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清河;肖旺频;严敏

    超声引导的中心静脉置管术(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即通过超声提供一个中心静脉的二维解剖影像引导中心静脉穿刺和确认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正确位置.早在1984年,Legler和Nugent[1]首先开始推荐采用超声引导CVC,以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2001年美国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局(U.S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rach and Quality)推荐超声引导技术作为CVC常规以提高患者安全.2002年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机构(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也强烈推荐使用超声引导CVC[2].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超声引导的CVC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本文就超声引导CVC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导引钢丝在胃管置入时的应用

    作者:许琼

    临床护理中,留置胃管是一项常用的技术操作,对于昏迷或有吞咽困难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常规的胃管置入法常难以奏效,经常出现误入气管或盘曲口中等现象[1].为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我们采用中心静脉穿刺包中导引钢丝引导胃管置入,取得满意效果.

  • 中心静脉穿刺328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洪波;穆瑞静;曾庆

    目的 评估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上路径(简称上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及锁骨下路径(简称下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优缺点,旨在针对具体患者时能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探讨穿刺过程中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在医院急诊室进行中心静脉穿刺328例.患者年龄17~92岁.颈内静脉穿刺158例,上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44例,下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120例.对比三种主要中心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三种方法的成功率分别为97.5%,97.7%,95.2%(P=0.579);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2%,4.5%,11.9%(P=0.011);导丝置入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2.5%,2.3%,13.5%(P=0.001);导管未入上腔静脉的发生率分别为3.1%,0.0%,9.5%(P=0.017);血气胸的发生率分别为0.6%,0.0%,2.3%(P=0.036).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上路径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相对安全,临床需要时应为首选.

  • 阿曲库铵麻醉诱导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南美红;朴月兰;袁强

    1临床资料:女,58岁,体重67Kg,因甲状腺癌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有高血压病史6年,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肝功、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ASA分级为Ⅱ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否认食物或药物过敏史。术前30分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入手术室后先开通2个静脉通道给予平衡液,因为高血压术前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生命体征:血压(BP)160/92mmHg,心率(HR)78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98%,体温36.7℃,心电图正常。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4mg,瑞芬太尼1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ml泵注100ug,1%异丙酚120mg、阿曲库铵(卡肌宁)40mg,同时面罩吸氧。90秒后准备插气管导管时发现心率138次/min,血压48/30mmHg,血氧饱和度81%并持续下降,气道阻力增大,听诊双肺哮鸣音,随即出现面部潮红,眼睑水肿,前胸及双侧手臂出现大片荨麻疹,考虑过敏性休克。停止给予所有药物,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插入7.0#气管导管,先行手控呼吸,但是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回升不明显。再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并给予多巴胺12mg,苯肾上腺素200ug,氢化可的松30mg,地塞米松10mg,10%葡萄糖酸钙20ml,氨茶碱0.25g,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溶液扩容,做2次血气分析并以5%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20分钟后荨麻疹逐渐消退。行中心静脉穿刺测中心静脉压以及快速输液,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开始回升:血氧饱和度80%~85%,血压75~80/40~45mmHg,心率110~120次/min,但仍有波动,随后静脉泵注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气道压降至25~30cmH2 O,开始机械通气,IPPV模式,潮气量550ml,呼吸频率12次/min。40分钟后病人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因麻醉诱导时使用多种药物无法确定过敏原,跟外科医生讨论后暂停手术,待患者意识清楚,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后拔除气管导管送ICU观察。2小时后随访病人无自觉不适,追问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做药物皮肤试验确定本次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原是阿曲库铵。

  • 顺铂、足叶乙苷联合腹腔化疗治疗癌性腹腔积液疗效观察

    作者:蔡俊;陆网坤

    癌性腹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中位存活期仅几周至几个月,临床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我们从2000年6月开始采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针置管引流尽腹腔积液后,再予顺铂(DDP)加足叶乙苷(VP16)联合腹腔.化疗治疗癌性腹腔积液27例,现报道如下。……

  •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在ICU中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刘宁;崔慧霞

