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

临床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 림상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16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和细胞病理

    作者:张华梅;竺晓凡;李洪强;刘恩彬;茹永新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组织病理及有核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光镜观察20例AA患者骨髓活检病理,透射电镜分析骨髓有核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光镜下所有患者骨髓脂肪组织增多,造血面积减小,大部分存在血浆渗出、出血和纤维细胞局灶性增生,血窦血管结构紊乱.电镜观察显示原始和早幼红细胞代偿性不典型增生,中晚幼红细胞核损伤.粒细胞呈活化和损伤状态;巨核细胞显著减少,胞浆灶性坏死;单核细胞异常增生、活化、吞噬和坏死.淋巴细胞大部分结构正常.结论: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和炎症反应同时存在,单核巨噬细胞活化和吞噬反应与造血细胞损伤相关.

  •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检测

    作者:傅东红;史惠琴;沈云峰;顾中华

    目的: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早期发现巨幼细胞性贫血对视路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择31例无特殊眼病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及27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并同时行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B12与叶酸浓度.结果:患者组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患者组血清叶酸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图形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P<0.01),同样N75潜伏期也延长.但是,N75振幅在患者组与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能早期发现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视神经系统的异常,作为一种临床检测方法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 复杂易位t(2;8;21)(p12;q22;q22):变异型t(8;2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洪涛;杨威;邵辉;张继红;齐莉;廖爱军;李迎春;刘卓刚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有t(2;8;21)(p12;q22;q22) 复杂易位的实验室和临床特点.方法:取患者骨髓液,进行形态学检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患者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PT-PCR检测到阳性AML1/ETO融合基因,染色体核型分析有t(2;8;21)(p12;q22;q22)复杂易位.结论:变异型t(8;21)累及染色体2p12区,可能对白血病的临床表现、预后等因素产生影响,但仍需要积累更多的病例以明确其临床与预后的特点.

    关键词: 白血病 易位 变异性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表达CD7抗原的临床意义以及与细胞遗传学的相关性

    作者:胡晓梅;杨晓红;王洪志;许勇钢;刘池;肖海燕;郑春梅;张姗姗;李柳;胡乃平;刘锋;麻柔

    目的:了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表达CD7抗原的临床意义以及与细胞遗传学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诊治的52例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5例(28.8%)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表达CD7抗原.根据FAB分型,M2(18.5%)和M3型(20%)的CD7+率较低.CD7+组早期细胞抗原CD34、HLA-DR、CD117的表达率以及老年患者(大于60岁)比例高于CD7-组,白细胞计数、染色体异常率、肝脾肿大及髓外白血病发生率均低于CD7-组.CD7+组完全缓解(CR)率高于CD7-组,无病生存期(DFS)短于CD7-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0%以上的CD7+ AML患者分布在中等预后核型组.随着预后好、预后中等、预后差核型组的变化,AML所有病例、CD7-组、CD7+组的CR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与CD7- AML相比,CD7+ AML更容易获得CR,可能与低的白细胞计数、低的染色体异常率以及低的肝脾肿大与髓外白血病发生率有关;CD7+ AML患者年龄较大或同时表达早期细胞抗原,可能影响DFS.AML无论是否表达CD7抗原,染色体核型是判断预后重要的因素.

  • 依硫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卢学春;迟小华;朱宏丽;杨波

    目的:分析依硫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指导MDS的治疗.方法:以amifostine、myelodysplastic syndrome和therapuetics以及依硫磷酸和MDS为主题词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所有依硫磷酸治疗MDS的临床研究.结果:共检索到24篇依硫磷酸治疗MDS的论文,一共有22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符合总疗效分析条件的患者一共有195例.在60例输血依赖患者当中,24例(14.7%)治疗后脱离输血,36例(60.0%)输血间隔延长一倍以上;140例粒细胞缺乏患者治疗后69例(49.3%)粒细胞上升超过一倍以上;在57例RAEB和RAEB-t患者当中,无一例幼稚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主要有食欲下降61例(41.2%),恶心53例(35.8%),皮疹13例(8.8%),呕吐12例(8.1%),低血压11例(7.4%),疲劳感9例(6.1%),打喷嚏3例(2.0%),无症状低钙血症2例(1.3%),深静脉血栓2例(占1.3%).结论:依硫磷酸可用于治疗细胞减少的难治性/复发性MDS.但对于血栓性疾病患者慎用.

