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ARP-1抑制剂对细胞周期特异性毒物诱导的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姚志莹;李蕾;张昱

    目的 探讨PARP抑制剂BMN-673在替尼泊苷(VM-26)诱导的MG-63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培养MG-63细胞,经BMN-673和(或)ABT-888处理12h后,采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的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水平,采用ELISA试验与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结果 BMN-673与VM-26联用组、对照组及VM 26单独使用组细胞活力分别为58.00%、97.00%和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水平分别为42.00%、3.00%和2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中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9活性分别为12.1 5%、8.28%和9.09%,5.25%、2.51%和3.12%,2.89%、0和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P抑制剂BMN-673可通过抑制PARP-1活性,进而抑制细胞DNA损伤修复,来增强MG-63细胞对抗癌药物VM 26的药敏性,为骨肉瘤化疗药物的临床研究了提供新的思路.

  • 1例卫萌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沈闵

    卫萌是替尼泊苷的商品名,此药为第3代半合成鬼臼毒素的糖基衍生物,亲脂性,需要载体[1],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S2后期和G2期,直接抑制DNA合成,具有较强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功能[2].我科发生卫萌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因抢救及时,未造成不良后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后转变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作者:孙燕平;万伍卿

    患儿,男,4岁,因发现白血病6个月要求行规律化疗入院.患儿6个月前因皮肤出现瘀斑、出血点在外院住院,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型),即给予化学药物诱导缓解治疗,包括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VDLP方案)、替尼泊苷+阿糖胞苷(VM26+Ara-C方案)、甲氨蝶呤(MTX)、重复VM26+Ara-C、依托泊苷+MTX+巯嘌呤(VP-16+MTX+6MP方案)等序贯治疗.入院时查体:T36.8℃,神志清楚,精神尚好,轻度贫血貌.皮肤无瘀斑、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 C反应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热原因鉴别中的意义

    作者:方澄清;汤永民;李海峰;宋华;石淑文;杨世隆;徐卫群

    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 替尼泊苷(鬼臼噻吩甙,tenoposide,VM26)是当前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的主要加强治疗方案之一[1].Ara-C有易致发热的副作用[2].故用该方案化疗后,患儿常会出现发热,这可能与Ara-C的药物热有关,也可能与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有关[1].本研究通过对经Ara-C化疗后发热的83例次ALL患儿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发热持续时间及临床治疗反应的观察,对发热的可能原因进行判断并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 以替尼泊苷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6例

    作者:仲凯励;肖秀斌;达永;陈喜林;刘静;张伟京;苏航

    目的:研究以替尼泊苷为主的化疗方案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明确诊断并治疗的16例PCNSL患者的临床表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6例PCNSL患者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接受以替尼泊苷为主的方案化疗,9例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16例中10例获得完全缓解,4例获得部分缓解,总反应率为87.5%(14/16)。中位随访13.5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29.9%,总生存率66.7%。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其中3级减少4例(25%),4级减少仅1例。有1例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以替尼泊苷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总反应率较高,远期生存率高于常规甲氨蝶呤方案,患者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良好。

  • 替尼泊苷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观察

    作者:田秀岭

    目的观察替尼泊苷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应用MFP方案和TAP方案分别治疗晚期胰腺癌23例和25例,对照组MFP方案:MMC 8 mg·m-2·d-1静脉注射,第1天,5-Fu 0.5~0.75 g/d静脉滴注,第1~5天,DDP 20~30 mg/d静脉滴注,第2~5天;治疗组TAP方案:VM26 0.1 g/d静脉滴注,第1~3天或第1~4天,ADM 40 mg·m-2·d-1静脉注射,第1天,DDP 20~30 mg/d静脉滴注,第1~3天或第1~5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结果对照组23例患者,有效率21.7%,中位生存期4个月,6个月生存率4.3%;治疗组25患者,1例失访,24例可评价疗效者,有效率58.3%,中位生存期5.9个月,6个月生存率62.5%.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尼泊苷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替尼泊苷 胰腺癌
  • 调强适形放疗和序贯化疗治疗脑胶质瘤

    作者:韩波;李瑛;潘慧莹;钱茂森;杨丽姝;林志国

    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序贯尼莫司汀(nimustine,ACNU)和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联合化疗治疗28例恶性胶质瘤.分析报告如下.

