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回复张鸣皋医师关于"链霉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问题"

    作者:马玙

    张鸣皋等医师来信谈到"链霉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问题",本人对此有如下的认识.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病的急重症,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联合抗结核药及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 82例初治痰涂片阳性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近期临床观察

    作者:孔忠顺;高微微;王敬;戈启萍;马玙

    目的探讨初治痰涂片阳性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及左氧氟沙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82例初治痰涂片阳性老年肺结核患者按4:3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6个月的临床观察(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4个月).治疗组选用可乐必妥,按2HLEV/4HLE方案给药;对照组用吡嗪酰胺,按2HLEZ/4HLE给药.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2.7%和63.3%(P>0.05),治疗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8.6%和83.3%(P>0.05),胸部X线病灶吸收分别为86.4%和86.7%(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0.0%和24.1%(P>0.05),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5%和51.4%(P<0.05). 结论老年人肺结核治愈率较低,药物副反应发生率高,左氧氟沙星对老年人肺结核安全有效.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
  • 复合三联抗结核药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体内缓释实验研究

    作者:何胤;赵晨;施建党;王自立;杨宗强;岳学锋;苏胜杰;张小敏

    目的:观察载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复合抗结核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缓释特性.方法:选取SD雄性成年大鼠84只,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设为载药微球组、空白微球组、空白组,于术后1d、3d、1周、2周、4周、6周、8周时分别处死各组4只大鼠,处死时取微球周边1cm肌肉组织和腹腔静脉血5ml,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肌肉组织和血清中三种药物浓度;在1周、4周时检测肝、肾功能,留取肝、肾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术后3d时A组中肌肉和血浆中HRZ的药物浓度达到高,1周后药物的浓度趋于稳定;8周时肌肉组织中HRZ的浓度分别为0.56、0.63、1.51 μg/g,均达到了各自的10倍低有效抑菌浓度,血浆中HRZ浓度分别为0.112、0.046、0.189μg/ml,肌肉中药物浓度和血浆中药物浓度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肌肉及血浆中均未检测出HRZ.在1、4周时,对三组大鼠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A与C、A与B、B与C组间两两比较t检验,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在各检测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组大鼠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损伤.结论:HRZ/PLGA微球具有缓慢、平稳释放药物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生物相容性,可直接植入体内实现局部给药和缓释长程治疗的双重效果.

  • 复合三联抗结核药涂层材料(HRZ/PLGA)在大鼠体内释药特性观察

    作者:赵晨;王骞;施建党;杨宗强;何胤;岳学锋;王鹏;王自立

    目的:观察复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三联抗结核药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涂层材料(HRZ/PLGA)在大鼠体内的释药特性.方法:将8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8只.A组为复合抗结核药HRZ/PLGA涂层材料植入组;B组为抗结核药HRZ植入组;C组为空白未载药PLGA涂层材料植入组,于术后1d、3d 、1w、2w、4w、6w、8w时分别麻醉各组大鼠4只,抽取腹腔静脉血液5ml,处死后取体内植入材料或药物周边1cm的肌肉组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肌肉组织及血清中H、R、Z三种药物的浓度,并于1w、4w时取血检测肝、肾功(AST、ALT、Ur、Cr),2w及6w时取植入局部肌肉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A组在术后3d时HRZ/PLGA涂层材料周边肌肉组织中三药浓度均达高,2w后药物浓度下降趋势平稳,8w时H、R、Z三药平均浓度分别为0.87、0.92、1.61μg/g,均能达到各自10倍低抑菌浓度(MIC);B组在术后3d时植入HRZ周边肌肉组织中三药物浓度均达高,但药物浓度下降较快,4w时三种药物均不能检测到;C组不能检测到三种药物.A组肌肉检测药物浓度曲线较B组明显平稳、长程.A组静脉血中三种药物浓度明显低于植入HRZ/PLGA涂层材料周边的肌肉组织(P<0.05).术后1w、4w时各组AST、ALT、Ur、C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w时A组及C组植入局部肌肉组织HE染色观察镜下见炎症细胞及PLGA降解产生空泡存在,6w时炎症细胞及空泡减少,A、B、C三组未见明显细胞坏死.结论:HRZ/PLGA涂层材料在SD大鼠体内释药平稳,持续时间较长,可实现体内局部用药的有效缓释;直接植入体内后组织生物相容性及可塑形性良好,为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复合自体骨的局部有效给药提供了新方法.

