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 중국중서의결합소화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038X
  • 国内刊号: 42-161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212
  • 曾用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肠舒泰方联合中药足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3例

    作者:林秋水;李健;刘冬厚;郑传彬

    [目的]探讨肠舒泰方联合中药足浴方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剔除2例,对照组剔除1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肠舒泰方联合中药足浴方案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主要症状、肠易激综合征严重度分数(IBS-SS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8%,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IBS-SSS、SDS、S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肠舒泰方联合中药足浴方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王士浩;张宏伟

    [目的]:旨在探讨分析影响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肝硬化未合并门静脉血栓者7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Child-Pugh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切除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出现黑便/呕血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血白蛋白、脾切除史、Child-Pugh评分、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门静脉内径、饮酒史、腹水、CHE是影响肝硬化PV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白蛋白>30 g/L、脾切除史、门静脉内径>1.0 cm、腹水、高Child-Pugh评分是肝硬化合并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白蛋白、脾切除史、门静脉内径增宽、腹水、肝功能差是影响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 168例晚期肝癌伴不同部位肿瘤转移患者生存分析

    作者:康成慧;黄元龙

    [目的]分析168例晚期肝癌伴不同部位转移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8例晚期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伴不同部位转移,根据患者单器官转移、多器官转移、转移部位不同,分析1年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的组间差异,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以了解不同部位转移灶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168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3.1±1.2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多器官转移、有不良嗜好、甲胎蛋白(AFP)≥400 ng/ml、肿瘤直径≥5 cm、病理分型为混合型肝癌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2.5±0.9、9.4±0.9、11.7±1.3、11.7±1.4、12.6±1.1和11.5±1.3)个月,均短于<60岁、单器官转移、无不良嗜好、AFP<400 ng/ml、肿瘤直径<5 cm、病理分型为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患者(13.5±1.3、14.0±1.7、13.8±1.5、13.9±1.8、13.8±1.3、13.1±1.6和13.3±1.7)个月(均P<0.05).多器官转移1年生存率为31.3%,低于单器官转移患者55.9% (P<0.05).单器官转移生存分析显示,骨转移患者1年生存率低,为25.0%,其次为肺转移患者34.8%,肝内转移患者1年生存率高,为69.6%(P<0.05);骨转移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短,为(7.8±1.5)个月,其次为肺转移患者(8.6±1.1)月,肝内转移患者1年生存率高,为(16.5±2.1)个月(P<0.05).多器官转移生存分析显示伴肺转移1年生存率为21.1%,低于未无肺转移46.2%,伴骨转移1年生存率为16.7%,低于无骨转移1年生存率40.0%;伴肺转移平均生存时间为(8.1±1.1)个月,短于无肺转移(11.1±1.9)个月(P<0.05),伴骨转移平均生存时间为(7.2±1.4)个月,短于无骨转移(10.7±1.5)个月(P<0.05).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伴肺转移、伴骨转移和AFP水平影响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结论]对晚期肝癌伴不同部位转移患者,单器官转移中肝内转移的预后好,骨转移和肺转移预后差,多器官转移中伴骨转移和肺转移预后为差.

  • 婴儿人巨细胞病毒肝炎肝功能分析

    作者:崔文文;闵德金

    [目的]探讨婴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的肝功能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35例婴儿HCMV肝炎(HCMV肝炎组),45例婴儿嗜肝病毒肝炎(嗜肝病毒肝炎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拟胆碱酯酶(PCHE)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结果]HCMV肝炎组患儿血清ALT为(89.5±53.1)U/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154.8±60.7)U/L,P<0.05],AST为(105.2±66.0)U/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214.5±97.9) U/L,P<0.05],GGT为(201.2土61.4)U/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362.8±73.7)U/L,P<0.05],TBIL为(54.5±11.3) μmol/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87.3±20.8)μmol/L,P<0.05],IBIL为(29.1±9.4) μmol/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46.0土13.7)μmol/L,P<0.05],TBA为(60.5±29.9) μmol/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93.6±38.5)μmol/L,P<0.05],ALB为(28.0±1.8)g/L,显著高于嗜肝病毒肝炎组[(25.1±1.5) g/L,P<0.05],PA为(139.2±56.9) mg/L,显著高于嗜肝病毒肝炎组[(95.3±34.5)mg/L,P<0.05],PCHE为(5025.0±543.7) U/L,显著高于嗜肝病毒肝炎组[(4162.5±369.4)U/L,P<0.05],血浆PT为(17.5±2.1)s,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23.4±2.8)s,P<0.05],INR为(1.64±0.28),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1.92±0.33),P<0.05].[结论]与婴儿嗜肝病毒肝炎相比,婴儿HCMV肝炎的肝损伤程度更轻,因此上述指标可以用于婴儿HCMV肝炎与婴儿嗜肝病毒肝炎的鉴别诊断.

