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固定聚赖氨酸膜的制备及其清除未结合胆红素的促进传递研究

    作者:石巍;张凤宝;张国亮

    对常规聚砜膜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制备了有利于载体固定的大孔聚砜膜,并将聚赖氨酸固定于聚砜膜中制得固定聚赖氨酸促进传递膜.应用该膜清除未结合胆红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传递机理的分析,建立了膜中固定载体促进传递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 三醋酸纤维素膜与聚砜膜透析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云扬;张晨;刘乃全;周光宇;李德天

    背景 随着透析器膜材料的不断发展和优化,聚砜膜(polysulfone,PS)作为第三代透析膜,因其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取代醋酸纤维素膜,并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PS过敏的患者,应用三醋酸纤维膜(cellulose triacetate,CTA)后,患者的过敏症状得到缓解.目的 本文旨在比较CTA和PS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毒素清除、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生物相容性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17年6~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CTA组和PS组,每组30例.每周3次血液透析,每次4h,治疗2个月.比较CTA和PS透析器对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血磷(serum phosphorus,P)的清除情况;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影响;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IgE,补体C3 (complement 3,C3),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t=-0.735,P=0.465)、性别(x=2.410,P=0.120)、透析龄(t=0.336,P=0.738)和原发病(x=3.817,P=0.701)等方面基本一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应用CTA及PS透析器治疗前,所有数据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基线数据均衡.应用CTA及PS透析器规律血液透析治疗2个月后:①2组CR,BUN和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483,0.605,0.734).2组透析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808,0.343,0.319).②CTA组透析前后Hb的变化较P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t=-2.282,P=0.027),CTA组贫血改善优于PS组.③PS组PLT较CTA组有明显差异(t=2.947,P=0.005);PS组透析前后PLT的变化较CT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t=2.219,P=0.031);CTA组对PLT的影响小于PS组.④2组WBC,VCAM-1,ICAM 1,IgE,CRP和C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886,0.187,0.475,0.317,0.886,0.226);两组透析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上述指标的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56,0.053,0.934,0.230,0.460,0.075).结论 ①CTA与PS透析器对CR,BUN及P等小分子毒素清除能力无明显差异.②CTA透析器对贫血的改善优于PS透析器;③CTA透析器对PLT的影响优于PS透析器.④CTA透析器对炎症,过敏,补体系统的影响与PS透析器比较无差异,两者具有相似的生物相容性.

  • 三醋酸纤维素膜与聚砜膜低通量透析器对细菌DNA片段的通透性研究

    作者:陈欢;赵班;燕宇;王梅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三醋酸纤维素膜和聚砜膜低通量透析器对细菌DNA片段的通透性,比较2种透析器对细菌DNA片段的截留能力. 方法 以透析器类型分为三醋酸纤维素膜/低通量(130G)和聚砜膜/低通量(F6hps)两组.体外模拟血液透析4小时,血液侧为无菌生理盐水500ml,流速200ml/min.透析液侧为无菌生理盐水1000ml.以大肠埃希氏菌分别为2.06×102,1.603×103,2.671×103,1.336×104cells/ml浓度的混悬液作为污染透析液,透析液流速200ml/min.采用鲎试剂动态比浊法检测透析液和血液侧样本内的内毒素浓度,以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液侧样本的细菌DNA浓度,并对两组透析器血液侧的细菌DNA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①透析4h后,两组透析器的血液侧透后样本的内毒素检测均为阴性.但细菌DNA浓度升高,并随透析液中污染菌浓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②在透析液细菌浓度在1.603×1 0 3,2.671×10 3,1.336×104cells/ml浓度时,130G组血液侧样本的细菌DNA浓度明显高于F6hps组,两组间比较,t值分别为7.982,4.264,10.499,P值分别为0.001,0.013,<0.001,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①细菌DNA比内毒素对三醋酸纤维膜和聚砜膜透析器的穿透能力更强.②与聚砜膜透析器相比,三醋酸纤维素膜对细菌DNA有更高的通透性.

  • 血液透析并发急性非结石胆囊炎2例

    作者:胡波;尹良红

    临床资料 2例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1例为52岁男性,原发病为高血压病;1例为34岁女性,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两者均为规律透析1年以上,每周3次,每次4h,碳酸氢盐透析,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聚砜膜(F6)透析器.2例均是在使用新透析器时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有寒战发热,体温逐渐升高到38℃~39℃,伴有Murphy征阳性.

  • 三醋酸纤维素膜及低/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对内毒素的截留能力研究

    作者:陈欢;刘昕;陈玮;燕宇;王梅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了解不同膜材料及通量的透析器对内毒素的截留能力.方法 依透析器类型分三醋酸纤维素膜/低通量(130G)、聚砜膜/低通量(F6hps)、聚砜膜/高通量(F60S)3组.体外模拟血液透析4h,血液侧为无菌生理盐水500ml,流速200ml/min.透析液侧为无菌生理盐水l000ml,分别以浓度为2EU/ml、10EU/ml、20EU/ml的纯化内毒素污染透析液,透析液流速200ml/min.采用鲎试剂动态比浊法检测透析液和血液侧样本的内毒素浓度,并对3组透析液中内毒素下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①以含内毒素≤20EU/ml的透析液透析4h,3组透析器血液侧样本的内毒素检测均为阴性.透析液内毒素水平均随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②比较透析前后透析液中内毒素下降程度,显示3种透析器透析液内毒素的下降排序为F60S>F6hps>130G.其中130G与F60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不论是三醋酸纤维素膜低通量透析器还是低或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对透析液内毒素浓度≤20EU/ml时都有很好的阻隔能力.与三醋酸膜透析器比较,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对内毒素的吸附能力更强.聚砜膜高与低通量透析器之间无显著差异.

