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中国医学检验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Chinese Journal Medical Laboratary Technology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编辑出版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06-8025
  • 国内刊号: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普鲁卡因

    作者:赵丽;赵嘉训;牛悦峰;刘鑫

    [目的]建立准确、简便、灵敏的普鲁卡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为临床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实验手段.[方法]采用了在碱性环境下,乙醚:氯仿液-液萃取后,用反相高效液相-紫外法分离测定血浆中的普鲁卡因浓度.其中,流动相为甲醇-水(60:040),流速为1.0 ml/min,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的检测波长均为254 nm.[结果]普鲁卡因在0.05~25.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低检测浓度为0.05μg/ml.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6.78%,107.77%,98.15%,RSD均小于7.5%.[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普鲁卡因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产科早期DIC患者止凝血功能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黄彬;陈茶;高玲;钟武平;姜傥;刘敏;林爱华

    [目的]研究止凝血功能分子标志物在正常孕妇和产科早期DIC患者中的变化,了解分子标志物在诊断产科早期DIC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107例正常孕妇按孕期分为早孕组(≤12周)、中孕组(13~28周)和晚孕组(≥29周),检测了31例早孕、14例中孕、62例晚孕、34例产科早期DIC和31例正常对照的常规止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bg、PLT)和分子标志物F1+2、FM和D-dimer.[结果]PT、APTF在各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IC组PLT(155±60)×109/L低于正常对照组(241±63)×109/L和妊娠各期组(分别为(233±64)×109/L、(203±50)×109/L、(216±55)×109/L)(P<0.05),Fbg、F1+2、FM、D-dimer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升高(P<0.05),早期DIC组Fbg(4.0±1.0)g/L与中孕组(3.8±0.8)g/L、晚孕组(4.1±0.5)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IC组F1+2(4.43±1.43)nmol/L、FM(43.7±16.8)mg/L、D-dimer 630(479)μg/L浓度显著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妊娠各期组(P<0.05).除PLT和Fbg之间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外,指标f1+2、FM、D-dimer、PLT、Fbg间均存在直线相关关系或等级相关关系(P<0.05).[结论]PT、APTT不能及时反映孕妇体内的高凝状态,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产科早期DIC的敏感指标.Fbg是反映机体高凝状态的一个指标,但不是早期诊断产科DIC的敏感指标.F1+2、FM、D-dimer可作为早期诊断产科DIC的敏感指标.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作者:任锋;靳海英;刘博玉;郭向华;丁美;武志明;周育森

    [目的]构建和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HBx蛋白.[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含有EcoR 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X基因序列,分别以pMD18-T载体和pET32a(+)载体构建pMD18-T-HBX克隆载体和pET32a-HBX原核表达载体,随后把pET32a-HBX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Western blot检测原核表达的HBx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经IPTG诱导后可见分子量约38 KD的融合蛋白表达;表达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Bx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结论]HBV X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融合蛋白的纯化,为研究HCC患者血清中HBx蛋白和抗-HBx抗体滴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免疫抑制法测定肝脏病患者血清mAST活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小倩;孙志强;杨静;郭静霞;刘立明;毛远丽

    [目的]了解mAST活性在肝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mAST免疫抑制法试剂盒测定83名正常人及4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70例、慢性肝炎82例、肝硬化80例、重肝39例、肝癌76例)的血清mAST活性.[结果]mAST正常参考上限为14.5 U/L,mAST/AST参考范围为0.234~0.626.急性肝炎组mAST绝对值明显高于其他组,但阳性率较低.肝癌和重肝组,mAST升高亦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而且阳性率较高,分别达到85.5%、89.7%.mAST/AST在各组肝病中(除慢肝外)均比正常组降低,阳性率均很低.mAST在用于诊断肝病时,如果只用于区分正常和肝病,诊断效率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893;如果对各种肝病细分,在各种肝病中,mAST诊断重型肝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达0.749,诊断效率高.[结论]血清mAST是在反映肝细胞损伤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德尔卑沙门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作者:马弋;吴南;杨秀丽;王斌;谢茂慧;郑华英

