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 중국중서의결합소화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038X
  • 国内刊号: 42-161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212
  • 曾用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胃镜像特点

    作者:万莹;吕文亮;高清华;李天望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胃镜像有何特点,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05例.按照有关纳入标准,选择适合条件的病例纳入脾胃湿热证组,其余病例均归入非脾胃湿热病组.观察纳入研究对象的慢性胃炎病人的胃镜像,运用SPSS16.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胃镜像中局部黏膜糜烂出现的频率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和其他组.[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胃镜像特点为胃黏膜糜烂.

  •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方式对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林振海;李军华;魏海龙;肖洪伟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口机械吻合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02年2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8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颈部分别采用机械吻合和人工吻合,比较2组吻合时间、吻合费用及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5.1±4.6)min:(29.4±4.3)min,P<0.05];观察组吻合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3698.6±356.1)元:(325.5±22.8)元,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44%,对照组发生率为7.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9.51%明显高于对照组2.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胃机械吻合相比人工吻合操作简单、吻合效果显著,但可增加吻合费用,提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吻合方式选择,以获得佳吻合效果.

  • 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作者:郑莲莲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活动期UC患者86例,按照就诊门诊号顺序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甘草泻心汤,对照组予以单纯的美沙拉嗪肠溶片,2组均连用6周,其中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口服;甘草泻心汤,1剂/d,煎煮法取汁200 ml,分早晚二次口服.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L-6和10、TNF-α水平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2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前明显下降,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实验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 =4.07,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的疗效较佳,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的愈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调节体内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比例紊乱,减轻肠黏膜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 19例Gilbert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何煊;罗珠林;汤善宏;王钊;曾建梅;曾维政;徐辉;蒋明德

    [目的]提高对Gilbert综合征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确诊的19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资料.[结果]1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24.7~157.4 μmol/L),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7.9~23.5μmol/L),少数患者,直接胆红素正常.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年男性.黄疸出现的年龄,多数为青少年.黄疸是主要临床表现.所有病例,经过肝脏穿刺病理检查,肝脏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确诊Gilbert综合征.所有病例的血常规、肝脏的酶学、肝炎的病原学、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抗体、腹部B超等检查,全部正常.[结论]Gilbert综合征是临床少见的先天性黄疸.临床表现为慢性、非溶血性、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预后良好.

  • 西黄丸含药血清增加TRAIL对RBE细胞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仲飞;戴一;黄仁宝;张锋利;姚梦群

    [目的]探讨西黄丸含药血清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单独或联合对人胆管癌细胞RBE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备高、中、低剂量西黄丸含药血清;人胆管癌细胞RBE分别用西黄丸含药血清、人重组可溶性TRAIL蛋白(rsTRAIL)及两者联合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分别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TRAILR1/DR4和TRAIL R2/DR5在细胞表面及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高剂量西黄丸含药血清可以抑制RBE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低剂量西黄丸含药血清未见上述抑瘤作用;rsTRAIL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RBE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低剂量西黄丸含药血清联合rsTRAIL处理后,RBE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用rsTRAI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西黄丸含药血清单独或联合rsTRAIL作用于RBE细胞36 h后,死亡受体TRAIL R1/DR4和TRAIL R2/DR5在细胞表面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较对照组细胞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黄丸含药血清增强TRAIL对人胆管癌细胞RBE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西黄丸含药血清上调RBE细胞TRAIL死亡受体表达相关.

  • 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王晓倩;盛天骄;林一帆;王长洪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数据为2010,01~2015,03),以健脾清热化瘀法与中药胃复春及西药的随机对照实验为研究对象,采用Jadad量表记分法进行质量评估,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762例CAG患者,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得P=0.30,I2=16%,表示数据具有同质性,当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此外合并效应OR=3.45,95%CI:2.33~5.10,合并效应的检验Z=6.21,P<0.01,显示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与胃复春及西药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胃复春及西药治疗.

