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6947
  • 国内刊号: 43-121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21
  • 曾用名: 普通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吕新生 王志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直肠拖出单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作者:黄勇波;张卓军;孙杰聪;谢虹桥;吴雄辉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经直肠拖出采用单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近8年来收治的31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cm)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拖出、双荷包、单吻合器技术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直肠癌保肛根治切除手术,且均未行预防性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16.1%),吻合口狭窄2例(6.5%),局部复发2例:6.5%),无大便失禁及围手术期死亡.5年的生存率为78.6%(11/14).结论 对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采用直肠拖出单吻合器技术一期手术,安全可行,且费用相对较低.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附46例报告

    作者:吴建强;管小青;陈焰;吴际生;顾书成;胡建平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问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问收治的46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GIST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贫血.术前胃镜检查发现肿块27例;肠镜发现肿块5例;CT发现肿块17例;B超发现肿块13例.术中本组术前诊断率10.8%.肿瘤部位:胃27例,十二指肠3例,小肠10例,结肠5例,直肠1例.良性13例,交界性8例,恶性25例(其中肿瘤直径≥5 cm的占20例,<5cm5例.)行胃楔行切除术13例,近端胃切除术8例,远端胃切除术6例,全胃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病变肠段切除1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Dixon术1例,旷置术1例.术中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本组所有恶性患者均未进行放疗或化疗,1例服用格列卫治疗.随访6~48个月,良性和交界性患者无复发;恶性患者中2例胃恶性间质瘤术后26个月死于肝转移,1例结肠恶性间质瘤术后死于局部复发、腹腔转移.结论 GIS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内镜和CT、超声是临床检查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切除范围决定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的结果和肿瘤大小等指标对其良、恶性的判断.

  • 急性胃扩张的诊治:附19例报告

    作者:周建平;董明;孔凡民;李昱骥;田雨霖

    目的 探讨急性胃扩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年间因急性胃扩张住院治疗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典型临床表现及治疗对策.结果 19例中11例(57.9%)误诊.手术治疗15例,包括胃切开减压、胃造口术(6例),胃切开减压后再缝合创口(3例),胃切开减压、胃造口、空肠造口术(1例),胃底部分切除术(2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1例),空肠造口术(1例),开腹探查术未切开胃壁(1例),死亡4例(26.7%).非手术治疗4例,主要措施为持续胃肠减压和液体复苏,死亡1例(25.0%).结论 急性胃扩张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如果行胃肠减压不见好转或有明确的腹膜炎体征应积极手术治疗.

  • 425例小儿肠造瘘分析

    作者:尹强;周小渔;肖雅玲

    目的 探讨小儿肠造瘘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行肠造瘘4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25例行肠造瘘患儿的原发疾病包括:肠穿孔119例,肠坏死3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5例,先天性巨结肠61例,先天性无肛并直肠尿道瘘86例,先天性无肛并直肠阴道瘘78例.其中小肠造瘘159例,结肠造瘘266例;单口造瘘228例,双口造瘘197例.随访389例,均二期顺利关瘘.关瘘时间:小肠造瘘首次术后1~3(平均1.87)个月,结肠造瘘为术后3~12(平均7.95)个月.结论 实施肠造瘘时应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肠造瘘部位.二期关瘘时间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脐疝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斌;赵玉沛;陈革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脐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脐疝45例,其中应用网塞补片29例,三合一双层补片16例.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0min.4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随访6~48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脐疝较好的术式,具有手术安全、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 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龙学颖;李宜雄;曹觉;彭光春;陈志康;陈伟;朱智明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35例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前全腹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35例患者CT均确定了梗阻的存在.31例单发梗阻CT均准确确定了梗阻部位,4例多发梗阻者CT确定了11处梗阻中的9处.26例非癌性粘连中23例在CT上均有相应的CT征象支持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9例癌性粘连中5例CT发现癌性粘连的直接征象,2例提示癌灶复发或淋巴结转移.根据CT征象判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性93.3%,特异性87.5%.准确性为91.4%.结论 多层螺旋CT可较为全面地评价粘连性肠梗阻,对于指导临床诊疗有较大帮助.

