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枢椎后路3种螺钉固定技术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

    作者:胡勇;何贤峰;马维虎;徐荣明;阮永平;冯建翔;杨述华

    目的:评价单皮质和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的固定强度,为临床选择后路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30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结果: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大.为(1 255.8±381.9)N;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901.8±373.3)N]、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776.1±306.8)N]和双皮质枢椎椎板螺钉[(640.8±302.9)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枢椎后路螺钉固定宜首选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可作为枢椎后路补充固定技术,且以双皮质骨固定为宜.

  • 腰1~4椎弓根双侧骨折并胸12腰1完全性脱位一例

    作者:郑平;袁培义;史宝明;霍培金

    患者男性,32岁,井下煤矿工人.于2000年8月30日在进行弯腰作业时煤矸冒顶塌落砸于腰背部,当时腰部被压在煤矸石下面,呼吸困难,尚无明显疼痛感.工友以千斤顶将煤矸顶起,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因千斤顶高度不够,在调整位置过程中煤矸二次压住腰部,顿觉腰部剧烈疼痛.后被工友救出送于市郊某医院.诊以"多发肋骨骨折、创伤失血性休克、腰椎骨折并全瘫",予以救治,经一周治疗病情平稳,遂行后路胸12腰1椎板减压,胸12腰5Steffee椎弓根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无恢复、双下肢遗有麻木持续性疼痛.经拍X线片证实椎弓根螺钉定位有误,胸12腰1脱位尚未整复.为寻求进一步治疗两月后转入我院.

  • 脊柱融合术在腰椎疾患中的应用与争议

    作者:阮狄克

    自Albee与Hibbs采用脊柱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以来,脊柱融合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史.脊柱融合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从脊柱部位可分为颈椎、胸椎和腰椎;从手术入路上可分为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从融合范围可分为前路、后路及前后路360°融合;从融合材料分为自体骨、异体骨及人工骨;从融合方式来讲有单纯植骨融合,内固定、cage辅助融合等.综上所述,实难在一篇述评中盖及全貌,下面就腰椎融合结合本期几篇[1-5]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进行述评.

  • 导航模板辅助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内固定术手术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闻志靖;高正超;卢腾;王一斌;梁辉;贺西京

    目的:系统评价快速成型导航模板辅助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术与传统通过解剖标志定位的内固定术的优良率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7年6月前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5期)、Clinical Trial、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和维普(VIP)等中英文数据库,查找有关于导航模板辅助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与传统置入术临床疗效对比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分别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通过Cochrane Handbook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通过NOS量表对纳入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所得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2篇RCT、1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和4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计237例患者,置入椎弓根螺钉1 688枚,其中导航模板组898枚螺钉,传统手术组790枚螺钉.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航模板组与传统手术组在螺钉置入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05,95%CI(3.13,8.16),P<0.00001];两组胸腰段手术时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27.19,95%CI(-38.21,-16.17),P<0.0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WMD=-100.82,95%CI(-182.26,-19.37),P=0.02].结论:导航模板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螺钉置入的优良率,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 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

    作者:邵荣学;陈宝英;周辉;潘浩;乐军;陈惠国;杨贺杰;胡庆丰;全仁夫

    目的:评价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56(42.4±8.6)岁.22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化充气复位仪体外复位,然后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进行评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个月.22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82±0.85,3.09±0.92,1.05±0.72;ODI评分为84.2±11.2,46.3±9.0,12.2±4.3;后凸Cobb角为(16.3±5.4)°,(3.7±2.2)°,(5.5±2.6)°;椎体前缘高度为(59.5±7.8)%,(86.9±6.0)%,(83.5±5.5)%.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两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复位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评价

    作者:刘良乐;戴鸣海;唐小君;姜刚毅;汤呈宣;张力成

    目的:探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和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0年5月收活并获得随访的5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单侧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41~66岁,平均(57.5±7.1)岁,采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双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3~68岁,平均(54.6±5.1)岁,在上述基础上加行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采用JO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融合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6~60个月,平均45.8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脏器等损伤.单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上均优于双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单侧组融合器移位l例,沉降1例,双侧组透光未融合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5,P=0.58).结论: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方法,中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应用于下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忠友;吴鹏;毛克亚;孙德弢;严卫锋;陈国军;宋永兴;张建乔;唐宏超