    自2004年以来,为了避免中心静脉穿刺所带来的危险及并发症,我院ICU采用了经外周静脉穿刺植人中心静脉导管法(PICC),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 超声引导在中心静脉穿刺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小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与盲探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均安医院收治的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实施体表定位盲探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4例未穿刺成功,是由于多次穿刺致颈部肿胀而放弃;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 应用超声技术研究中心静脉穿刺患者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位置关系的影响因素

    作者:秦晓辉;刘艳红;黄连军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研究中心静脉穿刺患者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位置关系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穿刺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1-6月选择我院需要中心静脉穿刺的择期手术患者150例,应用超声波扫描术,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顶点位置,头部偏转0°、30°、60°和大角度,测定不同转头角度双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夹角和动脉重叠率,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对其的影响。结果超声影像显示,随患者转头角度的增加,颈内静脉从颈总动脉外侧逐渐移向颈总动脉前面,即双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夹角逐渐减小(P<0.01),动脉重叠率逐渐增加(P<0.01)。相同转头角度下,右侧动静脉夹角均大于左侧(P<0.01),而动脉重叠率均小于左侧(P<0.01)。患者头中立位(0°)和转头30°时,女性动脉重叠率大于男性(P<0.05);高龄患者动脉重叠率大于低龄患者(P<0.05);不同转头角度,大体质量指数患者动脉重叠率均大于小体质量指数患者(P<0.05)。结论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随转头角度而发生位置变化,并受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前、中入路穿刺时,转头30°即可;后路穿刺时,尽可能向对侧做大转头,更易避开动脉。

  • 不同穿刺点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解剖关系变化的研究

    作者:秦晓辉;张宏;米卫东

    目的 研究中国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以寻找颈内静脉穿刺佳入路,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需要中心静脉穿刺的择期手术患者280例,应用超声波扫描术测定甲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水平、第二气管环水平颈部3个平面双侧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 自上而下,双侧颈内静脉横径逐渐增加,双侧颈总动脉横径逐渐减小(P<0.05),颈内静脉从颈总动脉外侧逐渐移向颈总动脉前面,即动静脉夹角逐渐变小,动脉重叠率和静脉重叠率均逐渐增加(P<0.01),静脉未重叠量逐渐减小(P<0.01).同一扫描平面左右对比,右侧颈内静脉横径宽于左侧(P<0.01),双侧颈总动脉横径相似.在甲状软骨上缘和第二气管环水平,右侧动静脉夹角大于左侧(P<0.01),静脉重叠率小于左侧(P<0.01),3个扫描平面右侧静脉未重叠量均大于左侧(P<0.01).280例患者中共有13例存在一个或多个扫描平面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内侧.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右侧颈总动脉有9例(3.2%)已分叉,左侧颈总动脉有16例(5.7%)已分叉.结论 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解剖位置存在较多变异.了解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有助于降低颈内静脉穿刺时误穿颈总动脉的发生率.

  •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雪敏;李大亮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因一切在可视的条件下进行,减少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发生,较传统法具有明显优势,目前以颈内静脉置管研究多.但不同的穿刺方法有其优势及缺陷,因操作技能问题亦可出现如误穿动脉、血肿、增加感染等风险.现综合国内外对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现状、方法、并发症、国内应用困境等方面进行综述.

  • 低血容量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体会

    作者:徐葵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临床应用有近50多年的历史,且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中心静脉置管或中心静脉通路的应用已成为医疗实践中的一个基本元素[1].

