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 중국중서의결합소화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038X
  • 国内刊号: 42-161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212
  • 曾用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胃祺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功能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影响

    作者:卞慧;谢建群;唐志鹏;袁建业;周学明

    [目的]通过观察胃祺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动力,肠道菌群DNA表达的影响,来探讨胃祺饮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胃祺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夹尾刺激法+不规则喂养法)造模,连续14 d,模型复制成功后连续给药14 d,并进行胃排空、小肠推进实验,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DNA的表达量.[结果]①造模后大鼠胃内残留率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肠推进率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提示造模成功.②胃祺饮各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胃内残留率均有所下降,小肠推进率均有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胃祺饮可以增加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DNA的表达(P<0.01).[结论]胃祺饮具有改善复合病因造模法诱导的FD大鼠胃排空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胃肠动力,促进消化吸收功能,调整肠道内环境,从而调控了肠道微生态有关.

  • 标准三联加大黄、黄连及黄芩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比较

    作者:王革丽;李岩

    [目的]观察标准三联疗法联合不同单味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经14C呼气试验检测Hp阳性患者255例,随机分为5组:标准三联组(A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标准三联分别加黄连、黄芩及大黄免煎冲剂(B、C、D组);标准三联加胶体铋(E组).剂量为奥美拉唑20 mg/次,克拉霉素0.5g/次,阿莫西林1.0 g/次,黄连免煎冲剂5 g/次,黄芩免煎冲剂7.5 g/次,大黄免煎冲剂3 g/次,胶体果胶铋150mg/次,均每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1o d.抗Hp治疗停药4周后复查14C呼气试验.比较各组Hp根除率.[结果]各组Hp根除率分别为E组86.11%,D组85.29%,B组75%,C组51.43%,A组51.52%.D、B、E组分别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症状改善率方面,D、B、E组分别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B、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大黄、黄连加标准三联对Hp的根除率高于标准三联,前者根除率与铋剂加标准三联相近.中药加标准三联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标准三联.

  • 丹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

    作者:谭朝晖;刘荣火;胡红松;谢丽华;陈晓红

    [目的]研究肝组织NF-κB、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并探讨丹参注射液对NASH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每日予丹参注射液5 ml/kg进行干预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NF-α表达.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观察丹参对NASH大鼠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明显升高,丹参治疗后大鼠肝组织NF-κB、TNF-α 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增强与NASH的发生密切相关,丹参注射液能抑制NASH大鼠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达到治疗NASH的目的.

  • 胃肠安丸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

    作者:周优丽;沈增晖;姚云;王曙颖

    [目的]观察胃肠安丸对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其相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胃肠安丸治疗观察组,每组各8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腹泻和退热时间为(42.46±7.34)h和(27.25±4.43)h,对照组平均腹泻和退热时间为(57.36±8.52)h和(36.82±5.13)h,上述指标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1.2%(P<0.05).2组治疗后LDH、CK和CK-MB心肌酶谱指标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P<0.01),但观察组对LDH、CK和CK-MB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安丸可以保护RV的心肌损伤,提高RV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补土方案维持克罗恩病缓解期及生存质量研究

    作者:陈延;黄智斌;刘奇;何家鸣;欧阳博文;杨弘楚;李志雄

    [目的]在补生理论指导下,观察中医药对克罗恩病(CD)维持缓解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CD缓解期患者,使用自身对照观察方法,进行为期6个月干预,观察简化CDAI、SF-36、IB-DQ在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CD患者使用补土方案3个月后与6个月后的简化CDAI评分均较使用前下降,SF-36与IBDQ较使用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土方案对于CD可以达到有效维持缓解,并可改善生存质量.

  • 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吴鹤;纪建松;吕素珍

    [目的]研究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于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同步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调强放疗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4.0%,对照组为4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为9.3%,对照组为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随访结果上,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疗效及对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玉;方群;戴加乐;詹小兰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应用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记录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11±0.29) mmol/L,甘油三酯(1.31±0.14)mmol/L,低密度脂蛋白(2.34±0.19) mmol/L;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5.03±0.89)mmol/L,甘油三酯(1.59±0.32)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8±0.39)m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90、5.9451、14.3599,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110.38±10.84)ng/L,TNF-α(14.13±1.04) μg/L,对照组治疗后IL-6(129.87±19.04)ng/L,TNF-α(16.27±2.31)μ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72、6.264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可靠,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养荣润肠舒合剂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作者:关露春;龙再菊

    [目的]观察养荣润肠舒合剂配合针刺疗法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养荣润肠舒合剂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麻仁软胶囊,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荣润肠舒合剂配合针刺疗法在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满意.