    目的:对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下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优缺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2例下腰椎单节段病变患者,男16例,女46例;年龄27~72岁,平均51.6岁.其中腰椎间盘退行性痛变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1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1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10例.L3,45例,L4,542例,L5S115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30例(A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32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本后引流液量.根据影像资料观察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椎间融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以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Cobb角.对比两组病例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程度,并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神经根或马尾损伤,以及下肢神经功能恶化现象.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7.5个月.在椎间隙高度方面,两组病例术后5d与术前相比,均获得良好的恢复,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5d相比,均获得良好的维持.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或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亦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末次随访时均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稳定性可、植骨融合率高、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方式相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操作步骤少,不需要特殊器械,因而,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的前提下,可在部分腰椎单节段病变的固定融合治疗中选择性应用.

  • 两种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忠友;严卫锋;宋永兴;毛克亚;籍剑飞;张建乔;吴鹏;裴斐;宋国浩;韩建福;俞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单节段病变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53例;年龄28 ~76岁,平均53.0岁;腰椎间盘退变3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2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9例,腰椎退行性滑脱(Meyerding Ⅰ度)16例;L3,45例,L4,5 70例,L5S1 11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5例(正中切口组),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1例(通道组).记录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后72h腰部切口疼痛进行评分,根据影像结果比较两组病例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多裂肌面积和多裂肌脂肪组织沉积等级,观察椎弓根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有无松动、断裂,以及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评价椎间融合情况,术前、末次随访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两组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液方面,通道组优于正中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正中切口组少于通道组.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但通道组出现切口表皮坏死4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神经损伤3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为5.0%,通道组为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6.6%,通道组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d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d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患者的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裂肌面积:正中切口组术后1年为(789.00±143.15)mm2,术前为(1066.00±173.55)mm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术后1年为(992.00±156.75)mm2,术前为(1063.00±172.13)mm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等级方面:正中切口组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椎弓根螺钉与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或椎间融合器前后向移位.椎间融合率:正中切口组为95.6%,通道组为9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均未发现固定部位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JOA评分:正中切口组由术前的8~16分(平均12.77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21~29分(平均25.20±2.43),两者比较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由术前的8~16分(平均12.64±2.27)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23~29分(平均26.70±1.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正中切口显露方式相比,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具有更多的优点,包括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等,但通道下肌间隙入路也存在手术并发症高等不足,特别是在早期开展病例.

  • 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田观明;韩雷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2.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h~9d,平均4.5 d.依据Denis分型:压缩型35例,爆裂型13例.骨折部位:Tn 9椎,T12 15椎,L1 14椎,L2 7椎,L3椎.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椎体矢状面指数(SI)随访期间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5个月.手术时间60~140m 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为75 ml.术前、术后3d及术后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4±2.6)%、(91.2±1.6)%、(86.9±3.2)%;局部后凸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6.6±3.2)°、(6.2±1.0)°、(6.8±1.5)°;SI分别为(51.6±4.2)%、(90.2±5.9)%、(88.7±4.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acle,VAS)分别为7.6±1.2、2.8±1.9、1.1±0.4.术后3d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神经功能损坏、内固定失败及后凸畸形再发.结论: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创伤小,同时可有效恢复脊柱正常生理负荷传导,防止内固定失败和椎体再发后凸畸形.

