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25年回顾性总结

    作者:刘佳

    目的:总结25年来超声在诊断脾脏疾病方面的经验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8例因脾脏疾病行脾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比较,总结超声在诊断脾脏疾病方面漏误诊的原因及25年来超声诊断脾脏疾病的变化.结果 253例外伤性脾破裂出血,诊断正确230例,漏诊23例;不论B超或彩超,早期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亦可对病例进行追踪、观察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23例脾脏液性占位性病变,诊断正确17例,漏诊1例,误诊5例;39例脾脏良性实质性病变,诊断正确29例,满诊8例,误诊2例;33例脾脏恶性实质性病变,诊断正确20例,漏诊5例,误诊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及时发现脾占位性病变的病灶,部分病变还可明确诊断,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于术前诊断困难的病例可明确诊断.结论 将各种超声诊断技术综合合理运用,不断总结其影像特点,加之其方便、价廉等优势,目前超声检查是临床上脾脏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曹培龙;王凯;王春宝;王鸿雁;蒋依娜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成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并行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结果 7例SAN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1例为女性,6例为男性;年龄7 ~ 60岁不等,平均33.4岁.病理学检查显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状,边界不清,肿瘤直径3 ~7 cm,平均5.5 cm;镜下见在硬化的纤维间质中形成多个血管瘤样结节,呈单个或多个融合,周围为增生纤维组织包绕.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不规则形或略为扩张的血管腔,内衬肿胀的内皮细胞,其间可见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免疫组化:结节内为CD34(+)的小血管及少量CD8(+)的窦性腔隙,CD31(+)的内皮细胞数量多,并构成网状结构,部分内衬细胞CD68(+);结节内及周围梭形细胞vimentin、SMA(+);CD21、desmin均(-).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原发性良性肿瘤样病变,有特征性临床病理表现,应注意与脾其他类型肿瘤及瘤样病变鉴别.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好.

  • 腹腔镜脾切除术55例临床分析

    作者:盛卫忠;刘寒;吴海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各类脾脏疾病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完成的55例腹腔镜脾切除术资料.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例,球形红细胞增生症1例,脾淋巴瘤1例,脾囊肿10例,脾血管瘤5例,脾脉管瘤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9例,肝硬化脾亢患者9例,不明原因脾肿大脾亢1例.结果 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手助或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9.7±3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3.8±65.2)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1.1)d.术后腹水1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适用于多种脾脏疾病的手术治疗.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作者:付琼;滕晓东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一种少见、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的脾脏良性病变.SANT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点:境界清楚的实性肿块,多个血管瘤样结节为纤维硬化间质所包绕;血管瘤样区域对血管免疫标记显示出异质性;手术切除即可治愈.临床易将其误诊为其他类型肿瘤.通过复习SANT现有中、英文文献,从命名、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征、鉴别诊断、发病机制以及治疗与预后等方面总结现阶段对该病变的认识.

  • 初次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经验总结(附28例报告)

    作者:刘溪涛;刘俊斌;景齐

    目前,腹腔镜脾切除术(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已成为治疗大多数脾脏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然而, LS由于术中空间暴露困难,且脾脏周围有多组韧带牵连,加之脾脏富含血液且质脆,术中过度牵拉暴露易造成大出血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常需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达15%左右,因此LS是腹腔镜外科中高难度手术之一[1]。对于初次开展LS的医生而言有许多手术技巧需要把握,我们在熟练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的基础上,2010年1月开始行LS,至2014年6月完成28例,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 第十二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功能及脾脏外科学组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功能及脾脏外科学组主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6年7月15日至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本次大会紧盯国际前沿,将展示我国近年来脾脏外科及其相关专业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治等方面的新技术、新理念,欢迎关注脾脏疾病的多学科同仁积极参会!

  •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作者:

    按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 外文期刊名称为缩写,《Index Medieus》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 〔期刊格式〕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卷(期):起页 1 高峰,孔宪涛,刘焱,等.血清层粘连蛋白ELISA检测及其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解放军医杂志,1994,19(2):83 2 石汉平,华积德,陈克明,等.丹参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2,1(增刊):6 3 Cousius L. Cervical incompetence. Clin Obstet Gynecol, 1980, 23 (2): 467 4 Page CP, Coyle AJ.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F, platelets and eosinophils in bronchial asthma. Eur Respir J, 1980, 6 (Suppl): 483 〔书籍格式〕主编者.书名.版次.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迄页(或作者.文题.见:主编者.书名.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迄页)。举例: 1 王波贞主编.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953~959 2 裘法祖.脾脏疾病.见:黄家驷,吴阶平主编.外科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880~883 (本刊编辑部)

  • 脾脏疾病的CT诊断

    作者:何祝堂

    目的:提高对脾脏疾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7例脾脏疾病进行CT分析,用日立W400及CECT/e机进行脾脏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慢性脾出血伴出血性梗塞1例,脾梗塞3例,脾囊肿3例,脾血管瘤4例,恶性淋巴瘤2例,转移瘤3例.结论:CT对脾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发现脾脏病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脾脏疾病 CT诊断
  • 脾脏疾病的螺旋CT诊断

    作者:杨建成;杨瑞

    脾脏是人体大的淋巴器官,其组织结构与淋巴结结构相似.脾脏病变用普通X线检查很难发现,尽管磁共振、核医学和超声成像对其检查有一定的优越性,但螺旋CT目前仍是脾脏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1-6],它可以清楚显示其解剖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又因其具有高峰对比强化和连续数据采集的优点,从而使脾脏病理学的改变得以充分显示,对微小实质性病变和血管异常的检查更具有独到之处,本文就脾脏疾病的螺旋CT诊断做一介绍.