  • ITP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的意义探讨

    作者:冯建军;杨林花;陈剑芳;来晓炜;马艳萍;马梁明;侯丽虹;申秀敏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相关因素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52例ITP和24例正常对照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结果:ITP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抗GPⅡb/Ⅲa及GPIb/Ⅸ抗体A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组血小板计数与两种特异性抗体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中,ITP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K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较好地反映ITP这一病理过程,对提高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睾丸原发的NK/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曾琴兵;程范军;高清平;朱正鹏;刘岐焕;鱼强;吕建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的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有效的诊治措施.方法:报道1 例睾丸原发的NK/T细胞淋巴瘤,对手术标本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查及EB病毒DNA的PCR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表现为无痛性左侧睾丸肿大,有向对侧睾丸、脾、中枢神经系统(CNS)等部位播散的自然倾向;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为CD56、CD45RO、CD3ε阳性,CD20、CD79α、CD5、Bcl-2、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均为阴性;PCR检测肿瘤细胞EB病毒DNA为阳性;病理诊断为左侧睾丸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睾丸原发的NK/T细胞淋巴瘤罕见,病情进展快,应尽早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EB病毒相关检查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研究以确定诊断,目前治疗效果差,需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生存率.

  • 造血干细胞移植肝脏并发症临床研究

    作者:杜宏;杨栋林;黄勇;韩明哲

    目的: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肝脏并发症的临床类型、病因、预后、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接受HSCT的279例血液病患者中肝脏并发症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并着重分析肝静脉闭塞病(HVO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及危险因素.结果:279例HSCT患者中99例发生肝脏并发症(发生率35.48%),其中23例发生HVOD(发生率8.24%),62例发生涉及肝脏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他14例包括药物性肝损害8例,戊型肝炎2例,活动性乙型肝炎2例,胆汁淤积性肝炎1例,肝真菌病1例.截止随访结束死亡36例.23例HVOD患者,9例于移植后100 d内死亡,其中7例死于HVOD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63.6%).经统计学分析HSCT后肝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无关供者(UD)移植,移植前有肝炎病毒感染,肝功能异常及并发真菌感染.患肝脏并发症的HSCT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肝脏并发症是HSCT后降低患者总生存时间的一重要因素.其中HVOD尤为严重且危险.HVOD的预防,控制肝炎病毒感染以及针对肝脏并发症高危因素筛选高危患者选择适当预处理及GVHD预防方案,有助于降低肝脏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HSCT患者移植后的死亡率.

  • 细胞免疫紊乱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情进展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志超;梁辉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及健康人之间T细胞亚群、T辅助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浓度差异,探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对MDS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MDS患者32例及健康对照5例,按IPSS积分其中低危组10例、中危-1 组8例,中危-2组8例,高危组6例,取其骨髓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T辅助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浓度.结果:低危组、中危-1组细胞毒性T细胞(CTLs)、Th1、Th1/Th2高于中危-2组、高危组、健康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危-1组之间,中危-2组、高危组、健康对照组之间CTLs、Th1、Th1/Th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TLs、Th1逐渐下降, MDS 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呈负相关.各组之间IFN-γ、IL-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危组、中危-1组较中危-2组、高危组、健康对照组细胞因子浓度有增高趋势.结论:在M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即低危组、中危-1组CTLs、Th1、Th1/Th2较中危-2组、高危组增高,可能与MDS病情进展有关.

  • 非血缘脐血移植失败行二次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宋闿迪;孙自敏;刘会兰;耿良权;童娟;姚雯;王祖贻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失败后立即行半相合型造血干细胞二次移植作为解救方法的可能性和安全性.方法: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MDS-RCMD)3年余患者,进行非血缘HLA不全相合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30 d STR-PCR检测移植物未植入,立即予患者进行半相合造血干细胞干细胞移植以挽救患者生命. 供者为患者母亲,采用"骨髓加外周血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福达拉滨".结果:二次移植物成功植入,形成完全供者来源的造血与免疫功能,二次移植后12 d ANC>0.5×109/L, +15d PLT>20×109/L,无急慢性GVHD等并发症的发生,随访19月余,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结论:非血缘脐血移植失败后,50 d内行半相合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措施.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辉;常乃柏;顾惜春;裴蕾;魏建平;范芸;李江涛;许小东;田园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多疗程中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方法:1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骨髓移植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有4例在诱导和巩固治疗中采用中大剂量Ara-C 2疗程或2疗程以上,观察不同组患者造血干细胞采集情况及造血重建情况,并监测患者的疗效.结果: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数和中位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骨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中大剂量Ara-C 2疗程或2疗程以上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和中位CD34+细胞数与未使用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较骨髓移植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例患者在复发状态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中位生存期9.5个月,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后中位生存期8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 例患者中位生存期(OS)84个月,中位无白血病生存期(DFS)81个月,患者3年无白血病存活率为(68.25±11.23)%.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自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快;2疗程或2疗程以上的中大剂量Ara-C治疗的患者仍能采集到足量的外周造血干细胞;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较好的OS和DFS.

  • CD33抗体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2例

    作者:吴穗晶;杜欣;翁建宇;林伟;黄梓伦

    近年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患者的预后也有改善,但总有部分患者,即使是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终因为复发而死亡.我们采用CD33抗体(Mylotarg)对2例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患者进行治疗.

