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作者:高学祥

    目的 分析抗凝血液标本放置不同的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100例健康状况良好的体检者的抗凝血,离心后,采用日本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立即检测的结果为对照组.结果 标本放置4℃24h、36h、48h、72h以及4天APTT都呈显著性延长趋势(P<0.05),在12h,APTT无明显延长,而PT值在12h、24h、36h、48h检测无显著性延长(P>0.05),而在72h、4天时间点检测PT都较前呈现显著性延长(P<0.05).以本试验室参考范围PT:11~14s,APTT:24~36s判断,则第4天检测PT、APTT的结果有75%标本PT值变为异常,62%标本APTT值变为异常.结论 血液标本检测后放置冰箱保存的时间长不得超过72h,对于检测结果接近参考范围上限的标本则保存时间长不得超过48小时.

    关键词: PT APTT 时间
  • 不同抗凝剂对PT、APTT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俊玲

    目的 探讨肝素、EDTA、枸橼酸钠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用北京世帝LG-PABER型血凝仪检测EDTA抗凝血浆和混入不同浓度肝素的枸橼酸盐抗凝血浆PT、APTT的值.结果 使用枸橼酶钠抗凝剂的血浆中肝素浓度小于0.042 U/ml,对APTT测定值无影响.当血浆中肝素浓度小于0.375 ml时,对PT测定值无影响;EDTA抗凝的血浆的PT、APTT值,明显高于枸橼酸盐抗凝血浆(P<0.01).结论 肝素治疗应个体化,在静脉采血时应严禁污染肝素,禁止在套管中采血,禁止用EDTA真空抗凝管抽血做PT、APTT.

    关键词: 肝素 EDTA 枸橼酸钠 PT APTT
  • 各种实验条件对PT和APTT测定值的影响

    作者:孔妍;赵丽华

    目的 探讨各种实验条件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测定采血后标本放置不同时间、溶血以及乳糜血标本对PT和APTT结果 的影响.结果 样本放置8小时(h)APTT结果 有显著性差异.无溶血组与溶血组之间、无乳糜血与乳糜血之间PT和APTT结果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定PT和APTT标本必须在4h内进行测定,无溶血、无乳糜血时才能测出较准确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 PT APTT 乳糜血 溶血
  • 贫血对PT和APTT检测的影响

    作者:史占林;刘新记;付红芹

    目的 探讨贫血患者对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检测96例贫血患者PT和APTT.严格按照血液与抗凝剂9:1的比例抗凝作为第一管,再根据患者HCT结果依公式(抗凝剂量(mL)=(100-患者红细胞比容)×0 00185×血量(mL))求出校准采血量,按校准采血量进行采集血样后作为第二管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在HCT>0 25时,2次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HCT≤0.25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应严格掌握采血量.

    关键词: PT APTT 贫血 采血量
  • 不同测定时间-20℃保存标本的PT、APTT结果比较

    作者:叶祥菊;刘成花

    PT和APTT是手术前必查的项目,要得到准确的结果,首先要做好质量控制.其中标本的保存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由于凝血因子易失活,因此严格的标本保存措施是分析前质控的重要内容.

  • 胃内容物潜血阳性患者血红蛋白与凝血指标关系分析

    作者:张松;高继书;樊锡凤;孙桂兰;何兴娟;武湘云

    目的:探讨胃内容物潜血阳性患者血红蛋白( Hb)的含量高低与其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379例胃内容物潜血阳性患者,分为男、女2组,根据男女Hb正常参考范围,将男性患者分为Hb≥120 g/L( Hb正常组)及Hb<120 g/L(贫血组)2组;将女性患者分为Hb≥110 g/L(Hb正常组)及Hb<110 g/L(贫血组)2组;同时男女各设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D-二聚体( D-dimer)水平,分别观察上述三种检测指标在男女相应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男女患者各组P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PTT及D-dimer检测结果为男性Hb 正常组[(29.1±3.4)s、(0.23±0.12)g/L]、贫血组[(28.1±2.9)s、(0.45±0.26)g/L]、正常对照组[(30.1±0.6)s、(0.26±0.09)g/L]。贫血组与Hb正常组( t =2.04, P <0.05;t =3.55, P <0.05)及对照组( t =2.23, P <0.05;t =3.29, 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b 正常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PTT和D-dimer检测结果女性Hb正常组[(30.1± 3.4)s、(0.21±0.14)g/L]、贫血组[(29.1±2.8)s、(0.42±0.19)g/L]、对照组[(31.1±3.2)s、(0.22±0.15)g/L]。贫血组与Hb正常组( t =1.99, P <0.05;t =3.01, P <0.05)及对照组( t =2.03, P <0.05;t =2.83, 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b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大的患者机体明显处于高凝状态,临床上应考虑给予对症治疗。