    [目的]对2004年湖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检测出的德尔卑沙门菌进行分型,探讨RAPD技术在沙门菌鉴别和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RAPD法(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选用11条随机引物,对7株德尔卑沙门菌进行分型,用标准菌株猪霍乱沙门菌(ATCC 50019)和鼠伤寒沙门菌(ATCC 50115)作为对照.[结果]在选用的11条随机引物中,不能分析出任何条带的有3条,扩增条带无多态性的有5条,能够扩增出条带且图谱具有多态性的有3条(WM-l、WM-4、WM-7).利用3条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进行分析,扩增出54条DNA片段,片段大小为0.3~1.1¨,其中7个菌株共有的片段有44条,显示多态性的片段有10条,可以将7株德尔卑沙门菌分别分成2~3个亚型.[结论]利用RAPD法对同一血清型的沙门菌进行分析,可区分出不同的亚型菌株,能够起到监测菌株的变异情况的作用.

  • DPYD基因芯片的制备及条件的优化

    作者:王晓云;文思远;陈苏红;胡小电;王升启

    [目的]制备DPYD基因分型芯片,以该芯片为手段预测肿瘤病人对5-Fu的毒副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探针、引物,制备基因芯片,提取人外周血中DNA,经PCR仪扩增后,与芯片上的探针杂交,并用扫描仪分析结果,部分结果经直接测序证明.[结果]成功制备了基因分型芯片,优化了制备条件,另外,构建了标准模板,并建立了分型标准.[结论]该基因芯片的灵敏性及准确性均可.

  • 天津市区正常妊娠妇女多种微量元素参考值的建立

    作者:王华

    [目的]找出天津市区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期体内铜、锌、钙、镁和铁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正常妊娠妇女的5种微量元素参考值,并为群体保健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便制订出指导干预措施,为确保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发挥应有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法原子吸收分析技术,对天津市区1304名正常妊娠孕妇及100名非孕妇女进行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铜含量在孕早、中、晚期均高于非孕妇女(P<0.001);血锌和铁含量在各孕周均低于非孕妇女(P<0.001),血镁在孕中期时下降(P<0.05),至孕晚期铁和镁略有升高;血钙含量在各孕周均低于非孕妇女(P<0.001),在整个孕期变化不大.通过监测,得出天津市区正常妊娠妇女5种微量元素的参考值.[结论]正常妊娠妇女与非孕妇女的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并在各个孕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通过监测得到的天津市区5种微量元素的参考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标准.

  • 坏死性胰腺炎所致大鼠肺损伤中乌司他丁对肺组织HO-1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建辉;马玉腾;冯志山;郑师陵;吕翠环;孙志平

    [目的]探讨在大鼠坏死性胰腺炎(ANP)所致的肺损伤中乌司他丁(Ulinastatin UTI)对肺组织HO-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Sham对照组、ANP组、乌司他丁预处理(UTI prevent)组和乌司他丁治疗(UTI treat)组.造模后12 h取肺、胰腺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肺、胰腺组织损伤;取血后测定血清中淀粉酶含量;肺灌洗获得肺泡巨噬细胞(AM),培养后检测TNF-α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肺组织e-Jun磷酸化的情况.[结果]ANP组较Sham组TNF-α的水平显著升高,肺组织的HO-1表达和c-Jun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UTI prevent组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肺组织的HO-1表达和c-Jun磷酸化水平高于ANP组(P<0.05).[结论]UTI减轻了大鼠ANP所致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肺组织HO-1基因表达升高有关.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临床实验研究

