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测量儿童枢椎椎弓根和椎板数据及其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薛文;刘林;钱耀文

    目的 探讨在儿童寰枢关节固定或枕颈融合手术中,采用3.0 mm和3.5 mm直径螺钉固定枢椎椎弓根和椎板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一组连贯的113例2~9岁儿童上颈椎CT检查资料,排除了其中影像学诊断有异常报告的28例,对85例通过测量,获得了170个枢椎椎弓根和椎板直径大小数据,采用x2检验,比较对直径3.0和3.5 mm直径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用同样的方法对获得的170个寰椎侧块峡部(即椎弓根)数据,采用x2检验,比较直径3.0和3.5 mm直径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结果 儿童枢椎有21.7%的椎弓根和62.9%椎板能容纳直径3.5 mm螺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11.26);有43.5%椎弓根和78.8%椎板能容纳直径3.0 mm螺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x2=17.45);儿童寰椎侧块有92.9%能容纳直径3.5 mm螺钉,100%能容纳直径3.0 mm螺钉.结论 在儿童寰枢关节固定或枕颈融合手术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固定方法.

  • 经C1、2关节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

    作者:杨建东;王静成;冯新民;蒋百川;贾连顺;陶玉平;胡翰生

    目的 探讨经C1、2关了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方法 11例寰枢椎骨折或不稳需行寰枢椎融合患者,经颅骨牵引基本复位后行C1、2关节突螺钉联合Gallie手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植骨融合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和术后无神经、椎动脉损伤表现.术后枕颈部冬痛消失7例,明显缓解4例.1例双上肢麻木术后明显好转.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示寰枢椎稳定性好.平均随访7.8个月,11例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并发症.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未见明显减少,旋转活动平均丧失34.6%.结论 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寰枢椎生物力学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

    作者:刘伟;宋滇文;严望军;马君;贾连顺

    目的 探讨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后路椎弓根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4年8月~2007年7月收治的16例因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导致的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患者,采用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行后路植骨融合.观察术后寰枢椎复位及植骨融合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3.8年,平均2.2年,寰枢椎脱位复位程度均达90%以上,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结论 后路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治疗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 椎动脉V3段的解剖研究及在寰枢椎椎弓根置钉中的应用

    作者:武兴国;黄健;蒋煜青;郭伟康;王军

    目的 为临床置入寰枢椎椎弓根钉如何避免损伤椎动脉寻找解剖学依据.方法 成人头颈部尸体标本10具20侧,解剖观察椎动脉V3段走行特点并研究其相对寰枢椎椎弓根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 椎动脉V3段在椎动脉沟内走行时,椎动脉与椎动脉沟底部距离从外向内逐渐增大,窄处为椎动脉沟外缘,此处与相应椎动脉下缘的距离为(1.46±0.98)mm,距中线为(20.45±2.19)mm.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处椎动脉下缘距椎动脉沟底部的距离为(1.99±0.85)mm.枢椎横突孔内缘与椎动脉内缘的距离为(2.3±0.4)mm.发现寰枢椎椎弓根处VA变异不适合置钉者各一侧.结论 大部分寰枢椎椎弓根钉进钉点是安全的,但由于寰枢椎发育及椎动脉V3段变异并不少见,椎弓根钉置入时应尽量个体化.