  •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细菌DNA对大鼠空、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雷姗姗;李铁钢

    目的 探讨PCR检测大鼠外周血及腹水中细菌DNA对空肠-空肠、回肠-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健康Wistar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空肠-空肠吻合组;C组为空肠吻合口瘘组;D组为回肠-回肠吻合组;E组为回肠吻合口瘘组.采集手术前后外周血及术后腹水,抽提DNA,比较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的PCR阳性率,并观察各组的病理学情况.结果 (1)C,E组术后外周血lacZ基因PCR阳性率与B,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E组术后外周血16SrRNA基因PCR阳性率显著高于B,D组(P<0.05).(2)C.E组腹水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PCR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D组(P<0.05).(3)C,E组腹水lacZ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C,E组腹水16SrRNA基因阳性率与外周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PCR检测术后外周血16SrRNA基因对空、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2)检测术后腹水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对空肠-空肠、回肠-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 螺旋CT对不明原因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薛建国;王宇;谷俊朝;马新发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不明原因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不明原因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 CT对115例不明原因肠梗阻患者的肠梗阻部位、原因、梗阻程度能准确诊断的110例,诊断率95.7%.结论 腹部CT检查为不明原因肠梗阻的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和梗阻程度确定提供快速、简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是临床医生拟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 IFNγ修饰的DC对T细胞增值及杀伤肿瘤细胞作用影响的研究

    作者:薛刚;程莹;曹永宽;王培红;田伏洲;黄文林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细胞抗原致敏的IFNγ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活化T细胞对结肠癌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人IFNγ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FNγ),用其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的变化.用反复冻融裂解法提取的结肠癌LoVo细胞抗原致敏DC,将其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观察T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情况以及活化T细胞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Ad-IFNγ转染后24h内几乎不影响DC的吞噬功能,DC自身表达的IFNγ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DC的成熟;IFNγ修饰的DC经LoVo细胞抗原致敏后能明显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使其向Th1细胞分化,Th1细胞对结肠癌LoVo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效应.结论 IFNγ修饰的DC能增强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免疫,增强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从而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 蛋白激酶B siRNA转染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作者:杨策尧;郑斌;段文晶;段体德;贾伟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B(PKB)基因沉默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转染技术将蛋白激酶B家族的Akt2 siRNA转染至胃癌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MTT等方法观察和检测Akt2 siRNA转染后对转染组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Akt2 siRNA组的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增殖速度明显减缓(P<0.01),Akt2 siRNA组较对照组细胞的Akt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转染组出现梯状凋亡条带;细胞周期显示转染组细胞聚集在G2/M期.结论 应用RNAi使蛋白激酶B基因沉默能使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胃癌细胞增殖速度减缓,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PI3/K信号传导通路而实现.Akt2有望成为胃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TLR4表达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王鹏程;陈道瑾;李小荣;吴君辉;钱立元;李茂玉

    目的 观察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小肠组织TLR4的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组、假手术(S)组、小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肠I/R)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6,12,24,48h检测各组小肠组织TLR4mRNA的表达,门静脉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TLR4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1)肠I/R组TLR4mRNA表达上调,于I/R12h强,阳性细胞主要是小肠黏膜细胞;(2)I/R组门静脉血清中IL-6及TNF-α浓度与N组相比各时点均明显增高(P<0.01);在I/R24h后达到峰值,与S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3)肠I/R组门静脉IL-6及TNF-α浓度的增高与小肠TLR4mRNA表达的上调呈正相关(γ=0.752,γ=0.812;均P<0.01);(4)免疫组化法显示小肠黏膜细胞表面TLR4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大鼠小肠I/R损伤后,小肠组织TLR4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的机制之一,也可能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始动环节.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小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王曙逢;李国威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后大鼠移植小肠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IPC保护移植物的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小肠移植组(SBT组)和缺血预处理后小肠移植组(ISBT组).移植肠冷保存/再灌注1h后,抽提各组小肠总RNA并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cDNA荧光探针,与cDNA芯片杂交.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将SBT组和S组杂交结果与ISBT组和S组杂交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4096条基因中,正常小肠与ISBT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97条,已报道有GeneBank(基因库)登录号的基因84条.其中表达下调的基因共1 8条,表达上调基因共66条,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与IPC保护效应有关.结论 IPC通过调节细胞黏附相关基因、细胞能量和物质代谢相关基因及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移植物细胞保护效应.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胡淞;张才全;倪春;李建;杨海平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检测不同浓度的抗MIF抗体(Anti-MIF)对人HCT-116结肠癌细胞株增殖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影响.结果 100,200,400,800μg/L Anti-MIF处理HCT-116细胞48,72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100,200,400,800μg/L Anti-MIF处理HCT-116 细胞72h后,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期细胞百分率上升,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下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nti-MIF作用72h后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MIF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周期,并可能通过VEGF影响肿瘤血管形成,而在结肠癌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EphA2和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袁伟杰;陈志康;伍绍斌;葛杰;胡斌;陈子华

