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警护理在手足口病伴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李留美

    目的 探讨预警护理在手足口病伴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手足口病伴神经系统损害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隔离治疗、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调节、健康宣传教育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及总病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时间、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1%)显著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足口病伴神经系统损害患儿进行预警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血浆置换术抢救食物中毒的护理

    作者:蒙清婷;钟小清;潘玉琼;李金秀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血浆分离器,将血液中的血浆与细胞分离,弃掉分离出的血浆,同时输入体内新的血浆或替代品,使血液净化,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我科自2000年8月以来收治食物中毒引起的肝、肾、神经系统损害患者28例,应用PE进行抢救治疗,疗效显著,能迅速有效地去除体内毒素,患者经2~6次PE疗法,除4例中毒过重,时间过长致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外,其余24例均康复出院.我们术中操作技能及术前后护理是保证PE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重症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损害105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梁冰;汤华波;包增兰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损害105例患儿(观察组)临床资料,并与无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手足口病210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EV71核酸检测阳性率占91.1%(72/79),3岁以下占92.3%(97/105);观察组体温≥39℃、热程≥3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血糖升高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而典型皮疹、C-反应蛋白、CK-MB、谷丙转氨酶升高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病毒为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高;T≥39℃、热程≥3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血糖升高患儿要警惕神经系统损害,早期发现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15例临床分析

    作者:毛健萍

    鼻咽癌以头痛、颅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而先到神经科就诊的病例并不少见,现将1992年5月至2004年5月收住我院神经内科的鼻咽癌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循证护理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蕾;鲍莹;孟慧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60例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生命征及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干预72 h后,观察组患儿总病程、发热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心率、呼吸频率、DBP、WBC、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重症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缩短EV71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 肠道病毒71型与非肠道病毒71感染所致的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手足口病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维;李娜;李侗曾;马春华;梁连春

    目的 比较肠道病毒71型(EV71)与非EV71感染所致的合并有神经系统损害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选择合并有神经系统损害的HFMD患儿共126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并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EV71感染组和非EV71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126例患儿均出现皮疹及精神萎靡,其次以发热(92.06%)常见,部分患儿存在易惊、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嗜睡、呼吸节律不齐、抽搐、肌无力、颅神经麻痹.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合并肺炎及死亡情况、发病至入院天数、发病至神经系统受累天数、发热天数、发热高体温以及入院时心率、呼吸频次、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感染组的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IL)-2、IL-6及IFN-γ水平均高于非EV71感染组(P<0.05).结论 在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HFMD患儿中,EV71阳性率较高,EV71感染者比非EV71感染者更容易出现组织细胞损坏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2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桂贤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率为10.7%,神经系统损害以脑炎及脑膜炎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或头晕、精神萎靡或行为异常为主,还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神经查体有阳性体征.经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对症处理后治愈24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预后.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胃肠外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勇;蔡俊伟;李立浩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的胃肠外损害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RV肠炎的胃肠外并发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2-2014年241例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胃肠外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1例RV肠炎患儿中,合并心肌损害139例(57.7%),合并肝损害86例(35.7%),合并神经系统损害21例(8.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岁、中或重度脱水、呕吐、体温≥39.1℃是小儿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年龄≤1岁、中或重度脱水、酸中毒是小儿RV肠炎并发肝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年龄≤1岁、体温≥39.1℃是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岁、中或重度脱水是小儿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1岁是小儿RV肠炎并发肝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神经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V肠炎患儿,当有中度以上脱水、高热、酸中毒、呕吐时,要高度怀疑胃肠外损害,特别是年龄≤1岁的患儿,更应该监测肝脏与心肌损害情况,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 血清NSE浓度同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相关性

    作者:吴香苓;温伟溪;周曙明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相关性,为提高该类患儿的诊疗质量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将确诊的12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照血清NSE浓度水平,分为A组(<16.3ng/mL)25例,B组(16.3~32.6ng/mL)70例,C组(>32.6ng/mL)3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指标与表现.结果 三组患儿在脑脊液细胞阴转率、脑电图异常率及磁共振异常率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磁共振异常率低,脑脊液细胞阴转率高,而C组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磁共振异常率高,脑脊液细胞阴转率低;随着血清NSE浓度的升高,脑脊液蛋白、氯离子(Cl-)、糖等增高率与脑膜刺激征、抽搐等发生率均逐渐上升,A组低,C组高,三组患儿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SE浓度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NSE浓度进行检测,可反映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程度.