  • 自拟愈溃方维持缓解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齐相芬;张仁诚;胡文平;刘俊丽;高文艳;王长洪;林一帆;吴卓霖

    [目的]观察自拟愈溃方加减维持缓解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脾肾阳虚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自拟愈溃方加减中药汤剂;对照组21例,给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口服,1.5 g/d.2组均随访治疗1年.观察2组患者维持缓解,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5和10例处于维持缓解期,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治疗组在UC维持缓解方面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依从性方面,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愈溃方可有效且安全地维持缓解脾肾阳虚型UC.

  • 自制匀浆膳对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干预

    作者:杜蓓莉;毛淑芬

    [目的]探讨自制匀浆膳在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食用自制匀浆膳,对照组选用普通流质饮食,分别在试验前和试验后定时检测空腹、餐后2h末梢血糖,试验前和试验后第7天及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变化及观察有无出血并发症发生.[结果]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食用自制匀浆膳后,末梢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有2例(7.7%)出血症状发生,对照组有4例(8.3%)出血症状发生.[结论]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食用自制匀浆膳,能更有效控制血糖,修复肝脏,改善营养不良,提高免疫力,并减少营养支持费用.

  • 康复新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Meta分析

    作者:刘留;费素娟

    [目的]系统性分析康复新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国内外有关康复新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PU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共有9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经Meta分析其合并OR值为10.69,(95%CI:5.35~2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研究显示,康复新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PU的疗效优于单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 恩施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陈鹏飞;魏文斌;谭远忠;胡晟;张飞

    [目的]分析恩施地区上消化道疾病就诊的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明确恩施地区Hp感染现状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行胃镜检查的1 0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感染Hp者696例,感染率为69.6%;不同年龄组Hp感染率不同;Hp阳性率:慢性浅表性胃炎为69%,慢性萎缩性胃炎为61%,胃溃疡为77%,十二指肠溃疡为87%,胃食管反流病为58%,胃癌为66%.[结论]恩施地区Hp感染率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且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 上消化道不适患者舌象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瑶;叶晖;丰胜利;张学智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不适患者舌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查阅文献,综合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舌象调查表,对2013年12月~2015年3月因上消化道不适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 112例患者采集舌象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8.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 112例上消化道不适患者中:①Hp检出率与舌色具有相关性,不同舌色Hp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暗红舌>绛红舌>鲜红舌>淡红舌>紫(瘀斑)舌>淡白舌>淡暗舌;②Hp检出率与舌苔具有相关性,不同舌苔Hp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腻苔>薄黄苔>白腻苔>少(剥)苔>薄白苔;③淡白舌+淡暗舌+紫(瘀斑)舌与淡红舌比,Hp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腻苔与非腻苔、白腻苔与黄腻苔、薄白苔与薄黄苔、白苔与黄苔分别比较,Hp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患者以舌质暗红、绛红、鲜红、淡红,舌苔腻、黄多见.上消化道不适患者舌象与Hp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

  • 益生菌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李碧莹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益生菌治疗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口服,连续给药7d,分别在腹泻病程的第3天和第7天收集2次粪便,进行粪便涂片菌群分析,在治疗后第7天观察2组患儿肠道屏障功能,对比分析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20例痊愈或有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93例痊愈或有效,总有效率为77.5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D-乳酸、血DA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能有效改善小儿肠道菌群平衡及修复肠道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水平,提高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 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

    作者:陈丽贞

    [目的]探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0例确诊为Hp感染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的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溃疡愈合的有效率,Hp根除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8%,高于对照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5.8%,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腹泻、腹痛、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Hp感染,不仅能提高溃疡愈合的有效率.Hp根除率,还能降低治疗使用抗生素带来的腹泻、腹痛、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值得临床上推广.

  • 康复新液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Meta分析

    作者:陆莉莉;王威;费素娟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新液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所有关于康复新液治疗CEG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各独立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纳入文献,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共计1 48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88例,对照组6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康复新液治疗CEG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治疗CEG,具有疗效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李超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01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5例和非感染组76例.动态观察患者第1、3、7、14天血清中CRP和PCT的变化趋势,并统计CRP和PCT联合检测及单独检测对A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感染组患者第1、3、7、14天的血清中CRP和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RP和PCT对AP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90.8%,比CRP、PCT单独检测的敏感性(80.5%、77.9%)和特异性(84.9%、83.4%)明显增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CRP和PCT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AP并发的感染,为其诊断、分类以及早期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方案研究

    作者:李海波;谭世峰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实验组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CD40、CD86、CD11c、HBV-DNA阴性(DNA-)、树突状细胞(DCs)激活性和7干扰素(IFN-γ)水平,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乏力,3例出现食欲不振,2例出现腹泻,不良反应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方案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效果更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 大肠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黄芳芳;邓牡红;石燕;吴志勇

    [目的]探讨大肠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收集的115例大肠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记录体质指数(BMI)及血清白蛋白值、抑郁状态,采用SPSS19.0软件明确量表各因素与营养风险状况相关性.[结果]年龄、BMI、抑郁状态、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情况分别与营养风险状况相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抑郁状态是营养风险状况的直接反映因素.[结论]大肠癌患者的BMI能直接反映出其营养风险情况,连续动态测定患者BMI及评估心理状态能及时了解患者营养风险状况.

