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癌化疗的护理

    作者:曹艳琴;惠媛

    胃癌是人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占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胃癌发病率高(10~150/10万)、术后复发转移率高(>50%)、死亡率高(26万/年),是现今世界位居前列的疾病杀手之一,在确诊时,约50%胃癌患者肿瘤已无法切除.手术切除是当前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胃癌手术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很大,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大限度地延长生命的目的.胃癌化疗应用在临床上收到显著的效果,但术后病人较衰弱,同时给予大量的化疗药物,对患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故做好化疗病人的护理十分重要.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

    作者:娄光玲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之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所取得的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曾在我科行胃癌手术的30例患者,将其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中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进食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后所出现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或者腹胀等症状,对患者行输入营养液加热以及输注速度降低等措施后,患者症状消失.恢复肠道功能后,输注量提高,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患者未出现腹泻及腹胀等现象;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手术之后,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在完成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观察组患者均比对照组优秀.结论:对行胃癌手术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该方法比较安全,能够使患者手术之后器官功能恢复加快,使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降低,能够使患者手术后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并且能够使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强,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ECD的变化与意义

    作者:平洪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的变化及意义,为肿瘤标志物水平预测手术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本院82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甲胎蛋白AFP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neuECD降低情况;(2)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TSGF、AFP及HER-2/neu ECD降低情况;(3)肿瘤标志物不同降低水平的胃癌复发和累计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术后3个月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水平均降低,且与术后6个月、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除了年龄外,其余病理参数在同一分级的降低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除了术后3个月外,低降低组的复发率高于高降低组,且术后900d累计生存率低于高降低组,除TSGF(P<0.01,Log-rank检验),其余两个指标为P<0.05.结论 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手术前后的变化不仅可用来评价治疗效果,也可用来衡量术后的复发和生存情况.

  • 低体重指数是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基于2029例中国单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作者:李博斐

    目的: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预后的影响仍然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BMI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200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胃癌手术的2029例连续变量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re法。应用log-rank检验做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消瘦患者(BMI<18.5)、正常体重患者(BMI 18.5~23.0)、超重患者(BMI 23.0~25.0)、肥胖患者(BMI≥25.0)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8%、58.6%、58.7%、62.6%。消瘦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显著低于正常体重、超重以及肥胖患者(消瘦 vs.正常体重,P=0.002;消瘦 vs.超重, P=0.006;消瘦 vs.肥胖,P<0.001)。正常体重与超重、肥胖患者之间总生存无显著差异(正常体重 vs.超重, P=0.880;正常体重 vs.肥胖,P=0.054;超重 vs.肥胖, ;P=0.130)。在多因素分析中,BMI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低BMI是胃癌患者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对于诊断时伴有消瘦的胃癌患者,或应该考虑制定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案。

  •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对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C-反应蛋白及内脏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权;夏明杰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措施的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个前瞻,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共纳入149名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73例),传统对照组(76例),两组手术方式均为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研究终点包括临床参数, C-反应蛋白(CRP)及内脏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联合加速康复措施在本研究中成功实施,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包括恢复正常饮食时间(d)分别为(1.90±0.71) vs.(3.52±0.81),P=0.003第一次排气时间(d)(2.97±1.23) vs.(5.20±1.81),P=0.015平均住院时间(d)(6.38±2.039) vs.(8.62±2.87), P=0.025差异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反应蛋白,内脏蛋白则无显著差异,随访期间无再入院及死亡病例。结论:进展期胃癌实行加速康复外科措施是安全有效的,并可显著降低住院时间。

  • 胃癌患者应用机器人及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的观察

    作者:夏灿灿;王刚;彭南海;江志伟;冯啸波;杨洋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应用机器人及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的情况。方法:将胃癌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及机器人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处理方法及传统手术。将无线智能手环(fitbit flex)术后第1天起佩戴于患者的手腕,监测术后三天的活动量及睡眠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术后三天活动步数[(28.37±32.39) vs.(0.70±2.54)步],[(506.07±596.07) vs.(82.78±115.75)步],[(975.41±729.37) vs.(269.00±301.72)步],P<0.01;术后住院天数[(5.15±1.63) vs.(7.93±1.71)d,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TS联合机器人应用于胃癌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恢复快、睡眠质量更好,进一步缩短了住院时间。