  • 正常成年人寰枢椎直立主动旋转运动特征的研究

    作者:李浩曦;陈兆雄;刘涛;周军;刘晓明;黄宇峰;吴德升

    目的 观察正常成年人头部直立主动旋转过程中C1相对于C2的运动特征.方法 纳入健康成年志愿者20名,志愿者坐于(标准坐姿)双平面X线投射系统内,并指导其持续主动旋转头颈部以进行动态测试.收集9个动态测试的反射标记数据和双平面X线片,其中屈曲伸展、横向弯曲、轴向旋转各3个.将志愿者的CT影像重建造模,采用跟踪技术记录C1、C2椎体的运动.结果 C1、2旋转与头部旋转呈线性相关,旋转中间线在头部旋转大约30°处变为非线性.在头部轴向旋转过程中,C1相对于C2的大轴向旋转角度为22.4°~47.5°(36.8±6.7)°;同时也观察到C1相对于C2的耦合旋转运动,屈伸3.6°~28.4°(7.8±4.8)°,横向弯曲3.0°~17.7°(9.8±3.8)°.C1相对于C2也发生平移,在椎体内侧从左往右平移3.8~12.0(7.8±1.5)mm,上下平移0.6~4.6(2.2±1.2) mm,前后平移1.4~5.5(3.3±1.0) mm.结论 寰枢椎失稳在静态影像学成像中容易被忽视,应用跟踪技术在头部直立主动旋转过程中可以明确寰枢椎三维运动学特征,有利于诊断寰枕关节动态不稳.

  • 术中牵引复位后路植骨内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

    作者:胡文跃;全仁夫;谢利军;许建柱;武中庆

    寰枢关节不稳是指寰枢椎及其相关结构由于先天发育、创伤、炎症、肿瘤等因素使枕颈部的解剖结构发生异常,失去稳定性,治疗上畸形本身将不可逆转,而不稳定和脊髓压迫症则是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1].本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15例寰枢关节不稳,采用经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X线与CT检查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价值

    作者:许斌;王与荣;赵建宁;陈跃先;吴苏稼;施鑫;陆维举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影响寰枢椎区域稳定性的严重损伤,该类损伤如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其后果将十分危险.自2000年10月~2004年1月同时采用X线及螺旋CT检查诊断齿状突骨折,明显提高了确诊率.本文就齿状突骨折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及其优缺点等问题进行讨论.

  • 无脊髓损伤的上颈椎损伤漏诊八例体会

    作者:焦尚起;顾红卫;刘文俊;戴力扬

    我科自1988~1998年共收治寰枢椎骨折脱位22例,其中漏诊8例.现就有关漏诊原因及诊治体会作一分析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小29岁,大58岁,平均43岁.交通伤5例,运动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寰椎后弓骨折1例,枢椎椎弓骨折2例,齿状突骨折2例,寰枢椎旋转半脱位3例.伤后就诊时间4 h~72 h,平均21 h.

  • 齿状突解剖与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现状

    作者:王会同;陈振强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累及寰枢椎区域稳定性的严重损伤,发生率约占颈椎损伤的10%.由于具有特殊的解剖学结构,其不愈合发生率也较高,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急性或延迟性颈椎脊髓压迫并危及生命.

  • 寰椎横韧带损伤

    作者:李超;倪斌

    寰椎横韧带是寰枢椎稳定成分中基本、重要的韧带[1-4].它限制齿突活动范围,阻止寰椎向前半脱位.寰椎横韧带断裂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创伤,伤后极易发生寰椎向前脱位,从而导致上颈髓的损伤以至死亡,危险性极大.上颈椎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包括韧带损伤的发生率比人们想象的要普遍[5].

  • 上颈椎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强华;贾连顺

    上颈椎损伤系指寰枢椎及其附属结构因创伤而致骨折、韧带撕裂、关节脱位等,该类损伤并非少见.由于其解剖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与颈椎其他部位的损伤,在损伤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试就近年来对此损伤的研究,特别是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对《Atlas钛缆治疗上颈椎损伤》和《枕颈CCD在上颈椎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二文的一点意见

    作者:谢宁

    拜读了贵刊2003年第18卷第1期作者王立邦的(简称)和作者练克俭的<枕颈CCD在上颈椎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简称)两篇文章,此二文均涉及到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基本原则,二位作者分别用Atlas钛缆和枕颈CCD及枕颈CD作了一些工作.

