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热对食用植物油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徐列兵;朱军;郭强;李梦娇;豆妮娜;蒋晔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直接分析植物油中短链脂肪酸,研究食用植物油经高温加热后油脂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方法 经高温加热的正常食用植物油样品利用皂化、酸化、萃取的方法,提取短链脂肪酸,GC-MS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正己酸、正庚酸、辛酸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0.998 9、0.996 4.以峰面积对样品的浓度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检出限分别为2.73×10-3 μg/ml、4.07×10-3 μg/ml、2.33×10-2 μg/ml,定量限分别为9.11×10-3μg/ml、1.36×10-2 μg/ml、7.76×10-2 μg/ml.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检出限低,可用于植物油中短链脂肪酸的检测.食用植物油中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与其加热程度、次数密切相关.本法有望作为煎炸老油鉴别的特异方法,同时对地沟油的鉴别检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肠道菌群-SCFAs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周达;范建高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人类体内不可或缺的“器官”,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也被证实生物学作用显著,尤其在机体代谢方面.本文就肠道菌群-SCFAs与代谢性疾病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膳食纤维平衡的基本概念

    作者:张厚德;张厚瑞

    本文介绍膳食纤维平衡的基本概念、主要争议及常见误解.膳食纤维是指人类植物性食物中不被小肠酶消化的多糖,是大肠细菌代谢的主要碳源.大肠细菌发酵膳食纤维的主要终产物短链脂肪酸,不仅是结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更重要的是参与机体生理调节.膳食纤维缺乏是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高发的关键原因之一.当代缺口大的膳食纤维不是纤维素、果胶、菊粉(果聚糖)、抗性淀粉或低聚糖,而是半纤维素,尤以精米白面膳食模式造成的木聚糖缺乏为严重.平衡膳食是实现膳食纤维平衡的根本之道.模拟平衡膳食条件下的半纤维素组成进行干预是可行的补救途径.古人类膳食的纤维组成是衡量现代人膳食纤维平衡与否的基准.

  • 短链脂肪酸对氧化应激-炎症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林丽霞;高陈林;顾峻菱;黄炜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主要是膳食纤维经肠道菌群发酵代谢的产物,主要包括乙酸、 丙酸和丁酸.近的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参与调控肠局部及全身氧化应激-炎症信号,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在炎症性肠病、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防治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对短链脂肪酸的来源及分布、 作用机制以及对氧化应激-炎症的影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 短链脂肪酸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蒙丹丽;梁列新;宋怀宇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具有1~6个碳原子的有机酸,具有挥发性,包括乙酸、丙酸、丁酸、乳酸、戊酸、己酸等.在人体中,SC-FAs主要参与肠道能量供应,可影响肠腔pH、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还可发挥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因此,SCFAs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结肠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引起学者的关注.

  • 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李桂梅

    腋臭:俗称狐臭,由于腋下大汗腺产生的分泌在大量的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等物质,从而发出刺鼻难闻的恶臭味,夏季较为突出,多见于青年男女,我省属于少数名族地区,发病率较高,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目前,治疗腋臭的方法较多,但治疗均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我可从2010年开始,应用小切口修剪法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术后效果良好,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先报如下:

  • 肠黏膜屏障及短链脂肪酸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侯龙龙(综述);李仲荣(审校)

    肠道屏障的破坏可导致许多免疫介导疾病,包括炎症性肠道疾病、食物过敏和乳糜泻。肠黏膜由不同类型的具有特定屏障功能的上皮细胞组成,肠上皮细胞内稳态的调节对黏膜防御屏障结构与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1]。相关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及相关分子途径参与肠道黏膜防御功能的调节。无论是外科手术或内科疾病,只要有肠道缺血缺氧的发生,即可能有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容易发生肠道细菌易位,可进一步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 )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肠黏膜上皮细胞发育不完善,易受缺氧、配方奶喂养和细菌感染等因素影响,导致新生儿肠黏膜损伤,而发生 NEC。有研究表明,肠道内短链脂肪酸可改善新生儿早期肠道发育,是维持新生儿肠道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3]。现就肠黏膜屏障及短链脂肪酸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做一综述。

  • 他克莫司对大鼠体内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作者:黄中力;蒋亚梅;宋涂润;王显丁;范钰;刘金鹏;王志灵;王莉;林涛

    目的 探讨使用他克莫司(FK506)的大鼠体内短链脂肪酸(SCFA)的变化及其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只SD大鼠分为FK506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只.FK506组给予每日皮下注射FK506(3 mg/kg)+含10%乙醇的葵花油溶液,持续4周;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等量的含10%乙醇的葵花油溶液,持续4周.给药期间每周测量2组大鼠体质量.给药结束后,检测两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血液和粪便中的SCF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第2、3、4周FK506组大鼠的相对体质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FK506组大鼠在给予葡萄糖后0、30、60 min时血糖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与对照组比较,FK506组大鼠粪便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FK506可导致大鼠血糖水平升高,这种升血糖的作用可能由大鼠粪便SCFA含量降低引起.

