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 중국중서의결합소화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038X
  • 国内刊号: 42-161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212
  • 曾用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中西医结合治疗Cronkhite-Canada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奚旭杰;张丽娇;黄胜林;李叶

    [目的]探讨并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例罕见病例Cronkhite-Canada综合征,严密跟踪随访复查,观察疗效、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并通过复习回顾文献,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结果]患者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整体病情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该例罕见、难治病例中突显优势,中医药的参与、介入起到良好作用.

  •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邱招展;欧世州;林纯洁;林昌平;陈晓峰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对肝脏功能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2组肝功能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93±10.73)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4.46±11.54) U/L,总胆红素(36.85±17.03)μmol/L;对照组干预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1.61±11.65)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4.78±11.94) U/L,总胆红素(36.98±17.21)上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80、0.1293、0.0360;P>0.05).观察组干预后内毒素(0.22±0.05) EU/ml,D-乳酸(8.23±2.01)mg/L,尿L/M比值(0.06±0.01);对照组干预后内毒素(0.35±0.14) EU/ml,D-乳酸(12.31±3.14)mg/L,尿L/M比值(0.13±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62、7.3411、9.2091;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20.38±4.15)h,住院时间(13.26±1.89)d,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29.67±6.92)h,住院时间(19.75±2.86)d,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x2=7.7233、12.6999、4.0500;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以防止患者肠通透性降低,保护患者肠黏膜,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胆石片治疗伴胆囊结石的慢性胆囊炎肝胆气郁证: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高文艳;林一帆;杨国玉;巩阳;刘杨;雷春红;盛天骄;吴卓霖;李禹廷

    [目的]评价胆石片治疗伴有胆囊结石的慢性胆囊炎(肝胆气郁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120例伴有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患者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胆石片(6粒/次,3次/d)及胆石片模拟剂(6粒/次,3次/d)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以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右胁胀痛、口苦、咽干、嗳气、恶心、厌食油腻、纳食减少、胃脘痞满、上腹饱胀、右上腹部压痛和大便秘结)和腹部超声检查进行疗效评价.以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ALT、AST、TBIL、DBIL)、肾功能(Bun、Cr)和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安全性评价的依据.[结果]治疗4周后,主要疗效:临床愈显率对照组为1.72%,试验组为15.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20.69%,试验组为55.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疗效:临床愈显率对照组为5.17%,试验组为22.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34.48%,试验组为71.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疗效:愈显率对照组为15.38%,试验组为3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0.00%,试验组为7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安全性: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胆石片能有效治疗伴有胆囊结石的慢性胆囊炎,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 健脾清肠方对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GRα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亚利;郭倩;戴彦成;唐志鹏

    [目的]探讨健脾清肠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强的松基础治疗,试验组加服健脾清肠方,对照组给予补脾益肠丸.疗程为12周.患者采用标准激素减量方法撤减激素.2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及激素撤退情况分析.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Rα的表达,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累积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1),试验组上调GRα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清肠方可有效改善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中医证候,上调GRα的表达水平,改善激素依赖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PPI+H2RA联合治疗对有夜间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敏;黄智春;杨林锌

    [目的]评价有夜间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使用PPI+ H2 RA的联合治疗与PPI单药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107例经内镜确诊的GERD患者随机接受8周的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联合雷尼替丁150mg/次,2次/d治疗(54例)或接受奥美拉唑20mg/次,2次/d单药治疗(53例).主要终点是8周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结果]99例合格受试者完成了8周治疗,联合用药组50例,PPI单药组49例.治疗8周后,2组SF-36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提高(P<0.05).与PPI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评分增加更明显(P<0.05);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增加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PI单药治疗比较,为期8周的PPI+H2RA联合用药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改善有夜间症状GERD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方面的生存质量,而在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连朴清胃胶囊对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模型大鼠血清HSP-70及SIgA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运莲;王明星

    [目的]观察连朴清胃胶囊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血清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影响,以探讨连朴清胃胶囊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治疗机理.[方法]70只SD大鼠,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60只以2%水杨酸钠10 ml/(kg·d)灌胃,同时饲以高脂高糖高热饮食(20%蜂蜜水自由饮用,隔日灌服油脂10 g· kg-1·d-1,并与油脂隔日灌服白酒2 ml/200 g)并放在湿热环境中,连续20 d,制作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连朴清胃胶囊高、中、低组、三九胃泰组、雷尼替丁组,灌胃给药10 d,末次给药后禁食16h后,心脏取血,运用ELASA法检测大鼠血清HSP-70及SIg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HSP-70、SIgA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连朴清胃胶囊高组、中组、低组、三九胃泰组、雷尼替丁组大鼠血清HSP 70、SIgA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连朴清胃胶囊高、中、低组、三九胃泰组、雷尼替丁组大鼠一般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其中连朴清胃胶囊高、中组HSP-70、SIgA高表达及一般情况改善为明显.[结论]连朴清胃胶囊可能通过诱导HSP-70及SIgA的高表达从而发挥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 健脾和胃化瘀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生长激素的影响