  • 寰枢椎不稳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陈雪

    目的:探讨寰枢椎不稳病人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寰枢椎不稳病人的患者做好术前训练、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予以康复训指导,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出院后30例患者获得随访,无脊髓损伤患者生活均能自理, 13例合并有脊髓损伤表现者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提高约1级,其中1例A级损伤恢复至C级,1例B 级至D级.结合高压氧等治疗后,多数患者生活能部分自理.结论:加强对寰枢椎不稳患者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寰枢椎 不稳 护理
  • 1例寰枢椎关节脱位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作者:谷丽娜;赵岩;尚鑫

    寰椎枢椎为颈1、2椎体,寰椎与枢椎之间连结构成寰枢关节,寰枢关节脱位具有潜在危险性,因高位脊髓是呼吸中枢所在,如受损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造成死亡,故手术危险性极大,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尤为关键,我科于2004年2月收治1名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枢关节脱位,脊髓损伤、不全瘫的患者,并成功实施了寰枢椎减压手术,现病人已康复出院,下面介绍一下对该患者整个护理过程的体会.

  • 早期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联合乙哌立松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余晓;雷志雄;张建光;王清富;李金盘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联合乙哌立松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8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寰枢椎半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早期持续牵引(对照组)和间歇牵引(观察组)治疗,并给于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观察复位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寰齿前间隙和齿状突双侧间隙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间歇牵引联合乙哌立松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可获得与持续牵引相似的颈椎稳定性.

  • 3D打印及术前数字化设计辅助椎弓根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作者:史玉林;王炳武;刘伟强;于明东;张晓霞;潘洪发;李志卫;李曰众

    背景:临床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有一定难度.目前,辅助寰枢椎椎弓根钉置钉的方法众多,但大多存在设计、操作使用繁琐复杂等问题.目的:总结分析3D打印及术前数字化设计辅助椎弓根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8至2017年12月使用术前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辅助置钉治疗的14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26~67岁,平均(47.3±13.8)岁.陈旧性骨折5例,齿状突畸形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术前将患者的寰枢椎CT数据导入Mimics17.0软件,生成三维模型,数字化设计椎弓根螺钉的佳钉道并生成相应文件,测量记录进钉点的位置及钉道的内倾角、头倾角数据.通过3D打印机打印实物模型.在实物模型上模拟置钉.术中根据术前设计完成螺钉通道,攻丝后置入螺钉.术后行CT扫描比较手术前后内倾角、头倾角变化,并进行螺钉位置分级,评价螺钉准确性.随访确定患者恢复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200 min,平均(146±34) 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平均(213±45)ml;透视5~11次,平均(7.4±1.5)次;术后拔管前引流总量90~200 ml,平均(140±34)ml.共置入56枚螺钉.螺钉准确性:0级占94.6% (53/56),I级占5.4%(3/56),Ⅱ、Ⅲ级为0.手术前后螺钉内倾角和头倾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36个月,平均(18.6±8.1)个月.无椎动脉、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出现.至末次随访均植骨融合,VAS评分从术前(3.9±11)分(3~6分)降至(0.9±0.6)分(0~2分),9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 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通过3D打印及术前数字化设计辅助寰枢椎不稳治疗,方法简便,可充分了解局部情况,指导手术,提高置钉准确性.

  • 枢椎椎板螺钉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维虎;胡勇;孙绍华;赵刘军;蒋伟宇;刘观牋;顾勇杰;徐荣明

    目的 探讨枢椎椎板螺钉技术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后路枢椎椎板螺钉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3~73岁,平均45岁.Anderson Ⅱ型和Ⅲ型齿突骨折19例,寰椎横韧带断裂1例,先天性游离齿突并寰枢椎不稳2例,寰椎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7例,不典型Hangman骨折并C2-3不稳1例,C2-3创伤性不稳5例.患者均采用颈椎后路Vertex钉棒系统固定.结果 35例患者共置入枢椎椎板螺钉68枚,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5.5个月.随访时X线片均未见明显颈椎不稳、内固定失败及螺钉松动退出.11例患者螺钉穿出椎板背侧,但无症状出现结论枢椎后路经椎板螺钉技术固定牢固,操作简单,相对安全,特别适用于C2椎弓根发育异常或骨折不能采用椎弓跟固定的患者.