    目的 探讨EphA2与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phA2与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两种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 EphA2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1),其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P<0.01),其低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EphA2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02,P<0.001).结论 EphA2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EphA2可望作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 丹参对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德祥;陈超;王治伟;吴印爱

    目的 探讨丹参对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外周血自由基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MDA和SOD为观察指标.将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及丹参治疗组(B组).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自由基水平.结果 术后B组MDA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而SOD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术后早期应用丹参能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的自由基水平.

  • 结直肠肿瘤标志物CDX2的研究现状

    作者:胡泽成;赵华

    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特异性的核转录因子,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在成人正常情况下严格表达于肠道上皮,其与肠黏膜的发生、发展及维持有关.它对正常和肿瘤性的肠上皮均有相对特异性和敏感性,用它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用来鉴别转移性肿瘤是否来源于肠道.笔者仅就CDX2的结构、分布、功能及其致瘤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SELDI蛋白质芯片平台在结直肠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范乃军;盛新华;高春芳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scopy, 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平台是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笔者综述了SELDI蛋白质芯片平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结直肠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 快速流程在结直肠外科手术后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汪晓东;谢尧;肖军;李立

    笔者收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结直肠外科手术后管理快速流程的相关文献,对结直肠外科术后快速流程的运作进行了综述,包括:避免常规放置胃管、早期经口饮食、早期拔除尿管、限制液体入量、有效的术后止痛、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遵守,严格的出院标准、充分有效的随访等措施,快速流程在结直肠外科手术后管理可有效地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安全可行.

  • 胃癌腹膜转移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王荣朝;张岩松;XU Ning

    腹膜转移在胃癌转移和复发中较为常见.近年来国内外对胃癌腹膜转移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笔者就胃癌腹膜高转移细胞系的建立、癌细胞的异质性、癌细胞与腹膜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

  • 胃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间质瘤1例

    作者:王毅;刘岩;陈渊;郑向奎;段文都

    患者 患者 男,72岁.因间断腹痛10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上消化道造影:胃窦部溃疡性病变,点位性病变待除外.CT:胃幽门及十二指肠处管壁增厚,胃小弯侧多发小结节.

  • 改良式顺行结肠灌洗法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术中的应用

    作者:唐振华;汤恢焕;邓震宇

    目的 探讨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术中采用改良式顺行灌洗法行一期吻合的效果.方法 对112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在术中采用左半结肠拖出无菌塑料袋中,以保护手术野免于污染,然后从阑尾插管顺行灌洗肠道后,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 112例行肿瘤切除、结肠一期吻合术.术后1例发生肠漏,经再次手术行结肠近端造瘘治愈.1例死亡.结论 改良式顺行灌洗法操作简便,肠道减压迅速,基本无污染,肠道清洁质量高,灌洗后行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安全可行.

  • 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的作用

    作者:任峰;周建平;刘栋才;袁联文;舒国顺;周家鹏

    目的 探讨短程5.FU/CF方案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增殖和p53表达以及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AI)和ki-67增殖指数(PI)及凋亡相关基因p53的表达,并比较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肿瘤细胞的AI均数为3.56%,明高于对照组的2.29%(P<0.01),PI均数为2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60%(P<0.01),p53阳性表达率为28.9%(1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7%(17/30)(P<0.05).两组中大肠癌细胞的AI与PJ均呈负相关(r=0.790,r=-0.663)(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复发转移率和复发转移平均时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短程5-FU/CF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降低结直肠癌组织p53的阳性表达率,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延缓和减少结直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

  • 结直肠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军;陈建中;孙保军;姜卫东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与和预后关系方法对31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取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入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并作风险评估结果 Kaplan-Meier法显示p53,C-erb-2,nm23,CEA,分化程度,Dukes分期这6种因素在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Cox模型分析显示Dukes分期,C-erb-2,nm23,p53这四种因素,是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r均<1).Dukes分期升高和nm23表达阴性,p53和C-erb-2表达阳性者预后差;反之则预后较好.结论 结直肠癌C-erb-2,nm23,p53癌基因与临床Dukes分期相结合能更好地预测其预后.