  • A172、U251及U251/VM-26的耐药性与鞘糖脂的关联研究

    作者:俞云会;惠国桢;朱婷婷;郑玉双;刘卫硕;李云森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细胞系的耐药与鞘糖脂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TT方法检测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A172和U251对替尼泊苷的药物敏感性,然后质谱分析两株细胞系的鞘糖脂水平的变化,并采用逐渐增加药物浓度法建立U251细胞系耐替尼泊苷细胞系(U251/VM-26细胞系),然后MTT法检测其对替尼泊苷的敏感度、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其耐药基因MDR1和MRP1的表达、质谱分析细胞系耐药前后鞘糖脂的变化.结果 MTT显示A172细胞对替尼泊苷的耐药性高于U251细胞,同时质谱分析发现A172细胞中C18-LacCer、C18-Gb3、C18-Gb4鞘糖脂表达明显高于U251细胞系.U251细胞系经诱导耐药后(U251/VM-26细胞系)其耐药性上升100倍(P<0.001);同时发现U251细胞系药物诱导耐药后C18-Gb4的表达上升,C18-LacCer和C18-Gb3鞘糖脂表达也上升.Real-time PCR显示A172细胞系中MRP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U251细胞系,U251/VM-26耐药细胞系中MRP1、MDR1基因显著高于U251细胞系.结论 C18-LacCer、C18-Gb3和C18-Gb4鞘糖脂与A172、U251和U251/VM-26胶质瘤细胞系对替尼泊苷的敏感性相关,且耐药基因MDR1和MRP1参与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对替尼泊苷的耐药.

  • 恶性星形细胞瘤采用尼莫司汀、替尼泊苷联合化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董亚南;高军

    目的 探讨尼莫司汀、替尼泊苷联合治疗恶性星形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对31例经病理诊断明确的恶性星形细胞瘤采用手术和放疗后采用尼莫司汀、替尼泊苷联合化疗的病例进行随访,同时将22例仪接受手术加放疗的恶性星形细胞瘤病例作为对照组.化疗采用尼莫司汀(宁得朗)2~3mg/kg,每疗程静脉给药1次,替尼泊苷300mg/m2,分成5d静脉给药,每6周为1个疗程,定期随访病人,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随访结果 .结果 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5个月,综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3.5个月,综合治疗组病人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提高2个月.结论 尼莫司汀和替尼泊苷联合化疗方案对于恶性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 不同剂量替尼泊苷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口腔鳞癌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陈万涛;郭伟;徐骎;潘红芽;叶冬霞;邱蔚六

    目的前瞻性研究大、小剂量的替尼泊苷(VM26)分别联合顺铂(CDDP)和平阳霉素(PYM) 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化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共有65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33例和32例),分别进行高剂量VM26(320 mg)化疗方案(PTP1)和低剂量VM26(158 mg)化疗方案(PTP2)的治疗,观察、评价各自短期化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接受高剂量VM26方案化疗患者33例,共完成38周期的化疗,化疗总有效率(PR+CR)为81.82%(27/33);另外32例接受低剂量VM26方案化疗,共完成36个周期化疗,有效率为81.25%,两组间化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0.05);两组间患者血液毒副反应差别明显,高剂量VM26化疗组的骨髓抑制率(1~4级)达到48.48%,明显高于低剂量VM26组(25.00%,P<0.01).结论鉴于低剂量VM26化疗方案(PTP2)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有效率及相对较轻的不良反应,可在口腔鳞癌临床化疗中推广应用低剂量VM26联合CDDP、PYM组成的化疗方案.

  • 恶性脑神经胶质瘤辅助化疗的初步探讨

    作者:杨平;聂青;张丽萍;康静波;李方明

    目的评价含替尼泊苷联合化疗方案对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探讨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以期提高恶性脑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延长生存期.方法不能手术、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恶性脑胶质瘤25例,大脑半球胶质瘤15例,其中星形细胞瘤Ⅲ级11例,Ⅳ级4例,年龄21~75岁,平均44岁,男8例,女7例;脑干胶质瘤8例,年龄6~14岁,平均11岁,男女各4例;小脑胶质瘤2例.采用含替尼泊苷的联合化疗方案:①紫杉醇加替尼泊苷:替尼泊苷200 mg/m2,分3 d(第1~3天),静脉输入;紫杉醇135 mg/m2,静脉输入,第1天,3周后可重复.②司莫司汀加替尼泊苷:替尼泊苷(用法同前);司莫司汀100 mg/m2,第1天晚顿服,6周后可重复.第一周期化疗后常规局部外放疗,照射总计量50~60 Gy.结果 25例患者有效17例,总有效率68%,其中大脑半球胶质瘤有效率60%(9/15),脑干胶质瘤有效率87.5%(7/8),小脑胶质瘤有效率50%(1/2).经χ2检验,两种化疗方案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Ⅲ、Ⅳ度毒性反应5例,占20%,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远期疗效正在观察中.结论替尼泊苷加紫杉醇或司莫司汀联合化疗同时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安全、有效.为脑瘤辅助化疗提供了新方案.