  • 短链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晓;王新颖;李宁

    随着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人们发现肠道内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对于机体有重要作用,在部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也扮有重要角色。肠道内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与机体的关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短链脂肪酸的种类与分布、生理功能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综述短链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 慢性肾脏病肠道微生态异常致相关代谢产物变化及器官损害

    作者:杜怡;王玲;贾洁爽;袁伟杰

    肠道微生态可通过诸多方面影响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肠道代谢产物是肠道微生态中影响机体器官功能代谢的重要介质,本文主要探讨肠道代谢产物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fate,PCS)、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短链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及其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CKD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减少毒性代谢产物的治疗方式,希望为CKD的治疗提供新靶点、新途径.

  • 大黄牡丹汤对肠道菌群的体外作用

    作者:郑彦懿;温如燕;罗霞;周联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对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6S rDNA测序法、平板计数法和气相色谱法考察大黄牡丹汤对肠道菌群及其分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功能的影响.[结果]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拟杆菌属、埃希菌属细菌明显减少,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变形菌属细菌增多.平板计数结果表明大黄牡丹汤能显著抑制脆弱拟杆菌体外增殖(P<0.001).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大黄牡丹汤可显著抑制SCFAs的分泌(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是大黄牡丹汤发挥药效的靶点.

  • 短链脂肪酸在肠道中的生理作用

    作者:蒙丹丽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短链脂肪酸对肠道的能量供应、肠黏膜屏障的维持、肠道高敏感和肠道动力的调节、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效应等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短链脂肪酸的生理作用及其与肠道相关疾病的关联及其内在机制,对肠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重要意义.该文就短链脂肪酸在肠道中的生理作用作一综述.

  • 微切口皮下剥离搔刮法治疗腋臭分析

    作者:秦鸿志;朱丹彪;龙昕

    腋臭亦称狐臭,是腋下大汗腺产生的分泌物在大量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等物质,从而发出刺鼻难闻的恶臭味[1].当夏季气温高、饮酒或情绪激动时汗液分泌增多,臭味也往往更浓烈.本病青、中年多见,有遗传倾向,它虽不从根本上影响身体健康,但其臭味令人不快,影响社交,以致给患者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目前,该病治疗方法颇多,但效果不一.我院自2003年5月到2004年6月,采用肿胀麻醉法行小切口皮下剥离搔刮法治疗腋臭,术后瘢痕不明显,一次性治愈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临床微生态学研究进展

    作者:阮国涛

       近二十年来,微生态学迅速崛起和发展,不仅导引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按微生态学规律在发展,而且在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治疗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阶段中都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尤其是保健医学更为重要,是二十一世纪先进的生态医学的主要体现。  微生态学的出现提出了抗感染的新战略即由抗菌时代演化为促菌时代。由于抗菌素大量而广泛的使用,在治疗外源性感染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机体的正常有益菌群,导致内源性感染或机会感染。更为严重的是抗菌素的应用促进细菌之间耐药因子(R因子)的自然传播,使细菌自身不断优选出更高致病性和传播性新菌种,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威胁。细菌由敏感菌转化为耐药菌只需十几个小时,而一个新抗菌素问世要几年、十几年。  目前所提倡的“促菌治疗”是利用“益生菌”(包括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如乳酸、醋酸短链脂肪酸和酶类)促进或改善微生态平衡,提高正常菌群的生物抗拮能力,达到增强抗感染的目的。  微生态学在临床上的进展不仅限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近几年来在新生儿科,婴幼儿疾病、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口腔科、妇产科、泌尿科甚至在营养保健抗衰老领域等方面都有着广泛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 肥胖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的新靶点:短链脂肪酸及其受体信号通路的保护作用

    作者:梁荫基;林琛莅;王少娜;张玉佩;韩莉;王观龙;李媛媛;邓远军;何毅芳

    近年来,全球肥胖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上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仍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目前普遍认为肥胖相关NAFLD是一个多系统疾病,近研究也证实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肥胖相关NAFL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作为肠道菌群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肠道、脂肪组织、肝脏)介导机体炎症反应,直接或间接影响肥胖相关NAFLD的发生发展.因此,从SCFAs及其受体信号通路的角度,探讨肥胖相关NAFLD治疗的药物靶点,将是防治NAFLD的新途径.

