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一内侧入路拇收肌切断术结合中医手法用于拇外翻的临床研究

    作者:殷勇;钟非;谢利民;梁翠梅

    目的 对比单一内侧入路拇收肌切断术结合中医手法治疗拇外翻与常规入路拇收肌切断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35例40足HV患者.通过区组随机法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7例20足;对照组18例20足(部分双足HV患者左右足分别进入两组).治疗组采用单一内侧入路配合中医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第一趾蹼入路切断拇收肌联合腱,再经内侧截骨手术切口行截骨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12周内翻位牵拉拇趾至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0°时的拉力值;术前、术中和术后12周的HVA值;手术切口长度;术前和术后12周的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AOFAS评分)等.比较拇收肌和外侧关节囊松解及术后再黏连程度、两组的HVA纠正能力、手术创伤和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拉力值分别为(6.04±2.52)N和(6.25±2.47)N,术后12周两组拉力值分别增加至(10.10±2.02)N和(12.05±2.08)N,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周组间比较治疗组拉力值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前、术后第二天和术后12周HVA分别为(34.25±6.17)°、(11.20±2.97)°和(12.30±2.45)°;对照组分别为(34.40±8.12)°、(11.30±3.71)°和(14.80±2.62)°;两组术后第二天和术后12周HVA均比术前减小(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治疗组为(3.48±0.36)cm,对照组为(5.06±0.68)cm,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前和术后12周AOFAS评分分别为(46.75±9.12)分和(86.40±6.35)分,对照组分别为(47.40±9.26)分和(85.85±7.33)分,两组术后12周AOFAS均较术前增加(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切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以及神经血管损伤和第一跖骨头缺血坏死等不良事件.结论 单一内侧入路切断拇收肌结合中医手法治疗拇外翻与常规入路切断拇收肌的疗效相当,在防止术后再黏连方面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 微创 拇收肌 拇外翻
  • 拇展肌与拇收肌移位吻接术前、后黏弹性实验研究

    作者:王玉发;高明;马洪顺

    研究了正常拇展肌、拇收肌拉伸黏弹性力学性质和模拟拇外翻拇展肌、拇收肌移位吻接术后拇展肌和拇收肌的拉伸黏弹性力学性质.取20个足标本,解剖后暴露拇展肌与拇收肌,得出拉伸应力松弛、蠕变等数据.对断裂后的拇收肌和拇展肌模拟临床手术进行移位吻接,对10个拇展肌和10个拇收肌标本做腱与腱吻接,另各取10个拇收肌、拇展肌标本做了腱与骨膜吻接.对吻接后的标本进行拉伸实验,得出了吻接术后各组拉伸应力松弛、蠕变曲线.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蠕变曲线及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和归一换化蠕变函数.

  • 罗库溴铵对眼轮匝肌和拇收肌临床药效学比较

    作者:冉建;欧阳葆怡

    目的 比较罗库溴铵对眼轮匝肌和拇收肌临床药效学的差异.方法 选择心、肺、肝、肾和神经肌肉功能基本正常的30~50岁全麻普外及妇科手术患者男女各10例,丙泊酚和芬太尼维持麻醉.静注罗库溴铵0.3 mg/kg后,记录同侧眼轮匝肌和拇收肌诱发颤搐反应的抑制过程和恢复过程.结果 拇收肌的显效时间和达到大抑制程度的时间[(41.0±8.3)s和(241.3±60.8)s]与眼轮匝肌[(42.0±7.9)s和(276.0±62.6)s]基本相同(P>0.05),而大抑制程度(95.3%±5.2%)比服轮匝肌(67.7%±15.3%)显著增高(P<0.01).T1(4个成串刺激中的第1个肌颤搐反应)恢复到基础值50%和75%的时间,拇收肌[(19.8±5.1)min和(24.1±6.2)min]与眼轮匝肌的[(17.5±8.7)min和(27.3±8.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1恢复到基础值95%和100%的时间,拇收肌[(29.2±7.6)min和(31.1±8.3)min]明显比眼轮匝肌[(37.4±9.0)min和(40.0±9.1)min]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OFr恢复到基础值80%的时间,拇收肌[(30.2±8.1)min]和眼轮匝肌[(28.8±8.8)min]基本相同(P>0.05).结论 中青年患者给予1倍ED95罗库溴铵对眼轮匝肌和拇收肌阻滞过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眼轮匝肌大阻滞程度显著比拇收肌低,以及肌肉松弛效应完全消除时间显著比拇收肌长,而起效时间则基本相同.