  • 结肠癌肿瘤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殷放;孙昕

    目的 探讨结肠癌的病灶部位、局部浸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为结肠癌外科手术方式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结肠癌患者118例,其中行D2,式淋巴廓清术者12例,D2式90例,D4式16例.用新鲜标本挤压触诊法行淋巴结检取.统计N1,N2,N3,N4站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的浸润深度(T)按TNM分期.肠旁淋巴结分为距肿瘤上、下缘0~5cm,5~10cm以及>10cm3组.各组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果 淋巴结转移率为41.5%.共检取淋巴结1824个,其中有277个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度为15.2%.3组肠旁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分别为34.7%,20.9%,2.5%和14.1%.1.7%.5.6%;0~5cm组与5~10c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5~10cm组与>10cm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3.8%,其中肠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8.0%,中枢方向淋巴结转移率为19.1%.右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2.0%,其中肠旁淋巴结转移率为52.0%.中枢方向淋巴结转移率为38.0%.右半结肠肿瘤淋巴结转移率尤其是向中枢方向的明显高于左半结肠(P<0.05).按浸润深度统计T2,T3,T4组的N1,N2,N3,N4站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2%.9.1%.4.5%,0%;40.8%,18.4%,8.2%,2.0%;53.8%,28.2%,12.8%,5.1%.结论 N1~N4站淋巴结的转移率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肠癌肠旁淋巴结的转移主要集中在距肿瘤上、下缘5cm以内的肠旁淋巴结,>10cm的肠旁淋巴结很少转移.右半结肠癌肠旁淋巴结及中枢方向淋巴结的转移率均高于左半结肠癌.随着结肠癌肿瘤浸润肠壁深度的增加,其淋巴结的转移率尤其是向中枢方向淋巴结的转移明显增加.结肠癌的手术应以D3术式为基本术式,重点要清扫向中枢方向转移的淋巴结,肠管切除的长度以距肿瘤上、下缘各10cm即可.

  • 经直肠前括约肌径路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的方法评价

    作者:何远翔;王为民;查玮;王强

    目的 探讨经直肠前括约肌径路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半内收治的经直肠前括约肌径路手术切除直肠绒毛状腺瘤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6例.肿瘤下缘距肛缘5~8cm,平均7cm,瘤体直径2~5cm.结果 17例肿瘤均获完整切除,切缘均阴性.患者均保留了排便、排尿及性功能,无术后并发症.6例恶变者术后病理分期:pTisN0M0期3例, pT1N0M0期2例,pT2N0M0期1例.全组平均随访46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经直肠前括约肌径路是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及其早期癌变的一种安全可靠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位于直肠中段较大的病变.

  • 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峥嵘;张静;鲁翀;李国胜;王红岩;徐惠绵

    目的 对比分析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切除的胃上部癌(U组)73例,胃下部癌(L组)36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U组男性多于女性(P<0.01);肿块直径大于5cm者U组明显多于L组(P<0.05);团块性生长L组明显多于U组(P<0.05),而弥漫性生长者U组明显多于L组(P<0.05);U组中早期胃癌病例数明显少于L组(P<0.01);U组中T1期明显少于L组(P<0.01),而T3和T4期明显多于L组(P<0.05);U组中N2+N3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明显多于L组(P<0.05);U组以低、未分化型癌为主,且明显多于L组(P<0.05);U组的手术根治度多以B级和C级为主,A级明显少于L组(P<0.05);U组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L组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U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L组(P<0.0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与胃下部癌比较,胃上部癌男性多于女性,肿块大、病期晚,以弥漫型生长,分级程度低为主要病理生物学特点;手术方式以相对根治和姑息切除为多,绝对根治者少,生存率低.因此,对胃上部癌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进展期胃腺癌淋巴转移与相关基因表达关系

