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骨骨折生物可吸收接骨板与钛合金接骨板的临床比较

    作者:孙峥

    下颌骨是面部骨折常见的受伤部位[1,2],下颌骨骨折的首要目标是恢复骨折段解剖关系,对位上下颌咬合关系,有助于骨折段的愈合.我科对下颌骨骨折分别使用生物可吸收与钛合金接骨板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

  • 血管内生物可吸收支架现状与挑战

    作者:任昊;黎荣克;王刃

    尽管目前介入用血管支架各类药物涂层技术较从前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涂层支架的临床使用数量也远远超过裸支架,但远期疗效仍有待继续验证.无论何种药物涂层支架,当其被植入生物体内一段时间后,表面携带的功能药物涂层都会被生物体逐渐吸收而终露出裸支架,带来晚期再狭窄及血栓的问题.因此,生物可吸收支架应运而生.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可降解性,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在生物体内被完全降解、吸收,终代谢出体外;同时,血管自有的部分原始功能也得到一定恢复,如同从未被植入过支架一般.重点介绍国内外高分子聚合物、镁合金、纯铁、锌合金等几种不同材质的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研究现状,并分析各材质可吸收支架现存的主要问题,希望对血管介入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了解起到一定的作用.

  • 生物可吸收高强度固态压缩聚丙交酯的降解特征和强度维持

    作者:王立;金大地;朴仲贤

    用特殊的加热压缩方法固态压缩法(solid-state compression, SC)加工左旋聚丙交酯(poly-L-lactide, PLLA),获得高强度SC-PLLA(弯曲强度250Mpa,剪切强度190Mpa).将SC-PLLA棒(3.2mm×30mm),置于PBS液或植入兔的皮下和股骨内,定期观察粘均分子量、结晶度、扫描电镜(SEM)形态和机械性能(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研究该材料的降解特征和强度特性,以评价其作为矫形外科骨固定装置材料的价值.结果表明,各组分子量在前12周下降迅速,其后缓慢下降,至72周时,各组分子量降解98%以上;结晶度则与此相反,12周内上升迅速,36周达大.SEM见SC-PLLA降解前内部有大量排列整齐的纵向纤维,并随降解而破坏并出现孔隙.SC-PLLA降解24周后,各组的弯曲强度仍维持在180MPa以上,剪切强度在75MPa以上,都大于皮质骨强度,提示材料的强度维持时间满足一般的骨内固定要求.因此SC-PLLA是一种有前途的生物可吸收接骨材料.

  • 先天性心脏病生物可吸收封堵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黄曜;朱鲜阳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根据血流动力学结合病理生理变化,CHD分为发绀型和非发绀型,也可根据有无分流分为三类:(1)无分流类,如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主动脉缩窄;(2)左至右分流类,如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3)右至左分流类,如法洛四联症、大血管转位等.

  • 生物可吸收依维莫司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2年随访及多种成像法结果

    作者:Serruys PW;Ormiston JA;Ormiston Y;张瑞生

    生物可吸收支架较金属药物洗脱支架(DES)有可能减少晚期支架内血栓(ST)的发生,因不存在外源性的金属材料和血液相接触,所以不必顾虑血管内皮化延迟或不完全.此外,永久置入的金属支架会影响外科血运重建,堵塞边支血管,妨碍血管的扩张性重塑和血管舒缩反应,还将影响非介人性检查如冠脉多层CT和MRI的成像.

  • 冠状血管内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新进展

    作者:杨水祥;王萍

    自从1976年德国医生安德里亚·格隆茨戈首次提出支架的设想,到20世纪90年代冠脉支架广泛应用临床以来,已经出现了第三代可吸收药物洗脱支架.但目前以不锈钢和钴铬合金为基础的药物洗脱支架(DES)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亚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问题.

  • 生物可吸收药物洗脱支架

    作者:刘兆平

    1 临床背景为了解决球囊血管成形术后血管急性闭塞的问题从而发明了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尽管支架扩大了冠脉管腔,但应用裸金属支架的冠脉支架术与支架内组织增殖相关,10%~20%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裸金属支架通过涂层与抗增殖药物相结合使临床和造影再狭窄率接近于零.

