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ART 肽:一种新的与成瘾和进食相关的神经肽

    作者:夏迎秋;罗非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可卡因和安非他明可使大鼠纹状体中CART mRNA的水平显著增高,此后早已在脑中被找到的CART 蛋白片段才受到重视,遂将此蛋白命名为CART(cocaine and 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受可卡因和安非他明调节的转录产物).大鼠主要含有大、小两个CART片段,人类只有其中含116个氨基酸的短片段.人类CART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其CART cDNA序列与大鼠cDNA有80%相同.CART肽存在于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和致密小泡中,且在人、猴、大鼠的分布是一致的,可能是一种在所有哺乳动物中都有分布的肽类神经递质;而且在肠肌丛的纵肌神经元中发现其存在,提示其是一种脑-肠肽;双标记免疫组化证明,CART肽与GABA、酪氨酸羟化酶、proopiomelanocortin(POMC, 前阿黑皮素)和乙酰胆碱转移酶共存,因而可能是一种辅助递质.

  • Ghrelin对大鼠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双相调节

    作者:杨成广;郑颖;邱文才;常新

    目的 探讨Ghrelin对大鼠小肠平滑肌舒缩活动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Ghrelin(0、20、40、80 μg/kg)对迷走神经切断大鼠小肠转运的影响,Ghrelin(0.01、0.1、0.5、1.0 μmol/L)对体外大鼠小肠平滑肌肌条舒缩活动的影响,免疫荧光方法检测Ghrelin受体(GHSR1a)在小肠肌层中不同类型细胞的分布.结果 Ghrelin在外周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小肠转运率[(25.4±1.0)%、(33.7±1.9)%、(39.3±2.4)%、(44.7±2.1)%],增强卡巴胆碱引起的肌条收缩[(67.0±2.4)%、(149.5±3.3)%、(187.1±4.7)%、(213.5±3.4)%]和舒张[(35.3±1.1)%、(62.9±3.8)%、(79.6±2.7)%、(94.6±2.2)%]效应,Ghrelin受体主要分布在肠内肌层中的神经细胞膜上,平滑肌细胞膜上无分布.结论 Ghrelin可通过直接作用于小肠肌层神经丛中的神经细胞而增强胆碱能神经递质引起的小肠平滑肌的舒缩活动.

  • 二氧化碳气腹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和肠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者:张军明;张婵;任艳华;刘芬;雷亚宁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以及肠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神经元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影响,探讨CO2气腹影响肠道神经运动功能的机制. 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12),实验组再根据气腹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气腹30min组和气腹60min组(n=12).各组术后灌服炭末,测定小肠炭末推进率,同时取各组相同部位的小肠,制作肠肌问神经丛铺片标本,采用AchE和NADPH-d组化染色,比较各组AchE、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和染色情况. 结果 气腹60min组的炭末推进率(28.55%±3.45%)明显低于气腹30min组和对照组(45.90%±6.30%,4&25%±5.28%,P<0.01),气腹30min组和对照组比较降低不明显(45.90%±6.30%,48.25%±5.28;%,P>0.05).小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气腹60min组(49.00±3.16)明显少于气腹30min组和对照组(58.82±4.62,61.83±4.17,P<0.01),阳性表达减弱;气腹30min组与对照组比较,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和阳件表达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小肠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气腹60min组(4Z 17±4.45)明显多于气腹30min组和对照组(32.50±4.34,30.83±3.66,P<0.01),阳性表达增强,节间束纤维粗大,而气腹30min组和对照组比较,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和阳性表达的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持续较长时间的CO2气腹会影响或损害肠神经系统的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功能,这可能是气腹后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神经机制之一.

  • 腹部外科手术操作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和肠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者:张军明;任艳华;郑膺;张婵;刘芬;余正平;雷亚宁

    目的 观察不同的腹部外科手术操作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以及肠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神经元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影响,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对肠道运动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开腹组、肠道按摩组、肠道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n=12),各组术后灌服炭末,测定小肠炭末推进率,同时取各组相同部位的小肠和大肠,制作肠肌间神经丛铺片标本,采用AchE和NADPH-d组化染色观察AchE、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和染色情况.结果 炭末推进率(%)肠道手术组、肠道按摩组低于单纯开腹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肠道手术组低于肠道按摩组(P<0.05),单纯开腹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不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肠道手术组、肠道按摩组的小肠和大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个/200倍视野)减少(P<0.01),阳性表达减弱,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阳性表达增强,节间束纤维粗大,而单纯开腹组的变化不明显;与肠道按摩组比较,肠道手术组小肠和大肠肌间神经丛内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P<0.01),胞体大而染色深,节间束纤维较粗大,而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和染色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腹部外科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或损伤肠神经系统的胆碱能和氮能神经,这可能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之一.