    作者:俞继卫;李小强;吴巨钢;倪晓春;姜波健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腺癌胃周区域淋巴结(LN)和腹主动脉旁LN转移规律.方法 行survivin, p53, C-erbB-2, PCNA, Ki-67, MMP-2, MMP-7及MMP-9免疫组化染色.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胃腺癌胃周区域LN和腹主动脉周围LN的转移的关系.结果 238例中转移LN平均(5.61±0.68)枚/例,平均总LN转移度(27.78±24.45)%.238例中的207例有LN转移,总转移率86.97%.D3术53例中,13例(24.53%)有16组LN转移.手术切除的16组LN数平均(6.36±1.83)枚/例,转移LN有58枚,平均(4.46±2.05)枚/例.16组LN转移度为24.52%.单因素分析显示,LN转移与p53阳性和survivin阳性的联合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关系(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53和survivin阳性的联合表达是影响胃周区域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Ki-67增殖指数(LI)及MMP-2表达提示16组LN转移(均P<0.05);Ki-67LI和MMP-2表达是影响16组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53阳性和survivin阳性的联合表达或可预示LN转移.Ki-67LI和MMP-2是16组LN转移的预测因素,而Ki-67LI和MMP-2表达是16组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进展期胃癌术前CT与手术结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欧阳德群;何剪太;仇海荣;蒋荣旺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手术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比93例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及手术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 胃底贲门癌23例,胃体部癌59例,胃窦部癌11例.肿瘤肿块大者直径1.5~11cm.93例胃癌均显示胃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部分胃壁有软组织肿块形成,黏膜面有溃疡形成,胃腔及贲门狭窄,贲门管壁增厚,食道下段受累以及周围组织器官侵犯等.CT对进展期胃癌的定位、定性诊断与胃镜活检和/或手术病理符合率高,肿瘤检出率可达100%.手术前判断为可切除组的手术切除率达93.3%;不宜手术切除组病例的不能切除率为75.0%.结论 胃癌术前CT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T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评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胃癌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王峰;刘绪舜;宗光全;王伟;龚秸明;徐琳

    目的 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的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手术治疗的28例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各项检查,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功能、凝血机制等,预测切除肿瘤的可能性.行根治性近端胃次全切除术7例,同时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全胃切除5例,同时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术12例,同时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曲张血管缝扎术5例;姑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术后继续保肝治疗,并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结果 28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腹水,早期肝昏迷5例,创面渗血3例,左膈下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28/28),均经积极治疗后恢复,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间死亡.结论 胃癌合并肝硬化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方式须根据肝功能情况、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以及胃癌的部位等采用"个体化"处理原则.良好的肝功能储备和围手术期处理,术中仔细止血和术后加强并发症的防治是决定手术预后的关键.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附54例报告

    作者:吴鸿根;黄顺荣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54例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2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8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4例;淋巴结清扫D1式29例,D2式25例.结果 54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64.4±38.7)min,近端胃切除(142.4±35.2)min,远端胃切除(149.1±3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164.6±80.1)mL,近端胃切除(149.5±94.7)mL,远端胃切除(152.5±87.7)mL.清扫淋巴结数平均(19.1±6.2)枚/例.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5±0.7)h.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止血;无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2±1.7)d.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只要严格遵守肿瘤的手术原则,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够保持肿瘤的根治性,同时能体现手术的微创性.

  • 胃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廖有祥;汤恢焕;刘庆武;肖广发;魏伟;霍胜军;胡国璜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手术治疗的4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与发生胃瘫有关的因素为变量组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行回归分析.结果 486例中发生胃瘫43例(8.8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瘫发生有关有5个因素,即术前出现幽门梗阻,B-Ⅱ式远端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水平和围手术期低清(白)(≤30g/L)蛋白血症;而血清蛋白>30g/L是预防胃癌术后发生PGS的保护因素.结论 胃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对预防术后胃瘫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 本刊决定采用汉语拼音姓名的新写法

    作者:

    关键词: 汉语拼音
中国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