  • 探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的不同路径成功率

    作者:房丽华;杨狄;李鑫;关智慧;贺洋

    目的:分析在超声引导下不同路径的中心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取101例需开展静脉穿刺的患儿,采用不同路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结果经颈内中心静脉路径直接穿刺成功率97.06%、经上路径锁骨下穿刺成功率96.67%、经下路径锁骨下穿刺成功率94.59%,3种路径在超声引导下的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种路径下引发的并发症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不同路径中心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而且安全性好,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

  • 颈部副神经节瘤1例的麻醉处理

    作者:彭洪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长期头昏、不明原因的高血压,体检发现右颈部有一占位性病变入本院,长期吃降压药,CT检查右颈部占位性病变,其他检查结果正常.初步诊断为嗜咯细胞瘤,术前准备充分时,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部嗜咯细胞瘤切除术,咪唑安定4 mg,异丙酚2 mg/kg,芬太尼0.03 mg/kg,琥珀酰胆碱100 mg,诱导插管后,分别作好有创动脉、中心静脉穿刺并测压,异丙酚静脉维持,间断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胺,打开颈部探查时肿瘤包膜完整,分离肿瘤时血压高达200/100 mm Hg,HR177次/min,加深麻醉效果不佳,硝普钠控制降压,血压仍有增高的趋势,经过50 min切降肿瘤后,血压骤降至(90~70)/(30~45)mm Hg,间断给予多巴胺,血压仍下降,告之术者,是否术中出血,无出血.停用麻醉药维持,并用肾上腺素维持,测中心静脉压1~3 cmH2O,大量快速输血、输液,2 h后共输入液体3500 ml,红细胞4单位.

  • 两种穿刺进路中心静脉置管的比较

    作者:杨旺东;杨昌雄;朱颖

    中心静脉穿刺有多种路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位置比较固定,显路方便,临床中常被采用.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7年4月对126例颈内静脉前路及锁骨下静脉锁骨上进路[1]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 先心病患儿左侧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洪涛;钱金娣;戴勇;刘源;王俊玉

    心脏手术患儿病情危重,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进行输液和给药以及术中监测。左侧有胸导管,左颈内静脉穿刺可能导致胸导管损伤出现乳糜胸;因此临床上首选右侧颈内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但先心病患儿心脏储备差,病情变化快,一旦穿刺不顺利,反复穿刺易导致静脉撕裂,巨大血肿或血块压迫堵塞;同时,穿刺时间过长,患儿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1]。因此,临床麻醉中要求麻醉医师必须熟练掌握多个中心静脉穿刺路径以保证患儿麻醉安全。本研究拟评价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的效果,为先心病小儿中心静脉穿刺提供一条新途径。

  •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在麻醉进修医生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郑少华

    目的 对比肥胖患者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与传统盲穿在临床教学中的示教效果.方法 选取40名无中心静脉穿刺经验的进修医生,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教学,对照组行传统盲穿教学,对比两组进修医生的理论考核成绩,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时间以及不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患者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在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中效果更加突出.

  • 超声引导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的效果

    作者:杨玲;梁红霞

    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一种临床常用技术,左侧颈部有胸导管,且左侧胸膜顶高于右侧,左侧颈内静脉穿刺可能导致血气胸和胸导管损伤,因此临床上常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进行中心静脉置管[1-2].长期中心静脉置管需定期更换导管,并重新选择穿刺点;反复穿刺未成功应更换其他部位静脉,否则可能造成静脉撕裂、巨大血肿或血块压迫堵塞[3],因此有必要掌握多条中心静脉穿刺的静脉途径.

  • 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纵隔旁血肿1例

    作者:刘洋;康军阳

    患者,男,69岁,既往身体健康,因"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因低血压而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术后第1天复查双肺CT发现右肺上叶纵隔旁类圆形团块影.间隔4d后行双肺增强CT示右肺上叶纵隔旁见类圆形团块影,大小为4.9cm×5.4cm×5.0cm,其上缘与胸膜顶关系密切,平均病灶CT值为79HU,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征象.结合临床分析考虑为纵隔旁血肿.

  •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作者:吕彦锋;王瑜

    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穿刺的过程和降低了中心静脉穿刺的风险,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本文回顾性总结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实施PICC置管的40例患者,对其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 平行颈动脉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作者:杨小磊;范静刚;顾敏;范晓燕

    为了掌握中心静脉的穿刺置管技术,笔者经多年的临床实践比较,根据15例右颈部淋巴清扫术的颈部动静脉解剖关系,总结了经平行颈动脉穿刺颈内静脉的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经361例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