  • 替尼泊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作者:李旸;陈晨

    目的 制备替尼泊苷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挤压法制备替尼泊苷长循环脂质体,以氢化大豆磷脂用量(X1)、胆固醇用量(X2)和脂药比(X3)作为处方考察因素,以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Y1)和平均粒径(Y2)作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替尼泊苷长循环脂质体处方;考察经优处方制备的替尼泊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微观结构、粒径分布、多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研究替尼泊苷注射液和长循环脂质体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和大鼠血浆中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 经优化得到替尼泊苷长循环脂质体的优处方组成:氢化大豆磷脂用量为7.93 mg·ml-1,胆固醇用量为0.5 mg·ml-1,脂药比为20∶1,所制备的替尼泊苷长循环脂质体呈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平均粒径为(153.2±17.6) nm,PdI为0.193,Zeta电位为(-19.1±1.2)mV,包封率为(87.5±1.8)%;替尼泊苷注射液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和大鼠血浆中均可快速释放,长循环脂质体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缓慢,而在大鼠血浆中释放较快.结论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替尼泊苷长循环脂质体处方,简单可行,处方重复性良好,可进一步放大研究.

  • 硫酸镁热敷治疗替尼泊苷渗漏致组织损伤1例的护理

    作者:黄石群;龙碧霄;胡敏芝

    替尼泊苷(VM-26)为人工半合成表鬼臼毒衍生物,分子量小,能通过血脑屏障,为脑瘤化疗的首选药物.但VM-26属刺激性化疗药(1),静脉注射时应避免药液外渗.

  • 替尼泊苷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

    作者:宋岩;李慧

    1例57岁女性患者,因右肺小细胞肺癌行第2次化疗.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止吐、苯海拉明抗过敏.然后静脉滴注替尼泊苷注射液1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60滴/min.用药约2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憋气、紫绀,随即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停药,给予心肺复苏、升压及抗过敏治疗.10 min后患者呼吸、心跳恢复,HR 150~160 次/min,BP 100/60 mmHg,全身出现大面积红色皮疹.继续给予抗过敏、抗休克等治疗.12 h后皮疹消退,17 h后患者清醒,一般状况好转.

  • 替尼泊苷致过敏反应

    作者:魏燕;梅琪;陈坚

    患者男,40岁.2005年7月28日因"头痛、行走不稳伴呕吐1个月"主诉入院,入院前上海华山医院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提示肺癌脑转移、骨转移.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萎;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 cm、对光反射灵敏;胸廓无畸形,左侧语颤减弱,双肺呼吸音粗,左上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未及异常;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左手指鼻试验(+),左侧膝、跟踺反射未引出,右侧无异常,Babinski征等病理反射未引出.

  • 赖氨匹林致急性过敏性荨麻疹/丁公藤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替尼泊苷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作者:

  • 替尼泊苷、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泼尼松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

    作者:佘笑梅;孙莹;邱立丹;杨瑛;练诗梅

    目的 探讨替尼泊苷、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泼尼松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泼尼松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替尼泊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后的超声心电图异常情况、1年及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超声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以及胃肠道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尼泊苷、多比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泼尼松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替尼泊苷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倪鸿昌

    替尼泊苷注射液是一种新的鬼臼碱植物类药,为鬼臼毒素的半合成衍生物,主要抑制S期细胞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和G2前期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种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作为第3代半合成鬼臼毒素在临床广泛用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恶性疾病的治疗,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一定的疗效.其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厌食)、脱发、骨髓抑制以及少见的过敏性紫癜、低血压等[1].近日,我院有1例患者应用替尼泊苷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现报道如下.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尼泊苷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作者:陈祝康;彭兴盛

    目的建立替尼泊苷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R LUNA Phenyl-Hexyl柱,5 μm,4.6 mm×250 mm;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A,乙腈-水(56∶44)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25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结果替尼泊苷与杂质及辅料达到很好分离.替尼泊苷在39.84~398.40 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0.9%,n=9).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替尼泊苷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 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作者:鲍立;江滨;黄晓军;王德炳;邱镜滢;卢锡京;路瑾;石红霞;王峰荣;陆道培

    日的:回顾性分析氟达拉滨(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米托蒽醌(MIT)的方案对难治性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应用替尼泊苷(100 mg/d,5~7 d)+MIT(10 mg/d,2 d)的方案和Flu为主的方案[Flu 30 mg/(m2·d),3~5 d,阿糖胞苷(Ara-c)1~2g/(m2·d),5 d;及Flu(50 mg/d,5 d),Ara-c(200 mg/d,5 d),MIT(4 mg/d,4 d)]治疗42例难治复发成人ALL.WBC<1.0×109/L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直至WBC>1.0×109/L.结果:以Flu为主的方案与替尼泊苷+MIT方案(VM)相比: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5%和31.8%,P>0.05;中性粒细胞低的中位时间均为第6天,WBC<1.0×109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0 d和7.5 d,P>0.05;血小板低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第10天和第6.5天,P<0.05;PLT<20.0×109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第6天和第10天,P>0.05.Flu组非血液学毒副作用显著少于VM组.结论:两组方案对难治复发ALL均有效,Flu方案毒副作用小,骨髓抑制略轻,缓解率较高,尤其对Ph+ALL疗效显著.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