  • 常用止泻药使用须知

    作者:

    刺激性泻药.常用的有比沙可啶(便塞停)、番泻叶、酚酞(果导)、甘油栓、开塞露、新清宁片、复方芦荟胶囊(通便灵)等,是老年人比较喜欢使用的泻药.这类药物的作用原理是刺激肠管蠕动,阻止肠液被吸收,增加水、电解质分泌,润滑肠壁,软化大便.缺点:部分药物中含有称之为葸醌的化学成分,长期使用后,在结肠黏膜下有黑色素沉着,容易形成结肠黑色病变.这类刺激性泻药虽然使用后6小时左右即可排便,但长期使用后可损害直肠肌丛,使直肠肌疲软无力.

  • 普瑞博思治疗老年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估

    作者:徐天鹏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cer dyspesia,NU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许多研究表明,NUD与胃肠运动障碍有关.普瑞博思是一种新全胃肠促动力药物,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肠肌丛乙酰胆碱受体,从而促进胃肠运动.笔者以单盲平行对照方法应用普瑞博思与安慰剂治疗老年NUD64例,观察其临床疗效.

  • 特发性慢传输便秘与寡神经元性肠肌丛神经节细胞缺乏症(英)

    作者:

  • 胃电刺激对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陈凤琴;余跃;陈军;薛丹;官阳;王巧民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胃窭肌间神经丛Cajal间质细胞(ICC-MY)数量增多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胃电刺激(GES)对胃慢波的调控.目的:观察不同时程长脉冲GES对大鼠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ES调控胃慢波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GES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3组,GES1组和GES2组选用适宜的刺激参数控制胃慢波,对照组不予GES.GES1组仅予刺激一次;GES2组每天刺激一次,连续20d.完成GES后处死大鼠,取胃窦组织,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GES1组胃窭ICC-MY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变化,GES2组ICC-MY数量较GES1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GES1组和GES2组ICC胞质内线粒体和核糖体均较对照组增多.GES1组ICC突起与周围平滑肌细胞(SMC)直接相连,GES2组ICC与周围SMC紧密相连,对照组ICC与周围SMC之间未见明显连接.结论: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改变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GES对胃慢波的调控.

  • 胃起搏对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5-羟色胺能神经的影响

    作者:余跃;殷光甫;钱伟;侯晓华

    胃起搏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胃起搏后胃窦肌间神经丛5-羟色胺(5-HT)能神经的活性变化,探讨胃起搏促胃动力作用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胃起搏模型,将大鼠分为起搏组(n=10)和对照组(n=6).选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以控制起搏组胃电慢波,1 h后取胃窦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分析5-H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结果:对照组大鼠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以肌间神经丛和节间束中稍多,神经节内阳性神经细胞体少见.起搏组大鼠胃窦组织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神经节内阳性神经细胞体和带膨体的神经纤维也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增强;肌间神经丛5-H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肠壁神经丛损伤和修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刘燕平;范一宏;吕宾

    胃肠道壁内神经丛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肠壁神经丛损伤可表现为神经变性、神经节细胞缺失等,导致胃肠道运动、感觉、分泌功能紊乱.本文就肠壁神经丛的损伤因素(如药物、炎症)和修复因素(如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5-HT4受体激动剂)作一综述.

  • 氯化苄烷氨处理后大鼠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的变化

    作者:薛丹;余跃;杨琰;陈军

    目的 探讨0.5%氯化苄烷氨(BAC)对大鼠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的去神经作用和意义.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1、2、4周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大鼠在BAC作用后不同时间点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1、2、4周组的黏膜下神经丛的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神经丛的神经元比较,模型1、2、4周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5%BAC对大鼠十二指肠的肌间神经丛有明显的去神经作用,而对黏膜下神经丛无明显作用.

  • 小儿神经节细胞减少症肠壁肌间神经丛形态定量研究

    作者:

    目的研究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的形态定量特征.方法对15例小儿节细胞减少症、14例无神经节细胞症及14例正常神经分布的肠壁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并作HE染色、NSE及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下对三组标本的肠壁肌间神经丛组织进行形态定量测定并对各组测量参数进行统计学的分析比较.结果节细胞减少症肠肌神经丛中每毫米肠壁的平均神经节细胞数是1.52个(仅为正常组的24.3%),其每毫米肠壁的平均神经丛面积是(5.61×103)μm2(为正常组的17.3%),无神经节细胞症神经丛面积亦有明显减少,数量更少,NSE、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帮助正确辨别神经节细胞.结论肠壁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的同时伴有神经丛面积的减小是节细胞减少症的特征性改变,肠肌神经丛的形态定量测定可作为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的客观诊断依据,彻底切除节细胞减少的肠段对于根治此症具有重要意义.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直肠远端肠肌丛及肌间神经节细胞的观察

    作者:王常林;李正

    22例肛门直肠畸形儿直肠远端2 cm肠壁做了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组织学观察.结果,直肠远端有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分布.神经节细胞发育程度,与直肠盲端位置无关,与出生体重有关;而神经丛、神经节细胞数量,与肠壁薄厚有关.术后有一部分肠壁有坏死灶,神经丛、神经节细胞消失.

