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利萍;王永席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胃癌患者设为胃癌组,将50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并统计其阳性检出率;分析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检测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分析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PGⅡ表达水平及PGⅠ/PG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及PGⅠ/PGⅡ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Ⅱ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PGⅠ、PGⅡ单一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Ⅱ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49).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血清PGⅠ/PGⅡ对胃癌诊断结果较好,可作为胃癌早期筛查的辅助指标.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儿童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志娟;黄春瑜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儿童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56例消化道症状来就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胃黏膜正常9例,胃炎15例,十二指肠球炎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例,胃溃疡16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儿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2Ⅱ比值.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显著高于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胃黏膜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儿的血清PGⅡ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儿的血清PG水平与其HP感染情况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显著相关性,值得广泛应用.

  • 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检测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乐;张丽莉;张馨月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胃癌(A纽),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B纽),30例萎缩性胃炎(C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G-17)检测,对比各组不同指标差异,探讨PG Ⅰ、PGⅡ和G-17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C组和A组的PG Ⅰ和G-17水平低于B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GI和G-17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显著,可作为胃癌筛查的有效指标,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对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临床分析

    作者:黄钱珍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幽门螺杆菌(Hp)抗体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2年3月—2014年5月160例确诊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癌患者80例(胃癌组),对16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该院同期80名(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进行检测,比较3组的PGⅠ和PGⅡ的检测结果 、HP-IG抗体阳性检出率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CagA和VacA检出率.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PGⅠ、PGⅡ和PGⅠ/PGⅡ水平分别为(89.73±37.52)μg/L、(46.58±21.39)μg/L和(9.14±2.83),数据与胃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数据水平明显升高,胃癌组患者数据明显降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和胃癌组患者的Hp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CagA和VacA检出率分别为20.00%和0.00%,数据与胃癌组患者对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中,采取血清胃蛋白酶原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对胃癌患者病情进行早期诊断.

  •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在胃相关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蓉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在胃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接收的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并将同期来院就诊的胃癌(45例)、胃炎(55例)、出血性胃溃疡(45例)、非出血性胃溃疡(45例)患者以疾病名称化组纳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各组PGⅠ、PGⅡ水平,统计PGR,并记录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分析PG在不同胃相关疾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胃癌组PGⅠ水平更低,阳性率更高,但PGⅡ无明显变化,PGR更低且阳性率更高(P<0.05),胃炎组、出血性及非出血性胃溃疡组PGⅠ、PGⅡ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PGR低于对照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胃癌组比较,胃炎组、出血性及非出血性胃溃疡组PGR阳性率较低(P<0.05),与出血性及非出血性胃溃疡组比较,胃癌组和胃炎组PGⅠ、PGⅡ阳性率更低(P<0.05).结论:胃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参考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能够有效鉴别胃癌、胃炎、出血和非出血性胃溃疡等疾病,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可靠资料.

  •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镜检查用于胃癌早诊筛查的探索性研究

    作者:刘卫东;赵永富;王建玺;张兰福;郭超;李毅;王学范;陈立军;韩忠祥;马峻岭;张联;游伟程

    我国胃癌临床早期诊断率仅约10%,迫切需要开展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探索[1],尤其是在胃癌高发地区及高危人群中开展此项工作.笔者于2008-2010年在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开展了3年胃癌的早诊早治工作,并对以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为初筛,胃镜和病理学诊断为精查的方案[2]进行了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朱锦英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8 例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溃疡组的PGI、PGII 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显著(P<0.05),胃溃疡组患者的PGI 水平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患者的PGI、PGII 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提高临床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与浓

    目的: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胃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3例胃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胃溃疡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5例,十二指肠溃疡59例,胃癌58例,每一类型患者均作为一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9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比较各组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组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均较高(P<0.05),PGⅠ/PGⅡ较小(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和PGⅠ/PGⅡ均较小(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PGⅠ、P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与胃黏膜病变关系密切,对胃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叶火林

    目的 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胃溃疡患者、57例胃癌患者、4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41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及25例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同时选取5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 Ⅰ/PGⅡ)]水平,从而确定Hp茵感染和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定性分析血清IgG抗体.全部操作均按照说明书严格执行.观察各组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和阴性率的比较情况以及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G Ⅰ、PGⅡ及PGR水平.结果 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患者的PG Ⅰ、PG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PGⅠ、PG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低,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中Hp阳性患者的血清PG Ⅰ、PGⅡ及PGR水平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l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为临床上诊断胃癌提供有效的依据.

