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治疗30例

    作者:易丽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椎间盘内外力平衡失调纤维环破裂,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从而压迫神经根血管甚至骨髓所引起的病症.本病复发率高,严重可致残,影响生活质量,该病多发于青壮年,属中医的“腰痛”“痹证”范畴.笔者自2007年至2010年用针灸,中药外敷合并骨牵引治疗该病3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骨盆牵引治疗30例比较,现报道如下.

  •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刘维嘉;麦敏军;刘永坤;高根平

    目的:通过对比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4项临床结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法优劣,为胫骨骨折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1989年11月至2000年12月应用骨牵引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A组)108例,男76例,女32例;年龄29~66岁,平均(40.3±9.6)岁.按AO标准分型:A型48例,B型46例,C型14例;其中Gustio标准分型,Ⅰ型15例,Ⅱ型13例,ⅢA型2例.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B组)57例,男40例,女17例;年龄21~69岁,平均(38.1±8.9)岁.按AO标准分型:A型27例,B型22例,C型8例;其中Gustio标准分型,Ⅰ型7例,Ⅱ型6例,ⅢA型1例.对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屈膝活动度达到90°的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并发症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19.0±0.6)周,B组平均(14.0±0.5)周;关节活动度达到90°的时间A组平均(92.0±8.2)d,B组平均(39.0±6.1)d;下床负重时间A组平均(96.0±6.3)d,B组平均(38.0±6.5)d;并发症A组42例,B组6例,两组4项临床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骨牵引方法治疗.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少,并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和负重锻炼.

  • 载距突螺钉导向器与普通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疗效比较

    作者:王云;刘丙根;庞清江;余霄;陈先军;郭宗慧

    目的:探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集50例(60足)跟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治疗组(A组),普通螺钉导向器组(B组).A组男22例,女3例;年龄17~75岁,平均(45.08±11.98)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16足,Ⅳ型7足.B组男20例,女5例;年龄19~78岁,平均(46.36±15.74)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13足,Ⅳ型7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采用Maryland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72±4.08)个月;B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8±3.40)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自手术前后B6hler角和Gissane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Maryland足部评分总分为(84.94±12.75),B组为(76.96±15.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该载距突螺钉导向嚣辅助固定跟骨的关节内骨折,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并发症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能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方法.

  • 后Pilon骨折应用后外侧入路治疗体会

    作者:贾少华;黄成龙;徐红伟;龚遂良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17例后Pilon骨折患者,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9~59岁,平均43.4岁.致伤原因:11例坠落伤,4例车祸伤,2例运动损伤.根据俞光荣后方Pilon骨折的分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6例.观察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AOFAS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20.5个月.后外侧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5.2周.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骨不连及骨折畸形等并发症.根据AOFAS评分标准,总分92.0±10.1,优14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后外侧入路能在直视下对后Pilon骨折块进行有效复位及可靠固定,操作安全、简单,是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 骨科牵引三折床膝垫练功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游开发;赖洪喜;邹丰林;邓添发;李玉华;温添华;黄崇清

    目的:探讨骨科牵引三折床膝垫练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使用骨科牵引床(三折床)的膝垫代替垫枕进行复位练功治疗胸腰椎骨折209例,资料完整的有163例,其中男98例,女65例;年龄17~74岁,平均41.5岁.伤后就诊时间30 min~7 d.骨折部位:T11 8例,T12 24例,L1 73例,L2 33例,L3 8例,k4 3例,T12+L1 14例.椎体前缘压缩程度:1个完全压缩,23个压缩>4/5,67个压缩>2/3,40个压缩>1/2,46个压缩1/3.结果:163例中,8例合并后脱位下肢不全瘫在整复过程中神经功能无恢复或神经功能部分恢复后停止,改手术治疗.其余15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年,平均3年4个月.169个受伤压缩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整复前的1.55 cm膨胀至整复后的2.70 cm,受伤椎体平均膨胀1.15 cm,伤椎前缘高度由整复前的50.5%(1.55 cm/3.07 cm)恢复至整复后的89.4%(2.70cm/3.02 cm).受伤椎体后凸角由平均13.25°恢复至平均-1.6°,23例合并脱位基本复位.结论:骨科牵引三折床膝垫练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治疗方法简单,治疗后3、7、10 d要根据X线片适当调整复位高度.