  • 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和并发症综合指数(CCI)评价胃癌手术后并发症及其比较

    作者:蒋小华

    目的:目前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为术后并发症的定义和严重程度分级提供了一个信度与效度均优的平台,2013年Slankamenac K等又针对所有外科手术及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开发并验证了并发症综合指数(CCI)。本研究通过用这两种并发症分级系统,分别来评价开腹及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并比较这两种方法。方法:统计660名行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级以及用并发症综合指数(The Comprehensive Complication Index, CCI)的在线计算程序(详见网站www.assessurgery.com)计算出出现并发症患者的CCI。选用单因素分析分析各临床因子与并发症分级的相关性,比较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及CCI对术后并发症的评价。结果:开腹胃癌手术组:根据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评价并发症,其中Ⅰ级13例(3.6%)、Ⅱ级29例(7.9%)、Ⅲa级29例(7.9%)、Ⅲb级10例(2.7%)、Ⅳa级3例(0.8%)。根据CCI评价并发症,其中0~20有41例(11.2%)、20~30有32例(8.8%)、30~40有8例(2.2%)、40有3例(0.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住院时间与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和CCI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腹腔镜下胃癌手术组,Clavien-Dindo并发症Ⅰ级15例(5.1%)、Ⅱ级14例(4.7%)、Ⅲa级11例(3.7%)、Ⅲb级4例(1.4%)、Ⅳa级1例(0.3%)、Ⅵb1例(0.3%)。根据CCI评价并发症,其中0~20有21例(7.1%)、20~30有20例(6.8%)、30~40有3例(1.0%)、40有2例(0.7%)。相关分析显示术后住院时间与Clavien-Dindo分级标准有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与CCI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和并发症综合指数(CCI)均能很好评价开腹及腹腔镜胃癌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并对住院时间有预测作用。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相比,新的CCI可包含一名患者所有并发症的数据,故可能能更好地评价并发症,这有赖于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 65例胃癌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薛洁皓

    目的:提高进展期胃癌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施行的胃癌根治术65例。结果:中早期胃癌6例(9.23%),进展期胃癌59例(90.76%)。D2术患者45例,绝对根治(淋巴结清扫范围大于淋巴结转移范围)率57.78%(26/45),D3术患者20例,绝对根治率80%(16/20)。结论:有选择性的施行D3术对提高进展期胃癌生存率是合理和必要的。

  • 吸烟是男性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基于1391例单中心中国患者的研究

    作者:李博斐

    目的:吸烟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是吸烟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仍然不明确,在日本进行的一项包含877例胃癌患者的研究中显示,习惯性吸烟的患者,其死亡风险比为2.53(95% CI,1.22~5.29)。在另一项包含15578例韩国男性胃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确诊胃癌前吸烟的患者,其生存优于不吸烟的患者(HR =0.83,95% CI,0.72~0.95)。考虑吸烟对胃癌患者生存的影响仍不清楚,因此我们进行这项研究来评估吸烟对中国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200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胃癌手术的1391例连续变量男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re法。应用log-rank检验做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吸烟主要分布在男性胃癌患者中。2)在单因素分析中,与不吸烟患者相比,吸烟患者3.5年总生存率明显降低(5年总生存率吸烟 vs.不吸烟,55.7% vs.62.7%, P=0.036)。与低吸烟指数患者相比,高吸烟指数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降低(5年总生存率高吸烟指数 vs.低吸烟指数,48.8% vs.59.0%,P=0.001)。与不吸烟患者相比,当吸烟指数大于30~45(包/年)时,其死亡风险显著增加至1.51(95% CI,1.16~1.98)与1.54(95% CI,1.15~2.06)。在多因素分析中,吸烟与否、吸烟指数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吸烟与否是男性胃癌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吸烟量越多,男性胃癌患者的预后越差。

