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基因表达及抗生素的影响

    作者:梁欢;卢中秋;邱俏檬;洪广亮;李萌芳;周铁丽

    目的 研究创伤弧菌(VV)脓毒症大鼠肝组织的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表达及抗生素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其的影响.方法 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创伤弧菌脓毒症组(VV组,分5个哑组,每亚组10只)、创伤弧菌脓毒症药物干预组(AA组,分5个亚组,每亚组10只).构建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及药物干预模型.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TF mRNA和TFPI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应用SPSS 12.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等处理.结果 与NC组相比,VV组染菌后2 h,6 h,9 h,12 h,16 h TF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染菌6 h表达高;从组染菌后9 h,12 h的TF mRNA仍明显高于NC组(P<0.05),后逐渐减少.VV组与AA组的肝组织TFPI mRNA与NC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VV组相比,AA组16 h TF mRNA明显降低(P

  • 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对脓毒症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隆望;赵光举;连洁;洪广亮;支绍册;李萌芳;卢中秋;邱俏檬

    目的 探讨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specific protein 6,Gas6)对脓毒症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模型.将120只雄性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CLP脓毒症组、CLP脓毒症+生理盐水组、CLP脓毒症+Gas6(1μg)组、CLP脓毒症+Gas6(3μg)组和CLP脓毒症+Gas6(6μg)组,每组20只.经过不同处理后检测24 h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计数,采用ELISA检测血浆组织因子(TF)浓度、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两组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CLP脓毒症组血浆PT、TT、APTT、DD、TF、P选择素和ICAM-1延长或增高,Fbg和PLT降低(P=0.000).尾静脉注射rmGas6(1、3、6μg)后脓毒症小鼠血浆PT (P =0.000)、TT (P =0.000)、APTT (P=0.000)、Fbg (P =0.000)、DD(P =0.0002)、PLT (P=0.000)、IF (P=0.0002)、P选择素(P=0.001)和ICAM-1 (P=0.0004)延长或增高.结论 Gas6可能通过活化血管内皮细胞、上调脓毒症小鼠IF水平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加剧凝血功能障碍.

  • C5a反义肽对脓毒症凝血异常及其急性肺损伤发病的影响

    作者:郭振辉;姜巧;陈蕊;孙杰;俞宙;肖飞;熊日成;吕凤林

    目的 观察C5a反义肽对脓毒症凝血异常及ALI发病的影响。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复制小鼠脓毒症ALI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健康组、假手术组、造模组和C5a反义肽干预组,分别在2,4,8,12 h时点观察肺组织损伤的病理改变和凝血指标;并采用ELISA检测血浆TF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 盲肠结扎穿孔后,2h后出现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蛋白渗出和毛细血管内弥漫血栓形成,并进行性加重;而反义肽干预后的不同时间点上述病理改变均显著改善。造模组和C5a反义肽干预组,PT,TT,APTT进行性延长和DD进行性升高,而Fbg和PLT计数进行性降低,与健康组和假手术组比较P<0.05;而与造模组比较,反义肽干预后相应时间点的各指标明显改善(P<0.05)。TF质量浓度在健康组、假手术组分别为(42.75 ±1.25) pg/mL和(60.73±1.43) pg/mL;造模组2,4,6,12 h时点其浓度进行性升高,其中,12 h组高为(139.81±6.17) pg/mL;而与造模组相比,反义肽组各相应时间点明显降低,12 h组为(121.41±7.21)pg/mL,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反义肽能改善脓毒症的促凝亢进与ALI/ARDS的病理改变。

  • 血必净注射液经肌醇需求酶1α信号通路影响组织因子凝血活性

    作者:柴彦;李静远;柴艳芬;姚咏明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大鼠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500 ng/mL)、血必净组(1、5、25μL/mL)、LPS+血必净组(1、5、25μL/mL),培养24、48和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留取上清,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以刺激72 h为观察点,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肌醇需求酶1α(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α,IRE1 α)、未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unspliced-box binding protein-1,uXBP-1)、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spliced-box binding protein-1,sXBP-1)及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的表达水平;加入Ca2+、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F)Ⅶ和F Ⅹ,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活化FⅩ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LDH释放增多(P<0.05),IRE1 d、uXBP1、sXBP1、PDI表达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必净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LDH释放减少(P<0.05或P<0.01),随着时间增加,此效应逐渐增强;LPS+血必净组较LPS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LDH释放下降(P<0.05或P<0.01),RE1α、uXBP1、sXBP1和PDI表达均明显减弱(P<0.01),FXa产生随IRE1α、XBP1、PDI表达水平降低而减少(P<0.05),其中LPS+5μL/mL血必净组降低F Ⅹ a效果尤为明显(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通过阻断IRE1α-XBP1通路,降低PDI的表达,影响内皮细胞TF凝血活性.