  • 寰椎椎弓根显露置钉技术的影像学测量研究

    作者:麻昊宁;刘楚吟;姜良海;移平;杨峰;唐向盛;谭明生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对椎动脉沟后弓高度<4 mm的寰椎进行置钉通道相关参数测量,探讨椎弓根显露置钉技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行颈椎CT三维重建检查且排除上颈椎畸形、手术的患者90例,其中单侧或双侧椎动脉沟后弓高度<4 mm的51例,共84侧.利用其图像数据行寰椎三维数字化重建,并分别测量置钉通道相关数据.结果:51例患者中,椎动脉沟处后弓低高度为(3.28±0.51)nm,侧块高度、宽度、与后弓移行处高度均可容纳3.5 mm直径螺钉置入.0°~15°(0°、5°、10°、15°)理想椎弓根螺钉钉道长度依次为(27.36±1.81)、(27.01±1.68)、(27.07±1.75)、(27.48±1.72) mm,椎弓根显露置钉技术钉道长度依次为(23.44±1.79)、(23.87±1.84)、(24.58±1.89)、(25.56±2.01)mm,侧块螺钉钉道长度为(20.78±2.05)mm.螺钉通道5个截面的CT值均值分别为椎弓根螺钉(701.89±141.48)HU、侧块螺钉(599.11±137.33)HU.0°~15°理想椎弓根螺钉通道长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5°椎弓根显露置钉法钉道长度随内倾角增加而增长(P<0.05),且均比侧块螺钉钉道长(P<0.05),椎弓根螺钉通道穿过骨质CT值均值高于侧块螺钉通道(P<0.01).结论:利用椎弓根显露置钉技术可完成椎动脉沟处后弓高度<4 mm的寰椎置钉,且钉道长度损失不多,穿行骨量较大,预期把持力良好.

  • 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徐荣明;孙韶华;马维虎;刘观焱;顾勇杰;黄雷;应江炜;蒋伟宇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86例,男21例,女65例;年龄8~22岁,平均17.8岁.侧凸按Lenke分型,1型33例,2型10例,3型18例,4型5例,5型10例,6型10例.Risser征0~Ⅰ度5例,Ⅱ~Ⅲ度20例,Ⅳ~Ⅴ度61例.术前患者冠状位主侧凸Cobb角45°~85°,平均Cobb角60.35°,采用TSRH等钉棒系统进行全脊柱椎弓根螺钉三维矫形、融合固定技术.对手术后矫形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h,平均出血1 0130ml(800~2400ml),共置椎弓根螺钉924枚,术后平均Cobb角18.46°.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40个月.平均20.5个月.86例患者中,1例脊髓损伤;25枚螺钉偏位;2例神经根损伤;1例胸膜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躯体失平衡;1例交界性后凸;3例内固定松动;2例假关节形成;1例曲轴现象;2例平腰畸形.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有很多种并发症,正确的诊治方案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椎弓根螺钉治疗

    作者:吕晓南;刘瑛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手术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疗效.方法:对4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使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同时进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并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结果:椎体形态恢复满意,椎管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好,无严重合并症.结论:使用椎弓根螺钉能安全有效的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配合椎管彻底减压,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大程度的恢复.

  •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不同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腰椎滑脱早期效果的比较

    作者:金占轩

    腰椎滑脱症是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的一种疾患,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不同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显得尤为重要[1].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重度腰椎滑脱(Tailard滑脱率≥50%)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2],我科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对64例严重腰椎滑脱患者在施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基础上,分别采取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和,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笔者比较不同椎间融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近况

    作者:陈文;赵继荣;杨镇源;邓强;史文宇

    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中主要和有效的方法是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虽然这项技术的应用已日益广泛且逐渐成熟,如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重建技术,但在一些方面的应用却也不够完善,并可能有并发症[1].因此,结合临床应用和各国医学专家对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本文对上述各种关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技术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腰椎双侧不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作者:李鹏祥;赵改平;宋燕美;夏费一;马童;凃意辉