  • 载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人工骨体内缓释实验研究

    作者:德向研;施建党;王自立;冯丹妮;刘海涛;丛晓明

    目的:观察载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人工骨在大鼠体内的缓释效果.方法:取6~7周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载三联抗结核药人工骨植入大鼠骶脊肌内,40只;对照组植入空白未载药人工骨于大鼠骶脊肌内,40只;术后1d、3d、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处死大鼠,每次处死实验组、对照组大鼠各5只,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植入人工骨局部周边组织及血液中三种药物浓度,2周及6周时HE染色观察大鼠肝、肾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植入载三联抗痨药人工骨局部周边1cm肌肉组织中,术后1d、3d、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时,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异烟肼为4.09 ±0.56μg/ml、2.45 ±1.33μg/ml、2.12±1.56μg/ml、1.58 ±4.12μg/ml、2.09 ±2.35μg/ml、2.31 ±1.44μg/ml、4.26±2.17 μg/ml、3.79 ±0.49 μg/ml;利福平为4.02±1.14 μg/ml、1.90±0.11 μg/ml、1.88±0.90μg/ml、0.79±1.08 μg/ml、0.86±0.44μ g/ml、0.89±0.98μg/ml、3.92± 1.09μ g/ml、3.57±0.22μg/ml;吡嗪酰胺为460.87±1.41 μg/ml、440.91±1.69 μg/ml、430.21 ±0.86μg/ml、340.73± 1.45μg/ml 、320.85±2.0μg/ml、270.61±1.0μg/ml、230.38±0.48μg/ml;12周时植骨块局部组织,周边1cm肌肉组织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能达到10倍低抑菌浓度,静脉血三种药物平均浓度为2.79μg/ml、2.02μg/ml、4.38 μg/ml低于植骨块局部周边浓度;肝、肾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损伤.结论:载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人工骨体内释放平稳,可实现体内局部用药缓释;其可直接植入体内,对肝、肾组织无明显药物损伤.

  • 载三联抗结核药物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体外缓释性能的观察

    作者:刘海涛;施建党;王骞;王自立;耿广起;德向研;王洁;杨宗强

    目的:探讨载三联抗结核药物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避光环境下以100:3:3:12的比例称取硫酸钙/氨基酸复合材料500mg、异烟肼(isoniazid,INH)15mg、利福平(rifampicin,RFP) 15mg、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 60mg 制备载药人工缓释材料,将其置于模拟体液中,分别于浸泡3h、12h、24h、36h、48h、60h、72h、1~14周时取材料浸提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检测其中INH、RFP、PZA三种药物的浓度,并据其计算单位时间段内药物释出质量.结果:载三联抗结核药的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模拟体液中浸泡3h时浸提液中释出INH、RFP、PZA的浓度分别达到152.96±1.32μg/ml、92.90±2.17μg/ml和334.90±12.3μg/ml,在8周前各时间点的浸提液中,3种药物浓度均较高; 至8周时PZA的释出浓度、10周时RFP释出浓度、11周时INH的释出浓度仍高于其10倍的小抑菌浓度,之后逐渐降低;未载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有效检测时间内药物出峰时间处未见有意义杂质峰出现.结论:载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具有较为平稳、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效缓释性能,三种药物在模拟体液中释出药物的浓度均可达到体内杀死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

