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 중국중서의결합소화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038X
  • 国内刊号: 42-161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212
  • 曾用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养肝利胆颗粒对胆色素结石炎症反应环节的影响

    作者:梁晓强;章学林;顾宏刚;张静喆

    [目的]观察养肝利胆颗粒(YGLD)对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过程中炎症环节的影响.[方法]应用雄性豚鼠皮下注射林可霉素联合喂养致石饲料建立胆色素结石模型,观察YGLD对该模型成石率、胆囊容积、胆汁中黏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结果]YGLD组与模型组比较成石率显著降低(P<0.01),胆囊容积明显减小(P<0.05),胆汁中黏蛋白及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YGLD通过降低胆汁中黏蛋白、CRP水平来发挥逆转成石胆汁及降低胆色素结石成石率的重要作用.

  • 冰片及芒硝外敷联合柴芍承气汤内服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平;张啸

    [目的]观察冰片及芒硝外敷联合柴芍承气汤内服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肠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02例SAP并发肠麻痹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冰片及芒硝外敷,柴芍承气汤内服(治疗组),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90例相对照(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后肠麻痹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中转手术率、死亡率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及排便恢复时间,白细胞、炎症递质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肠麻痹恢复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手术率低(P<0.05);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2组比较P>0.05.[结论]冰片及芒硝外敷,柴芍承气汤内服能有效缓解SAP患者的肠麻痹,从而防止SAP患者病情进一步重症化.

  •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电活动与延髓神经元和星状胶质细胞可塑性的影响

    作者:秦明;叶文广;姚庆林;饶志仁;王景杰;赵曙光;杨琦;刘震雄;王旭霞;黄裕新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电活动与延髓迷走孤束复合体(VSC)内神经元和星状胶质细胞可塑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空白)组、DGP模型(模型)组、模型加电针足三里穴(足三里)组和模型加电针三阴交穴(三阴交)组.模型制备采用腹腔注射5%四氧嘧啶和熟地灌胃诱导的方法.实验3周后记录大鼠的胃电活动,取延髓进行抗Fos蛋白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胃电平均频率和振幅明显降低.而足三里组和三阴交组的平均频率和振幅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0.05);以足三里组升高更明显,与三阴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空白组外,Fos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星状胶质细胞集中表达于VSC.以模型组的Fos和GFAP表达高,而足三里组与三阴交组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且它们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改善糖尿病胃运动功能障碍,延髓VSC内免疫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此调节作用.

  • 微生态制剂在功能性便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德亮

    [目的]综合评价微生态制剂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FC)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F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所有病例均嘱其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对照组给予乳果糖溶液联合莫沙比利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双岐四联活菌片.观察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停止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在FC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疗效的巩固和维持.

  • 马齿苋多糖干预三硝基苯璜酸诱导大鼠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涛;王小平;陈建永;潘锋

    [目的]探讨马齿苋多糖(POP)干预三硝基苯璜酸(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OP组,每组16只.用5%2,4,6 TNBs 100 mg/kg灌肠建立大鼠UC模型,第3天开始,除正常组外,各组分别给予0.85%氯化钠、POP处理,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应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分析结肠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应用黏蛋白染色分析结肠黏膜修复情况,综合评价POP的作用机制.[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淋巴细胞凋亡不明显,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Bax、Caspase-3蛋白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且黏蛋白合成分泌减少,杯状细胞数目减少;予POP干预后,结肠黏膜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之间比例>1,作为凋亡终末的关键酶即Caspase-3表达亦呈上升趋势,且黏蛋白合成分泌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OP可能通过上调Bax、Caspase-3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诱导结肠黏膜淋巴细胞凋亡;刺激结肠黏蛋白分泌,促进结肠黏膜修复,发挥缓解大鼠UC的效应.

  • 益胃散对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邸振福;熊益群;赵丽;刘心亮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胃散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小鼠的影响.[方法]C57 BL/6小鼠6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模型组,益胃散小、中、大剂量(小、中、大剂量)组及三联(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制备Hp感染小鼠模型.各组分别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85%氯化钠.停药后24 h及2周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小、中剂量组与西药组对Hp感染的治疗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则效果较差;形态学改变,中、小剂量组治疗作用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益胃散对Hp有一定的抑制、清除作用,对受损胃黏膜有较好的保护、促修复作用.

