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调节糖脂代谢的机制

    作者:夏心怡;张洪梅

    肠道菌群通过抑制AMP活化蛋白激酶和禁食诱导脂肪细胞因子活性、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改变肠道通透性等方式调节人体糖、脂代谢.脂多糖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一种特有成分,通过慢性炎性反应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肥胖.除肠道菌群本身对于糖、脂代谢的调节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糖、脂代谢.短链脂肪酸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GPR)43及GPR41调节糖、脂代谢,胆汁酸主要通过法尼酯X受体、G蛋白耦联胆汁酸受体1,而维生素B12的调节机制仍未完全明确.

  • 肿瘤短链脂肪酸代谢PET显像剂研究进展

    作者:张占文;胡平;唐刚华

    18F-FDG PET显像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在某些肿瘤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易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脂肪酸代谢PET显像在脂类代谢显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糖代谢的不足,能提高对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笔者就目前应用于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的肿瘤短链脂肪酸代谢PET显像剂进行综述.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和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

    作者:闫晨;刘天宇;卢习角;金多晨;王斯南;曹海龙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和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方法.方法 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酸、丙酸、丁酸以及戊酸.YMC-Pack FA型色谱柱(250 mm×6.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0.1%三氟乙酸调节pH值至4.5),检测波长40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50℃,进样量20μL.结果 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分别在0.300~6.005 mg/L(r=0.9992)、0.370~7.408 mg/L(r=0.9985)、0.441~8.811 mg/L(r=0.9973)、0.511~10.210 mg/L(r=0.997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3.27%、96.40%、95.67%、95.43%,RSD值分别为4.62%、5.42%、3.64%、3.92%.结论 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测定人、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

  • 短链脂肪酸对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AMPK的作用研究

    作者:吕晓婷;洪宇桁;牛文彦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对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AMPK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孵育C2C12细胞24 h,MTS试验检测细胞活力,Westem blot检测AMP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 mmol/L和4 mmol/L乙酸钠,4 mmol/L丙酸钠以及4 mmol/L、8 mmol/L和16 mmol/L丁酸钠升高AMPK磷酸化水平,但不影响其总蛋白水平.结论:短链脂肪酸激活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AMPK.

  • 脂肪酸与健康

    作者:吴健全

    脂肪酸是膳食脂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脂肪酸种类繁多,分类也相应复杂一些,按其碳链长短可分为长链脂肪酸(14碳以上)、中链脂肪酸(含6~12碳)和短链脂肪酸(5碳以下),按其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中只含有一个不饱和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中含有两个以上双键).各种脂肪酸结构不同,功能也不一样.

  • 薯类益健康

    作者:王延群

    薯类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这是一种特殊的淀粉,具有耐受消化酶的作用,食用后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在小肠内不消化吸收,只有在大肠内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等益生菌发酵降解,生成短链脂肪酸,作为结肠细胞的能量来源,有增强结肠运动的功能,可防治便秘。另外,薯类所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高于苹果,其钾的含量,在蔬菜类里排第一位。

  •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福亮;李彩霞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是机体过氧化物酶缺乏,不能将饱和极长链脂肪酸(VLCFA)切断为短链脂肪酸,导致VLCFA在脑白质及肾上腺皮质内沉积,表现为脑白质脱髓鞘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临床症状[1].本病较为罕见,主要以听觉和视觉功能损害、智能倒退及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2].

  • 纳米四氧化三铁对大鼠肠道内短链脂肪酸影响

    作者:王家家;张良剑;朱国蚌;夏宇;陈磊;盛杰;王素芳

    目的 探讨四氧化三铁纳米(nano-Fe3O4)颗粒对大鼠肠道内短链脂肪酸影响.方法 60只(雌雄各半)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5%纤维素钠对照组、低、高剂量nano-Fe3O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日灌胃给予不同剂量nano-Fe3O4,连续4周,每周以逼迫法采集新鲜粪便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道内的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 染毒第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nano-Fe3O4组雌性大鼠肠道内丁酸含量[分别为(0.05±0.02)、(0.06±0.03) μg/μL]明显下降(P<0.05),低、高剂量nano-Fe3O4组雄性大鼠肠道内乙酸含量[分别为(1.31±0.16)、(1.54±0.22) μg/μL]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nano-Fe3O4组雄性大鼠肠道内丁酸含量[(0.04±0.02) μg/μ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大鼠部分肠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杯状细胞排列疏松,柱状吸收细胞减少.结论 此实验条件下nano-Fe3O4颗粒可能对大鼠肠道内短链脂肪酸含量产生影响.