  • 不同比例三联抗结核药物复合缓释材料的释药性能观察

    作者:杨宗强;吴龙云;施建党;何胤;牛宁奎;唐静;王自立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三联抗结核药物复合缓释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药物释药性能.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载体,采用双乳、喷涂、冷冻干燥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比例抗结核药物的复合缓释材料:A组,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15∶15∶30;B组,H∶R∶Z=20∶30∶50;C组,H∶R∶Z=30∶30∶120;D组,H∶R∶Z=80∶120∶250.药物总质量与PLGA之比为1∶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HRZ/PLGA复合缓释材料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H PLC)检测其在模拟体液中H、R、Z三种药物的释放浓度,计算药物累计释放量及释放率,分析其体外缓释性能.结果:A组和B组缓释材料表面分散均匀,空隙规则、分布均匀,直径分别为23.07±0.38μm和25.67±1.26μm;C组和D组缓释材料分散欠均匀,空隙不规则、分布欠均匀,直径分别为31.25±1.98μm和45.67±3.26μm.A组H、R、Z分别于42d、56d、42d的累计缓释度超过50%,于70d时的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57.43 ±057μg、129.29 ±0.14μg、196.43 ±0.28μg,浓度分别为28.486μg/ml、23.525μg/ml、39.265μg/ml.B组H、R、Z分别于35d、42d、35d的累计缓释度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9.89±0.96μg 、21.71±0.42μg 、51.12±0.87μg,浓度分别为1.789μg/ml、1.618μg/ml、10.242μg/ml.C组H、R、Z分别于21d、35d、42d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76±0.49μg、8.43 ±0.31μg、81.14±0.58μg,浓度分别为0.352μg/ml、1.618μg/ml、10.242μg/ml.D组H、R、Z分别于28d、42d、35d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50%,于70d时阶段释药量分别为1.71 ±0.21μg、14.01 ±0.42μg、65.57 ±0.26μg,浓度分别为0.312μg/ml、2.128μg/ml、13.516μg/ml.70d时A组三种药物浓度均大于各自的10倍低抑菌浓度(MIC),且A组分散均匀,空隙规则、分布均匀,直径约为23.07±0.38μm,三种药物在不同的时间段释放行为不相同,前14d药物缓释规律按Higuchi方程拟合好,即前14d三种药物按照扩散的形式进行缓释,14d后三种药物按照零级动力学缓释曲线释放,即等量缓释.其余3组均有药物未达到10倍MIC.结论:复合HRZ/PLGA缓释材料具有优良的载药及药物缓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复合药物缓释系统,其中H∶R∶Z=15∶15∶30的HRZ/PLGA缓释材料为较佳配方.

  • 抗结核药物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张世旺;马远征;杨飞;李大伟;刘宝霞;王天天;雷鹏蛟

    目的:制备抗结核药物复合支架,并观察其载药性能、药物释放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应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磷酸三钙(β-TCP)、异烟肼(INH),通过结合相分离/粒子沥滤法制备成复合药物支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形貌;测定支架的孔隙率;在体外测定支架的生物力学强度、载药率、包封率以及药物释放特性;将复合支架(PLGA/β-TCP/INH)埋入大鼠肌肉中,4周后取材固定、染色行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相容性。结果:PLGA/β-TCP/INH复合支架表面及内部呈均匀多孔状,孔隙分布较均匀,在大孔的周围布满了相互贯通的微孔,外形多为近似圆形,大孔直径约150~300μm,平均222±23μm,小孔直径约10μm;孔隙率为(86±3)%;抗压强度为1.93±0.65MPa,药物包封率为(66.73±2.65)%;在体外药物释放过程较平稳,其释放曲线较平滑;组织学检查显示埋入大鼠肌肉中4周支架周围组织正常,细胞无变性坏死。结论:PLGA/β-TCP/INH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力学强度、释药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有望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利用其修复骨缺损的同时发挥局部抗结核治疗作用。

  • 复合三联抗结核药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作者:何胤;杨宗强;王骞;施建党;王自立;金少举;刘海涛;岳学峰;赵晨

    目的:制备复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的聚乳酸-羟基乙酸(HRZ/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 (450mg)为载体,避光条件下称取H(40mg)、R(60mg)、Z(125mg),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HRZ/PLGA缓释微球,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采用溶出法、HPLC于3h、6h、12h、1d、2d、3d、6d、9d、12d、15d、20d、25d、30d、40d、50d测定H、R、Z三种药物的浓度,观察其是否均大于10倍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日均释药率、累计释药率.结果:HRZ/PLGA微球在电镜下观察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0.3±4.7μm;H、R、Z三种药物的载药量分别为(18.02±0.36)%、(22.46±0.24)%、(21.68±0.37)%,包封率分别为(54.79±1.13)%、(72.35±0.39)%、(67.21±0.68)%;体外缓释试验显示微球缓释前12d左右,三种药物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了50%,日均释药率分别为5.05%、4.89%、6.86%;第12天后三药的缓释基本趋于稳定,日均释药率分别为0.17%、0.26%、0.16%;三种药物缓释到50d时均大于10倍MIC.结论:HRZ/PLGA微球具有优良的载药及药物缓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抗结核药物缓释系统.