  • 生物可吸收支架主要终点不劣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

    作者:费菲

    阳春三月,万物生晖.3月17日至20日,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6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秉承“C-合作、I-创新、T-转变”的核心理念与宗旨,历经14年岁月洗礼的CIT大会奏响了介人心脏病学领域的新乐章.

  • 医用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

    作者:张少锋;洪加源

    背景:目前市场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组成和不同机制的止血材料,因其不同特性而应用各异.目的:概述国内外临床常用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对其组成、止血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指导临床医生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止血材料.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2-02/2011-05关于止血材料的文章,以"生物材料,止血材料,生物可吸收材料,止血效果,止血机制"或"biomaterial,hemostatic material,bioresorbable material,hemostatic effect,hemostatic mechanism"为中、英文关键词.纳入与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及其应用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的内容和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为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壳聚糖等.壳聚糖的止血性在于壳聚糖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它的分子直接与创面上的红细胞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血凝块,它的止血过程不依赖于机体凝血因子和血小板.α-氰基丙烯酸酯类黏合剂已应用于血管外科的中小管径血管吻合、神经外科的中硬脑膜修补、各类软组织修补、骨科中骨折的黏合等,并且成为介入栓塞治疗中的首选材料.在骨科领域纤维蛋白胶除了局部止血、防止粘连和渗漏外主要是作为缓释载体,骨材料支架而发挥作用.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已成功应用于神经外科、耳鼻喉科、肝胆外科等.不同的止血材料其止血机制和止血效果均不同,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止血材料性能,才能合理、有效应用.

  • 冠状动脉生物可降解支架设计与应用:材料学的进一步革新将带来什么?

    作者:陈佳慧;沈雳;王齐兵;葛均波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的加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致死病因,与此同时,心血管介入治疗(尤其是支架植入)在当今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与日俱增。目的:阐述心脏介入材料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以及新临床应用试验,可降解支架的优点以及弊端,同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 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4年4月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stent, scaffold, bioabsorbable, bioresorbable, biodegradable, biocompatibility, material properti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对资料进行初审。结果与结论:新型完全生物可降解支架是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又一重大进展,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在植入初始阶段表现出与金属裸支架相同的机械支撑力,植入后释放抗增殖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及再狭窄,同时在特定的时间内完全降解,明显减少了晚期及极晚期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但可降解支架的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来证明。支架设计及材料学革新是克服当前可降解支架缺点研究与应用的重点。

  • 血管内支架表面生物涂层材料与血管内再狭窄

    作者:徐海峰

    背景: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病因之一,现在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 500万例冠心病患者需要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治疗,但是大约10%发生急性或亚急性冠脉阻塞,6个月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20%~50%,再狭窄已成为制约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术发展的主要因素.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作者以"药物洗脱支架,阻塞,再狭窄"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25篇文献,从支架置入治疗进展,不同材料及类型支架对开通率、开通时间的影响,以及预防支架狭窄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运用先进的支架载药及药物控制释放技术,在支架机械支撑病变血管的同时,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药物从支架表面缓慢释放,作用于与支架接触的血管壁,解决了血管弹性回缩、重塑以及内膜的过度增生问题.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设备的改进和创新,药物涂层支架技术也在不断地成熟和发展.目前新出现的药物涂层支架设计理念是建立在药物筛选和可控释放系统基础上的.相信未来的药物涂层支架将能够应用于更多的血管复杂病变(尤其是静脉和多血管损伤)以及其他脏器疾病.