  • 黄连素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杜辉;王智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疗效及对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76例明确诊断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连素及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间差异.同时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TC)、血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GLU)、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间差异.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AST分别为(31.21±7.43)U/L和(39.19±8.08)U/L,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hs-CRP分别为[(2.08±0.51)mg/L和(3.27±1.12) U/L,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TNF-α分别为[(15.28±4.91)pg/ml和(18.72±8.01) pg/ml,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IL-18分别为[(109.08±19.24) pg/ml和(133.29±13.92) pg/ml,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DA为(5.11±1.0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9±2.42) μmol/L(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OD为(129.18±22.06)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9±20.01)U/L(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可显著提高NAFLD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可能是其潜在机制.

  • 白虎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作者:喻晖;乔樵;张财明;郏伟军

    [目的]研究白虎汤治疗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的基质金属酶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0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并行TACE术后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口服头孢克无分散片,2次/d,100 mg/次,予消炎痛栓纳肛,2次/d,50 mg/次,疗程10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白虎汤加减治疗,早晚各一剂,疗程10 d.一个疗程结束后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及T细胞亚群的改变情况,同时评估随访半年、1年和2年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1个疗程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MP-1、MMP-3、MMP 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3+、CD4+细胞亚群以及CD4 +/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3+、CD4+细胞亚群以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1年、2年2组患者的生存率逐渐降低,且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研究组,仅随访第2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半年、1年和2年内肿块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虎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高,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保护和保肝降酶作用,对于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甘爱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萌;朱光建

    [目的]探讨甘爱萍教授用自拟方“肠泻宁”医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从中归纳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方法]依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归避影响因素,挑选出60例试验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肠泻宁”辨证化裁,对照组予以匹维溴铵片口服,疗程各为1个月.继而从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三个月的复发率、安全性4个方面评价2组疗效.[结果]经数据精准分析,相比于医治前,2组医治后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治后2组间对比,“肠泻宁”组较之“匹维溴铵”组疗效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情况比较,“肠泻宁”组明显低于“匹维溴铵”组(P<0.01).[结论]“肠泻宁”功可疏肝健脾、渗湿止泻,方药组成精确合理,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显著.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炎性指标的特点分析

    作者:朱亚男;刘玲;王娟;吴克俭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相关的炎性指标的特点.[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集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胰腺炎病例,共计49例,高脂血症胰腺炎13例,非高脂血症性胰腺性36例.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甘油三酯、胆固醇、C-RP、IL-6、降钙素原水平,按照APECH-Ⅱ系统评估疾病的严重性,以及这些炎性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胰腺炎与非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比较,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血脂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必然联系.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指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IL-6、降钙素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CRP,IL-6,降钙素原这些炎性指标与疾病的严重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在预测疾病的严重性方面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作者:李淑红;刘华一;唐艳萍;甘永康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数据库、VIP、Cochrane图书馆、Pubmed及手工检索,收集口服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文献进行筛选及定量合并分析.[结果]7篇文献纳入研究,共5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与西药对比,2者在总有效率、症状改善、病理改善、HP根除率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资料支持口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方案,但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部分质量较低,结论尚不能确定,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 中药内服结合自拟消水散外敷及艾灸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作者:潘杰;汪彬彬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自拟消水散外敷及艾灸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方法]将48名辨证为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低钠饮食、控制水钠摄入量、护肝、利尿等西药治疗,治疗组24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结合自拟消水散外敷及艾灸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在治疗前后结合AST、ALT、Alb、TBIL以及腹围、体重、24 h尿量等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治疗后AST、ALT、TBIL降低更为明显,Alb升高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腹水消退、体重减轻以及24 h尿量等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自拟消水散外敷及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相关指标方面较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芪建中汤加味联合西乐葆对太阴虚寒型胃癌前病变的组织学和IL-10/IL-17A等影响

    作者:施伟国;应华娜;郭淦华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联合西乐葆对太阴虚寒型胃癌前病变患者细胞因子的表达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诊断为胃癌前病变且中医辨证为太阴虚寒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以患者均采用对因和对症基础治疗,并予观察组黄芪建中汤加味联合西乐葆治疗,予对照组西乐葆治疗.疗程各8周,观察治疗前后胃镜下组织学变化,外周血IFN-α、IFN-γ、IL-2、IL-4、IL-6、IL10、IL-17A表达水平,血常规改变等.[结果]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病理学在肠上皮化生、萎缩、异型增生、炎症方面均部分逆转(P<0.05),对照组仅在炎症上缓解(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外周血IFN-γ、IL10、IL-17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转阴率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味联合西乐葆通过上调IFN-γ、IL-10、IL-17A的表达水平,对太阴虚寒型胃癌前病变患者的组织学有改善逆转作用.