    作者:杨忠礼;陈程;孟晓辉;周伟一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与HLA-B27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LA-B27+和B27-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在对照组中细胞凋亡(Apo)百分比无性别差异(t=1.95,P=0.0527),S期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t=5.39,P=0.0000;t=4.02,P=0.0001),男性SPF高于女性,男性PI低于女性;在B27+组中Apo百分比和SPF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t=6.68,P=0.0000;t=4.08,P=0.0001),男性高于女性,PI无性别差异(t=0.51,P=0.6125);在B27-组中Apo百分比和SPF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t'=4.10,P<005;t'=13.22,P<0.05),男性均低于女性,PI无性别差异(t=0,P=1).在男性组中Apo百分比、SPF和PI均存在有统计学差异(F=4258,F=434,F=220,P均<0.05),表现为Apo:B27+者>B27-者>对照(q检验,P均<0.05);SPF:B27+者>B27-者和对照(q检验,P均<0.05);PI:B27-者>B27+者>对照(q检验,P均<0.05).在女性组中Apo百分比、SPF和PI均存在有统计学差异(F=18,F=137,F=66,P均<0.05),表现为Apo:B27+者>B27-者>对照(q检验,P均<0.05);SPF:B27-者>B27+者>对照(q检验,P均<0.05);PI:B27-者>B27+者>对照(q检验,P均<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的表达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细胞增殖周期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 PCR-酶谱分型检测宫颈癌活检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和疱疹病毒基因型

    作者:朱庆义;胡朝晖;李连青;王肖平;郑曙民

    [目的]探讨病毒病原学因素(人乳头瘤病毒和疱疹病毒基因型)与宫颈癌发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390例宫颈癌,136例尖锐湿疣,176例宫颈糜烂病人宫颈活检组织,对照组94例正常妇女宫颈分泌物,应用PCR-核酸内切酶分型检测活检组织和阴道分泌物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和疱疹病毒(HSV1,HSV2,CMV,EBV)基因型.[结果]在390例宫颈癌活检组织中检出高危型HPV(16、18、35型)阳性152例(38.9%),HSV2型135例(34.6%);176例宫颈糜烂病人检出高危型HPV(16、18、35型)阳性56例(31.8%),HSV2型33例(18.7%);136例尖锐湿疣病人检出低危型HPV(6、11型)阳性80例(58.8%);对照组94例正常妇女宫颈分泌物检出HPV和HSV阳性率均为3.2%.核酸内切酶分型检测结果:宫颈癌病人HPV 16,18,35型和HSV2型阳性率分别为23.3%,14.6%,1.0%,34.6%,尖锐湿疣病人HPV 6,11型阳性率分别为36.0%和2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高危型HPV(16,18,35型)和疱疹病毒HSV2型与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

  • 肥胖儿童脂肪餐后血脂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龙国文;黄雪梅;翦辉;肖云武;龙辉;邓映霞;成放群

    [目的]探讨肥胖少年儿童脂肪餐后血脂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根据Rohler指数选择肥胖儿童31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脂肪餐耐量试验,测定空腹及餐后2、4、6、8 h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B(apoAI、apoB)和磷脂(PL).[结果]肥胖组空腹和餐后T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餐后TG平均达峰时间(3.87 h)显著长于对照组(3.07 h)(P<0.01).对照组46.7%在餐后2 h达峰,53.3%在4 h达峰;而肥胖组12.9%在2 h达峰,83.9%在4 h达峰,3.2%在8 h达峰.肥胖组平均TG峰值水平、TG曲线下面积(TG-AUC)和TG峰反应(TGPR)分别为3.08 mmol/L、10.90 mmol/L、1.75 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有45.2%在餐后8 h仍偏高.肥胖组和对照组脂肪餐后PL表现出与TG相类似的反应曲线,同时肥胖组餐后TC、HDL-C、LDL-C、apoB也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肥胖少年儿童TG廓清速率减慢,脂肪清除能力降低,可能是儿童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 诊断器械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与数学统计

    作者:杨波;姜华;温俊娥

    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该规定指出,"医疗机构与实施者签署双方同意的临床试验方案","医疗器械临床方案应当针对具体受试产品的特性",并"使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1].我国医疗器械的规范管理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承袭了药品方面的经验.医疗器械范围很广,治疗类器械基本可以完全借鉴药品的做法,但诊断器械作为医疗器械的一个大类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一味地全盘"药"化或生搬硬套是有害的.医疗机构的检验医师将与诊断器械的制造商一起制订临床试验方案,承担临床试验的具体任务,并负责统计分析数据向实施者提供完整的临床试验报告.因此,向检验医师澄清关于医疗诊断器械临床试验的一些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针对诊断器械临床试验的做法进行一定的探讨.