  • 脾脏疾病的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韦志武

    目的:研究螺旋CT诊断在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从2009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5例脾脏疾病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5例患者均进行螺旋CT平扫以及增强检查,其中脾结核患者2例,脾转移瘤患者8例,脾囊肿患者6例,脾囊性淋巴管瘤患者2例,脾梗塞患者4例,脾血管瘤患者3例.结果:应用螺旋CT时脾脏疾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对脾脏疾病的病变部位、大小、密度、形态以及周围组织的显示较为准确.结论:螺旋CT对脾脏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射频消融术治疗门静脉性脾功能亢进

    作者:马宽生;董家鸿

    随着对脾脏体液和细胞免疫在维持机体正常免疫防御功能认识的深入[1],尽可能地保留脾脏功能避免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是脾外科的一大趋势;寻求新的微创、安全、有效的部分保留脾脏的方法也是一个重要方向.过去在治疗脾脏疾病、保留脾脏功能方面有不少尝试;选择性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nic arterial embolism ,PSE)的应用和发展为保脾治疗提供了范例, 也有应用无水酒精注射、激光固化等方法治疗脾亢的尝试. 本所于2003年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2]将射频消融术应用于临床治疗门静脉性脾脏功能亢进症,近期随访取得较好疗效,同时证实了热毁损治疗脾亢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为脾脏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方法.

  • 经典式全脾切除及部分脾切除的规范操作

    作者:孙备;姜洪池;许军

    脾脏切除术是一种开展比较广泛的手术,它用于治疗脾脏疾病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部分脾切除术用于治疗脾脏外伤亦有200余年历史.如何实施规范的全脾切除及部分脾切除是保障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文介绍一下两种术式规范操作技术要点.

  •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25年回顾性总结

    作者:孙志霞;杨艳艳;张焕君;戴婷;郁冰心;王牧;孟子辉

    脾脏疾病在临床并不多见,尤其是实质性病变,因此,有关脾脏疾病超声诊断的报道不多,且多为个案报告[1-3],也缺乏有关某一疾病的大量病例的分析总结.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5年至2010年除因肝硬化行脾切除的病例以外,所有因脾脏疾病行脾切除手术的病例,旨在总结超声诊断有关脾脏疾病的声像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 脾切除术后对机体的影响

    作者:张兆珍

    许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脾脏不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器官,脾切除后对人体生理无不良反应.所以,脾切除一直视为脾外伤及脾脏疾病的惟一可行的手术方法.但随着脾脏外科的发展,这一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人们不但发现脾切除术后血液的有形成份发生某些变化,而且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给机体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 腹腔镜手术在不同脾脏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兵;盛卫忠;刘寒;吴海福;楼文晖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脾脏疾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不同类型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3例中转改良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HALS),1例中转开腹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6.3±44.4) min(75~2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8.8±235.1) mL (10~10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8±2.3)d(5~13d).20例患者中,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1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5例,小B细胞性淋巴瘤1例,淤血性脾肿大8例,其余6例脾占位患者包括脾血管瘤2例、脾脉管瘤3例、继发性囊肿1例.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脾脏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

  • 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附12例报道)

    作者:吴海福;叶挺;盛卫忠;顾大镛

    目的 探讨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微创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完成的12例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2例全部在改良手助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平均脾脏切除时间为2.04 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1.6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75 d,无手术直接导致的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改良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新方法,适用于脾脏疾病的脾切除手术.

  •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脾脏病变的诊断意义

    作者:赵立群

    以往文献多认为脾脏肿瘤属少见疾病[1].随着现代影像医学的发展,脾肿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2-4].2013年笔者对我院自1995年至2012年脾脏占位患者9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1995年至2012年脾脏占位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58.0岁,良性肿瘤5例,其中脾血管瘤3例,脾囊肿2例,脾梗塞1例;恶性肿瘤3例,脾转移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9例患者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

  • 腹腔镜脾切除术39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明;蔡龙;郑晓风;蒋飞照;屠金夫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由我院同一治疗小组在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完成的39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种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1例,脾血管瘤5例,脾囊肿4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酒精性肝硬化脾亢、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淋巴瘤各1例.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手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脾长径(14.2 ±5.0)cm,手术时间(100.3±50.3) min,术中出血量5~1 500 mL(平均118.8 mL).均留置脾窝引流管,术后24 h引流量10 ~1 000mL(平均164.7 mL),拔管时间(3.64±2.12)d,术后住院时间(6.26±2.17)d.1例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止血,术后康复.无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膈下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多种需行脾脏切除的疾病,而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次手术行多部位病变切除而不需增加手术切口长度的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 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腔镜脾切除术28例分析

    作者:屠金夫;蒋飞照;张维建;郑晓风;尤和谊;韩宇

    随着外科观念的改变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完善,腹腔镜脾脏切除术(1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逐渐成为脾脏疾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术式.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并发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是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方法之一.

  •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及应用体会

    作者:陈先志;孙杰;王从玉;廖祥松;王琦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在治疗各类脾脏疾病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性完成的40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和41例开腹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LS病人与开腹脾切除术病人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及脾脏大直径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LS均顺利完成,无术中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手术时间(P<0.05),但失血量和切口并发症较少(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腹腔镜脾切除病人术后2 h 出现不明原因心脏骤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具有良好的腹腔镜技术和经验前提下,LS安全可行,能应用于各类脾脏疾病的手术治疗.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