  • PG水平与抗幽门螺杆菌IgG水平在胃肠溃疡患者中的指导价值

    作者:王学超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和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胃肠溃疡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 取2015-01/2016-07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医学内科收治消化性溃疡25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2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2组血清P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抗H.pyloriIgG抗体水平,分析血清PG和H.pyloriIgG抗体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指导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胃蛋白酶Ⅰ (pepsinogen 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Ⅱ (pepsinogen Ⅱ,PGⅡ)及胃蛋白Ⅰ/Ⅱ比值(gastric protein Ⅰ/Ⅱratio,PG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0例患者中3 1例H.pylori阳性,19例H.pylori阴性;H.pylori阳性患者血清PG Ⅰ、PG Ⅱ及PGR水平,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0.05);PG Ⅰ、PG Ⅱ及PGR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PG Ⅰ、PGⅡ及PGR指标(P<0.05).结论 血清PG和H.pylori IgG抗体能对消化溃疡进行早期筛查,当二者异常时再行胃镜检查能提高诊断确诊率及检查依从性.

  •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糖链抗原CA72-4、CA199、CA125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周雪峰;张伟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泌素17(gastrin 17,CAS17)、糖链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02/2017-01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医院就诊的患者270例,其中诊断为胃癌90例作为胃癌组、诊断为胃良性疾病90例作为胃良性病变组、体检正常者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PG、CAS17、CA724、CA199、CA125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患者PG、CAS17、CA724、CA199、CA125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患病程度的上升,PG、CA724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AS17、CA199、CA125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受试者各期PG、CAS17、CA724、CA199、CA125水平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存在以下关联,胃癌TNM分期越高,PG、CA724水平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17、CA199、CA125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单独检测时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低于联合检测时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CAS17、CA724、CA199、CA125水平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对胃癌的筛查有重要意义,且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为早期诊断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 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作为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效判定指标的研究

    作者:孙丽萍;宫月华;袁媛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作为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判定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9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患者采取常规三联疗法进行除菌治疗,利用免疫量度放射分析法(IRMA)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18 mo时测定其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同时利用胃黏膜HE染色、H pylori抗体ELISA检测及Hpylori-DNA PCR检测三种方法联合判定H pylori除菌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除菌组血清PGⅠ、PGⅡ值显著降低(64.52±31.74 vs 48.02±25.69 μg/L,P<0.01;11.22±6.12 vs 7.58±5.41 μg/L,P<0.01),PGⅠ/Ⅱ比值显著升高(6.54±3.57 vs 7.96±4.39,P<0.01).各胃疾病组成功除菌后血清PGⅠ、PGⅡ值均低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后1、5 mo时,除菌组血清PGⅠ、PG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GI:66.83±28.04 vs 52.54±27.96 μg/L,P<0.01;11.85±4.91 vs 6.55±3.59 μg/L,P<0.01;PGⅡ:60.19±29.30 vs 43.94±26.27 μg/L;10.93±6.12 vs 6.66±5.30 μg/L,P<0.01;),PGⅠ/Ⅱ比值则显著升高(5.84±2.38 vs 8.95±4.61,P<0.01;6.60±4.21 vs 8.35±4.82,P<0.01);18 mo时仅PGI值显著降低(68.12±36.05vs 50.11±23.50 μg/L,P<0.01).未除菌组血清PG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检测适用于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效的判定,PGI/Ⅱ比值可作为早期除菌疗效的判定指标.

  • 血清胃蛋白酶原诊断胃体黏膜萎缩的研究

    作者:李红涛;吴开春;李彩宁;乔泰东;郝志明;王新;苗继延;丁杰;樊代明

    胃体黏膜萎缩(atrophic gastric body mucosa, ABM)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1].