  • 血清蛋白电泳去除纤维蛋白原的简单方法

    作者:王爱武;袁振兴;赵翠;孙江涛;缪杰

    纤维蛋白原是重要的血液凝结因素,它的主要生理机能是形成纤维蛋白凝块阻止出血,也有助于提高血浆粘性[1].在通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从血清中沉淀出来,通过离心与红细胞一起被移去,但在有些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或者是获得性血凝失调的病人,如:抗磷脂综合症,肝病或维生K缺乏等,更常见的是抗凝治疗,血液凝集不完全,纤维蛋白原的存在干扰了血清蛋白电泳实验,如图1所示.因此找到一种简便有效地排除血清蛋白电泳中纤维蛋白原的干扰的方法在临床上非常必要.

  • 误输RH阳性血致血型鉴定错误结果

    作者:欧阳淑兰

    本文给一名再次手术患者查血型时,发现为少见的O型RH阴性血型[1],即报告临床,建议尽早备血,但患者于半年前查血型为O型RH阳性,两次结果不一致,现报导如下:

    关键词: Rh血型 输血
  • 胆汁酸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测项目的探讨

    作者:万江涛;刘海艳;林文源;阳红梅

    肝功能实验项目随着一些不敏感、非特异性实验的淘汰,较敏感项目仅ALT、AST,而且ALT、AST在有些肝病中的阳性率不高,有一定的局限性,寻找灵敏、全面反映肝功能状态的实验项目,成为临床检验者的责任,我们使用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北京利德曼试剂盒,采用循环酶法,测定740例血清总胆汁酸.

  • 标化酮体粉显色法筛查献血者ALT的应用研究

    作者:贾幼珍;高仕卿;信朝霞;孙超;孙少秋

    谷丙氨基转移酶(alanine asninotrasferase,ALT)检测是采供血机构血液必检项目之一,ALT检测作为早期肝病诊断的一项非特异性指标,有助于鉴别与输血相关肝炎病毒携带者,并在防止处于"窗口期"肝病通过输血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采血模式的变化,ALT单项阳性血液报废率显著上升,有的能达到10%以上[1,2](本站为4.65%).笔者通过缩短反应时间,自制阴阳性对照来标化传统的酮体粉显色法,使之更适于采供血过程中对献血者进行ALT筛检,在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降低采血成本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C-反应蛋白在输卵管妊娠破裂中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敏;卢新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以上;而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是妊娠早期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尽早诊断破裂出血,争取手术时机,减少大出血和输血的发生迫在眉睫.但目前即使是宫内正常妊娠,在妊娠5周前B型超声检查亦很难得到明确的孕囊图像,异位妊娠的确诊更难以在影像学上得到证据,只能通过一些生化检测指标进一步提供佐证[3].有资料表明:C-反应蛋白是人体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志.C-反应蛋白浓度在健康群体中的浓度很低,但在人体受到相应的刺激(如炎症,组织损伤后)C-反应蛋白浓度迅速增加[4].

  • 糖尿病患者检测3种尿微量蛋白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斌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又难以治疗的并发症,为糖尿病(DM)的主要死因之一.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尿干化学试纸条测定方法虽然快速,但其只能做为一种半定量检测,敏感性不足以揭示尿中蛋白的细微变化.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免疫分析仪的发展,已可以对尿中多种微量蛋白进行敏感、准确地检测.我们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尿中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及肌酐(Cr)进行测定,提高了试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于肾脏损伤的早期发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静;田彬;徐海茹;岳娜;胡志东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产生于大肠埃希菌及克雷伯菌属.ESBLs能水解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单酰胺类抗生素,且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交叉耐药,已成为细菌耐药的突出问题[1].为了解我院ESBLs产生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本文统计了2004年1月~11月全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发生率,并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分析,为临床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 应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乙肝标志物检测中HBeAb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闫伯英;庞妍;胡志东;赵燕玲;滕玉华;张智勇;张艳萍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地处高发区,乙肝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特别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乙肝标志物中HBeAg转阴,并产生HBeAb是判断病情趋向和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正确地检出HBeAb对临床医生判断病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 儿童过敏性紫癜时尿液酶活性测定