  • NGAL通路关键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刘海燕;陈军贤;徐平珍;谢齐贵

    [目的]探究NGAL通路关键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收集我院收治的8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UC组与重度UC组,分别检测患者体内的NGAL通路关键因子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缓解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重度UC组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U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UC组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与轻、中度UC组患者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缓解患者重度UC组停药后3个月、停药后6个月的复发率明显高轻、中度U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AL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明显升高,且疾病活动程度越高,其NGAL水平升高越明显,患者的复发率也随之升高,控制患者NGAL水平,有利于预防疾病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血清胃蛋白酶原、CEA、CA199、CA724与胃泌素17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江唯波;陈淼;虞信维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PGⅡ)、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 (CA199)、糖蛋白抗原-724(CA724)与胃泌素17(GAS-17)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胃癌患者65例(胃癌组),另外选取同期胃良性疾病者47例(胃良性疾病组)、正常健康体检者45例(正常对照组).分析三组患者PGⅠ、PGⅡ、CEA、CA199、CA724与GAS-17水平,比较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3组患者PG Ⅰ、PGⅡ、CEA、CA199、CA724及GAS-17指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疾病程度升高,PG Ⅰ、CA724指标水平逐渐下降(P<0.05),而PGⅡ、CEA、CA199、GAS-17指标水平逐渐升高(P<0.05);PG Ⅰ、PGⅡ、CEA、CA199、CA724及GAS-17水平在各期胃癌中存在明显差异,随着胃癌病理分期的增高,PG Ⅰ、PGⅡ、CEA、CA199、CA724及GAS-17水平呈现逐渐上升趋势(P<0.05);单独检测诊断胃癌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的指标分别为CA199 (67.69%)和CA724(90.76%),PG Ⅰ+PGⅡ+CEA+CA199+CA724+GAS-17联合检测胃癌特异度及灵敏度分为98.46%、76.92%,明显高于单独指标检测(P<o.05).[结论]PG Ⅰ、PGⅡ、CEA、CA199、CA724及GAS-17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其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相关参考.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肖定洪;黄智萍;张美荣;倪伟英;吴晓华;杨伟;尚莹莹;郭召平

    [目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体质特征缺乏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377例中医体质问卷应答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进行体质辨识的健康体检人群作对照,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体质特点.[结果]377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体质分布情况为阳虚质(120例,31.8%)>平和质(114例,30.2%)>气虚质(47例,12.5%)>湿热质(25例,6.6%)>气郁质(21例,5.6%)>阴虚质(18例,4.8%)=痰湿质(18例,4.8%)>特禀质(11例,2.9%)>血瘀质(3例,0.8%).阳虚质(x2=21.668,P<0.001)、气虚质(x2=27.960,P<0.001)、阴虚质(x2=32.812,P<0.001)、痰湿质(x2=11.880,P=0.001)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健康体检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以阳虚质、气虚质为特征性体质.

  • 乙肝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因素分析及预后模型建立

    作者:刘密霞;李建国;孔鹏北;王文娟;柴艳云;金磊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预后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住院的乙肝肝硬化并SBP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据治疗2周时疗效分为好转组和无效死亡组,2组患者比较一般情况、Child-pugh分级、血清化验指标及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分析(x2/t/Z检验)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对患者进行比较,得出影响SBP预后因素,采用偏大似然估计前进法建立预后模型,用之预判治疗2周时患者无效死亡的概率及评估死亡风险.[结果]影响SB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Child-pugh分级C级、并休克血症、低钠血症.血清钠离子是影响SBP预后的保护因素.应用模型预判治疗2周时患者无效死亡的概率.[结论]应用影响SBP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后模型,为临床进行SBP病情评估、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 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倪如莲;徐薇薇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资料、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设定术前PLR临界值,根据术前PLR水平,分析术前PLR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622 (95% CI:0.521~0.723),PLR诊断肿瘤复发的临界值为130.79;高PLR组26例(83.87%)Child-Pugh分级为B级,明显高于低PLR组17例(51.51%)(P<0.01);高PLR组侵犯血管者为16例(51.61%),明显高于低PLR组8例(24.24%)(P<0.05);高PLR组13例(41.93%)TNM分期为Ⅲ级,明显高于低PLR组4例(12.12%)(P<0.01);高PLR组有腹水者为9例(29.03%),明显高于低PLR组3例(9.09%)(P<0.05);高PLR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29%(19/31)、32.25%(10/31)、12.90%(4/31),明显低于低PLR组81.81%(27/33)、54.54%(18/33)、30.30% (10/33)](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侵犯血管、TNM分期、腹水、术前PLR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单因素(P<0.05),进一步Cox多因素分析发现Child-PughB级、侵犯血管、TNM分期Ⅲ期、术前PLR≥130.79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高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不佳,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

  • 壳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急性结肠炎小鼠的疗效研究

    作者:张跃;周中银;陈璐;罗和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壳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急性结肠炎小鼠的疗效和可能机制.[方法]选取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组、美沙拉嗪组及壳聚糖组,除正常组自由饮食外,其余组连续饮用3% DSS溶液7d诱发急性结肠炎,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同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治疗期间每天观察小鼠的体重、粪便性状和血便情况,造模结束后检测结肠组织中性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活力(myeloperoxidase,MPO).[结果]DSS成功诱发急性结肠炎,小鼠有明显腹泻,粘液脓血便,体重减轻等.壳聚糖能有效改善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降低结肠MPO活性(6.108±1.893 U/g:3.502±0.529 U/g,P<0.01);增加结肠长度,且HE染色的炎症程度和疾病活动指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壳聚糖能有效治疗DSS诱发的急性结肠炎,主要通过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降低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反应.未来有望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药物.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1 概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on-alcoholic cirrhosis)三种主要类型.

  •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专题笔谈

    作者:李军祥;王允亮;郭一;谢添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