  • 模拟足拇展肌与拇收肌移位吻接术生物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作者:王玉发;韩雪梅;马洪顺;褚怀德

    研究了正常拇展肌、拇收肌拉伸力学性质和模拟拇外翻拇展肌,拇收肌移位吻接术后拇展肌和拇收肌的力学性质.取10个足标本,解剖后暴露拇展肌与拇收肌,将标本固定于电子万能试验机底座上,由钢丝绳吊钩沿拇收肌、拇展肌纵行方向钩住、钢丝绳上端固定于试验机上夹头上,驱动机器,对标本施加拉应力,直至拇收肌或拇展肌断裂,得出拉伸大载荷、应力、应变等数据.对断裂后的拇收肌和拇展肌模拟临床手术进行移位吻接,10个拇展肌标本做了腱与腱移位吻接,另取10个拇收肌标本做了腱与腱吻接,10个拇收肌标本做了腱与骨膜吻接.分别对吻接后的标本进行拉伸实验,分别得出了吻接术后各组的拉伸大载荷、应力、应变等数据和曲线.以多项式,用小二乘法得出了各组标本的应力-变关系表达式及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拇收肌的应力与拇展肌接近.拇收肌应变大于拇展肌.模拟临床手术拇展肌腱与腱吻合拉伸强度大于拇收肌腱与腱吻合.应变小于拇收肌腱与腱吻合,拇收肌移位腱与骨膜吻接强度低于腱与腱吻合,二者应变较接近.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 单次注射异丙酚对手术病人磁刺激拇收肌运动神经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余革;张兴洁;杨凤泉;欧阳葆怡

    异丙酚的连续输注对运动神经诱发电位(MEP)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单次注射异丙酚对外周神经传导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拟将磁刺激点置于C7水平,诱发拇收肌(AP)的MEP,旨在观察单次注射异丙酚对手术病人磁刺激AP的MEP的影响.

  • 改良麦氏法治疗拇外翻临床观察

    作者:高南翔;王景文;张晓涛

    我院1995-2003年对9例17足中重度拇外翻患者运用拇收肌联合腱修整、选择性止点重建动力结构的改良麦氏法(Mcbrid方法)治疗拇外翻,获得良好的疗效.

  • 青年女性拇外翻畸形病因分析

    作者:张远鹰;刘美含

    第一跖骨内翻,拇趾斜向外侧,称拇外翻.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第一跖骨向内位移,拇趾因拇收肌和拇长伸肌牵拉而斜向外侧的畸形.尤以青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发病后常并发足痛、拇滑囊炎,甚至骨关节炎,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现将2003年11月-2004年3月吉林大学临床三系在校100名女大学生的拇趾外翻情况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 拇主要动脉变异合并掌浅弓异常一例

    作者:周志帅;马建军;石静宝;李辉

    在制作一成人左上肢血管神经标本过程中,发现拇主要动脉变异合并掌浅弓异常,现报道如下.异常拇主要动脉由桡动脉的腕背支在鼻烟窝处穿入第1骨间背侧肌的同时发出,走行于第1骨间背侧肌浅面,在第一掌指关节处发出3个分支,分别形成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和1支与掌浅弓汇合的动脉,其直径依次为1.78mm、 1.80mm、 1.02mm,由变异拇主要动脉发出的1支动脉绕过虎口在拇收肌浅面与掌浅弓汇合,全长4.38cm.

  • 改良Mcbride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闫行超;刘志刚;潘月海;贾晓燕;刘鉴锋;张亚楠;邵江波;刘彬

    目的:探讨改良Mcbride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改良Mcbride术治疗的拇外翻32例(52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年,平均3.1年;男2例4足,女30例48足,手术年龄在21~59岁,平均41.6岁。结果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优29足(55.8%),良17足(32.7%),优良率为88.5%;拇外翻角(HVA)较术前平均纠正了13.68°,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较术前平均纠正了3.24°。结论此术式能有效地减小增大的拇外翻角,同时也缩小第1、2跖骨间角,复位相对脱位的籽骨,有效地去除或减缓拇囊炎症状。此方法创伤小,恢复快,能较好的解除患者的疼痛,改善足部外形,对于轻、中度拇外翻患者来说可优先考虑软组织修复手术进行矫治。

  •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评价对拇收肌离断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笃伦;朱新安;杨广忠;陈增保

    在拇收肌坏死,拇指挛缩病人粘连松解手术中,需要切断残余拇收肌纤维.基于担心影响手功能的恢复,不易决定手术方式,而进行了对97例手的拇收肌的尸体解剖,观察及分析拇收肌的附着点位置及其纤维走向和着力方向,判断其对掌作用应大于收拇作用.而对掌功能是由多块肌肉共同完成的,缺少拇收肌,不会明显影响手的对掌功能.对5种临床简易功能测量结果显示,进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证明切断拇收肌对手的功能仅有轻度影响.