    作者:周嘉鹤;傅志泉;邓建平;李春霞;乔镇;朱伟琴;赵虹雯;李珍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化瘀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的影响,探讨健脾和胃化瘀中药对CAG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阻断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00例CAG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其中治疗组50例,用健脾和胃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用叶酸片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GH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H水平都明显升高,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H水平升高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和胃化瘀法治疗CAG有明显的效果,对胃癌前病变也有改善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CAG患者血清GH的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 健脾益气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贾媛媛;邹玺;胡守友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方配合TP(紫杉醇脂质体+顺铂)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40例接受含氟尿嘧啶类方案或含紫杉类方案或含铂类方案化疗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0例不服用健脾益气方,常规化疗;治疗组20例在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自拟健脾益气方中药,至化疗结束.在化疗结束后评估恶心呕吐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骨髓抑制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恶心呕吐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骨髓抑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方配合化疗能明显减轻胃癌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

  • 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朝晖;李艳华;郭占方

    [目的]研究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pter pylori,Hp)感染对血清PG的影响,探讨血清PG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及规律,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赤峰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内镜检查和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68例(连续3代均为同一民族,蒙古族30例,汉族38例),选择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血清PG Ⅰ、PGⅡ的检测,并计算PG Ⅰ/PGⅡ比值;并应用War Thin-starry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及C14-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受检对象4周内均未服用过抑酸药、抗生素、铋剂等药物.[结果]①蒙古族、汉族胃癌组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GⅡ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蒙古族胃癌组患者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低于汉族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PGⅡ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蒙古族、汉族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是70.00%、68.4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蒙古族胃癌组和汉族胃癌组Hp感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蒙古族、汉族胃癌组Hp阳性组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低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PG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蒙古族、汉族胃癌组不同性别血清PGⅠ、PGⅡ及PG Ⅰ/PGⅡ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Ⅰ及PG Ⅰ/PGⅡ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提示血清PGⅠ及PG Ⅰ/PGⅡ值降低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可以作为地区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胃癌的一项血清学指标;②蒙古族胃癌患者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低于汉族胃癌患者,提示血清PG水平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存在差异;③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 Ⅰ及PGⅠ/PGⅡ值的改变与Hp感染相关.

  • 清热散结片联合板蓝根口服液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玉洁

    [目的]观察清热散结片联合板蓝根口服液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散结片和板蓝根口服液,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5天总有效率为76.67%,治愈率25%;对照组5天总有效率为60%,治愈率为15%;治疗组10天总有效率为95 %,治愈率71.67%;对照组10天总有效率为83.33%,治愈率为53.33%;2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散结片联合板蓝根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不同级别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分析

    作者:黄盛秋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不同级别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20例,根据内镜分级分为A、B、C、D四组,对应内镜分级(Los Angeles分级)A、B、C、D级,每组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予以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加安慰剂(淀粉)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有效率:试验组100%,对照组100%;B组有效率:试验组100%,对照组100%;C组有效率:试验组95%,对照组80%,D组有效率:试验组90%,对照组72.5%.[结论]对于A、B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与单独运用奥美拉唑相比疗效相当,对于C、D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优于单独运用奥美拉唑治疗.

  • 中药灌肠治疗直肠炎1009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鹏;张宇星;唐迎春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液在治疗直肠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八医院2004年1月~2014年5月以中药灌肠液灌肠一号治疗直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运用中药灌肠液治疗直肠炎1 009例,治愈928例,治愈率为91.97%;好转74例,好转率为7.33%;无效7例,无效率为0.7%.总有效率99.3%.[结论]中药灌肠液治疗直肠炎,方法简单,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 内镜下碘染色对诊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

    作者:单宝珍;徐柳;王强;李胜保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诊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在我市食管癌高发地区对239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下食管碘染色,观察食管黏膜染色情况,并取碘染异常区或贲门脊根部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39例接受内镜检查者其中有92例碘染色后出现不着色区或淡染区,病检示食管癌5例,检出率为2.09%,不典型增生病变46例(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17,中重度不典型增生29例),检出率为19.25%,慢性炎症33例,正常鳞状上皮8例.[结论]内镜下食管碘染色结合黏膜活检有助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且操作简便,具有推广价值.

  • 氟西汀联合理气和中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作者:陶国芝;汪云龙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自拟理气和中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MPFD)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氟西汀20 mg,每日1次,晨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理气和中汤每日1剂,分2次煎服.4周为1疗程.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43.7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率21.95%,总有效率73.1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2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8.33%,对照组38.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西汀联合理气和中汤对MPFD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调节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促进胃肠蠕动及胃排空,降低胃的敏感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缓解患者压力.

  • 成人非口源性口臭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庆娟;童昌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口臭的关系.[方法]选择无牙周疾病及全身疾病的口臭患者156例,无口臭健康体检者160例,先进行口臭测试,然后进行C14呼气试验和口腔内唾液及舌苔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156例口臭患者,Hp阳性123例,阳性率78.8%.无口臭志愿者160例,Hp阳性29例,阳性率1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3例Hp阳性口臭患者中口中幽门螺杆菌检出114例,检出率92.3%,29例Hp阳性健康者中口中幽门螺杆菌检出17例,检出率5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人非口源口臭与Hp感染有关.