  • 异麦芽酮糖醇降低血糖及有益健康的研究动态

    作者:杰弗里·里夫赛;Ph D;R P H Nutr

    异麦芽酮糖醇(又称为氢化帕拉金糖、氢化异麦芽糖、麦芽糖乙醇、异麦芽)是来源于蔗糖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异麦芽酮糖醇有温和味道,可作为食品添加成分,为食品增加晶体结构和甜味,且没有余味,并可加强芳香食物中的香味,掩盖一些人工调味剂的金属性余味,从而增加食欲.异麦芽酮糖醇为人体的消化和代谢系统提供了多重潜在的健康益处.人体以及体内微生物对异麦芽酮糖醇的应答有多种方式,如饱腹感、口腔内非酸性、低消化性、低血糖反应、低胰岛素血反应、消化通透性、产生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盐)和益生菌(尤其是双岐杆菌)等等.本文就近年来对异麦芽酮糖醇降低血糖、改善能量代谢、维护健康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做一综述.

  • 火麻仁油对便秘大鼠肠道微生态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寒冰;吴宿慧;李根林;张颜语;齐月娟;吕宁;靳橄

    目的:通过研究火麻仁油对便秘大鼠肠道茵群的调节作用,结合肠道短链脂肪酸的测定,探讨火麻仁油润肠通便作用的科学内涵.方法: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空白组、火麻仁油组、阳性对照组.用复方地芬诺酯造便秘及肠道茵群紊乱模型.给药28 d,结束时细菌平板计数检测新鲜粪便中细菌,PCR-DGGE检测盲肠内茵群结构变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盲肠中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动物新鲜粪便及盲肠内菌群结构出现异常;与模型组相比,火麻仁油调整盲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升高双歧杆菌及丁酸梭菌属、乳酸杆菌属水平;对盲肠中SCFAs,火麻仁油使乙酸、丁酸水平增高(P<0.01,P<0.05).结论:火麻仁油能够缓解便秘状态,改善便秘动物肠内茵群结构并影响其肠内SCFAs水平.

  • 玉米须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丽艳;夏延;陈鹏;官雪莲;陈继亮;王伟明

    目的 考察玉米须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收集正常组、高脂组、模型组及给药组大鼠粪便,采用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和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组大鼠粪便的菌群多态性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ERIC-PCR指纹图谱显示,正常组在250~750 bp间显示两条特征条带,而高脂组与模型组则在100~250 bp间出现多条特征条带,250~750 bp间的条带变浅或消失,给药组的指纹图谱接近正常组;高脂组和模型组大鼠粪便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降低尤为显著,给药组三种短链脂肪酸含量相对于模型组及高脂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玉米须水提物可能通过调节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而使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进而发挥降糖作用.

  •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作者:文姝;刘欣;袁杰利;满洪升;于静;汪剑萍;唐立

    用气相色谱分析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提取物,结果表明乳酸杆菌提取物中乙酸的含量很高,双歧杆菌提取物挥发性脂肪酸种类较多,有乙酸、丙酸、异丁酸及丁酸等多种短链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短链脂肪酸很可能是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提取物抑菌的主要活性成分.

  • 基于短链脂肪酸调控5-HT探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

    作者:冯文林;伍海涛

    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失调及肠5-羟色胺(5-HT)系统紊乱是其基础病因.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可调节肠5-HT的生成,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SCFAs异于常人.目前,中医药的相关研究局限于分别通过调控5-HT、SCFAs达到治疗目的.中医药可以通过作用于肠道菌群改变SCFAs生成进而影响肠5-HT的合成与释放,降低内脏高敏性,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

  • 浅层X线治疗腋臭231例疗效观察

    作者:汤春发;王东辉;张钧;顾广绪

    腋臭是由于大汗腺排泄的汗液被皮肤表面细菌分解产生,其治疗方法有局部清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但其效果均不理想。我院1974年~1998年采用浅层X线对腋臭进行了彻底根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总结231例,男性96例,女性135例,年龄12岁~35岁。病变均为双侧,71例为应用其他方法无显著疗效或复发者,发病到就诊时间1a~8a,初诊160例。患者表现为腋部发出特殊臭味,天热汗多时为明显,影响社交活动。1.2 治疗方法:采用英国产PHILIPS和前苏联产PYW-3型浅层X线治疗机,电压97kV~120kV,电流5mA,根据不同部位选用0~0.5mm铝滤过板,管球距皮肤23cm,每次100R,总共1000R,治疗3个月后来科观察疗效,以后定期信件随访3a。1.3 结果: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出汗停止,闻不到臭味为痊愈;出汗明显减少,臭味明显减轻为有效;治疗前后病情无改善为无效。本组治愈227例,占98%,其中226例为一次性治愈,1例于3个月后行第二次治疗痊愈;有效4例,占2%,总有效率为100%。随诊3a,痊愈者均无复发,有效者1例复发。2 讨论 腋臭的病因说法不一,多数认为是来源遗传,是由于大汗腺分泌的汗液被皮肤表面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所致[1]。青春期开始,女性多于男性,这些与本文相符。腋臭的治疗多以破坏真皮下部的汗腺为目的,治疗方法虽较多,但远期效果及彻底治愈均不理想,易复发,如外用药物及电离子治疗仪的表浅治疗是达不到根治效果的,而冷冻、激光、手术又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冻伤、烧伤及疤痕挛缩等不良影响,后果严重者影响功能活动。而采用浅层X线治疗是利用X线杀菌、消炎、抑制分泌不良及生长活跃的组织细胞,减少汗腺分泌,使微血管闭塞脱毛等特性能彻底破坏汗腺,又避免了上述多种副作用,是理想的方法。本治疗是一种局部方法,射线能完全被病变组织所吸收,其照射深度可由管电压、滤过板薄厚来控制,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后果[2]。所以,我们认为浅层X线治疗腋臭可达到完全彻底根治的目的,此法简便、安全、治愈率高,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提取与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王彩;高培鑫;许竞男;于文功;路新枝