    作者:周爱花;韩平治;常若云;顾彩兰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肿痛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儿童多见[1].我们对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D-半乳糖苷酶(GAL)、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检测,并计算其与尿液肌酐(Cr)的比值,以了解其在肾脏损伤中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 重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提高实验诊断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梁宏

    有关学者在90年代中期已指出:在自动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TQA在大多实验室尚未提到日程,QC主要停留在分析相,而对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没有引起应有重视,并受物质条件限制使高性能、高速度自动化仪器实际上达不到它应有的效率.特别是分析前阶段的大量手工操作是实验室周转时间的限速环节,有人统计人工样品处理所用时间占周转时间70%以上[1],是实验误差差错的主要潜在源(约占误差总数的50%~90%)[2],其后果是降低了效率,降低了质量,造成了浪费,提高了成本.分析前自动化提供了多项防止误差产生的措施.我们可从下表所列分析中看到分析前自动化的意义.

  • 电化学发光法测乙肝表面抗原交叉污染致假阳性灰区

    作者:吴学兵;王宏;王健丽;刘军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重要的标志物之一,目前多采用ELISA法,灰区的产生多与溶血、HOOK效应、孔的边缘效应等因素有关,电化学发光法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反应快速、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而在国内应用越来越广泛[1,2],为此,本文对检测HBsAg的交叉污染导致灰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作一报道.

  • 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与质量控制

    作者:张平;李爱菊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生化分析仪,配置的测定项目更为丰富,操作方法日趋简便.然而在项目检测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仪器应用,特别是参数设置的问题,进而影响到测试的质量.我们在日常的仪器应用过程中,对生化分析仪的应用参数设置进行了长期的摸索,以确保测试项目的质量.

  • 重症SARS患者死亡前外周血细胞检测的动态分析

    作者:张立;李绍红

    [目的]研究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死亡前期外周血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真空采血管静脉取患者全血2 ml混匀,用SF-30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细胞检测,2 h内检测完毕.[结果]6例重症SARS死亡患者在死亡前1日、2日中性粒细胞数均升高;淋巴细胞数则全部下降明显,个别病例数值变化非常显著.[结论]重症SARS死亡患者在死亡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明显变化,对临床医师研究SARS患者的急性进展期病情会有很大帮助.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对比分析

    作者:曹向红;吴晓明;王胜虎;李海蜀

    [目的]通过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关系,以探讨Pre-S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8例HBV标志物为阳性(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的Pre-S1,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158例HBV标志物为阳性(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139例HBsAg阳性Pre-S1阳性为73例,阳性率为52.5%,19例HBsAg阴性Pre-S1均为阴性;再将139例HBsAg阳性标本按照HBeAg阴阳性分为两组,HBeAg阳性组Pre-S1检出率为72.1%(44/61),HBeAg阴性组Pre-S1检出率为37.2%(29/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61例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44例,73例Pre-S1阳性标本中,HBeAg阳性44例.[结论]Pre-S1与HBsAg、HBeAg具有相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的敏感标志,可弥补乙肝两对半的不足,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 肿瘤放化疗中白色念珠菌肺感染73例分析

    作者:张丽娜;杨丽华;杨齐鸣;张尊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在放化疗中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情况.[方法]对73例感染白色念珠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白色念珠菌引起肺感染大部分为肺癌或有肺转移瘤的患者;平均年龄64.5岁;86.3%(64/73)的病人在住院两周后被感染;严重的基础疾病、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放化疗、白细胞降低等为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肿瘤病人放化疗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控制,重视其免疫功能的调节和抗生素、激素的慎用,加强对肿瘤放化疗病人住院环境的保护.