  • 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郑利军;马骥;邢晋梁;熊在平;杨智文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灌肠和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7)清洁灌肠后康复新液灌肠加美沙拉嗪口服的治疗方案;对照组(n=32)只采用美沙拉嗪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可以明显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复方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研究

    作者:郑晓川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放化疗疗法,观察组给予放化疗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方式,实施4个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体重变化、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于干预前相比体重具有显著的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具有显著提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中完全缓解例数以及部分缓解例数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也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中性粒细胞较少的例数,淋巴细胞较少的例数,以及周围神经毒性的例数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恶心、腹泻以及手足综合症不良反应的例数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复方联合同步放化疗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的体重,改善近期疗效,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伴有睡眠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综合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康丽丽;仇怡;唐艳萍

    [目的]观察改善睡眠质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FD诊断的患者147例,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的筛查,选出得分≥8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雷贝拉唑、伊托必利;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改善睡眠质量的药物黛力新,均观察8周.[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症候学改善率(89.8%)明显高于对照组(62.2%),(P<0.01);治疗组的睡眠质量改善率(63.3%)明显高于对照组(26.7%),(P<0.01).[结论]睡眠障碍在FD患者中普遍存在,约占68%.黛力新既可以改善FD患者睡眠,也可以提高FD疗效,改善情绪障碍.

  • 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合并胃黏膜隆起胃镜切除98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亚君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合并胃黏膜隆起胃镜下电切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9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合并胃黏膜隆起胃镜下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50例,采用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埃索美拉唑医治,对照2组疗效.[结果]根据患者病情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能有效修复胃黏膜,能快速减缓症状,增进糜烂及胃黏膜隆起电切术后人工溃疡面的愈合,避免复发,是医治慢性糜烂性胃炎合并胃黏膜隆起电切术后的有效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普遍推行.

  • 益生菌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对比

    作者:陈晓霞

    [目的]探讨和比较益生菌和免疫球蛋白在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儿童12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患儿用抗轮状病毒鸡卵黄IgY口服治疗.收集治疗后第1、3、5、7、9、11天的新鲜大便标本以判断大便菌群紊乱分度,并检测2组患儿的大便SIgA水平和大便轮状病毒排泄量,记录2组患儿治疗后每日的腹泻频次等肠道细菌感染的继发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治疗第3、5、7、9,11天的菌群Ⅰ度失调、治疗第5、7、9天的菌群Ⅱ度失调以及治疗第3、5、7、9、11天的菌群Ⅲ度失调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第5、7、9、11天的继发性细菌感染上低于球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3d后大便S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腹泻频次以及大便病毒排泄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益生菌能缓解菌群紊乱及预防继发感染,但缓解临床症状较慢;而口服免疫球蛋白显效快,能快速清除病毒及促进机体SIgA生成,改善临床症状.

  • 利巴韦林与清开灵治疗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包雪芬

    [目的]探究与分析利巴韦林与清开灵治疗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肠道病毒感染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巴韦林组与清开灵组,每组各30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利巴韦林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清开灵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组间相比差异显著(x2=4.35,P<0.05).利巴韦林组发热、皮疹、水样蛋花样便的消失时间分别为(2.3±0.5)d、(2.6±0.7)d、(3.6±0.8)d,清开灵组发热、皮疹、水样蛋花样便的消失时间分别为(1.5±0.4)d、(1.8±0.7)d、(2.4±0.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巴韦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清开灵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结论]清开灵相比于利巴韦林治疗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症状消失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 腹腔镜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对比研究

    作者:安正平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术式分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组(L组,n=64)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组(O组,n=56).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机体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L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引流管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O组(P<0.05);(2)O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L组为9.38%,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术后即刻肾上腺素、皮质醇均上升至大值,随后逐渐降低;2组术后12 h时NK细胞水平将至低值,随后逐渐上升;2组术后12 h时IL-6及CRP水平上升至大值,随后逐渐降低;除NK细胞外,L组术后即刻至术后24 h其他指标水平均显著小于O组(P<0.05),术后48 h时上述指标水平与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L组手术前后上述指标水平变化程度明显小于O组.[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疗效更佳,且对机体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更小,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胃镜下套扎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齐华;叶国良;王伯军

    [目的]探讨胃镜下套扎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Dieulafoy病变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胃镜下套扎治疗,对照组采用金属钛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早期止血率、远期止血率、转外科手术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套扎治疗Dieul afoy病变出血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的再出血率,疗效确切.