  • 犬和大鼠回肠壁丛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作者:邓成国;林传友;殷光甫;茹立强;李林

    目的观察犬和大鼠回肠壁丛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方法应用5-羟色胺(5-HT)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改良法对正常小狗(5只)回肠切片标本、正常大鼠(8只)和5-羟色胺酸前处理大鼠(4只)回肠外纵肌全层铺片标本内含5-HT免疫反应性(5-HT-IR)神经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正常大鼠回壁内神经节(丛)内可见少数5-HT-IR核周体,及肠肌丛周围和节间束中含有丰富的5-HT-IR纤维.5-羟色胺酸(5-HTP)处理后大鼠与正常鼠相比较,回肠壁丛内5-HT-IR胞体和带膨体纤维的可见数稍多,及免疫反应性增强.正常狗远端内5-HT-IR神经元胞体和纤维非常丰富5-HT-IR基础丛内有1~4个5-HT-IR神经元胞体.结论本研究对犬和大鼠肠内5-HT能神经元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肠5-HT能神经元与胃肠运动的调节功能及其可能的受体机制有关.

  • HCN2阳性细胞在小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内的分布

    作者:熊承杰;梅峰;韩鹃;田衍平;江忠勇;周德山

    目的 探讨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调控的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 2,HCN2)阳性细胞在小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的分布.方法 成年昆明小鼠的胃肠道,包括胃、小肠、结肠,制作全层铺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HCN2阳性细胞、胆碱能神经及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s).结果 成年小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的HCN2阳性细胞成簇紧密排列,多数阳性细胞为Dogiel Ⅱ型神经元,阳性产物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膜,每个神经节内可见数个至数十个阳性细胞;神经突起虽可见HCN2阳性产物,但主要存在于较粗的突起.HCN2阳性神经元分布密度在胃肠道各段存在较大差异(P<0.05):以结肠密度高,胃次之,小肠略低.利用胆碱能神经元标志物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ICCs的标志物(c-kit蛋白)分别与HCN2通道进行双重免疫染色,可见HCN2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未见HCN2存在于ICCs的胞体,ICCs的突起与HCN2阳性神经元距离很近.结论 HCN2离子通道广泛表达于肌间神经丛,主要表达于胆碱能神经元,可能参与该神经元调控胃肠神经活动、神经递质的释放以及胃肠功能的调节.

  • μ阿片受体在大鼠结肠肠肌丛的神经化学特性

    作者:李军平;李凡;焦旭文;赵玉琼;严青;贾桦;何仲义

    目的:探索μ阿片受体(MOR)在大鼠结肠肠肌丛的分布及化学神经解剖学特性.方法:取大鼠结肠右曲和左曲之间肠管行全层铺片,剥离粘膜层、粘膜下层和环形肌层,保留纵行肌层.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OR在大鼠结肠肠肌丛的分布及与一氧化氮合酶(NOS)、肠血管活血肽(VIP)、P物质(SP)或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CGRP)等在肠神经细胞的共存关系.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大鼠结肠肠肌层,MOR阳性细胞聚集形成神经节,其阳性突起穿行于神经节之间形成网格状神经丛.在肠肌丛神经细胞内,可见MOR分别与NOS、VIP、SP、CGRP共存.MOR阳性神经纤维和终末分布于NOS阳性神经细胞周围,也可见部分NOS、VIP阳性神经纤维和终末分布于MOR阳性神经细胞表面.有大量SP和CGRP阳性神经纤维穿行于MOR阳性神经细胞之间并包绕于MOR阳性神经细胞的胞体周围.结论:在结肠的肠肌丛,MOR与抑制性和感觉性神经递质在肠神经细胞有共存,且相互之间有纤维联系,推测MOR可能介导了阿片类调节肠神经细胞内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并可能对肠感觉信息的传递有调节作用.

  • 大鼠胃肠道肌间神经丛铺片的制备和染色法的研究

    作者:白艳华;张军

    目的:对传统的消化道全层铺片技术和染色方法加以改进,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运用改进的方法制作消化道全层铺片,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并以第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mGluR5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为例进行染色,显示大鼠胃和小肠肌间神经丛.结果: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并运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可以更加清楚的显示肌间神经丛的整体结构以及单个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结论:胃肠道肌间神经丛铺片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是研究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的理想方法,精确度较高,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孤啡肽在大鼠胃肠道的分布及意义

    作者:李海燕;严祥;郭应芳;王金洋;王红

    目的: 观察孤啡肽在大鼠胃肠道的分布.方法: 选用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食管、胃、小肠、结肠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孤啡肽免疫阳性物质在大鼠胃肠道的定位情况.结果: 孤啡肽免疫阳性产物定位于大鼠食管、胃和肠道的肌间神经丛内.结论: 孤啡肽与经典的阿片肽一样定位于大鼠的肠神经系统,可能参与肠神经系统对胃肠动力、内分泌、黏膜血流及免疫功能的调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