  • 拇收肌腱弓处尺神经卡压征的应用解剖

    作者:赵少平;王斌;郑桓;崔胜杰

    目的:为拇收肌腱弓处的尺神经卡压征机理和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0个(40侧)成人尸体标本手的拇收肌腱弓,对拇收肌起始部的纤维弓状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0侧中37.5%(15侧)存在纤维弓状结构;其中呈膜性的(A型)占73.3%(11侧);呈索带状(B型)占26.6%(4侧).肌纤维弓状结构长平均3.7±0.6 mm.结论:部分人手存在拇收肌起始部的纤维腱弓,形成神经血管腔隙,腔隙内压增高可导致尺神经终末运动支嵌压征.治疗是在第3掌骨基底部切开腱弓减压.

  • 遗传性垂直距骨伴拇指内翻爪状畸形两家系18例

    作者:仲伯蒙;殷学军;张亚君;沈红雷;杨跃

    家系1 先证者,男,13岁.因右足马蹄内翻畸形5岁时在外院作跖腱膜松解、跟腱延长术,而后畸形复发入我院.查体:发育良好,心、肺、腹正常,右足马蹄内翻畸形,左足呈舟形足畸形,双手呈拇指内翻爪状畸形,Froment征阳性.双侧拇收肌、拇短屈肌、骨同肌、小鱼际肌瘫痪但无感觉缺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X线摄片示:右足马蹄内翻畸形,左足先天性垂直距骨.结合家族史诊断为:遗传性垂直距骨伴拇指内翻爪状畸形,家系调查见图1.该家系中仅先证者右足为先天性马蹄内翻畸形,其余发病者均为双足垂直距骨,且双手畸形随年龄增长而愈加明显.

  • Chevron截骨治疗中度拇外翻是否保留拇收肌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晓明;郭东辉;石国君;袁福禄;张洪相;韩广普

    目的:比较Chevron截骨治疗足拇外翻术中切断拇收肌和保留拇收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Chevron截骨治疗拇外翻畸形31例39足,术中拇收肌切断组15例20足(A组),保留拇收肌组1 6例19足(B组).结果:A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闻夹角分别改善(16.7±2.0)°、(5.1±0.7)°,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4.4±4.4),术后1足拇趾背内侧出现麻木,2足拇趾外侧麻木,1足出现跖骨头坏死,1足出现截骨端延迟愈合;B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7.1±1.5)°、(5.6±0.8)°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4.0±3.9,1足拇趾背内侧出现麻木.两组比较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evron截骨治疗中度足拇外翻术中切断拇收肌和保留拇收肌的临床疗效相近,但是术中切断拇收肌存在并发症增加的风险.

  • 桡动脉鼻烟窝穿支串联皮瓣修复虎口贯穿组织缺损1例

    作者:周小祥

    2004年,我科应用桡动脉穿支串联皮瓣修复虎口贯穿组织缺损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左手虎口被冲床击伤致贯穿组织缺损,疼痛,出血1小时"入院.查:一般状况良好,专科检查左手虎口背侧约3.0cm×3.0cm的组织缺损,拇收肌,拇对掌肌部分缺损,虎口掌侧约2.0cm×2.0cm的组织缺损,掌背侧伤口贯通,虎口缘约1.5cm皮肤相连,拇对掌内收功能稍受限,拇、食指血运感觉均正常.

  • 拇指蹼的重建

    作者:黄一雄;侯明钟

    一拇指蹼的相关解剖拇指蹼(thumb web-space)通常是指拇指和示指之间的第一指蹼(first web-space).由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组成.皮肤下面在背侧为第一背侧骨间肌,掌侧为拇收肌.拇内收肌[1]有两个头,横头起自第三掌骨掌面全长;斜头起自头状骨、小多角骨、屈肌支持带和桡侧腕屈肌腱鞘.而拇短屈肌起点也有两个头,浅头起自腕横韧带远段的桡侧、桡侧屈腕肌腱鞘和大多角骨嵴;深头起于小多角骨掌面及头状骨,因此也有将此肌称之为第一掌侧骨间肌.正常拇指蹼的功能解剖基础[1]是(1)小多角骨和第一掌腕关节;(2)第一掌侧骨间肌、拇收肌及其他们之间的筋膜;(3)大鱼际系统的完整性.上述结构病变往往会影响拇指蹼的大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