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为靶点的新型抗结核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熊小椒;周爽;杨延辉;关艳;肖春玲

    目的 建立以结核分枝杆菌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为靶点的新型抗结核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pBEV表达质粒为载体,将guaB2基因克隆至pBEV以构建pBEV::guaB2重组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重组的结核分枝杆菌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建立以测定反应体系340 nm吸光值变化速率来评价该酶活性的检定方法;构建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并应用该模型对1765个化合物进行筛选.结果 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guaB2基因的表达载体;佳反应条件下重组结核分枝杆菌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酶比活力为736 U/mg;所建立的高通量筛选模型Z’因子为0.68,可用于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筛选;应用此模型对1765个化合物样品进行筛选,得到5个具有酶抑制活性的样品,阳性率为0.28%.结论 建立了稳定性好、灵敏度较高的结核分枝杆菌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应用该模型筛选得到的阳性药物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意义.

  • 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害的防治及护理

    作者:黄春艳

    据1996年结核病流行病调查估计显示,我国结核病疫情在呈回升势头,而且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结核发病率的增高,抗结核药的使用随之增多,抗结核药引起肝功能损害也会明显增多.所以在抗痨期间预防和护理肝功能损害情况已日益受到重视.

  • 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燕;左根铜

    目的::探讨应用胸腺肽与抗结核药联合疗法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实施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列入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胸腺肽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的常规抗结核治疗中加用胸腺肽,能够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和空洞闭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浅谈肺结核的治疗现状以及抗结核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典

    当前,肺结核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恶化,结核患者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该病的传染性较强,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传染性要强于涂阴但痰培养阳性的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化学药物、中医药以及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等方法对肺结核进行治疗,其中药物的合理应用与否直接决定着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肺结核的治疗现状以及抗结核药的合理应用方面予以综述。

  • 甘利欣与其他药物联用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成学

    为了解甘利欣与其他药物联用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治疗效果,为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治疗用药提供有益帮助,现综述如下:1 甘利欣与葡醛内酯联用黄其文等[1]将98例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停用抗结核药改用基础治疗(葡醛内酯、肌苷、维生素B);治疗组48例,不停用抗结核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利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变化.

  • 抗结核药致剥脱性皮炎2例分析

    作者:张艳平

    抗结核药物过敏导致剥脱性皮炎罕见.现将抗结核药致剥脱性皮炎2例报告如下:

  • 链霉素在当今抗结核中的地位

    作者:李志忠;高全金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数链霉素(SM).它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单用SM治疗肺结核2~3个月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暂获痰菌阴转.对氨水杨酸(PAS)被应用临床后发现,SM加PAS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支杆菌产生抗药性[1].发现异烟肼(INH)后.有人单用IHN和INH+PAS或SM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再1次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2].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即SM+INH+PAS,疗程18个月~2 a.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将PAS替换为乙胺丁醇(EMB)或氨硫脲(TB1).俗称"老三化"[3].20世纪70年代利福平(RFP)在临床上应用以及对吡嗪酰胺(PZA)的重新认识,大量研究和防治实践证明短程化疗与标准长程化疗一样有效,复发率很低,而疗程缩短,便于督导[4,5].初期研究主张疗程9个月,但近年确认,以INH和RFP贯穿全程,初2个月加用PZA强化,6个月疗程的疗效与9个月一样,痰阳复发率仅为1%.在INH原发耐药率高的地区加用EMB,EMB是抑菌药但能防止或延缓结核耐药性的产生,它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适用于各型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的人工合成抗结核药,对初发和复发病例均有效,联合用药效果更显著,近年来由于耐药结核分支杆菌的传播,使患者耐SM、INH、RFP等比例增高,EMB已从二线药升为一线药[6].目前治疗严重结核患者时,常在三联方案中增加EMB或SM,在以往WHO建议的标准短程化疗方案中,SM或EMB可任选其一种.有研究发现:含EMB方案比含SM在疗效、复发率和全程督导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SM的副作用明显高于EMB:SM皮试阳性率为4.5%;使用SM费用高于EMB84%;含EMB方案适用性高于含SM方案;SM注射不安全,基层消毒合格率仅为42.9%;患者更愿意接受含EMB的方案;因此认为含EMB方案更适于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推行[7].SM仅对细胞外的结核菌有快速杀灭作用,由于担心其耳毒性及顺应性,使应用受到限制,同时加用SM并不明显提高疗效.但在全程间歇化疗主张加用SM[8].总之,现在SM已不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

  • 多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及药物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瑞雪

    目的 研究多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及药物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10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药物相关性.结果在临床分型方面,肝细胞性为主要类型,占50.00%;在引起肝病的主要药物方面,抗结核药占33.00%,中草药占24.00%.结论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以黄疸为多见,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性为主,引起肝病的主要药物为抗结核药及中草药.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难治性不完全性脊髓炎的初步研究