    目的:建立小鼠粪便中三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方法:使用水提法和乙醚萃取法提取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评价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并建立短链脂肪酸的HPLC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利用上述建立的体系评价新琼寡糖对小鼠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结果:确定了SCFA的乙醚萃取方法和基于HPLC的定量检测方法,被测组分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各组分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31%~2.61%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6%~105.8%之间;对喂饲新琼寡糖小鼠粪便中的SCFA检测显示,较对照组乙酸和丙酸含量提高了1倍,丁酸含量提高了0.45倍.结论:建立了小鼠粪便中SCFA的提取和定量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证明了新琼寡糖能促进小鼠短链脂肪酸的合成.

  • 气相色谱法测定猪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

    作者:耿梅梅;许丽卫;袁红朝;王久荣;孔祥峰;王敏

    目的:为了准确测定猪结肠内容物中蛋白质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含量以研究猪结肠蛋白质代谢情况,本文拟利用气相色谱建立一种更准确快速分析猪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方法.方法:实验选用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单栏饲养.试猪麻醉后放血致死,迅速剖开腹腔,收集结肠末端内容物,保存于-80℃.收集到的结肠末端内容物用偏磷酸预处理,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测定猪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结肠内容物经偏磷酸预处理3h后,在程序升温、0.8 mL/min载气流量的气相色谱条件下,内容物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得到有效分离,其回收率为93%~113%,相对标准偏差为0.46%~0.70%,变异系数小于1%.结论: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是测定动物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较为理想的方法.

  • GPR4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延胜;王宇;王博;陈福军;赵斌;杨帆;倪健;赵兴旺;于海涛;辛国荣

    目的 分析GPR43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情况,以探究GPR43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迁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留取2016年—2018年于本院肛肠科和病理科诊断为结直肠癌并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标本119例,其对应的癌旁组织119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蛋白水平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GPR4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组织分型、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T分期、血管浸润、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PR43于结直肠癌旁的正常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于细胞膜表面高表达明显,于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二者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PR43的表达情况在结直肠癌的研究中具有意义,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组织分型、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血管浸润、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GPR4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及其与T分期的相关性,有助于对结直肠癌的确定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综合性判断,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 小切口皮下剥离搔刮法治疗腋臭36例

    作者:单晶;姜淑华

    腋息亦称孤臭,是腋下大汗腺产生的分泌物在大量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等物质,从而发出刺鼻难闻的恶臭味.当夏季气温高、饮酒或情绪激动时汗液增多,臭味也往往更浓烈.本病青年、中年多见,有遗传倾向,它虽不从根本上影响身体健康,但其臭味令人不快,影响社交,以至给患者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目前,该病治疗方法颇多,但效果不一.我院采用肿胀麻醉法加小切口皮下剥离搔刮法治疗腋臭,术后瘢痕不明显,一次性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小切口皮下剥离搔刮法治疗腋臭

    作者:单晶;姜淑华

    腋臭亦称狐臭,是腋下大汗腺产生的分泌物在大量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等物质,从而发出刺鼻难闻的恶臭味.当夏季气温高、饮酒或情绪激动时汗液增多,臭味也往往更浓烈.本病青、中年多见,有遗传倾向,它虽不从根本上影响身体健康,但其臭味令人不快,影响社交,以至给患者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目前,该病治疗方法颇多,但效果不一.我院采用肿胀麻醉法加小切口皮下剥离搔刮法治疗腋臭,术后瘢痕不明显,一次性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肝胆疾病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作者:张纪伟

    肝脏与肠道微生态不但在解剖位置上,而且在功能上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可清除来自肠道的各种毒素,包括内毒素、氨、吲哚、酚类、短链脂肪酸、假性神经介质前体等,还能清除肠源性细菌、真菌等.但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免疫功能低下,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微生态可发生显著地变化.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细菌易位途径大量进入内脏器官(包括血液),产生腹腔感染、内毒素血症、脓毒血症等.内毒素血症、胃肠功能不全等又可加重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肝脏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134 条记录 3/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