  • 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含量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黄锦莲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含量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51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及D-二聚体含量增多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血浆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含量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杨娇英;梁淑莲;招达文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28~40周)孕妇PT、APTT、FIB和TT凝血四项的变化.方法:用北京赛科希德SF-8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50例晚期妊娠孕妇与150例正常育龄未孕女性凝血指标PT、APTT、FIB和TT.结果:两组人群血凝变化指标中,APTT(P<0.05)有显著性差异,PT(P<0.001)、FIB(P<0.001)、TT(P<0.002)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晚期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血凝有显著性差异.定期观察孕妇体内凝血状况,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治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妊娠晚期 PT APTT FIB TT
  • 手术前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榕生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是临床外科手术前患者止凝血功能检查的常规检测项目[1],特别是近年来全自动血液凝固仪的广泛使用,已成为全血凝同时间(CT)的代替试验.本文对手术前凝血试验结果PT、APTT延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浅谈凝血试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军;董毅娟

    检验医学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大部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检验结果真实准确的前提.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临床医师的医嘱和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中的质量控制.血栓和止血试验中目前除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标准化外,纤溶等试验尚未标准化和规范化,所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更加重要.现探讨如下.

  • 抗凝剂比例对APTT检测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宏魁;邹掌玉;吴雄

    工作中,我们发现抗凝剂的比例不同,对凝血酶时间(APTT)测定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抗凝剂 比例 APTT
  • 不同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章小东;郑穗瑾;彭兰芬;黄文彩;罗辉;蒋友明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等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德国德灵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PT APTT TT FIB 高凝状态
  • 临床血栓与止血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探讨

    作者:陈晓燕

    利用血凝分析仪进行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纤维蛋白原(FIB)]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抗凝药剂量监测及预后分析,准确的检测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将实际工作中有关血栓与止血检测中全程质量控制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标本采集后测定时间探讨

    作者:尹作骥;郝雅娟;禹兰梅

    部分住院患者、护士无法在晨起采血时与其他检测项目一起采集标本,需等到上午再采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这样既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又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也给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我们对50例临床标本做了1、4、5 h检测的比较.

  • 脂血标本凝血PT、APTT检测应用稀释回归法临床分析

    作者:陈欢

    目的:研究稀释回归法在脂血标本凝血PT、APTT检测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外观正常的凝血标本60例,检测PT和APTT稀释前后的检验结果,计算出相应指标回归方程.另选取脂血标本60例,并根据血清三酰甘油浓度不同将脂血标本分为轻度脂血组(1.7mmol/L≤TG<11.0mmol/L)、中度脂血组(11.0mmol/L≤TG<20.0mmol/L)和重度脂血组(TG≥20.0mmol/L),每组均20例,将3倍稀释后检验结果带入上述正常血浆的回归方程中,与高速离心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稀释回归法和高速离心法PT和APTT的检测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稀释回归法可以替代高速离心法普遍应用于临床脂血标本凝血PT、APTT检测中,值得在中小型医院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稀释回归法 PT APTT 检测
  • 化瘀通络法对急性血瘀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赤兵;朱萱萱;邱召娟;吴旭彤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法组方对急性血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Adr加冰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PT、APTT和FIB.[结果]化瘀通络法组方可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值、血浆黏度值、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大聚集指数.并可缩短PT和延长FIB时间.[结论]化瘀通络法组方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该作用为化瘀通络法组方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中医综合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周芳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下肢外展中立,将患肢抬高20°~25°,避免受压,避免过度屈髋,以促进静脉回流.治疗组25例中医护理:情志护理、推拿按摩及功能锻炼.连续治疗护理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引流血量、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一不良反应.治疗护理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痊愈0例,有效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3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指标护理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LT、APTT、PT值护理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1例隐匿型血友病伴右下肢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利红;任英;袁彩根

    隐匿型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1]),由于患者凝血因子在正常值的5%以上,APTT普查在正常范围,所以术前易被医务人员忽视,造成术后出血不止的危险~([2]).

  • 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黄建良

    目的:分析血样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血样标本选自2011年6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进行体检150例身体健康参试志愿者,每例均采集四份血样,按检测时间分为A组(0h)、B 组(2h)、C 组(4h)、D组(24h),每组150例,将所有采集血样置入温室(20℃~25℃)下进行不同时间段检测,比较A、B、C、D组间不同测定结果。结果:与A组即刻测定结果比较,B组血凝三项(PT、APTT、FIB)各项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C组PT、APTT、各指标差异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持续延长加重,与A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血样标本立即分离不同存放时间PT、APTT、测定结果和温室放置2h后分离测定结果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FIB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样标本采集后应即刻送检,2h内完成测定效果更佳。

    关键词: 血浆 PT APTT FIB
  • 不同实验条件对PT和APTT的影响

    作者:张哲庆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测定是手术和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但PT和APTT的检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1,2,3].我们就采血后放置时间、溶血、乳糜血对PT和APTT的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发现存在明显差异,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PT APTT 实验条件
121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