    作者:丰岩清;国宁;黄帆;陈曦;孙巧松;刘俊秀

    目的 本研究旨在应用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ATT)的方法,探索激素治疗无效的脊髓炎的可治性以及探讨ITM 与分枝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2003 年1 月至2009 年6 月对67 例难治性脊髓炎患者进行了抗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性治疗,排除已知的病因,观察至少1 年.患者接受抗结核诊断性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2000 年修订)评价脊髓神经功能,Barthel 指数(BI)评分评价脊髓损伤患者日常活动能力;Hauser 步行指数(AI)评价患者的行走能力.脊髓磁共振检查对治疗前后的异常信号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67 例患者中16 例因治疗无效和药物不良反应退出本研究.完成临床观察51 例,49 例好转,ASIA 运动、感觉功能评分、BI 和AI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改善(P <0.01).脊髓磁共振异常信号逐步减少.结论 本研究显示抗结核治疗对大部分难治性不完全性脊髓炎有效,显示分枝杆菌感染可能是一些难治性脊髓炎重要的和被忽视的病因.

  • 中国人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武鑫;刘春亮;薛刚;赵婷;阴瑞瑞;王琦

    目的 收集发表过的关于中国人群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LI)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明确两者的关系.方法 通过Medline、PubMed、EMBASE、ISI 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检索词包括:药物代谢酶/drug-metabolizing enzymes,抗结核药/antitubercular agents,药物性肝毒性/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基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细胞色素酶2E1/cytochrome 2E1,遗传易感性/genetic susceptibility等.纳入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研究中国人群CYP2E1基因多态性与ATLT风险关系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进行质量评价.CYP2E1与ATLI之间关联强度用O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表示.采用χ2检验和I2检验对同类研究间的异质性进行评价.结果 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共8篇,含病例组1071例,对照组37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ATLI风险关系OR=1.05,95%CI:0.80~1.39;CYP2E1 c1/c1与ATLI风险关系OR=1.32,95%CI:0.93~1.89;氮乙酰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 2,NAT2)慢乙酰化表型与ATLI风险关系OR=2.57,95%CI:1.77~3.71;NAT2慢乙酰化表型联合CYP2E1 c1/c1与ATLI风险关系OR=3.53,95%CI:2.05~6.07.结论 中国人群中NAT2慢乙酰化表型可以增加ATLI的发生风险;虽然CYP2E1 c1/c1与ATLI之间关系无统计学意义,但当其与NAT2慢乙酰化表型同时存在时,更易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 噻唑蓝和刃天青法在一线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张宗德;邢爱英;刘忠泉;贾红彦;古淑香

    目的 评价噻唑蓝[3-(4,5-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和刃天青(resazurin)2种快速而价廉的药敏试验方法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用MTT和刃天青2种微孔板方法对64株结核临床分离菌株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检测,并将结果与传统罗氏培养基的绝对浓度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TT和刃天青2种微孔板方法所得利福平(RFP)、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结果与传统绝对浓度法有较好的一致性,MTT法进行RFP、INH、EMB、SM药敏试验的敏感度分别为94.8%、93.8%、92.9%、90.6%,特异度分别为96.0%、93.8%、96.0%、87.5%,准确性分别为95.3%、93.8%、95.3%、89.1%;刃天青法进行BFP、INH、EMB、SM药敏试验的敏感度分别为92.3%、90.6%、92.9%、87.5%,特异度分别为96.0%、90.6%、94.0%、87.5%,准确性分别为93.8%、90.6%、93.8%、87.5%.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应用MTT法与绝对浓度法的Kappa值为:RFP 0.857,INH 0.831,EMB 0.714,SM 0.792;应用刃天青法与绝对浓度法的Kappa值为:RFP 0.871,INH 0.826,EMB 0.826,SM 0.750.MTT和刃天青2种药敏方法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Kappa值为:RFP 0.889,INH 0.875,EMB 0.787,SM 0.844.结论 MTT和刃天青是2种简单快速、价廉且敏感的药敏方法,有希望成为一线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的候选方法.

  • 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度检测技术在二线抗结核药耐药性检测中应用

    作者:付佑辉;郑瑞娟;王洁;金文国;胡忠义

    目的 探讨MODS同时快速检测4种二线抗结核药耐药性的效果.方法 用24孔细胞培养板建立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技术,进行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检测,并对佳检测条件进行探讨.将该技术用于上海市肺科医院2007-2008年住院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分离60株结核分枝杆菌对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卷曲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性检测,并与传统罗氏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的菌株进行MIC测定.结果 MODS检测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卷曲霉素、左氧氟沙星药敏结果与罗氏药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6.7%(58/60)、98.3%(59/60)、91.7%(55/60)、96.7%(58/60).以传统罗氏药敏结果为判断金标准,MODS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丙硫异烟胺分别为100%、87.5%、87.5%、100%、96.7%,阿米卡星分别为100%、90.0%、90.0%、100%、98.3%,卷曲霉素分别为76.9%、95.7%、83.3%、93.8%、91.7%,左氧氟沙星分别为100%、96.0%、83.3%、100%、96.7%.结论 MODS检测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卷曲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具有快速、操作简便、价廉等优点,与传统罗氏药敏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MTB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方法之一.