  • 西妥昔单抗联合5-氟尿嘧啶和伊立替康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孟威

    [目的]探究西妥昔单抗联合氟尿嘧啶、伊立替康治疗HER2阳性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HER2阳性晚期胃癌42例,分为西妥昔单抗组和化疗组,化疗组患者使用氟尿嘧啶、伊立替康治疗,西妥昔单抗组在化疗组的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2组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随访2年,统计2组的生存率和生存期.[结果]西妥昔单抗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较化疗组高,分别为52.2%:36.8%,78.3%: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妥昔单抗组与化疗组比较安全性相对较好,但是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西妥昔单抗组较高(78.3%).[结论]化疗药物的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胃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PPI和胃动力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风云

    [目的]考察复方阿嗪米特结合PPI(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及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分散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效果.[方法]将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80例随机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患者均服用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观察组加服复方阿嗪米特.通过有治疗有效率和胃镜结果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达到90.0%,对照组有效率为81.1%,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改善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反酸4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改善胆汁反流征象.[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使用PPI和胃肠动力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阿嗪米特治疗,疗效更显著.

  • 化放疗与介入化疗及免疫栓塞治疗局部晚期食管胃结合部位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光林;王萍;周帆

    [目的]观察化放疗与介入化疗及免疫栓塞治疗局部晚期胃食管结合部位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43例经活检证实不可手术根治性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胃结合部位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介入化疗免疫栓塞组(A组20例)和放化疗组(B组23例).介入化疗免疫栓塞法为经右股动脉插管至胃左动脉灌注[(奥沙利铂(OXA):100 mg,表阿霉素(EPI):40 mg,5-氟尿嘧啶(5-FU):1.0g,沙培林20k]并用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放化疗组采用三野适形放疗(DT:4500CGY/180CGY/25F)配合FOLFOX4方案同步化疗.[结果]①A组PR16例(80%),SD 4例(20%);B组PR 11例(47%),SD12例(53%),A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经过治疗争取手术根治切除的患者分别是10例和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2组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9.851月(95%CI:18.245-21.454月)和16.884月(95%CI:15.474-18.294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是21月(95%CI:17.393-24.607月)和17月(95%CI:16.038-17.962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胃结合部位腺癌的治疗,2组毒性反应相当,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介入化疗免疫栓塞治疗组明显优于放化疗组.

  • 冬胃颗粒与良附丸治疗寒区寒凝血瘀型胃脘痛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朱虹;胡文平;张仁诚;于丽;高秋;高文艳;刘杨;李禹廷;吴卓霖

    [目的]观察比较冬胃颗粒与良附丸治疗寒凝血瘀型胃脘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寒凝血瘀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给予冬胃颗粒6 g,2次/d,对照组(40例)给予良附丸6 g,2次/d,均于两餐间服用,疗程为1周,观察各组第1、3、7天腹痛腹胀、泛酸、嗳气与纳差症状缓解改善情况,同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冬胃颗粒治疗后在第1、3天两个时间点,在腹痛症状疗效指标的评价均优于良附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天,2组腹痛症状指标相似(P>0.05),以有序logistic模型重复测量GEE分析方法,多点综合重复评价,冬胃颗粒对腹痛症状疗效指标总的评价优于良附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3、7天三个时间点,泛酸效指标的评价均优于良附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在第1、3、7天,在嗳气、纳差症状疗效指标显示冬胃颗粒略优于良附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冬胃颗粒与良附丸均可有效缓解寒凝血瘀型胃脘痛及相关症状,但前者可更快速缓解疼痛并有效控制泛酸症状,2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 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喂养的优势

    作者:杜战锋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C)喂养的临床效果和推广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愿就诊的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数据表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C(实验组)和经鼻胃管(NCT)(对照组)进行喂养,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PEC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C用于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喂养,能促进患者早期营养摄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好,具有积极的推广优势.