  • 亚胺培南-EDTA琼脂扩散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

    作者:何晨光;张建东

    [目的]了解金属β-内酰胺酶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方法]采用亚胺培南-EDTA琼脂扩散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67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株9株,阳性率为13.4%.[结论]亚胺培南-EDTA琼脂扩散法可作为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初筛试验,筛选出细菌是否产金属β-内酰胺酶,从而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 乙肝病毒前S1蛋白在急性HBV感染中的表现

    作者:燕亭轩

    [目的]检测前S1蛋白在急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感染早期的血清抗体转换.[方法]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合成肽及其单克隆抗体作试剂,建立前S1抗原和抗体ELISA检测方法.[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30例中,前S1抗原和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86.7%和93.3%;在一过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的20例中,仅有25.0%和40.0%,提示与病变活动性密切相关.[结论]前S1抗体有可以成为急性HBV的早期诊断指标,但持续时间短,前S1抗原可反映HBV复制和抗HBV疗效的一个敏感指标.

  • TB-CHECK-1检测结核抗体300例分析

    作者:王霖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准确的结核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用法国进口的TB-CH ECK-1试剂检测我院300例结核与非结核患者血清和全血中的结核抗体,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该法检测结果分析表明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结核患者.[结论]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率较高,可作为结核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TB-CHECK-1 结核抗体
  • 类风湿因子亚型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立顺

    [目的]探讨3种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IgA-RF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反映病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62例,其他结缔组织疾病25例,和正常人50例,进行3种类风湿因子定量检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各型RF高,IgG-RF为125.47±105.42 U/ml,IgM-RF为268.94±198.85 U/ml,IgA-RF为157.59±138.28 U/ml,远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IgM-RF和IgA-RF在稳定期和低活动期较高活动期明显降低(P<0.01),RA患者中有骨侵蚀者IgM-RF和IgA-RF较无骨侵蚀者有显著增高(P<0.01),而IgG-RF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用ELISA定量方法检测RF亚型对于风湿关节炎诊断、鉴别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和鉴别有无骨侵蚀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HBV感染者血清DNA含量与免疫学标志及血清ALT的检测分析

    作者:张秀岭;王建春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HBVDNA含量与乙肝免疫学标志物HBVM及血清ALT变化的关系.[方法]HBVM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L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HBeAg(+)患者HBVDNA阳性率及拷贝数与HBeAg(-)/HBeAb(+)患者或HBeAg(-)/HBeAb(-)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阳性组ALT异常率与HBVDNA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重要标志;HBeAb并非病毒复制终止的标志;HBV感染者的肝损害与HBVDNA含量有一定关系.

  • 变应原眼结膜激发试验查同侧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在呼吸变态反应中的意义

    作者:李春兰;冯珺;冯明礼

    [目的]探讨变应原眼结膜激发试验查同侧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在呼吸变态反应中的意义.[方法]变应原眼结膜激发试验查同侧鼻分泌物嗜酸细胞.[结果]在30例眼结膜激发试验阳性者中,眼分泌物涂片查嗜酸细胞均阴性,但同侧鼻分泌物嗜酸细胞阳性率为70%(21/30),对其中7例鼻分泌物嗜酸细胞阳性和2例阴性者做鼻粘膜激发试验查鼻分泌物嗜酸细胞作对照,结果完全相等.[结论]变应原眼结膜激发试验查同侧鼻分泌物嗜酸细胞是一种诊断呼吸变态反应病因的简易方法.

  • 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方法评价

    作者:卢建明;杨晓东;李腊梅;夏海

    [目的]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化评价方案对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系统研究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及干扰因素,并比较其与重氮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具有良好的精度(批内,批间,日间及总变异系数均小于5%)和准确度(回收率95.7%~102.2%,平均回收率98.7%).线性范围:0~513 μmol/L.维生素C(VitC)≤0.5g/L、甘油三酯(TG)≤5.0 mmol/L和血红蛋白(Hb)≤1.5g/L时对KHC3法无干扰与重氮法相关性好.[结论]KHC3法测定总胆红素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适用于实验室常规自动化分析.