  • 应用微孔噬菌体扩增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的敏感性

    作者:张旭霞;黄海荣;李传友;李卫民;刘忠权;马屿

    目的应用并评价微孔噬菌体扩增法(micro-well phage replication assay,MPRA)快速检测临床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利福平的敏感性.方法将适当浓度的利福平溶液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一定时间后,加入噬菌体悬液.应用MPRA法检测利福平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应用绝对浓度法对利福平敏感的42 株菌株中38株MPRA法敏感;绝对浓度法对利福平耐药的131株菌株中124株MPRA法耐药.MPRA法与绝对浓度法的符合率为93.6%(162/173),与绝对浓度法相比,MPRA 法的敏感度为94.7%(124/131),特异度为90.5%(38/42).结论 MPRA法不失为一种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敏感性的较好方法.

  • 应加强我国结核病实验诊断研究的原创性和实用性

    作者:熊礼宽

    由于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的增多、艾滋病患者增加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快,全世界结核病和非结核菌病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非结核病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与肺部感染(结核病、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极其相似;涂片发现抗酸杆菌与结核菌形态学上很难鉴别,但临床治疗差别较大,许多非结核菌病对抗结核药耐药率偏高或呈天然耐药性.若按结核病治疗,即使病人经长期规范化疗而疗效依然不佳,成为所谓"难治、复治"结核病人[1].因此,分枝杆菌的培养、菌种鉴定对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有效化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每年都有结核病研究的课题,耐多药结核病的快速检测也被作为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但迄今我国结核病的实验诊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且多为重复他人实验,缺乏原创性和实用性.

  • 左旋氧氟沙星单体与左旋氧氟沙星凝胶的体外抗结核活性研究

    作者:李洪敏;王巍;冯端浩;王安生;林明贵;陈家贵;张涛

    目的 观察卡波姆凝胶与左旋氧氟沙星联合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 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卡波姆凝胶与左旋氧氟沙星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左旋氧氟沙星的卡波姆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MIC值分别为0.5 mg/L、0.5 mg/L、1.0 mg/L,MBC值分别为1.0 mg/L、1.0 mg/L和1.5 mg/L;左旋氧氟沙星的卡波姆凝胶与左旋氧氟沙星单体MIC、MBC值无显著差异;家兔动物实验表明该药无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凝胶具有与左旋氧氟沙星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左旋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左旋氧氟沙星凝胶应用安全.

  • 北京市石景山区1985-2008年新涂阳肺结核非住院患者4种化疗方案疗效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珏;唐桂琴;张亚敬

    目的 评价北京市石景山区1985-2008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例非住院全面督导化疗效果.方法 石景山区1985-2008年管理的1133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在不同时期分别采用了12个月疗程的标准化疗方案、2种6个月疗程的短程化疗间歇方案和6个月疗程的短程化疗每日方案4种治疗方案.通过收集这1133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资料,对不同治疗方案组的治疗成功率、3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成功率方面,短程化疗每日方案高(97.2%),标准化疗方案低(84.3%);短程化疗每日方案和短程化疗间歇方案l的3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综合考虑4组方案的治疗成功率、3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短程化疗每日方案优于2种短程化疗间歇方案和标准化疗方案.

  • 异烟肼与吡嗪酰胺联合化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玲;周英;李凌华;石裕明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995年-2003年我院收治了因结核病化学治疗导致的药物性肝炎患者81例,其中男64例,女17例;年龄43.64±15.77岁,全部患者抗结核化疗前肝功能检测均正常,无输血史,无HIV感染,除抗结核药外无接触肝毒性物质.HBsAg阳性39例占48%(39/81),HBsAg阴性42例占52%(42/81).2例患者有长期酗酒史.

  • 耐药结核病的药物选择

    作者:胡越凯;卢洪洲

    耐药结核病是结核病控制的难题,对其治疗依赖于现有药物的种类合理选择和剂量精心调整,部分患者需要外科辅助治疗,在未来免疫治疗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耐药结核病的药物选择进行阐述。

  • 联用环丝氨酸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裴洁;银春莲;覃伟;苏国生

    目的:探讨环丝氨酸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11月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纳入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的MDR-TB患者98例,将其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48)。2组患者均接受标准MDR-TB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用环丝氨酸,对照组加用对氨基水杨酸。分别对2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第3、6、9、12、24月末痰菌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远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丝氨酸和对氨基水杨酸在治疗MDR-TB方面效果相当,但可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值得深入研究。

  • 药物性肝病28例

    作者:金玉;郑长青;何凤云;林连捷

    目的:对28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病病因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肝功能试验、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作出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各种药物所占比例如下:中草药占42.8%(12/28),抗生素占17.9%(5/28),解热镇痛药占17.9%(5/28),抗结核药占14.3%(4/28),抗真菌药占7.1%(2/28),抗甲状腺药占3.6%(1/28),其中解热镇痛药与抗生素合用占3.6%(1/28).结论:对临床黄疸患者应注意有药物性肝病的可能,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961 条记录 7/49 页 « 12...45678910...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