  • 经口咽入路行上位颈椎手术

    作者:金明熙;谢林;李小川;吕刚;常楚;屠冠军;李长友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手术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全组手术共17例。行寰枢椎融合术14例,减压融合术3例。统计感染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术后感染,平均手术时间3h 15min,平均出血量150ml。结论:选择好适应证,重视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经口咽入路上位颈椎手术是安全、简捷、有效的手术方法。

  • 对我国近20年来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文献的统计分析

    作者:谭明生;李显;董亮;刘楚吟;吴迪;麻昊宁;移平;杨峰;唐向盛

    目的:统计分析我国近20年来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文献,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以“寰椎”、“枢椎”、“寰枢椎”、“外科治疗”为关键词,检索199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4个国内权威数据库,及相关文章的国内外参考文献.纳入包含寰枢椎脱位具体手术方式的期刊文献,排除手术方式交代不清、同一单位或时间重复文献和护理类文献;统计分析内容:①文献来源的地区分布;②文献期刊源分布和引用频次及其排行;③手术例数的年度分布;④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929篇,符合纳入标准363篇,发表文献排名前三地区为广东、浙江、湖南,期刊为《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被引用频次前三的文献为“寰椎测量及其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研究”、“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初探”、“寰枢椎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文献病例总数7526例,1993~2000年病例数544例,手术方式主要为U型棒钢丝捆绑枕颈融合、Gallie钢丝、椎板夹等固定技术;2001~2006年病例数2673例,2007~2012年病例数4309例,主要术式为经寰枢椎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枕颈钉板或经前路松解后路或前路一期复位螺钉固定技术.7526例手术患者中,死亡患者23例(0.31%);并发症依次为切口感染、静脉丛损伤、置钉错误、神经根损伤、术后再脱位和植骨不融合.结论:10年前我国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是以后路非螺钉固定融合为主;近10年来,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为主,特别是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具有良好的疗效,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创新,发表的原创手术治疗文献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

  • 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分析

    作者:蒲兴魏;罗春山;邱冰;王翀;赵国权;陆廷盛;姚书眈;陈啟鸰

    目的:探讨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期间行寰枢椎手术的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5~56岁,平均43.3±8.7岁;寰枢椎骨折脱位13例,寰枢椎畸形4例.术前将患者的寰枢椎CT数据导入Mimics17.0软件,生成目标椎体的三维模型,使用逆向工程原理设计与其表面相吻合的反向模板及椎弓根螺钉佳钉道并生成相应导向通道,标杆相对通道向内侧平移约10mm,将导向通道及标杆与模板拟合一体,设计形成带有导向通道和标杆的改良导航模板.将设计好的导板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在3D模型上模拟置钉,体外试验确认方案可行后再将改良导航模板消毒、灭菌并应用于临床.术中将改良3D打印导板与寰枢椎紧密贴合.术者分别以电钻及手钻通过导向通道,以标杆为参照物及导向杆,通过导向通道钻探螺钉通道后取下导板,攻丝后顺钉道置人椎弓根螺钉.将术前规划钉道与术后螺钉配对拟合进行螺钉精确性分析,并以Kawaguchi等评价法判断螺钉位置的优劣等级.结果:手术时间106±11min,术中出血量为220±73ml.共置入68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寰椎与枢椎各34枚.术前预设进钉点、内倾角及头倾角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awaguchi等评价法显示:0级占97.06% (66/68),Ⅰ级占2.94%(2/68),有2枚螺钉穿破骨皮质,Ⅱ、Ⅲ级螺钉数为0.结论:通过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与术前预设佳钉道的吻合度、精确匹配术前计划,可提高临床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减少偏差.

293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