  • 益气活血解毒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患者血浆及结肠组织P-选择素的影响

    作者:安贺军;王新月;于玫;林芳冰;曹艳菊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患者血浆及结肠组织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90例UC复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解毒法的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及结肠组织P-选择素.[结果]治疗前UC患者血浆及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血浆及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者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1).[结论]以益气活血解毒法的中药抗UC复发方,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比较,可有效降低血浆及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从而阻抑血小板活化,可能是抗UC复发作用机制之一.

  • 针刺联合利多卡因复合麻醉防治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永斌;陈仁年;黄海华;兰爱珍;苏荣;陆青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利多卡因复合麻醉防治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胃镜检查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与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局部麻醉相结合;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检查反应、血压(BP)和心率(HR)变化、患者满意度和是否愿意再检查等指标,比较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中不良反应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BP和HR较对照组稳定,患者满意度和是否愿意再检查以及防治效果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针刺联合利多卡因复合麻醉能有效防治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其效果优于单纯药物局部麻醉.

  • 泻肝健脾方煎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丽英;李青;沈舒文

    [目的]研究泻肝健脾方煎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IBS-D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用泻肝健脾方煎剂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对照组64例用易蒙停2 mg,谷维素40 mg,均每日3次.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8%,对照组64.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IBS-D临床症状,在改善大便性状(稀便)、消除腹痛、腹胀、排便窘迫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泻肝健脾方煎剂治疗IBS-D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使用安全.

  • 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诱导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周小舟;马文峰;孙新锋;黄俏光;周大桥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LPS)诱导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予生脉散灌胃2 h及8 h后,检测血清LPS与细胞因子水平.[结果]D-氨基半乳糖能明显增加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IL-1β水平(P<0.01),随着D-氨基半乳糖作用时间延长的趋势明显减弱,但对血清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生脉散能显著降低D-氨基半乳糖肝衰竭大鼠血清IL-6、ICAM-1和IL-1β水平(P<0.01,<0.05).LPS攻击2h和8 h后,能明显诱导D-氨基半乳糖大鼠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增加(P<0.01);除在8 h对TNF-α无影响外,生脉散能明显减轻LPS攻击D-氨基半乳糖大鼠后对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的影响(P<0.01,<0.05).[结论]SD大鼠在急性肝衰竭状态下,存在严重LPS血症,并引起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炎症级联反应,生脉散可通过调节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 益气活血化瘀法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癌基因c-myc、N-ras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晶日;李明;梁国英;任公平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化瘀法对大鼠肝癌前病变基因c-myc、N-ras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癌前病变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将1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正常)组、模型组、益气活血化瘀方高剂量(YHH Ⅰ)组及低剂量(YHH Ⅱ)组,每组4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以化学致癌物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建立肝细胞癌(HCC)模型,应用不同剂量益气活血化瘀法中药复方对其诱癌过程实施全程干预.各组在实验的4.8、12、16周时相点取材,利用RT-PCR检测技术与光学显微镜分别对肝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N-ras mRNA表达、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在诱癌的不同阶段,YHHⅠ、YHH Ⅱ组大鼠肝脏病变均明显轻于模型组,且大鼠HCC变进展较模型组明显减缓.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诱癌各期肝组织c-myc、N-ras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诱癌8、12、16周时YHH Ⅰ、YHH Ⅱ组c-myc、N-ras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YHH Ⅰ组与YHH 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肝癌前病变癌基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细胞增殖基因c-myc、N-ras mRNA表达水平有关.