  • 心肺复苏后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

    作者:李章平;陈寿权;王明山;章杰;程俊彦;黄唯佳;李惠萍

    目的 观察院内心肺复苏后不同时间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动态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年龄>16岁明确心搏停止时间的心肺复苏患者24例,依据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标准随机分为ROSC和末ROSC两组,分别记录小同患者心搏停止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用ELISA方法 检测心肺复苏(CPR)后30 min,60 min,6 h,24 h,48 h血清TF和TFPI抗原浓度,10例来自健康体检的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两组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以上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计数数据的比较采用旧格表精确x2榆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OSC组患者在CPR 30 min血TF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CPR 6 h达高峰,在CPR48 h时已下降;与对照组及ROSC组同时点比较,末ROSC组血TF水平更是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在CPR后30 min,ROSC和未ROSC两组血清TFP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 min后ROSC组血清TFPI水平逐渐升高并有显著差别(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未ROSC组和ROSC组患者在CPR 30 min时的TF/TFPI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在ROSC组IF/TFPI值在CPR后6 h有显著升高(P<0.01),在48 h下降.结论 血清TF和TFPI水平在院内心肺复苏的患者中明显升高,CPR后半小时的TF和TF/TFPI的水平可用于判断预后.

  • 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勇梅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研究考虑到两者可能的病因联系机制是:慢性炎症使血管内皮发生变化,同时可使血小板聚集,促使血栓形成,并且改变了血浆脂蛋白的含量,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重度牙周炎还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牙周病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组成部分,虽然已有很多推理,但两者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因子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形成中的意义

    作者:柳阳;黄雯;许焱;翟艳苓

    目的 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患者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这两种因子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火心法(ELISA法)对5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患者定量测定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织因子(TF)的水平,并进一步比较内瘘血栓形成(失功组)与内瘘畅通的患者(畅通组)血浆中MCP-1、TF水平的差异. 结果与畅通组相比,失功组患者血浆MCP-1和TF的含量较畅通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 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血浆MCP-1和TF的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这种升高与内瘘血栓彤成关系密切.

  • 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的影响

    作者:黄雯;徐丽平;翟艳苓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及其调节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了43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其中20例为未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肾衰竭组),23例为慢性MHD患者在一次透析开始前(透析前组)和透析结束时(透析后组)的血浆TF、TFPI活性指标.同时观察透析过程中肝素对血浆TF、TFPI活性的影响.并对23名健康自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血浆TF、TFPI活性的测定.结果 ①TF活性在肾衰竭组和透析前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1790±0.2937)nm vs(0.3055±0.1901)nm;(0.8848±0.5461)nm vs(0.3055±0.1901)nm,(P均<0.01)];肾衰竭组高于透析前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TFPI活性在透析前组和肾衰竭组均较对照组轻度升高,且肾衰竭组TFPI活性低于透析前组,但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③一次透析过程中,透析后组TFPI活性明显高于透析前组[(2.1105±1.3637)u/ml vs(1.3347±0.8419)u/ml,(P<0.05)].透析后YF活性较透析前降低[(0.6816±0.3798)nm vs (0.8848±0.5461)nm,(P=0.071)];④MHD患者透析前后TFPI活性差值与透析过程中使用的肝素量有直线相关性(R2=0.190,P<0.05).但透析前后TF活性差值与肝素量无相关;⑤肾脏病患者TF活性与TFPI活性有直线负相关性(r=-0.263,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有血浆TF活性的明显升高和TFPI活性的轻度升高.MHD患者的TF活性低于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而TFPI活性则有所升高,这种变化在透析结束时更为明显.透析前、后血浆TFPI活性的差值与透析过程中的肝素用量成正相关.提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异常在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透析及透析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肝素)对这种凝血异常的纠正有一定的作用.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建文;彭佑铭;陈星;刘伏友;张浩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体外培养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E)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培养、一期凝固法检测组织因子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1 β浓度.结果 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清除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血清TNF-α,IL-1 β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内皮细胞经MODS患者血清刺激后组织因子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经CBP治疗后,忠者血清对内皮细胞TF活性的影响呈下降趋势,与治疗过程中血清TNF-α,IL-1 β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TNF-α:r=0.655,P<0.05;IL-1 β:r=0.630,P<0.05).肿瘤坏死因子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活性(r=0.899,P<0.01),而肝素对TF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可以部分改善MOD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降低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活性,其机制可能通过清除TNF-α,IL-1 β等细胞因子而实现.