  • 低值血小板标本血小板计数方法学研究

    作者:李筱梅;付秋英;程志忠;张杰;杨红梅;王雁;李在芬

    [目的]探讨低值血小板标本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人工法的差异.[方法]采集68例血液病患者的低值血小板标本,仪器法用静脉血2 ml于EDTA-K2抗凝管中,放置30 min后,用日本Sysmex公司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光学法血小板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同时采集患者无名指毛细血管血20μl,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在高倍镜下进行人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两种方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为0.755,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892,人工法较仪器法偏低1.04%.人工法与仪器法的偏差程度随血小板的减少而增加,但明显低于文献报导.[结论]采用荧光染色法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XE-2100)检测低值血小板标本结果与人工法符合良好,因其抗干扰能力强,偏差明显低于阻抗法,对指导临床,提高检测准确度起到重要作用.

  • 两种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的培养比较

    作者:程瑞芳;郭若霖;温学红;谈志龙;王学谦

    [目的]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两种来源(脐血与骨髓)的单个核细胞,探讨其培养特点和差异.[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脐血与骨髓中单个核细胞(MNC),观察其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分离18份脐血,脐血标本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只有12份获得了贴壁细胞,MNC体外培养可以获得贴壁细胞,但形态不均一,主要为破骨样细胞和纤维样细胞,传代不超过二次.分离12份骨髓,均获得了贴壁细胞,MNC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形态均一的纤维样间充质干细胞(MSC),可多次传代.[结论]脐血不能获得典型的间充质样干细胞,骨髓中存在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

  • 3种检测AmpC酶方法的比较及意义

    作者:张雯;胡锡池;眭贤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的表型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及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对临床标本分离出的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50株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进行AmpC酶的检测,并加以比较.[结果]三维试验显示50株肠杆菌中高产AmpC酶的菌株有9株,检出率为18%.三相试验结果有17株高产AmpC酶,检出率为34%.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结果有13株高产AmpC酶,检出率为26%.三相试验结果与三维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为62.3%,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结果与三维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为89.5%.[结论]与三维试验相比,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AmpC酶较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特异性差,假阳性较多而双纸片氯唑西林试验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宜在普通实验室推广.

  • RH(D)阴性患者发生同种免疫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彤彤;刘晗

    RHD引起免疫反应的可能性要比其它任何人类红细胞抗原高得多.尽管其它血型抗原偶尔也会引起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除溶血反应外,抗D可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由于上述原因,只要条件允许就应避免给RH(D)阴性患者输注RH(D)阳性红细胞,特别是未育的女性.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急需大量输血或RH(D)阴性红细胞短缺时,尤其在我国RH(D)阴性者的比例仅为0.3[1].受RH(D)阴性献血者数量的限制,不得不将RH(D)阳性血液输给RH(D)阴性患者.因此要获得D抗原同种免疫发生率的确切信息就很重要.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肺炎链球菌耐药机制的新进展

    作者:曹占良;师钟瑞;靳颖;王金良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以下简称S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目前在国内的分离率有上升趋势.耐青霉素,耐红霉素以及多耐Sp的增多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领域的严重关注.本文就其耐药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新生儿胆红素

    作者:冯维良;沈伽弟;宋克征

    2004~2005年国际著名检验医学杂志-Clinical Chemistry和Clinical Chemica Acta先后发表文章[1,2]呼吁对近年频发的新生儿核黄疸(Kernicterus)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笔者读后曾走访了一些儿童医院和有关的研究机构,感到在我们的国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在某些方面比发达国家欧美地区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此我们以"新生儿胆红素"为主题,结合对有关文献的学习,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词:
  • 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韶深;王金良

    沙眼衣原体(简称Ct)是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临床上可以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附睾炎.沙眼衣原体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染,引起新生儿结膜炎,肺炎,并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死亡等.据报道,全球每年有5千万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我国的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在女性Ct初期感染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微,容易被忽视导致严重的合并症,Ct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的检测,由于各地实验室条件各异,操作者水平不同,现有的检测方法多样,但是,主要有3大类:细胞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优势和局限性,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 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误差分析及可比性探讨

    作者:刘斌剑;孙月庭

    [目的]分析临床化学检验结果误差来源,探索减少误差提高结果可比性的方法.[方法]运用数学模型纠正实验误差,参照ISO 17025标准为检验结果进行溯源性分析和不确定度赋值.[结果]运用数学公式可以修正实验误差,检验结果带有不确定度更具可比性.[结论]修正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赋值使检验结果具有世界范围的可比性.