    目的 研究腰椎在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合形式下椎体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腰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选择椎弓根螺钉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新鲜猪腰椎多节段椎骨标本15例,剔除椎体周围肌肉及软组织等,保持椎间盘、韧带、小关节及椎骨完整.将测试样本分为3组:5例采用万向螺钉坚强固定(A组),5例采用单向螺钉+万向螺钉混合固定(B组),5例采用单向螺钉微动固定(C组).然后利用万能试验机,施于3 N·m、4 N·m、5 N·m和6 N·m的力偶矩,测量各组标本在4组扭矩下做前屈(flexion,FL)、后伸(posterior extension,EX)、左侧弯(left side bend,LB)和右侧弯(right side bend,RB)时椎体各节段及整体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 在4种工况下,万向螺钉坚强固定下腰椎关节活动度小,单向螺钉微动固定的关节活动度大;单向螺钉微动固定腰椎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侧弯工况下关节活动度分别为万向螺钉坚强固定的139%、112%、135.4%和143.3%;其中坚强固定、微动固定与混合固定的前后弯曲性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合形式对椎体活动度稳定性和灵活性有影响,万向螺钉坚强固定侧重于要求稳定性强的患者,单向螺钉微动固定能提高左右侧弯的灵活性,可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 经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作者:顾少光;杜心如;王爱辉;刘志强;孙广志;崔志超;张伟

    目的:探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寰椎侧块螺钉14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0枚及连接板或棒稳定上颈椎1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手术设计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进钉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3例,两例两处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改为经寰椎后弓下置钉,无椎动脉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 a,平均1.4 a,无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结论: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板或棒固定技术稳定上颈椎具有肯定的三维固定效果,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只要正确掌握适应症,术前以三维CT为基础进行科学设计,术中仔细操作,大多数并发症可避免,安全可靠.

  • 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作者:孟晓林;庄全魁;马东亚;吴刚强;陈勇;时和同;艾继超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小儿12例,术前Cobb角58°~28°,平均39.5°.术后3、6、12、24个月复查X线片,评估手术前后患儿的矫形效果和失代偿情况.结果:术后Cobb角平均为14.5°,矫形率64.1%.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1例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结论:半椎体侧弯畸形在形成结构弯之前,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可以矫正和控制畸形.

  • 三维CT计算机导航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彪;孔荣;黄炎;方诗元;禹德万;李守民;刘兵;沈点红

    目的:探讨三维CT导航系统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三维CT导航系统辅助下.对导航组13例患者植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65枚,其中胸椎骨折4例、腰椎骨折7例、腰椎滑脱症2例;在x线透视下对传统组14例患者植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70枚,其中胸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术后均行CT扫描,按Richter分类法评估螺钉的位置.结果:术后按Richter分类法评估,导航组螺钉位置优62枚(95.4%),良3枚(4.6%),差0枚;传统手术组优57枚(81.4%),良10枚(14.3%),差3枚(4.3%).两组置钉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神经、脊髓损伤.24例随访0.5-1.0 a,复查X线片和CT.无螺钉松动和断裂钉,无迟发性脊髓损伤.结论:三维CT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手术精度高,并发症少.

  • GSS-Ⅱ型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陈小雷;王文俊;钱炳根;金永;张亮;丁家宝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GSS-Ⅱ型椎弓根螺钉治疗T11~L2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GSS-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其中T11骨折1例,T12骨折8例,L1骨折9例,L2骨折3例.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Cobb角,CT片测量椎管占位率.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Charles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评分由术前的3.9分增至4.8分,椎体高度、Cobb角角度及椎管占位率均较术前有所改善.随访2~30个月,结果按charles等的评价标准,本组疗效优9例,良8例,可2例,差2例.结论:采用GSS-Ⅱ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节高度,腰椎后凸角及椎管容积,有效防止后期出现腰痛及椎管狭窄症状.

  • 峡部裂性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术选择及临床评价

    作者:朱晨;张文志;孔荣;方诗元;禹德万;李守民;黄炎;夏睿;徐玮

    目的:通过对120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患者病情分别采取以下两种术式.A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融合加峡部植骨融合术57例,Ⅰ度33例,Ⅱ度14例,Ⅲ度10例;B组,退行性腰椎滑脱,行开窗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63例,Ⅰ度45例,Ⅱ度18例,均合并腰椎管狭窄,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植骨融合率100%,术后滑脱复位率93%;B组植骨融合率100%,术后滑脱复位率90%.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峡部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1628 条记录 3/82 页 « 12345678...818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