  • 不同提取方法对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康莉;吴彬彬;罗茜;刘桂华;王春萍;杨致一;潘永龙;梁岩

    目的 测定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等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计算方法对SCFA含量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粪便中SCFA的含量,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粪便菌群.结果 在超纯水提取法中,以粪便湿重计算SCFA含量时,第4天测定的丙酸含量与第1天相比具有较大差异(t=-4.30,P=0.05);以OUT计算时,第4天测定的丁酸含量与第2天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5.63,P=0.03),而以属数目计算时,第4天测定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第1天(t =7.03,P=0.02).在硫酸过滤法中,当以OUT计算时,第2天测定的丁酸含量高于第1天(t=-4.67,P=0.04),第4天测得的总SCFA含量低于第2天(=5.98,P=0.03);而分别以湿重和属数目计算的各SCFA含量间均无显著差异.对超纯水提取法和硫酸过滤法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种提取方法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SCFA提取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采用硫酸过滤法提取、以粪便湿重计算时获得的SCFA含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不同膳食中大豆低聚糖对肠道益生菌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作者:王娅芳;孙晓红;吴国华;杨媛;穆秋月

    目的 探索不同膳食模式及添加大豆低聚糖对人体肠道部分有益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 配对筛选12名20~25岁健康志愿者,依次进行3种不同干预膳食,每周结束后取粪便测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短链脂肪酸.结果 ①有益菌群:3种干预膳食前后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比例均无明显变化.在加服大豆低聚糖7 d后,双歧杆菌比例在3种干预膳食后均有增加,而乳酸杆菌比例仅在模拟日本膳食后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短链脂肪酸:东方膳食干预后总短链脂肪酸有增加,而模拟日本膳食干预后总短链脂肪酸没有显著变化.在加服大豆低聚糖的情况下,模拟日本膳食干预7 d后乙酸、丙酸、丁酸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20~25岁健康志愿者每天加服大豆低聚糖5 g,连服7 d后,双歧杆菌比例和短链脂肪酸均增加.

  • 短链脂肪酸对肠黏膜稳态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日添;吴维;刘占举

    短链脂肪酸(SCFAs)是一类碳原子少于6个的脂肪酸,主要由饮食中纤维成分经肠道菌群酵解产生,肠道中含量较多的为乙酸(C2)、丙酸(C3)、丁酸(C4).它们能通过影响不同免疫细胞的功能参与肠道黏膜免疫反应,维持肠道稳态.目前研究发现,它们可通过识别Toll样受体(TLRs),活化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抑制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活性等参与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短链脂肪酸对肠黏膜稳态的免疫调节作用做一综述.

  • 短链脂肪酸的梯度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研究

    作者:张萍;叶利民;肖晓蓉;朱;张玉

    目的:探讨测定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琥珀酸、戊酸、乳酸的分离条件,为检测细菌终末代谢酸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反相梯度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同时分离7种短链脂肪酸所需的检测波长、流动相及梯度洗脱程序等条件进行研究.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流速1.0~2.0 ml/min,检测波长217 nm,流动相为60% 0.2 mol/L磷酸盐甲醇溶液pH 2.8的条件下,采用线性梯度洗脱,能同时分离甲酸、乳酸、乙酸、琥珀酸、丙酸、丁酸、戊酸,其保留时间分别为:3.54、4.31、4.61、5.82、6.50、14.72、24.75 min.此方法的相对标准差(RSD)为1.8%,平均回收率为92%,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4%.结论:反相梯度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测定同一标本中的乳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琥珀酸、戊酸7种短链脂肪酸,这一结果为测定细菌终末代谢酸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 短链脂肪酸对阿扎霉素B生物合成的调节

    作者:江曙;陶金华;朱丽;黄为一

    研究了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对吸水链霉菌NND-52-C菌株阿扎霉素B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表明,短链脂肪酸普遍具有促进阿扎霉素B的合成作用,而长链脂肪酸的作用则相反.在发酵至48h,添加0.1%丙酸钠和0.2%乙酸钠,阿扎霉素B的产量分别达到2120mg/L和1861mg/L,比对照提高了58.8%和39.4%.进一步研究表明,丙酸盐可通过诱导丙酸激酶的表达,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阿扎霉素B的产量.

134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