  • 聚砜膜滤器无肝素抗凝CBP在治疗消化道出血MODS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谢志明;谢佳琳;韩静;宋桂敏;王冰

    目的:观察聚砜膜血滤器在无肝素情况下行CBP治疗中凝血情况.方法:治疗前按顺序连接好管路及滤器:①用生理盐水500 ml冲洗管路及滤器;②用50 mg/500 ml肝素盐水2 000 ml冲洗浸泡滤器及管路,血泵速为100 ml/min,后排空肝素盐水;③再用生理盐水500 ml冲洗滤器和管路,将多余的肝素冲净待用.结果:16例患者共行无肝素CBP治疗122人次,13例患者治疗后出血及肾功损害情况好转,过渡到常规透析或停止透析;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22次治疗中,血滤器凝血情况分别为0级79次,1级25次,2级12次,3级6次.3级6次均与治疗过程中血压偏低、血流量不足有关.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检查凝血指标,结果无明显变化;清除毒素及超滤指标与有肝素抗凝滤器相比无差异.结论:聚砜膜血滤器在无肝素情况下行CBP治疗并消化道出血MODS是可行的.

  • 尿毒症肺水肿7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祥峰;毛新荣

    目的:78例尿毒症肺水患者进行分析,其原发病以慢性肾炎多,次为慢性肾盂肾炎.临床以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为特点,胸部X线检查有肺瘀血、肺间质水肿等.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肺水肿的改善情况.方法:透析组70例,非透析组8例,透析组均行血液透析,为碳酸盐透析,透析用水为反渗水,透析器为醋酸膜或F6聚砜膜透析器,透析机为日本尼普路.透析隔日一次,透析时间为3~4小时,透析血流量200~250毫升/分.

  •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透前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不同透析膜的清除比较

    作者:刘沁;樊雨良;陆遥;王美雯;许勇锋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有多种血管活性因子的水平升高,而透析对其影响的文献报告不一.本课题应用两种不同的中空纤维透析器:铜仿膜、聚砜膜,测定血透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甲状旁腺激素(PTH)及其他生化指标参数,研究透析的充分性,评估透析前后血浆中小分子量多种指标参数变化.

  • 聚砜膜生物反应器实验系统构建及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的影响

    作者:陈志;王英杰;张世昌;刘俊;刘涛

    背景:人工肝反应器性能的评价通常需要构建一个密闭实验装置模拟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来对反应器内肝细胞的生物功能以及生物反应效率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聚砜膜中空纤维反应器的性能进行初步评价对优化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具有一定意义.目的:构建聚砜膜生物反应器实验系统,了解该系统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的影响,观察聚砜膜中空纤维反应器作为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的可行性. 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材料:选用7只新生1~7 d中国实验小型猪,雌雄不拘,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码:F99017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试剂盒购自中国晶美生物工程公司;聚砜膜中空纤维反应器订制于中国上海德宏生物材料研究所;Cellco培养循环式人工毛细管培养系统购于美国Spectrum公司;7份重型肝炎患者血浆样本均取自住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做血浆置换时分离的血浆.患者均对实验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7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实验过程:实验前12 h对实验猪进行断乳,清洁皮毛后分离肝细胞.将聚砜膜中空纤维反应器的内腔通过氧和二氧化碳弥散管与培养液贮池和Cellco培养液循环式人工毛细管培养系统连接成为密闭系统,外腔接口用洁净橡胶塞封闭. 用磁力搅动法将分离的肝细胞进行球形体培养,接种到本系统的聚砜膜中空纤维反应器外腔,然后加重型肝炎患者血浆样本200 mL于贮液池中,以80 mL/min的速度在反应器内腔及贮液池中循环.②实验评估:在循环的0,2,4,6 h从反应器内腔各取出2 mL循环液,用谷氨酸脱氢酶-紫外法检测上清中氨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标本中总胆红素的含量,在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检测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主要观察指标:聚砜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的血氨、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结果:①血氨、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氨水平持续降低, 0~2 h下降明显,其后血氨水平下降趋势减缓;总胆红素水平持续降低,6 h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0 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凝血酶原时间持续降低,6h的凝血酶原时间较0 h降低,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持续降低,其中6 h均明显低于0 h,差异具显著性意义 (P < 0.05). 结论:砜膜生物反应器实验系统能够清除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的小分子有毒物质,补充有益成分,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生物人工肝反应器.