  • 替比夫定在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减轻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启江;徐美华;汪亮;侯光华;杜祥兵;张鸿;李敏;汪慧兰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在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减轻肝损害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收治的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68例.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5例)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单纯抗结核治疗组(33例)仅接受抗结核治疗.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肝损害的发生率、调整或中止抗结核治疗率及HBV再激活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5例(5/35,14.29%)患者发生肝损害,而单纯抗结核治疗组有15例(15/33,45.45%)患者发生肝损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5,P<0.05).联合治疗组有1例(1/35,2.86%)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而单纯抗结核治疗组有13例(13/33,39.39%)调整或中止抗结核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7,P<0.01).联合治疗组有2例(2/35,5.71%)患者发生HBV再激活,而单纯抗结核治疗组有10例(10/33,30.30%)患者发生HBV再激活,两组HBV再激活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34,P<0.01).结论 替比夫定在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减轻肝损害有一定的作用.

  • 含环丝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引起精神神经等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范玉美;李凫坚;吴俐敏

    目的 评价含环丝氨酸的标准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引起的精神神经等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2年5至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纳入全球第五轮耐多药基金项目的MDR-TB患者82例.所有患者都接受含环丝氨酸的标准MDR-TB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并采用t检验比较患者不同时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值.结果 80.5%(66/82)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关节痛(42.7%)、胃肠道反应(40.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2.0%)和电解质异常(17.1%).9例发生严重的精神神经不良反应(抽搐、抑郁、焦虑、精神分裂和自杀),其中6例入组前有氟喹诺酮类用药史.6例经停环丝氨酸或抗结核药物后,精神症状消失,后更换环丝氨酸继续抗结核治疗.比较患者的SCL-90分值发现,出现症状时的SCL-90总分、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值均高于用不含环丝氨酸的治疗方案继续治疗1个月后的分值(=2.241,2.301和5.659,P<0.05).结论 含环丝氨酸的标准方案治疗MDR-TB出现的严重精神神经不良反应可能主要与环丝氨酸有关.

  • 发生与未发生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患者血浆中差异性表达的微RNAs分子筛查研究

    作者:叶长根;陈彩萍;刘亮明;谢平;朱伟星;白茹;赵晖;吴剑琴;夏利萍

    目的 探讨发生与未发生抗结核药物的肝毒性(ATDH)患者血浆中差异性表达的微RNAs(miRNAs)分子.方法 采集3例ATDH和3例抗结核治疗无肝损伤(非ATDH)患者血浆样本,进行miRNAs芯片检测.对存在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分子,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 与非ATDH患者相比,ATDH患者血浆中共筛选出12个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分子,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s有9个,表达下调的miRNAs有3个.实时定量PCR验证显示,ATDH患者血浆中显著上调的miRNAs有5个,包括miR-4655-3p、miR-1249、miR-1226-5p、miR-3620和miR-1224-5p,明显下调的miRNAs共3个,包括miR-7-5p、miR-424-5p和miR-584-5p.结论 ATDH与非ATDH患者之间在血浆内存在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分子.

  •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

    作者:刘岩;黄耿;何凤玲;周道远;覃丹平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力降低,极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研究显示,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率为普通人群的4.6~15.5倍,而且主要是肺外结核,占40.0%~87.5%,其中为常见的是淋巴结结核[1-2].透析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的症状极不典型,甚至无明显的感染症状,且结核菌素试验常为阴性(阳性率仅为20%),普通的诊断方法较难发现[3].本文就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透析中心经严格筛查并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9例透析患者相关情况进行报道.

  • 多发结核治疗初期出现矛盾反应一例

    作者:彭湃澜;周翔禹

    患者女,16岁,因"腹胀伴发热、盗汗10余天"于2015年10月24日入院,既往有"便秘"病史.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肝脾肋缘下未及,腹壁柔韧感,脐周、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10月25日查血常规:白细胞(WBC)3.29×109/L,血红蛋白(Hb)98.9 g/L,红细胞沉降率(ESR)77 mm/1 h;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55.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7.8 U/L,总蛋白55.6 g/L,白蛋白(Alb)22.5 g/L,白蛋白/球蛋白(A/G)0.68;

  • 含氯法齐明、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克拉维酸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及广泛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网状荟萃分析