  • 日本常光全自动电泳仪性能及病理解析系统临床意义评估

    作者:杨静;孙志强;陈小倩;张世兰;郭静霞;刘立明;毛远丽

    [目的]评价日本常光株式会社的全自动电泳分析仪性能,同时对该仪器的蛋白电泳病理解析系统在肝病患者临床辅助诊断中的意义进行初步评估.[方法]用日本常光株式会社的全自动电泳分析仪对321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和9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并进行批内、批间重复实验.经病理解析结果与临床诊断相比较,同时与我科现在应用的意大利in-terlab公司的全自动电泳分析仪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日本常光株式会社的全自动电泳分析仪具有良好的批内、批间重复性,各组分批内均值分别为:Abl:65.2±1.57,α1:2.11±0.15,α2:8.51±0.35,β:9.87±0.39,γ:15.03±1.44,CV值分别为2.5%,5.9%;3.6%,3.9%和6.1%.批间均值分别为:Alb:65.71±1.77,α1:2.52±0.19,α2:8.95±0.43,β:10.01±0.51,γ:15.42±1.59,CV值分别为3.1%,6.3%;3.9%,4.5%和6.5%.两台不同仪器各组分间有较高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Alb:r=0.946,α1:0.766,α2:0.789,β:0.921,γ:0.981.电泳仪蛋白电泳病理解析系统对321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诊断提示,主要是根据其各类蛋白组分的高低变化,提示内容主要包括:低γGlb血症的可能、低蛋白血症的可能、肝功能障碍、肝脏疾病、高γGlb血症的可能、急性炎症、慢性炎症、营养不良和M蛋白等项.其中,对于肝硬化血清组,提示肝功能障碍和肝脏疾病的比例为43.9%(65/148),提示M蛋白的占14.9%(22/148),未做出提示的占18.2%(27/148),其他各类提示比例均在10%以下;对于肝癌血清组,提示肝功能障碍和肝脏疾病的比例为38.7%(19/31),未做出提示的占22.6%(7/31),其他各类提示比例均在10%以下;急性肝病组,提示低蛋白血症的比例为37.5%(6/16),低γGlb血症的可能的占12.5%(2/16),未做出提示的占37.5%(6/16);慢性肝病组,提示肝功能障碍的占19%(24/126),提示M蛋白的占15.9%(20/126),未做出提示的占37.5%(60/126).[结论]日本常光全自动蛋白电泳仪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稳定性好,适用于进行常规大量血清蛋白电泳检验.该仪器病理解析系统对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 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浊度法测定Cystatin C

    作者:邱冬;代琼仙;赵滢;苏燕丹;左薇薇;詹淑芬

    [目的]建立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浊度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的方法.[方法]采用DadaBehring公司的BN ProSpec测定血CysC,评价其精密度、线性范围、参考值范围、回收率及干扰因素.[结果]该方法的批内不准确度≤1.60%,批间不准确度≤2.60%.线性范围为0.13~8.50 mg/L(r=1),高于正常上限7倍.2.5%~97.5%的参考值范围为0.59~1.26 mg/L.回收率平均为99.39%±2.87%(1SD).血红蛋白(≤10.80g/L)、胆红素(≤476.28μmoL/L)、甘油三酯(≤21.59 mmol/L)、类风湿因子(≤2466 KIU/L)对测定无干扰.[结论]该方法检测CysC精密度高、有很好的线性,溶血、高脂血症、黄疸及类风湿因子均不产生干扰.并且该方法快速准确,能够满足临床,特别是急诊的需要,可以在使用自动化分析仪的医院推广使用.

中国医学检验分期目录
期数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