  • 腹腔镜胃癌手术规范化实施的策略与技术

    作者:余佩武

    目的:腹腔镜胃癌手术具有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逐渐被广大外科医师所接受,开展的单位也越来越多,如何提高腹腔镜胃癌手术水平并进一步规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方法:我们认为首先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规范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操作流程,建立一个规范的培训体系为其推广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做好腹腔镜胃癌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手术病人。结论:我们相信,随着我国腹腔镜胃癌外科规范化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胃癌患者将从中获益。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丛树玲;孙英

    目的 探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对胃癌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2例行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例术后12h开始应用肠内营养,观察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时间、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对照组22例术后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气时间、饮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K+、Na+、Ca2+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胃癌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

  • 双镜联合胃癌手术及护理

    作者:邵春兰

    目的 通过比较双镜联合胃癌手术及开腹胃癌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胃癌的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6例双镜联合手术(观察组)和30例开腹胃癌手术(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镜联合胃癌手术并结合有效护理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康复.

  • 人文关怀护理联合心理抚慰对胃癌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巧珍;蔡昌兰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联合心理抚慰对胃癌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癌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联合心理抚慰。结果手术后,两组生理指标较手术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生理指标改善明显优于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联合心理抚慰对胃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理指标及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对血清E-CAD、CEA和CA72-4的影响

    作者:谢海伟;周国志;王冬冬;曹秀峰;朱斌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E-CAD、CEA和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胃癌根治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5-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血清E-CAD水平;采用放射免疫试验测定两组血清CEA和CA72-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E-CAD、CEA和CA72-4水平.结果 两组术前E-CAD、CEA和CA72-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E-CAD、CEA和CA72-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8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在根治切除术基础上给予5-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效果理想,可降低血清E-CAD、CEA和CA72-4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作用观察

    作者:詹彩灵;杨会勤;詹远航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 年3 月至2011 年5 月我院收治的104 例胃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指导方法(结合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需求及医生治疗方案后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由指定的责任护士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案研究

    作者:陈尚传;赵成功;张明金;李业云;王仕琛;何俊峰

    目的:探究适合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本院确诊为胃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3例.观察组患者行持续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对照组患者行周期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输注时间为1周.治疗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基本情况、机体免疫指标、营养指标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临床状况方面,观察组患者43例患者全部耐受,对照组41例患者耐受;观察组患者达全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脱管时长分别为3.4±1.3d、5.6±0.8d,对照组患者为4.7±1.1d、7.3±2.4d;观察组患者耐受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达全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脱管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机体营养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7d时PA水平为311.3±26.8(mg/L),对照组患者为297.8±29.6(mg/L);观察组患者术后7d时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周期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相比,持续性肠内输注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临床状况,增强患者机体营养的供给,更适合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

  • 超声内镜术前诊断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忆岚;邹益友;刘功成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在进展期胃癌手术提供依据的价值.方法检查、跟踪手术及病理结果,总结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超声胃镜与CT、胃镜术前诊断的对照.结果超声胃镜和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NM分期准确度分别为76.5%、57.4%,其中术前T期准确度为85.3%,胃镜为36.8%.结论超声胃镜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前诊断较胃镜、CT检查有一定的优越性.

  • 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

    作者:黄莉英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2例胃癌手术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控制睡眠行为、传授放松训练技术等,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睡眠效率值测量和比较.结果 干预后32例患者睡眠效率值为(72.44±5.17)%,明显高于干预前(61.56±3.12)%,t=10.197,p<0.001,干预后患者抑郁量表分由(42.12±10.93)分降至(32.76±8.25)分(t=3.886,p<0.01).焦虑量表评分干预前(40.64±11.57)分比干预后(34.81±9.03)分明显降低(t=2.250,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睡眠效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形成良性的心理环境,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 胃癌手术 睡眠 护理
  • 胃癌术后患者中药贴敷神阙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菊云;黄为君;吴艳红

    目的:探讨对胃癌术后患者运用中药贴敷神阙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抽取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100例行胃癌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有助于促进胃癌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胃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唐素芬;尹清强;石静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1例,所有胃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予以护理干预.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81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给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给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9.51%(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为75.61%(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术后患者当中,可有效预防下肢DVT,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345 条记录 12/18 页 « 12...9101112131415...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