  • 延胡索总碱对6种人源胃癌细胞株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张国铎;谢丽;禹立霞;胡文静;钱晓萍;刘宝瑞

    [目的]研究延胡索总生物碱对6种人胃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延胡索总碱对6种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延胡索总碱作用后MKN-28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延胡索总碱对6种人胃癌细胞均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尤其以对AGS、MKN-28细胞的抑制作用为著,且呈剂量-效应关系;25、100 μg/ml延胡索总碱作用于MKN28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2%、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μg/ml延胡索总碱可将细胞阻滞在S期,而100 μg/ml延胡索总碱对MKN-28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结论]延胡索总碱对多种胃癌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 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模型大鼠胃排空障碍与胃平滑肌超微结构的关系

    作者:王垂杰;姜巍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障碍与胃平滑肌细胞及Cajal间质细胞(ICC)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运用夹尾刺激法制备FD肝郁动物模型,采用定量方法观察模型大鼠胃排空情况,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胃平滑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日饮水量、进食量[(50.56±5.04)ml,(19.86±2.14)g]比正常组[(55.79±2.67)ml,(23.14±1.05)g]明显减少,而胃内色素残留率(30.15±3.12)%比正常组(2.30±1.88)%明显增加(P<0.05).胃平滑肌细胞之间及平滑肌细胞与ICC之间的缝隙连接松弛,ICC数目减少.[结论]FD肝郁模型大鼠胃平滑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导致FD胃动力减慢的重要原因.

  • 活血渗湿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治国;卢良威;张永生;牛旭艳;杨杰

    [目的]探讨活血渗湿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40CCl4 油剂诱导50只SD大鼠形成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成3组,即模型组、渗湿方组和软肝片组,分别灌服0.85%氯化钠、活血渗湿方水煎剂、复方鳖甲软肝片水溶液.另设正常大鼠20只,作为正常组.药物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行肝组织苦味酸-天狼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渗湿方组和软肝片组大鼠血清HA水平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重,渗湿方组与软肝片组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与模型组相比,渗湿方组和软肝片组大鼠肝组织TGF-β1、TβR-Ⅰ的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减少(P<0.01,<0.05).[结论]活血渗湿方具有明显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肝组织TGF-β1、TβR-Ⅰ的表达.

  • 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狭窄21例

    作者:杨辉;刘国卓;陈绍斌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内镜直视下对21例食管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治疗,对比术前、术后狭窄部直径及狭窄程度分级,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及狭窄处直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疗效评估为显效17例,狭窄口直径增至1.2cm;有效4例,狭窄口直径增至1.0 cm;总有效率100%.无一例出现食管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年仅2例1年后复发,经2次扩张后至今未发,远期疗效达90.47%.[结论]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狭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操作简便、安全性好.

  • 康复新液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3例

    作者:吴卫兰;郭丽芳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方法]63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0.9%氯化钠20或50 ml加蒙脱石散3 g加康复新液20 ml保留灌肠,对照组予0.9%氯化钠20或50 ml加蒙脱石散3 g保留灌肠,均2次/d,2周为1个疗程.病变单侵犯直肠者,采取胸脐位,用50 ml注射器直接加压灌肠;病变侵犯乙状结肠以上者,先左侧卧位,灌肠5~10 min转右侧卧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复发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复发1例.[结论]康复新液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UC效果较好.

  • 内镜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32例

    作者:高峰;张中平;丁红英;张亚英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在内镜下行胆管造影,据病情分别行经鼻胆管引流(ENBD)术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术及取石后ENBD术.[结果]插管成功率96.9%,插管后引流成功率100%.[结论]内镜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分时段用药抗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

    作者:王学玲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PU)患者不同时段服用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Hp根除及溃疡愈合疗效.[方法]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5例,胃溃疡患者69例,随机分2组,第1组治疗第1周起服用奥美拉唑20 mg/次及2种抗生素(克拉霉素500 mg/次,阿莫西林1 000 mg/次),均2次/d;第Ⅱ组第1周单纯服奥美拉唑,第2周加服2种抗生素,服用药物及方法同第Ⅰ组.[结果]第Ⅱ组服药后Hp根除率为84.0%,较第Ⅰ组79.4%明显升高,溃疡和Hp复发率均下降(均P<0.05).[结论]消化道症状缓解后服用抗生索Hp根除率高,溃疡复发率低.

  • 肠内和肠外营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3例

    作者:章可谓;盛燕儿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营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经内科保守治疗,使胰腺炎急性期反应得到控制后,治疗组33例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结合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结果]治疗组血清前清蛋白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各时间点内毒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方法维护了SAP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及内环境稳定,优于TPN方式.