    关键词: 移植 白血病
  •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陈字;陈彤;谢彦晖;许小平;谢毅

    患者,男,48岁.因"腰背部肿块4年余、进行性增大半年"入院.患者4年前无意中发现腰背部正中部位出现一肿块,约核桃大小,表面皮肤呈浅褐色,无痛、痒或溃破.

    关键词: 淋巴瘤 皮肤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

    作者:方永光;向阳;成玉斌;李海霞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两种常见的溶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1种溶血性贫血.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颅脑放疗后并发嗜睡综合征7例

    作者:李巍;秘营昌;孙晓明;杨胜;王迎;周康;王建祥

    颅脑放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用剂量1800~2400 cGy.放疗导致颅脑损伤临床上一般分3种,急性、早期延迟、晚期延迟反应(1).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4+细胞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爱;张莉;孙建华;许洪志

    目的: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MNC)的比率及其表面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的表达率,以探讨AA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3例AA患者及12例非血液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占MNC的比率及其表面的G-CSFR的表达率.结果:AA组与对照组骨髓MNC中CD34+细胞的比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CSFR的表达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4)及很少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9)的骨髓MNC中的CD34+细胞的比率小于0.1%.结论:骨髓CD34+细胞的检测有助于判断AA患者病情,而其表面的G-CSFR的表达率与AA的发病无关.

  • 血液病并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郑正津;付海英;王少元;沈建箴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并发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不同分层诊断的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从2005年4月-2008年3月期间住院的血液病患者85例发生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肺部CT影像,以及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不同分层诊断的抗真菌疗效.结果:①呼吸道IFI肺部CT影像学主要特征有结节样/球状阴影和靠胸膜的楔形阴影等;②微生物检测结果念珠菌属占44.7%,霉菌占12.9%,未检出真菌占42.4%;③ IFI初始治疗中伊曲康唑组有效(痊愈加好转)率(67.7%)好于氟康唑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氟康唑初始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患者16例,治疗有效率分别是66.7%和75%,而伊曲康唑无效改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有效率为3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分层治疗中,拟诊治疗、抢先治疗与确诊治疗各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影响抗真菌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中主要是与原发病是否进展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年龄、粒细胞缺乏时间、抗真菌治疗时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胸部CT影像学对IFI诊断有重要价值,而痰检真菌学诊断价值不大;②伊曲康唑注射液可以优先选择用于呼吸道IFI经验性治疗.

    关键词: 血液病 真菌 感染 治疗
  • As2O3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李凌浩;李惠民;喻镁佳;赵仁彬;何迪;胡杰;李斌

    目的:评价三氧化二砷(As2O3)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探索新疗法.方法:5例NHL患者应用亚砷酸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维生素C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动态监测血清VEGF、MMP-9含量变化.结果:5例患者中4例有效.所有患者均出现肝功能损伤,部分出现消化道症状、轻度血细胞下降、口周麻木等不良反应.3例B细胞型患者的VEGF值下降而2例富于T细胞的B细胞型患者上升,4例治疗有效患者MMP-9值下降而1例PD患者上升.结论:As2O3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对NHL有一定治疗效果,通过下调VEGF、MMP-9从而抑制血管新生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As2O3对VEGF水平的效应在不同细胞型NHL中可能不同而对MMP-9水平的效应与疗效相关.

  • 体外培养急性白血病树突细胞的培养基选择

    作者:邓琦;李玉明

    急性白血病(AL)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望治愈,但是受患者年龄和供者来源的限制,不能得到广泛开展,因而AL化疗完全缓解后体内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成为当今AL治疗的一大热点.

  • 血管生成素/受体酪氨酸激酶与恶性血液病

    作者:成志勇;潘崚;杨琳;赵丽娟

    血管生成素(Angs)为分泌型细胞因子,是独立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外的促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MSCs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建刚;冯凯;石炳毅

    上世纪60-80年代,riedenstein和他的同事发现骨髓细胞培养后有一种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可以在体内成骨,称之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1].

  • 非肥胖糖尿病鼠Sca-1+细胞的分离和纯化

    作者:赵艳;高峰;吕平

    目的:分离和纯化非肥胖糖尿病(NOD)鼠的造血干细胞.方法:运用针对小鼠干细胞表面特异表达的干细胞抗原-1(Sca-1),采用磁性细胞分选方法(MACS)分离NOD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监测分选效果.结果:纯化后Sca-1+细胞纯度平均为83.01%,细胞回收率为52.48%~57.64%,细胞活力在90%以上.结论:MACS可以从NOD鼠骨髓中分离出Sca-1阳性造血干细胞,细胞纯度可达80%以上.

  • 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思考

    作者:侯健

    人类认识多发性骨髓瘤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人们在与MM的斗争中对其认识不断深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图对MM的诊断已经从单纯细胞形态学诊断演变为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结合的综合诊断模式.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临床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