  • 大黄蟅虫丸在肝病领域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现状

    作者:谢永财;胡国信

    大黄蠊虫丸(或大黄蟅虫胶囊)方出自于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全方由熟大黄、生地黄、黄芩、蟅虫、水蛭、虻虫、蛴螬、杏仁、桃仁、干漆、芍药和甘草等十二味中草药组成.方中大黄、桃仁通腑泄热,行淤化血;蠊虫、水蛭活血通络,软坚散结;生地黄养阴补虚;赤芍养血柔肝;黄芩清热解毒.全方具有活血破瘀散结,兼具缓中补虚之奇效,故可用于治疗潮热赢瘦,腹满不思饮食,肌肤甲错,腹部肿块,目眶黯黑之五劳虚极而内有干血的证侯.近十年来,大黄蟅虫丸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肝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大黄蟅虫丸在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肝病领域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大黄蠊虫丸 肝病
  • 505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筛查胃癌的研究

    作者:朱佩;朱燕华;程时丹;慎睿哲;吴巍;陈平;袁晓琴;吴云林

    [目的]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EN)患者开展胃镜的定期随访和筛查胃癌的研究,探索提高临床胃癌检出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黏膜IEN患者505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EN)46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 40例,进行定期随访、胃镜复查及病灶活检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证实胃癌或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行外科、腹腔镜手术或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切除标本作病理学检查及胃癌分期.[结果]505例胃黏膜IEN患者经平均21.33个月的随访以及平均3.88次的胃镜复查,共检出胃癌81例,检出胃癌占全组的16.0%,其中早期胃癌51例,占检出胃癌的63.0%;进展期胃癌22例,占检出胃癌的27.2%.另外经胃镜活检病理检出的8例胃癌失访.465例LGIEN患者,检出胃癌57例(12.3%),其中早期胃癌38例(66.7%);40例HGIEN患者,检出胃癌24例(60.0%),其中早期胃癌13例(54.2%).[结论]通过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胃镜随访及病理活检,能有效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尤其能够在LGIEN中筛查出漏诊的胃癌患者;具有确切病灶的HGIEN者,手术病理证实大多为胃癌患者,因此对胃黏膜IEN患者的定期复查必须实施制度化管理.

  • 胃蛋白酶原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临床意义

    作者:屠军;李慧瑛;敖洪峰;刘萃萃;朱金水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筛查萎缩性胃炎(CAG)和胃癌(GC)的临床意义.[方法]264例患者均行胃镜病理活检诊断及血清PGⅠ、PGⅡ测定,并计算PG Ⅰ/PGⅡ比值(PGR),其中非萎缩性胃炎(CSG)患者140例,CAG患者99例,GC患者25例.对PG Ⅰ、PGⅡ、PGR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及ROC曲线分析.[结果]CAG、GC患者PG Ⅰ、PGR水平显著低于CSG患者(P<0.01).以CSG为对照组的研究中,PG Ⅰ、PGR诊断CAG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614(P<0.01);PG Ⅰ、PGR诊断G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673(P<0.01).以CAG为对照组的研究中,PGⅠ、PGR诊断GC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G与GC患者的PG Ⅰ 、PGR水平显著低于CSG患者,作为临床筛查CAG、GC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在胃癌前病变人群中并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重视胃癌前病变患者中的胃癌筛查和检漏

    作者:吴云林;吴巍

    内镜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胃癌诊断首选方法,无论是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或其癌前病灶,均可经内镜直视下观察及钳取活组织病理检查作出正确诊断.Correa等提出的胃癌病理学模型,认为胃癌的发生是由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轻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早期胃癌—浸润性胃癌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需要10~20年左右的时间.各种胃部疾病产生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EN)是胃癌发生前的步骤,属于肿瘤性增生范畴,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往往能提示日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公认的癌前期病变.针对胃黏膜的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EN),长期的胃镜定期随访复查(如5~10年以上)有望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关键词: 胃癌 筛查 内镜
  • 奥曲肽联合固本消胀汤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作者:沈水杰;徐玲俊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固本消胀汤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即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止痛等)基础上,予固本消胀汤煎剂鼻饲,100 ml/次,2次/d,鼻饲后夹闭胃管2h,同时予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25μg/h,治疗7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25 μg/h,治疗7d.[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1例,有效率93.8%.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8例,有效率52.9%.与治疗前比较,患者临床症状、腹部平片、胃肠减压引流量、KPS评分、1年生存率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固本消胀汤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有效率高,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