  • 乙肝2号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5例

    作者:谭正玉

    [目的]观察乙肝2号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疗效.[方法]13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乙肝2号方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2号方配合内科综合治疗CHB疗效较好.

  • 莫沙比利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2例

    作者:余英

    [目的]观察莫沙比利联合针剌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予莫沙比利片口服,B组30例予针刺治疗,C组32例予莫沙比利片配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1 d,观察比较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90.62%,明显高于A组的70.00%和B组的63.33%(均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沙比利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优于单独使莫沙比利及单用针刺治疗.

  •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上消化道病变58例胃镜结果分析

    作者:郑智杰;王教常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并发症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5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l临床资料及胃镜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上消化道黏膜显示不同部位不等程度的损伤改变.其中食管炎21例(36.2%),胃炎58例(100%),十二指肠球炎12例(20.7%),2个月后发现溃疡形成1例(1.7%).[结论]临床除按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外,还需予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止血剂等治疗.

  • 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内服加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7例

    作者:王闰远杰;殷振瑾;董岫岩;敖桂霞;卢锴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痛、腹泻和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炎症性肠病,其病变以结肠黏膜层的溃疡糜烂为主,病因和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1].康复新液是一种外科常用药,目前已广泛用于烧伤、烫伤、创面感染及顽固性溃疡、褥疮等.笔者2005年以来应用中药煎剂加康复新液灌肠治疗UC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

    作者:颜春艳;谢胜;税典奎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变化,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863例GERD患者均予药穴指针疗法治疗,每次操作15 min,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LESP有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药穴指针疗法治疗GERD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LESP,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胃癌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因子关系的探讨

    作者:杨廷旭;张正坤;夏铭;苗龙;曾海龙;姚建华;王伟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静脉血T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胃癌不同证型中的变化,探讨胃癌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关系.[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和ELISA法检测113例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SIL-2R水平,对不同证型与其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与30例对照者比较.[结果]胃癌虚证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实、虚证患者与对照者SIL-2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虚证患者之间SIL-2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以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胃热伤阴型>脾胃虚寒型>气血双亏型,而CD8+T细胞与之相反,呈下降趋势.[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依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胃热伤阴型、脾胃虚寒型、气血双亏型次序逐渐下降,提示辨证分型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关键词: 胃肿瘤 辨证分型
  • 香砂六君颗粒与丸剂对脾虚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影响的对比观察

    作者:李志;徐州;段国勋;肖国辉;杨晓华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颗粒和香砂六君丸对脾虚胃病患者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香砂六君颗粒治疗脾虚胃病的机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香砂六君颗粒(颗粒)组和香砂六君丸(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以B超检测胃半排空时间,以放免法测血浆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和血清促胃液素(GAS)水平,同时观察症状积分情况.[结果]2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症状积分改善、胃半排空时间缩短(均P<0.01),MOT、GAS升高,SS降低(P<0.01,<0.05);颗粒组与对照组比较,症状积分降低(P<0.01),胃半排空时间缩短,MOT升高(P<0.05),2组间GAS、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香砂六君颗粒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可明显促进胃排空,减慢小肠蠕动,改善脾虚症状,且优于香砂六君丸.

  • γδT细胞及其与炎性肠病的关系

    作者:左玲;郑学宝

    γδT细胞在免疫学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多个领域学者的重视,炎性肠病(IBD)与免疫密切相关,故近年来国内外有部分研究者探讨了γδT 细胞与IBD发病机制的关系,发现两者密切相关.笔者概述γδT细胞结构、分布与生物学功能及其与IBD的关系.

  •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血瘀积证模型的研制

    作者:岳双冰;张仲海;马经野;甘洁文;王琦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血瘀积证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方法]23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0.85%氯化钠灌注,实验组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乙醇、雷尼替丁灌注的综合法,造模20周,观察2组大鼠一般状况、舌质、胃重、胃黏膜病理等变化.[结果]实验组一般状况较差,舌质表现明显的血瘀征象,病理观察胃黏膜形态有典型的CAG癌前病理改变.[结论]采用MNNG、乙醇、雷尼替丁灌注的综合法研制的CAG癌前病变血瘀积证动物模型与临床该证表现有较好的一致性,为中医药研究治疗CAG癌前病变,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