  • 组织因子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亚军;顾健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不仅能激活外源性凝血级联反应发挥促凝作用,而且能经蛋白酶活化受体介导信号转导发挥非凝血功能,参与恶性肿瘤血管新生、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发生.下调TF表达势必会抑制肿瘤生长转移,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一条新途径.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选择素、组织因子、血液流变学的监测及意义

    作者:沈庆乐;李培英;张存琪;林闽溪;林美明

    目的本文探讨高血压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选择素P、L、E与组织因子及血液流变之间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素、组织因子测定用ELISA法,采用美国ADI公司提供试剂合.血液粘度测定采用北京中勤世帝公司制造R-80锥板式血流变仪.结果选择素P、L、E在急性脑梗死组,TIA组均明显升高,全血低切、组织因子也明显升高.15例急性脑梗死组选择素P、L、E在第一天高,以后逐渐下降,第二、四周差异不大(P>0.05),组织因子在第二周才下降.血液粘度测定在所有患者中有38%在正常范围内.选择素P、L、E的表达与组织因子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本组提示选择素P、L、E和组织因子表达在脑梗死和TIA组患者较血液粘度更为敏感,在脑缺血病变患者测定选择素和组织因子对疾病的诊断和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非调脂作用及机制(下)

    作者:谢良地

    11抑制组织因子组织因子是细胞因子-干扰素受体蛋白超家族的一个成员,它的产生在SMC迁移和炎症反应的过程中是增加的,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也是上调的.组织因子抗原和活性在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中较症状稳定的患者明显增高,在巨噬细胞浓度增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区域其活性也是增加的,表明了它在对斑块破裂和冠脉粥样硬化终过程的不同的临床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 肺炎衣原体和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张晓侠;邱风歧

    1999年Ross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学说"[1,2], Ross认为:AS是发生在大中动脉血管壁的内皮细胞损伤后,有细胞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反应.有研究表明在AS患者中,不仅有炎性因子的表达如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2(IL-12),也有抗炎因子如白介素-10(IL-10)合成释放增加,而且有CD40,CD40L重要的炎症信号通道的激活,这条通道的激活又进一步促进了炎症介质如血管粘附因子和细胞因子、组织因子等物质的释放[3,4,9].

  • 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杜雪平;赵丽;赵燕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中血浆组织因子(TF)及其抑制物(TFPI)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captopril干预治疗的作用.用ELISA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塞(AMI)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入院后即刻、第1天、2天、3天、1周、2周、3周不同时间点血浆TF及TFPI的含量.1. 50例AMI患者中,AMI用ACEI干预治疗(AMI+ACEI组)25例,常规治疗组(AMI组)25例,UA组28例,血浆TF、TFPI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MI+ACEI组血浆TF水平发病后第3天开始下降,于2周时间点明显下降,同AMI组及UA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01)而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ACEI组TFPI含量无明显下降,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2. TF与TFPI呈正相关(P<0.01)(r=0.549).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ACEI药物降低血浆TF水平对TFPI无影响,降低TF/TFPI比值.

  • 组织因子与冠心病

    作者:冯津萍;赵炳让

    组织因子(TF)是一个分子量约47kD的跨膜糖蛋白,既是凝血因子Ⅶ(FⅦ)在细胞表面的受体,又是FⅦ或激活的因子Ⅶ(FⅦa)的辅因子.生理情况下与血液直接接触的细胞并不表达TF,当受到炎症介质等多种因素刺激时,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TF,由此引起一系列病理过程.我们就TF的基因结构、表达调控、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及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组织因子致高凝状态的研究