    作者:程庆林;谢立;王乐;吴琍敏;陆敏;李清春;王珂;刘伟;吴亦斐

    目的 通过网状荟萃分析评估与比较含氯法齐明(Cfz)、利奈唑胺(Lzd)、美罗培南-克拉维酸(MC)化疗方案(IR)治疗耐多药/广泛耐多药结核病(MDR/XDR-T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国内外Cfz-IR、Lzd-IR和MC-IR治疗MDR/XDR-TB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从2000年1月至2017年8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通过网状荟萃分析直接和间接比较Cfz-IR、Lzd-IR和MC-IR治疗MDR/XDR-TB的疗效和安全性.以相对危险度(RR)或相对比较效应量(Mean)或不良反应率及95%可信区间(CI)等作为系统评价的指标,对于存在的发表偏倚采用贝格漏斗图表示.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21项研究.纳入研究的实验组样本2490例,对照组样本2303例.根据网状荟萃分析的直接比较发现,Lzd-IR(RR:1.18,95%CI 1.02~1.36,Z=2.28,P<0.05)、MC-IR(RR:1.23,95%CI 1.01~1.50,Z=2.10,P<0.05)治疗MDR/XDR-TB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的IR;3种治疗MDR/XDR-TB的IR不良反应率分别为:Lzd-IR(29%,95%CI 0.24~0.35)、Cfz-IR(21%,95%CI 0.13~0.28)、MC-IR(7%,95%CI 0.03~0.10).网状荟萃分析的间接比较发现,4种治疗MDR/XDR-TB个体化疗方案从好到差的疗效排序:MC-IR(66.4%)、Lzd-IR(22.6%)、Cfz-IR(10.0%)和不含Cfz、Lzd、MC的IR(1.0%).拟合模型结果显示,与不含Cfz、Lzd、MC的IR相比,MC-IR(Z=3.04,P<0.05)、Lzd-IR(Z=2.31,P<0.05)可以明显缩短"关"时间.结论基于网状荟萃分析,MC-IR治疗MDR/XDR-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要明显高于Lzd-IR和Cfz-IR.

  • 5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对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分析

    作者:邹远妩;周祎;高漫;李王平

    目的:观察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本院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并对其药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0例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病例中,54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占16.9%,对二线抗结核药物阿米卡星(AK),卷曲霉素(CPM),对氨基水杨酸钠(PAS),莫西沙星(MFX),左氧氟沙星(LFX)和丙硫异烟胺(TH1321)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高达87.0%,且大多数呈现多耐药。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呈现耐药现象,故临床用药困难,对临床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或疑似NTM肺病的患者应及早做痰培养、菌型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寻求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分析

    作者:宋贵军;尹琳;曹云鹏;刘文静

    目的 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总结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主要分布于幼年、青年和老年,其中痊愈57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87.36%.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早期诊断、规范治疗能有效减轻脑水肿,减少并发症,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治愈率.

  • 抗结核药复方制剂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作者:刘勇;张智洁;王群;党琢

    目的研究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3种主要抗结核药复方制剂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药物单独抗结核菌作用以异烟肼强,利福平次之,吡嗪酰胺体外抗结核菌活性较低;从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看,利福平与异烟肼有相加作用,利福平与吡嗪酰胺、异烟肼与吡嗪酰胺皆有协同作用;将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按120∶80∶250的比例联合用药,其抗菌作用比单独的利福平、异烟肼强1~2倍.结论体外实验结果与其他报道中的动物模型实验及人在结核病化疗实验联合证明,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的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单药的抗结核效能,使结核病的短程化疗得以实现.

  • 乙胺丁醇中毒致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作者:肖虹

    近年来,全世界结核病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而由抗结核药乙胺丁醇中毒所致球后视神经视网膜炎的报道不多,现将我院于1991年~2000年收治的6例患者报道如下.

  • 三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作者:王巍;李洪敏;吴雪琼;叶一秀;王安生;陈红兵;林明贵;王金河;李素梅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rPOB、katG和rPSL),评估它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Bactec-960快速培养、PCR-SSCP和药物敏感试验了解123例肺结核病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了临床治疗效果.近1/3的初治肺结核病人至少耐一种抗结核药物,RFP、INH和SM敏感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2%、10.8%和25.4%,耐药株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0.2%、48.0%和61.5%,耐药基因突变率随着耐药浓度增高而增高.药敏试验联合耐药基因检测指导治疗效果满意.耐药基因检测指导治疗是一种新探索,与药敏试验联合应用可互相弥补,有可能成为临床指导用药的较好方法.

961 条记录 9/49 页 « 12...6789101112...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