  • 胃癌高发区血清胃蛋白酶原初筛加高危人群胃镜检查方案与直接胃镜筛查方案的效果比较

    作者:吕艳丽;李毅;刘光顺;吴齐;刘卫东;李士杰;曹长琦;吴秀贞;刘冬梅

    目的 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初筛加高危人群胃镜检查方案和直接胃镜筛查方案对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效果,探讨适合高发区人群的胃癌筛查方案.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临朐县40~69岁农村常住居民,分别采用血清PG初筛加高危人群胃镜检查及直接胃镜筛查方案进行筛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种筛查方案对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结果 采用血清PG初筛加高危人群胃镜检查方案共完成筛查3654例,检出胃癌11例(0.30%),其中早期胃癌7例(0.19%);检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0.27%).直接胃镜筛查方案共完成筛查2290例,检出胃癌19例(0.83%),其中早期胃癌12例(0.52%);检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0.44%).直接胃镜筛查方案对胃癌的检出能力是血清PG初筛加高危人群胃镜检查方案的2.83倍(95% CI为1.34 ~ 5.98),对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能力是血清PG初筛加高危人群胃镜检查方案的2.12倍(95% CI为1.12~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胃癌高发区采用直接胃镜筛查方案对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效果明显优于血清PG初筛加高危人群胃镜检查方案.

  • 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在诊断SLE方面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士建

    目的 研究分析在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诊断中采用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的诊断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方便选自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进行SLE检验受检者,按照受检者患病与否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受检者为健康受检者,观察组受检者为SLE患者,对比两组受检者血清体液免疫检验中的IgG、IgA、IgM、C3、C4等指标及NA抗体检验中的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B抗体等指标.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IgG指标为(22.44±3.27)g/L、IgA为(2.96±0.55)g/L、IgM为(1.97±0.62)g/L、C3为(0.63±0.20)g/L、C4为(0.14±0.03)g/L;对照组患者IgG指标为(10.36±2.60)g/L、IgA为(1.83±0.37)g/L、IgM为(1.53±0.40)g/L、C3为(1.34±0.25)g/L、C4为(0.28±0.05)g/L,两组受检者血清指标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受检者与对照组受检者NA抗体检验中的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受检者阳性率为90.0%,高于对照组受检者0.0%(P<0.05).结论 在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诊断中采用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具有显著效果.

  • 胃癌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作者:吴钢;赵昌杰;姜琦;陈林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其特点在于恶性程度高、患者的预后差,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达到中晚期,治疗的效果差.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胃癌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命时间的关键所在.但是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与胃良性疾病区分开来.目前,临床中胃癌诊断方法主要通过病理和胃镜检查,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不利于胃癌早期筛查工作的开展.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临床中无痛、无损、简单、快捷的方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式在多种肿瘤的诊断中得到应用,受到医疗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癌胚抗原、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等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联合内镜优化筛查方案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

    作者:谢俊锋;吴小娟;谢宁生;汤建华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联合内镜筛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因上腹痛、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145例受检者,根据内镜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为正常组(n=30)、萎缩性胃炎组(n=28)、胃溃疡组(n=25)、早期胃癌组(n=32)及进展期胃癌组(n=30),检测血清PG Ⅰ、PGⅡ和G-17水平并探讨其在诊断胃癌中的价值.结果 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的PG Ⅰ水平及PGR低于正常组,G-17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的PG Ⅰ水平及PGR高于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的PG Ⅰ水平及PGR低于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的G-17水平高于早期胃癌组(P<0.05);胃癌组和非胃癌组血清PG Ⅰ、PGⅡ、PGR、G-17及联合检测的4UC均高于对照组(AUC=0.5)(P<0.05);两组四项联合检测的AUC均高于单项检测,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高于非胃癌组.结论 PG、G-17联合内镜筛查有助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阴性、30例幽门螺杆菌抗体弱阳性患者、30例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及30例治疗转阴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同时统计其阳性数和阳性率。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组较对照组PGⅠ、PGⅡ和PGⅠ/PGⅡ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率升高,治疗转阴组同对照组无差异(P>0.05),阳性率不高。结论通过测定血清PGⅠ、PGⅡ,可监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观察。

  • 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在多种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

    作者:亓校荣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 I、PG II在多种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选取我院不同条件下保存在的50份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PG I、PG II含量,并计算PCG值。结果血清胃蛋白酶原PG I、PG II和PG I/PG II在不同保存条件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PG I、PG II在五中保存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 胃蛋白酶原Ⅰ、Ⅱ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价值

    作者:张丽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的含量及其比值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50例胃癌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的含量并计算其比值的变化。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PGR)逐渐降低,以胃癌组降低为明显,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PGⅡ水平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 I、Ⅱ及比值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9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