  • 肠道病毒71致神经系统损害及肺水肿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峰;刘涛;李建军

    肠道病毒71(Enterovinm type 71,EV71)属小RNA病毒科,1969年首先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例死于脑炎的9月龄婴儿粪便中发现.其后,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有EV71感染流行的报道.EV71感染的发病高峰在夏秋季,婴幼儿为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包括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瘫痪和格林-巴利综合征[1,2].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以神经系统损害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致死者居多.现重点就该病致神经系统损害及肺水肿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做一综述.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神经系统损害2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美兰;刘云;张志;黄宗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于1933年由瑞典Sjogren医师[1]首先报道的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作者:高英

    目的 研究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病例只有四肢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类风湿因子阳性及X线关节检查等.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1987年修订标准),具备五项或及五项以上者.同时排除合并有颈椎病、低钾血症、贫血、高血压病病例.结果 420例病例中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者为371例,占88%.其中肢体麻木43例,占10%.不同程度的四肢无力246例,占59%,有植物神经症状69例,占16%,雷诺现象13例,占3%.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神经系统损害非常常见,且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临床应予以充分关注.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害23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晓日;吕剑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疗问题.方法 对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3例MP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6例(69.6%),好转4例(17.4%),死亡3例(13.0%),部分患儿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UP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中以UP脑炎多见,早期诊断及治疗MP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害对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率尤为重要.

  • 氟乙酰胺中毒24例分析

    作者:林友榆;陈海默

    氟乙酰胺是一种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氟类急性杀鼠剂,其毒性高,误服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或遗留严重后遗症.氟乙酰胺吸收后在机体内有"药物蓄积作用",如治疗不彻底,蓄积于机体组织中的药物又释放入血,导致机体出现中毒症状"反跳"现象.现就我院抢救的24例分析如下.

  • 脑电图对糖尿病脑皮质功能障碍的评价

    作者:吴秋兰;符庆

      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中周围神经损害已有许多研究,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报道尚少,本文对2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脑电图(EEG)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方法  27例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8±13岁,平均病程4.9±3.5年。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合并周围神经病9例,合并心、肾、眼部并发症6例,无明确并发症9例,所有病例均依临床和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感染、脑梗塞或脑出血、脑肿瘤等。  脑电图检查采用美国尼高力32道EEG记录仪,记录电极按国际EEG10~20系统放置,同时进行单导联和双导联常规记录,并进行180秒过度换气诱发试验。脑电图判断按谭郁玲主编《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1]诊断标准为准。  脑电图记录前一天或当天所有病人均查空腹血糖(氧化法)。  1.2 结果

  • EV71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MRI研究进展

    作者:谢歆昕(综述);陈旺生;陈锋;李建军(审校)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密切接触;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重者可引起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等,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制定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对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而磁共振(MRI)是目前监测HFMD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有效手段。本文就手足口病并神经系统损害的MRI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八)成人卒中(Adult Stroke)

    作者:张蕾蕾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0万各年龄层的人新发或复发卒中.其中大约有15万8千人死亡,使得卒中成为美国人的第三大死因.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例如,溶栓治疗能限制卒中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发展,改善预后,但治疗窗受限.

  • 巨细胞病毒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及其防治进展

    作者:李彦莉;熊菀

    巨细胞病毒(CMV)为双链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先天性及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HCMV)是出生缺陷的主要病毒病因,主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先天畸形.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对CMV普遍易感,故胚胎期CMV感染常常导致严重CNS畸形的发生.

  • 5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脑电图分析

    作者:罗勇;杨素萍;刘希;董为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脑电图(EEG)的特点及其在反映SLE病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析56例SLE患者的EEG,以探讨SLE患者临床EEG特点及其在反映SLE病情中的作用.结果:本组SLE患者异常EEG发生率为66.07%,以轻、中度异常为多.结论:早期对SLE患者进行EEG检查,对早期诊断、病情估计、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EEG是一种可反映SLE神经系统损害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卟啉病7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海英;马建国;曹亦宾;刘静;陈丽丽;王丹丹;庄严;郭红梅

    血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病,系由遗传缺陷造成血红素合成途径中有关的酶缺乏导致卟啉产生和排泄异常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卟啉代谢产物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常累及神经系统,甚至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因其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故极易误诊[1].现总结我们诊断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7例病例,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

494 条记录 22/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