  • 牵开器辅助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高彦军;贾斌;张勇;邱元洲;高迪;郑杰;马雪峰;刘彦勋

    目的:探讨运用跟骨牵开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运用自行设计的跟骨牵开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9例(43足),其中男33例,女6例;年龄19~61岁,平均36.7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9足,Ⅲ型24足.测量手术前后跟骨X线片,观察跟骨的高度、宽度、B(o)lh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AOFAS)评定跟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4±3.1)个月.术后伤口均愈合,无皮缘坏死、感染病例.术前测量:跟骨高度平均(32.45±3.51)mm,跟骨宽度平均(41.60±2.42) mm,跟骨Bo1her角平均(8.64±13.2)°,跟骨Gissan角平均(136.35±15.23)°.术后测量:跟骨高度平均(43.62±1.02)mm,跟骨宽度平均(38.02±1.28)mm,跟骨B(o)lher角平均(26.87±5.32)°,跟骨Gissane角平均(120.78±5.34)°,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功能和外观满意,AOFAS评分从术前(35.64±11.23)分提高到术后(76.18±9.87)分;优29足,良11足,可3足.结论:在牵开器辅助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牵引过顶推按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的体会

    作者:罗建华

    肩关节前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疾患,治疗时常采用拔伸足蹬法、拔伸托人法或牵引同旋法等,是传统有效且规范的整复方法,不论中医还是西医的骨伤科医生都能熟练掌握其技巧而灵活运用.对于未能复位成功的病例,笔者近10年来试用牵引过顶推按法整复治疗8例,均获得成功复位,现将整复治疗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 改良复位法治疗髋关节脱位

    作者:罗志辉;华伟;朱光荣

    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改良复位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1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 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

    作者:郗海涛;黄海晶;辛景义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方法。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65~86岁,平均77岁;病程1 h~1 d。患者呈方肩畸形,Dugus征阳性,X线片示肩关节前脱位。术后采用Dugus位固定,3周后去除外固定行患肩功能锻炼。按肩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均1次复位成功,25例获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术后未出现再次脱位。按肩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22例,良2例,中1例。结论: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具有简便、易行、痛苦小、可避免医源性损伤等优点,适合推广。

  • 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

    作者:邵荣学;陈宝英;周辉;潘浩;乐军;陈惠国;杨贺杰;胡庆丰;全仁夫

    目的:评价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56(42.4±8.6)岁.22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化充气复位仪体外复位,然后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进行评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个月.22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82±0.85,3.09±0.92,1.05±0.72;ODI评分为84.2±11.2,46.3±9.0,12.2±4.3;后凸Cobb角为(16.3±5.4)°,(3.7±2.2)°,(5.5±2.6)°;椎体前缘高度为(59.5±7.8)%,(86.9±6.0)%,(83.5±5.5)%.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两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复位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自制牵引弓及支架配合指骨骨牵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作者:张斌;宁亚楠;胡明亮;刘发铎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是手部常见骨折之一.自2000年至2004年,自制牵引弓配合拇指指骨骨牵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4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作者:朱治国;于远洋;侯林俊;盖伟;杨勇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10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76例,女27例;年龄19~55岁,平均36岁.按照AO分型:A型64例,B型27例,C型12例;开放性骨折13例(Gustilo Ⅰ型5例,Ⅱ型8例).观察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对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发生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近端骨折1例,均于术中更换重建钉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术中发生腓总神经损伤1例,营养神经治疗4个月后恢复.10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2个月.全部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髋关节功能全部恢复正常,术后1年膝关节行HSS评分平均90.89±5.06.结论:注重手术操作,力求闭合复位,减少并发症,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 术前骨牵引与皮牵引对股骨骨折患者手术指标及功能结果的影响

    作者:毛晓晖;杨杰

    目的:比较术前骨牵引与皮牵引固定对成人股骨骨折手术指标及功能结果的影响,从而指导成人股骨骨折术前牵引方法的选择.方法: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68例年龄大于18岁的股骨骨折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奇数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治疗(A组),偶数采用皮牵引治疗(B组).A组男25例,女9例;平均年龄(36.3±9.9)岁;横形骨折11例,斜形15例,螺旋形8例.B组男26例,女8例;平均年龄(37.1±11.0)岁;横形骨折10例,斜形13例,螺旋形11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及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血红蛋白、疼痛评分、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33.5±6.5)个月,B组随访时间(31.3±7.5)个月.A组手术时间(108.8±14.2) min,术中出血量(383.1±117.1) ml,术后输血14例,输血量(350.0±122.5)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0±3.3)周,B组手术时间(111.6±12.7) min,术中出血量(392.0±116.7)ml,术后输血11例,输血量(327.3±129.1)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5±3.4)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血红蛋白含量、牵引前后疼痛评分、股骨骨折疗效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皮牵引,骨牵引并不能减少成人股骨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等临床指标,对于骨折愈合速度及肢体的功能结果也无明显提高.

