具有较好的血液保护效果和临床推广价值.

  • 输血科参与临床会诊的模式探讨

    作者:张蓉;蒋学兵;成海;张立萍;靳冰;王燕菊;李文静;陈丽

    目的:探讨输血科参与临床会诊的方向和模式.方法:查阅我科近5年参与临床会诊的病例,从会诊科室的分布,会诊例次,会诊目的及会诊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年参与临床会诊总数为53例,会诊科室为15个科室,其中内科为5个科室,占33.3%,外科为10个科室,占66.7%.会诊科室多的为妇产科,会诊15例,占28.3%.从会诊的目的看,技术指导占17.0%;安全用血评估占35.8%;多学科联合会诊占47.2%.从会诊的效果看,临床采纳输血科建议率为96.2%.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引起的相关疾病为零.结论:输血科积极参与临床会诊,为临床科学、安全、有效地用血提供有力保障,能有效地降低输血风险.

    关键词: 输血 临床会诊 模式
  • 异体输血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及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晓宇;董亮;鲁斌

    目的:探讨异体输血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及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40例,血红蛋白65~75 g/L,其中对照组患者20例,不给予输血治疗,试验组患者20例,给予输注少白红细胞2~4 U,并分别于输血前、输血后1d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IgG、IgA、IgM、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输血后1d试验组患者,NK细胞、CD3+、CD4+、CD4+/CD8+较输血前显著减少(P<0.05);输血后1 d,试验组患者IgG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A、IgM变化不显著(P>0.05);输血前、输血后1d2组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指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异体输血对纠正患者失血性贫血有疗效,但对患者免疫功能抑制明显;对于异体输血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血清蛋白质浓度对ELISA检测HBsAg的影响

    作者:徐磊;张文倩;王琳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质的浓度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的影响.方法:将50例不同蛋白浓度的患者血清标本与HBsAg阳性对照血清按10∶1混合制成血清模型,同时分别将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PBS)、7%牛血清白蛋白(BSA)和HBsAg阴性对照血清与HBsAg阳性对照血清按10∶1混合制成对照组模型,用ELISA法检测血清模型及4种对照组模型的HBsAg的S/CO值.结果:50例不同蛋白质浓度的患者血清模型的HBsAg S/CO值均显著低于4种对照组模型(P<0.01);分别将4组对照模型进行两两比较,生理盐水、PBS组的HBsAg S/CO值显著低于7% BSA、HBsAg阴性对照血清组(P<0.05).结论:蛋白质浓度的不同会影响ELISA检测HBsAg的S/CO值.

  • 髓过氧化物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价值

    作者:杨小丽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O)检测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将2012-07-2015-07收治的247例NSTE-ACS患者作为NSTE-ACS组,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75例作为对照组,NSTE-ACS患者分为NSTEMI组164例和UA组83例,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113例、中度狭窄组55例和重度狭窄组79例,按照冠状动脉病变受累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85例、双支病变组69例和三支病变组93例,按照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118例、中危组92例和高危组3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H-FAB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P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NSTE-ACS患者随访12个月,记录6个月、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H-FABO、MPO对NSTE-ACS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ACS组血清H-FABO、MPO、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血清H-FABO、MPO、hs-CRP显著高于UA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H-FABO、MPO、hs-CRP逐渐升高,其中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血清H-FABO、MPO、hs-CRP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血清H-FABO、MPO、hs-CRP又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受累程度加重,血清H-FABO、MPO、hs-CRP逐渐升高,其中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清H-FABO、MPO、hs-CRP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清H-FABO、MPO、hs-CRP又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随着危险度级别升高,血清H-FABO、MPO、hs-CRP逐渐升高,中危组、高危组血清H-FABO、MPO、hs-CRP显著高于低危组,高危组血清H-FABO、MPO、hs-CRP又显著高于中危组(P<0.05).H-FABO预测6个月发生MACE的AUC为0.809,MPO预测6个月发生MACE的AUC为0.794,2种指标预测6个月发生MACE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4,P=0.651);H-FABO预测12个月发生MACE的AUC为0.786,MPO预测12个月发生MACE的AUC为0.869,MPO预测12个月发生MACE的AUC显著高于H-FABO(Z=2.843,P=0.017).结论:随着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病变支数增多、危险度级别升高,血清H-FABO、MPO逐渐升高;H-FABO、MPO对近期发生MACE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MPO对远期发生MACE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影响初诊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相关因素

    作者:陈阿琴;费小明;雷芳;徐瑗;王秀丽;周小玉;汤郁

    目的:分析需手术治疗的初诊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间,除了术中出血之外,其他与输注异体红细胞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78例经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输注异体红细胞情况,并对输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8例食管癌患者中有23例输注1U及以上悬浮红细胞,输血率12.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术前Hb浓度、术前白蛋白浓度、肿瘤TNM分期,是患者围手术期是否输注异体红细胞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体重指数、白细胞数量、食管癌长度、位置、手术方式、术前肺功能情况、患者血型、凝血常规情况对成分输血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年龄、术前Hb浓度、术后肿瘤TNM分期,尤其是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患者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的影响因素.

  • 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清学模式及其相关特征研究

    作者:周怡;蒋靓;王凯;曹维娟;王玲玲;陆荣;夏伟凤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HBsAg阴性HBV DNA阳性(HBsAg-HBV DNA+)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模式、相关特征及经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方法:用2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用罗氏Cobas TaqScreen MPX Test试剂检测ELISA检测合格标本中的HBV DNA,对HBVDNA阳性献血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2遍ELISA检测均为HBsAg阴性的标本有104 862份,其中有61份为HBV DNA阳性,经核酸检测后HBV残余风险可降低5.82/万.男性献血者HBsAg-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献血者(P<0.01);>35岁献血者HBsAg-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18~35岁献血者(P<0.01).在HBsAg-HBV DNA+献血者中,>35岁人群的HBsAg-HBsAb+阳性率显著高于18~35岁人群(P<0.05).结论:苏州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分布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核酸检测能降低HBV经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35岁具有HBsAg-HBcAb+血清学模式的献血者血液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较高.

  • AN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炎症反应和异体输血的影响

    作者:赵芳;汪福珍;李红梅

    目的: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式自体输血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采用ANH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6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血液稀释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HCO3-、碱剩余(BE)、血乳酸(LAC)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h、术后24 h Hb、Hct、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血液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①观察组血液稀释前后pH、PaO2、PaCO2、HC(3-、BE、LAC等血气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②观察组术后1h的Hb、H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24 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hPT、APTT、INR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恢复正常.③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h和24 h CRP及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CRP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异体血输注例数和异体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异体血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改良的质量调整生命年在评价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贮存式自身输血的应用

    作者:王静;张洪为;李代渝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改良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来评估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实施贮存式自身输血(PABD)的临床疗效和实用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PABD实施方案,有效节约血液资源,为临床贮存式自身输血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自愿进行PABD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经过PABD适合度的评估,以评估级别,采用随机法,随机分配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为PABD组,对照组为异体输血组.用改良的质量调整生命年(IQALY)来分析2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及预后情况.评估PABD的临床疗效和实用性,为临床开展贮存式自身输血治疗提供科学可靠有效的依据.结果:在IQALY的分析应用中,我们将较小的值定义为较为优良的生活质量;用IQALY计算得出值:IQALY试验组=16.67;IQALY对照组=34.00.结论:进行PABD的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平均住院天数更少,在手术后输血不良反应和感染少,临床医生在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建议考虑这些后续的效应和作用.

临床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