  • 不同类型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齐永辉;刘树军;李光伟;张秋颖;孙晶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血液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4组,低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LF),高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HF),低通量聚砜膜组(PS-LF),高通量聚砜膜组(PS-HF),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及肱三头肌皮褶(TSF)、上臂中部肌肉周径(MAMC)、体质量指数(BMI)、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 治疗开始前,各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比例、血清白蛋白、血肌酐、IL-6、hsCRP及IL-1O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IL-10在PS-HF组及PS-LF组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上升,尤以PS-HF组上升明显,但各组透析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LB水平均上升,在CA-HF组和PS-HF组上升明显(P<0.05),尤以PS-HF组为明显(P<0.01);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尤以PS-HF组为明显(P<0.01);各组TSF、MAMC、BM1均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与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能有效清除微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 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黄玲莉;胡碧璠;程晶

    目的 观察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两组给予相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人组干预3个月,观察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浆白介素-1、白介素-6、C反应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

  • 进餐时停止超滤预防透析低血压护理观察

    作者:孔梅敏;骆芬霞

    症状性低血压(SH)是血液透析(HD)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40%[1]。有报道指出,透析中后期血压下降与进餐有关,笔者对11例在本院透析中心进行HD治疗时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平均超滤和进餐时停止超滤半小时两种不同方式进行观察,发现在透析进餐时给予停止超滤除水可减少HD中后期低血压的发生。材料和方法一、观察对象11例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45~72岁。接受HD治疗均在半年以上,为碳酸氢盐透析,每周2~3次,每次5小时,透析液温度36.8~37.4℃,血流速250~300ml/min,聚砜膜(F6)透析器。

  •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用于重型肝炎123例护理体会

    作者:禚丽敏;刘光美;孙桂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是一种爱莫能助要用中空纤维聚砜膜透析器,其利用白蛋白透析流对患者进行体外循环透析,又称人工肝支持系统.

  • 不同透析膜对胰岛素、β2-微球蛋白清除的临床观察及意义

    作者:孙蔚明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存在高血压、糖耐量减低、胰岛素释放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可发生透析性淀粉样变,病变组织沉淀物为β2-MG.因此,β2-MG被认为是一种尿毒症毒素.为此,本研究以血仿膜和聚砜膜为血液透析器,观察两种膜对胰岛素β2-MG的清除能力,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不同膜性质的透析器,以提高血液透析效果.

  • 猪肝细胞在聚砜膜生物界面生长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志;王英杰;张世昌;刘俊;刘涛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实验乳猪肝细胞在聚砜膜生物界面生长的情况,探索聚砜膜作为生物人工肝中空纤维反应器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分离的新生实验小型猪肝细胞接种到聚砜膜和聚苯乙烯界面,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学功能测定,观察培养猪肝细胞的酶漏出量.结果乳猪肝细胞在聚砜膜界面培养呈球型黏附、铺展,形成多细胞聚集体.与聚苯乙烯组相比较,聚砜膜组的尿素合成和蛋白分泌能力更强,氨转化率也明显提高,LDH和AST的漏出量无显著差异.结论聚砜膜是良好的乳猪肝细胞生长的生物界面,可以作为生物人工肝中空纤维反应器的膜材料.

  • 三种透析膜对血浆β2-微球蛋白清除效果的比较

    作者:陈双华;陈登科;曹建林

    β2-微球蛋白(β2-MG)相关性淀粉样骨病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对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如何提高血透过程中对血浆β2-MG的清除,对减少或减轻β2-MG淀粉样骨病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着重观察了 3种透析膜即铜仿膜、血仿膜和聚砜膜对血浆β2-MG清除效果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超滤法纯化三七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作者:陈彤;甘献文;张要武;肖娜;吴廷丽;赵松月

    目的 探究超滤分离技术纯化三七总皂苷.方法 三七经大孔树脂纯化,氧化铝、活性碳精制,在浓缩干燥前增加超滤工艺,并对超滤液的可见异物、有效成分含量、截流率、膜通量测定.结果 选用卷式截留相对分子量100 KD的聚醚砜膜作为中试超滤膜较适合.结论 所选择的膜分离技术纯化三七总皂苷,可减少超滤液中的可见异物数量,提高澄明度.

  • 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性介质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作者:王艳辉;王建爽

    目的:观察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性介质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对转换为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治疗的96例常规MHD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同时记录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结果:①高通量聚砜膜透析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hs-CRP与β2-M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3,P<0.05),spKt/V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P<0.05),而IL-6在治疗12个月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1,P<0.05);②hs-CRP与ALB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463,r=-0.396, r=-0.402;P<0.05)。提示MHD患者的炎性介质可能参与了其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和发展,hs-CRP水平升高可能是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能够有效减轻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提高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高通量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

    作者:郝艳霞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较以往低通量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代谢中所产生的优势.方法 将去除影响因素后所选58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2组追踪观察6个月,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透析治疗后两组ALB水平均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及尿素氮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通量聚砜膜组(PS-HF)超敏C反应蛋白、磷、β2-MG较前明显下降(P <0.05).结论 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能通过增加中大分子的滤过(β2-MG等)及有效清除微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