  • 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患者肝脏肿块的对比分析

    作者:马飞儿;刘秧;陈微微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肝脏肿块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肝脏肿块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肝脏肿块诊断中准确性.[结果]76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诊断出86个肝脏病灶,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孤立性坏死结节、肝转移癌的准确性与彩色多普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个肝脏病灶,11个直径>30mm,41个直径在10~30 mm之间,34个<10 mm,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大小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诊断超声造影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增加肝组织内小病灶检出率.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血清与粪细胞因子变化及儿泻停颗粒干预的影响

    作者:陈鲜宝;张品忠;陈志兴;李林根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IRVE)血清、粪细胞因子变化与儿泻停颗粒干预的影响.[方法]将112例6个月~3岁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儿泻停颗粒1~6个月0.5 g/次;7个月~2岁1.0 g/次;3岁2.0 g/次;3次/d口服,3d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1岁,0.125 g/次;1~3岁0.25 g/次,2次/d口服.另设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治疗前3组取静脉血及粪,采用EILAIS法测定血粪IFN-γ及TNF-α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d后再次测定IFN-γ,TNF-α.[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血清与粪IFN-γ、TNF-α水平比较(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血清与粪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然未能达健康组水平.[结论]IRVE与血清和粪炎症细胞因子失调有关.儿泻停颗粒治疗IRVE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有效调控IFN-γ、TNF-α的水平,提高抗病毒及发挥免疫保护功能有关.

  • 慢性胃炎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冯文涛;蔡文君;陆施婷;刘国萍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1].前者病变主要是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表浅炎症;后者主要是腺体减少、后期可出现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2].据文献研究显示[3]:慢性胃炎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 HP)诱发胃癌的风险率明显增加.本文将从物理法、手术法、化学法、理化联合刺激综合法、生物法、放射法、免疫法、基因工程法对慢性胃炎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方法研究进行阐述,以便找到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可靠性强的理想动物模型.

  • 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例

    作者:王颖;蔡春江;李钰慧;王月琳;梁燕;刘超;李坤;田雪瑞

    患者,女,33岁.溃疡性结肠炎病史3年,现症见大便次数增多,成条索状,夹带粘液脓血,日行6~7次,腹胀肠鸣,里急后重,目前口服强的松45mg/d,服用一周来未见明显好转,查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细滑.证属湿热伤中,肝脾不调.治以清热燥湿,调和肝脾.处方以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减,陈皮6 g,白芍12 g,苍术9 g,防风6 g,黄连6 g,黄芩6 g,葛根15g,甘草18 g,木瓜30 g,徐长卿30,穿山龙30 g,五倍子12,赤石脂30 g,马齿苋15g,地榆炭15 g,槐角9 g,7付水煎服,强的松45mg/d继服.

  • 胆道蛔虫症致急性胰腺炎1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王天刚;杨世艳;刘蔚

    胆道蛔虫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卫生环境的改善,其发病率得到明显的控制,与胆道蛔虫相关的急性胰腺炎更是少见,在临床中易被同行所忽视.我科于2015-01-27收治此类患者1例,经彩超及电子胃镜检查后诊断为胆道蛔虫症所致急性胰腺炎.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 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十二指肠升段-空肠梗阻1例

    作者:刘添文;张北平;吕金芳

    患者,男,67岁.于2007年4月因纳差、进行性消瘦至江门市中医院就诊行CT、ECT、肠镜等检查后诊断为结肠癌.2007年4月27日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管状腺癌Ⅱ级,部分淋巴结转移.2007年11月于该院行腹腔内化疗1疗程,后定期于该院复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2010年11月复查肠镜示乙状结肠肿物,考虑肠癌术后复发,行结肠癌股息切除+空肠长短部分切除+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提示腺癌Ⅱ级,淋巴结转移(3/5).2010年12月行辅助化疗1程,2011年1月起于我院肿瘤门诊中医调治.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