  • 生物可吸收高强度左旋聚丙交酯材料在体内的力学特征

    作者:王立;金大地;朴仲贤

    目的:观察生物可吸收固态压缩法增强的、高强度左旋聚丙交酯poly-L-lactide,PLLA材料在体内的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其作为骨固定装置材料的价值. 方法:用特殊的加热压缩方法-固态压缩法(solid-state compressionSC)加工左旋聚丙交酯,得SC-PLLA试棒(3.2mm×30mm),植入兔的皮下和股骨内,在长达48周的降解时间里,观察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和扫描电镜(SEM)下的微观形态. 结果:植入24周后,各组SC-PLLA在体内的力学强度均可维持在弯曲强度180Mpa以上,剪切强度75Mpa以上,它们都大于皮质骨强度.剪切强度的下降比弯曲强度快.SEM见SC-PLLA降解前内部有大量排列整齐的纵向纤维,并随降解而破坏并出现孔隙. 结论:固态压缩法可获得高初始强度和维持强度的PLLA,满足一般的骨内固定要求.SC-PLLA是一种有前途的生物可吸收接骨材料.

  • 生物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朱玉峰;王贵明;黄新苗;张建鹏;陈翔;吴弘;张瑾;秦永文;赵仙先

    目的 对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体外毒性实验和肌肉内植入实验,评价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制作材料为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聚左旋乳酸(PLA)无纺布、聚乙醇酸(PGA)缝线.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瘤细胞(L-929细胞)与可吸收封堵器盘片共培养7d,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定量测试可吸收封堵器的细胞毒性.在SD大鼠背部肌肉内植入封堵器盘片,检测封堵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①细胞毒性:封堵材料对细胞的贴壁、增殖无明显影响,培养上清液对细胞毒性为0或1级.②组织相容性:封堵器盘片植入SD大鼠背部肌肉后1~2周,组织病理检查可见PDO和PLA丝周围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4周时炎性细胞显著减少,可见较多的纤维结缔组织,6~8周时周围有较丰富的胶原纤维,可见较多的多核巨细胞,12周时可见PDO和PLA丝明显降解,周围新生血管形成.结论 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制作的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国产可降解涂层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长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乔冰;韩雅玲;荆全民;马颖艳;王守力;李毅;徐波;高润霖

    目的 初步评价国产可降解涂层西罗莫司洗脱支架(Tivoli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7年8月-2008年2月共有55例原位冠状动脉长病变的患者分别接受Tivoli支架(Tivoli组,28例)和进口左他莫司洗脱支架(Endeavor组,27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术后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270 d时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Tivoli组既往有心肌梗死者占50.0%(14/28),显著高于Endeavor组的11.1%(3/27,P=0.002);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600±0.044),显著低于Endeavor组的(0.659±0.060)(P=0.003);平均病变长度为(29.5±12.5)mm,显著高于Endeavor组的(22.19±9.43)mm(P=0.006).两组支架植入的成功率均为100%.术后8个月,Tivoli组和Endeavor组的造影随访率分别为92.9%(26/28)和92.6%(25/27),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10.5%(4/26)和3.3%(1/25)(P=0.370),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37±0.47)和(0.59±0.49)mm(P=0.108);术后270 d的随访率为100%,两组均无死亡、心肌梗死和血栓事件发生,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10.7%(3/28)和7.4%(2/27,P=1.000),均为靶病变血运重建.结论 Tivoli支架在冠状动脉长病变中应用的中期疗效及安全性与进口左他莫司洗脱支架相似,初步表明其用于冠状动脉长病变的治疗是可行的.

  • 对生物可吸收聚乙丙交酯体外降解特性和强度维持的研究

    作者:王菲;周洪;王小鹏;邹敏

    目的 研究聚乙丙交酯(PLGA)棒体外降解特性和强度维持,评估其作为可吸收正畸支抗种植钉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磷酸盐缓冲液体外水解实验,定期观察PLGA失重率、粘均分子量和强度的变化. 结果 水解的前24周,PLGA质量变化不大,随后质量减少加速;粘均分子量在降解的前12 周下降较快,随后降解速度减慢;降解的24周内,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大于骨皮质强度.结论 固态压缩法制成的PLGA棒具有较高的初始力学强度和强度维持时间,PLGA有望应用于可吸收正畸支抗种植钉的研制.