    作者:赵晟;姚小燕;薛新颖;高培良;邓会;张婧媛;潘磊;王勇

    目的 观察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高凝状态中组织因子(TF)的作用.方法 将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实验组大鼠置于全自动调节低压低氧舱内,持续暴露于模拟低压低氧环境(气压50kPa,氧浓度10%);对照组大鼠置于同室,暴露于常压常氧环境.4周后采用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用电子天平称量右心室(RV)、左心室(LV)、室间隔(S)重量,以RV/(LV+S)计右心肥厚指数(RVHI);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显微形态学;ELISA测定血浆HIF-1α、VEGF、TF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的mPAP、RVH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肺组织可见典型肺血管重塑,肺动脉中可见多发附壁血栓形成;实验组大鼠血浆HIF-1 α、VEGF、TF表显著达升高(P<0.05).结论 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TF的异常表达与肺血栓形成及高凝状态相关,外源性凝血途径可能在高凝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 药物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局部冠状动脉循环组织因子水平早期影响的比较

    作者:艾力曼·马合木提;Nicolas Meneveau;刘品明;Francois Schiele;Jean-Pierre Bassand

    目的 比较药物涂层支架(DES)与金属裸支架(BMS)置入前后冠状动脉循环内局部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的变化,探讨DES对血浆TF水平的早期改变及其对急性支架内血栓(AST)形成的意义.方法 入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6例,按标准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均在70%以上.其中15例置入DES(DES组),11例置入BMS(BMS组).全部患者术前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支架置入前静脉给予低分子质量肝素.PCI术中冠状动脉内血样采集顺序依次为:支架置入前后冠状动脉入口处(ostium)用引导导管,支架置入后15 min通过血栓吸引器穿过病灶在病灶下方(beyond the lesion)采血.血浆TF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结果 PCI术前26例患者在冠状动脉人口处与病灶下方冠状动脉循环内的TF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50 ±7.05 ng/L比31.40±7.30 ng/L,P=0.748),但高于正常参考值3倍;支架置入后15min在冠状动脉入口处(29.60±6.96 ng/L比31.50±7.05 ng/L,P=0.135)与病灶下方(30.70±7.70 ng/L比31.40 ±6.30 ng/L,P=0.230)冠状动脉循环内的TF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5 min.DES组和BMS组冠状动脉入口处(31.20±4.37 ng/L比30.70 ±5.39 ng/L,P=0.674)及病灶下方(31.60 ±5.39 ng/L比29.00 ±7.96 ng/L,P=0.789)T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循环血内存在大量的TF.DES和BMS两种支架均不引起冠状动脉内局部、早期血浆,TF水平的改变.

  • 猪冠状动脉介入损伤后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与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关系

    作者:李少君;李宁;李志韬;张士德;田野

    目的 探讨猪冠状动脉介入损伤后损伤局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与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制作猪冠状动脉介入损伤模型,测量介入手术前后血浆组织因子浓度以及损伤局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牛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 30例血管标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其中60%的标本达到再狭窄标准.再狭窄组术后血浆组织冈子水平显著高于非再狭窄组(术后30 min 688.36±91.57 ng/L比514.87±68.73 ng/L,术后24 h 706.09±89.59ng/L比539.22±70.51 ng/L,P均<0.05);血管损伤后血管段新牛内膜而积与术后各时点外周血组织因子浓度正相关(r30min=0.834,r24h=0.810,P均<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其升高程度与介入局部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正相关,可能作为预测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一项检测指标.

  • 胃癌肿瘤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赵改书;刘辉;谭川江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在胃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因子单抗对手术切除的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的石蜡切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阳性和阴性组间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肿瘤分期等的差异,以及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的组织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 原发灶肿瘤细胞的TF阳性表达率为62.5%(20/32),Duke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阳性组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组.转移淋巴结组织因子的阳性表达率为84.2%(16/19),与原发灶的表达没有关系.结论 组织因子在胃癌的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对肿瘤的淋巴转移及淋巴结中肿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组织因子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可能具有淋巴转移的潜能.

  • 冠状动脉内药物支架与非药物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

    作者:张高峰;许澎;伍旭升;周亚刚;乔祺;俞利群;施旭荣;徐岭;朱艳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药物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TF和TFPI影响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53例临床特征相似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置入药物支架组(n=24)和非药物支架组两组(n=29),测定置入支架前、置入后即刻、24小时后、48小时后血液中TF和TFPI的浓度,比较同组中不同时点TF和TFPI的变化以及药物支架组和非药物支架组对应时点的TF和TFPI的变化.结果:药物支架组和非药物支架组患者在置入支架后TF均显著升高;非药物支架组介入后即刻TFPI升高,以后降低至基线值以下,药物支架组也有类似趋势,但两组间对应时点TF和TFP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有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置入药物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影响类似,并不促进系统高凝状态的发生.

659 条记录 3/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