  • 经皮钉道口局部环境温度变化对周围皮肤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晓琴;龚芸;张娟;程丽

    目的 探讨骨科经皮钉道口局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其周围皮肤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1例骨牵引或使用外固定架患者于术后第3天给予生理盐水滴注及擦拭钉道口,并使用烤灯照射来调节钉道口周围局部温度,随机分为A组20例,B组21例,C组20例三组,分别于术后4,6,8d钉道口护理后行细菌培养,同时观察并记录钉道口局部的皮肤情况.结果 A组患者钉道口菌落计数为(16.24±1.02)cfu/cm2,B组患者钉道口菌落计数为( 15.87 ±0.81) cfu/cm2,C组患者钉道口菌落计数为( 15.44 ±0.21) cfu/cm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34,P<0.05).结论 (30±2)℃的温度是适合骨科经皮钉道口局部皮肤的愈合,皮肤反应发生率及菌落计数少,感染率低.

  • 巧用吹风机预防股骨颈骨折行骨牵引患者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作者:汪贵茹;魏会敏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无论是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愈合都比较慢,患者处于被动平卧位时间较长.行下肢骨牵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长期牵引使局部受压、抬臀及更换床单位困难、潮湿刺激皮肤等因素,致使患者臀部、骶尾部等承重部位易发生压力性溃疡的发生.平卧位+气垫床+局部皮肤按摩是常用的护理手段.而对于无力购置气垫床在家休养的患者(无论是木床还是土炕)巧用吹风机预防压疮无疑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方法.

  • 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思萌;李忠海;孙天胜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腰椎椎间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采用腰椎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78例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36例,年龄41~69岁,平均为52.4岁。病程3个月至7年,平均38个月。病变节段:L3峡部裂3例,L4峡部裂28例,L5峡部裂47例。按Meyerding分度:I度滑脱25例,II度滑脱47例,III度滑脱6例,滑移程度为(39.3±10.9)%。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18min,术中出血平均340 ml。随访24~83个月,平均41个月。VAS评分术前为6.7±1.5、末次随访为1.7±1.3;ODI指数术前为(60.7±9.8)%、末次随访为(24.1±4.9)%;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移程度末次随访为(9.8±4.1)%,滑脱复位率为75.1%,2年融合率为97.4%。结论应用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实,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有无骨牵引对手术治疗的影响研究

    作者:褚楷;王蕾;陈旭;张兴林;鲁兴;左海宁;周智勇;贾培桐;刘绍贤;曲高伟

    目的:明确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术前是否需要骨牵引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组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受伤7 d内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 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术前骨牵引组与术前无骨牵引组两组。骨牵引治疗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患者平均年龄(67±9)岁。无骨牵引治疗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患者平均年龄(65±6)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术中复位所用的时间、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完全下地的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终患肢髋关节评分的情况。结果对两组82例患者均进行了8~16个月(平均12.5个月)的回访。骨牵引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5.7±1.3)分、手术中复位所用的时间(26.1±6.1) min及围手术期总体失血量(1053.3±143.5)ml与无骨牵引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6.3±1.4)分、手术中复位所用的时间(24.1±3.9) min及围手术期总体失血量(1035.7±116.8) 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频率、术后患者完全下地负重的时间、骨折的愈合时间及终患肢髋关节评分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这几个方面对比分析没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对于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骨牵引不是必须的治疗。

  • 关节镜下外固定架牵引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韩本松;范存义;曾炳芳;杨华清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监视下结合外固定架牵引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共治疗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ker分型为: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5例,Ⅵ型2例.术前摄X线片和CT扫描,术中在关节镜监视下对膝关节行外固定架牵引复位,通过螺钉或钢板进行内固定.根据Rasmussen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1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在1.5~4个月骨性愈合,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和筋膜间隔综合征等并发症,在随访期间未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和膝关节内翻、外翻畸形.根据Rasmussen评分,11例为优,13例为良,2例可,本组平均为(27±2)分.结论 采用关节镜监视下结合外固定架牵引复位技术治疗Schatzke Ⅰ~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等优势,可增大关节腔内的操作间隙,提高骨折复位的准确性,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 闭合穿针手术治疗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王浩;顾章平;李浩宇;许瑞江;于向华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年12月~2005年12月,笔者闭合穿针手术治疗65例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男46例,女19例,年龄3~13岁,平均7岁半.左侧35例,右侧30例;

  • 管型矫形合成绷带加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林彪;马才英;胡永福;石得璋

    目的 探讨管型矫形合成绷带加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管型矫形合成绷带加点牵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38例患者,其中Colles骨折312例,按AO分型A型166例,B型128例,C型18例.Smith骨折106例,按Thomas分型Ⅰ型84例,Ⅱ型18例,Ⅲ型4例.Barton骨折20例,背缘骨折14例,掌侧缘骨折6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分及效果评价.结果 438例患者随访(9±3)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368例,良57例,可11例,差2例.优良率97.03%( 425/438).结论 矫形合成绷带管型加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11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