  •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行颌面部骨折治疗的46例临床病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琳琳;王靖虓;郑志伟;徐雅君;叶鹏程;方一鸣

    目的:研究LactoSorb可吸收板钉系统植入人体颌面部骨折处后的反应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6位颌面部骨折患者,在植入可吸收板钉系统后的1~18个月间复查其面型、伤口愈合、骨折断端固定、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并行三维CT影像学检查。结果46位患者术后1~18个月间临床检查面型基本对称,伤口愈合、骨折断端复位均良好,咬合关系恢复稳定,术后无明显异物反应及疼痛不适症状。结论 Biomet Microfixation公司的Lacto Sorb可吸收板钉系统具有良好的骨折断端内固定作用,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可满足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要求,达到临床治疗上的骨愈合要求。

  • 脊柱外科生物可吸收内植物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

    作者:俞兴;徐林;崔福斋

    近数十年来各类脊柱内固定系统发展迅速,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增多,其主要的优点包括:提高植骨融合率、防止植骨块的移位、减少外固定的使用或缩短使用时间、改善和维持脊柱的序列.脊柱内固定在许多脊柱疾病的治疗作用已被各国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但金属内植物的应用也带来了相应的一些并发症,如内植物移位、断裂、对骨融合的应力遮挡效应以及对影像检查造成伪影等.鉴于这些并发症,人们一直致力于改进内固定系统以克服其各种缺点.理想的内植物应该透X线,不干扰术后影像检查的效果;在用于轴向负重部位时,能够通过时间特异性吸收逐渐将应力转移至植骨融合部位,促进骨塑性.这导致一类"新"内植物的诞生生物可吸收内植物.作者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述如下:

  • 生物可吸收性甲硝唑牙周炎药膜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作者:肖华;于西全;范尚坦

    目的 制备生物可吸收性牙周炎药膜,并制订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甲硝唑为主药,明胶、壳聚糖等为辅料制备牙周炎药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对成品牙周炎药膜的质量进行控制.结果 制备的牙周炎药膜性状良好,在小鼠体内20 d内降解率75.5%,3批样品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1.5%,97.6%,98.5%,放置6个月后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7.5%,100.5%,98.3%.结论 用该法制备牙周炎药膜方法可行,质量可控.

  • 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骨折的应用与影像学观察

    作者:冉炜;陈松龄;冯崇锦;李轶;舒大龙;黎炽彬;王安训

    目的通过术前和术后影像学比较研究观察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夹板与螺钉)植入人体后的长期结果.方法对17位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在植入可吸收夹板与螺钉内固定后的6、9、12、18、24个月时行三维CT和/或全景片检查.同时复查患者的伤口愈合、骨端固定、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17位患者在术后1年内检查时螺钉的透射影像均没有明显的改变;18个月时螺钉的空洞基本被骨小梁充填;2年时螺钉的空洞完全被正常的骨小梁代替.临床检查局部伤口、骨段愈合均恢复良好,咬合关系正常.结论影像学表明可降解内固定系统在植入人体后18~24个月得到了完全的降解,完全达到临床治疗上的生理骨愈合.

  • 低聚左旋聚乳酸的降解性能研究

    作者:申晓青;李少萍

    目的研究自制低聚左旋聚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在体内、体外的降解性.方法通过PBS溶液体外水解试验和动物体内植入试验,定期观察试样的形态、失重率、分子量和弯曲强度的变化,评价自制左旋聚乳酸的降解性能.结果体外降解的pH值前12周基本维持稳定,12周后虽明显下降,但降幅大不超过0.8个单位;两组的粘均分子量在前12周下降较快,达50%以上,其后降解减慢,24周粘均分子量降解90%以上(剩余约3 kDa);失重率前12周则基本没变化,其后迅速增加,体外降解36周时失重率为32%,体内降解24周时失重率接近25%,36周时达61%;弯曲强度4周时只维持1/3左右,8周时体外组不到初始1/4,体内组多已断裂;体内降解36周后材料崩解成颗粒状,部分溶解于水,体外组外形保持完整,但质脆易碎.结论自制PLLA的体内、体外降解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符合简单水解的规律,作为骨修复材料,机械性能的维持有待提高.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