  • CT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施昌村;韩必亮;黄崇权

    [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经手术切除并且经过病理证实的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确诊的5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患者行多层CT常规与增强扫描,记录CT观察指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AFP含量,逐例记录患者CT表现类型与血清AFP水平,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AFP>25 μg/L为临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灵敏度为82.05%,CT扫描联合血清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7.18%;AFP表达与肿瘤大小以及包膜是否完整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增强类型与AFP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T扫描联合血清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有重要意义,原发性肝癌CT影像中肿瘤大小及包膜情况可一定程度上反映AFP表达.

  • 益气养阴方药结合罐疗对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昭娟;赵冬;高绍芳;霍丽平

    [目的]观察在微创闭式修补术后口服益气养阴方药的基础上,进行罐疗结合饮食对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符合条件的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闭式修补术后联合益气养阴方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结合罐疗、饮食法.通过比较2种方法治疗的重度直肠前突患者的近期有效率、远期有效率和排便频次,来评价益气养阴方药结合罐疗对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的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远期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每周的排便次数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用益气养阴方药结合罐疗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的疗效稳定,远期疗效好,简单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相关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汪伟;张荣华;王俊帅

    [目的]比较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相关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乙肝病毒相关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内科标准治疗和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其中30例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8例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收集并随访患者的存活时间、生化指标、凝血功能、血液常规检查和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的临床效果.[结果]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的乙肝病毒相关重型肝炎患者血清DNA水平均下降.30d生存率分别为80%和82.1%(P=0.554),90 d生存率分别为63.3%和57.14%(P=0.416).2组患者30 d和90 d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恩替卡韦较拉米夫定更快地抑制HBV复制,能较快改善乙肝病毒相关重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但对短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 487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建觅;王利平;林一帆;高文艳;王长洪

    [目的]回顾性调查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分析近年住院U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487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近14年该院UC住院患者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年龄20~40岁.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91.03%)、血便(71.08%)、腹痛(75.34%)等,肠外表现(3.49%)及并发症(6.57%)少见.病情以中度(32.65%)、重度(37.44%)为主.病变范围以广泛型或全结肠型(37.22%)为主,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40.14%)、初发型(37.41%)为主.中医证型以湿热内蕴型(44.78%)、脾胃气虚型(25.59%)为主.治疗上以西医(86.65%)为主,氨基水杨酸类药物(86.02%)和糖皮质激素(86.02%)、中药(52.36%)广泛使用.单纯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89.22%,手术率1.02%,死亡3例(0.65%).[结论]近年来该院UC患者呈增加趋势,病程较短,以中、重度为主,慢性复发型及初发型多见,肠外表现及并发症少.中医证型以湿热内蕴型、脾胃气虚型多见.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好,手术病例少,死亡率低.

  • 养阴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文燕;王国娟;严小军;赵益;刘红宁

    肿瘤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其中中医药治疗是肿瘤治疗的特色,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养阴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术后及放化疗后运用尤多,本研究就其治疗肿瘤的临床及实验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冀更好地指导临床.

    关键词: 肿瘤 养阴 研究进展
  •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田秋实;戴高中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一种类型,又称内镜下阴性GERD.GERD还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两种类型.其中RE可见食管远端黏膜破损,BE是指食管远端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它们共称为胃食管反流相关性疾病[1].

  • 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玲;张声生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指不能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1],其发病率高,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发病机制多重而复杂,目前西医治疗上缺乏长期有效的治愈性药物和治疗方法.罗马Ⅲ标准将成人FGIDs分为六大类二十八种疾病[2],为其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近年来诸多研究显示,许多FGIDs患者有各种上下消化道症状重叠表现[3,4],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和医疗费用.本研究拟对FGIDs症状重叠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作一综述.

  • 魏睦新教授采用化痰消瘀法治疗胃息肉经验介绍

    作者:王平;魏睦新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上皮隆起性病变,可单发亦可多发,有转化为胃癌的可能,故也属于胃癌前疾病的一种[1].现代医学主要是通过内镜下治疗的方法予以切除,术后存在复发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魏睦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尤其善于治疗脾胃疾病,在胃息肉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运用中医药治疗主要通过改善患者体质,消除息肉发生的病理环境,从而消除息肉并减少复发概率.笔者有幸跟随侍诊,受益匪浅,谨将老师治疗胃息肉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胃息肉 化痰 消瘀 经验
  • 不明原因重度阻塞性黄疸并重度肺心病1例

    作者:温伟琴;吕永豪;曾晶晶;胡小花;饶珂寒;项凤梅

    1 病例报告患者,男,74岁,农民.因“短气而喘反复发作4年余,身目尿黄1周”入院.患者因慢性肺心病,长期在当地县级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此次因在当地用药3天后(具体用药不详),身目迅速黄染,要求到我院行磁共振检查收入住院.症见:形体极瘦,短气而喘,活动受限,多动则大喘欲绝且汗出如油,全身皮肤及唇舌重度紫绀,不能平卧,双下肢浮肿,身目重度黄染,腹胀纳减,大便尚可,小便黄,舌质紫黯,苔少,脉沉难按.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肺心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