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前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刘鸿军;袁巍巍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300例入选者按照血糖水平分为2组:正常血糖组(100例):空腹血糖(FPG)<6.0mmol/L、OGTT2小时血糖(OGTT 2hPG)<7.8mmol/L;糖尿病前期组(200例):6.1mmol/L

  • 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中医认识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譞;蒋卫民

    糖调节受损是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空腹血糖<7.Ommol/L、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在7.8至11.Immol/L之间的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在6.1至6.9mmol/L之间、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7.8mmol/L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1].我国5个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及成都)曾对5 000例未诊断过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餐后血糖调查,发现有48.25%高血压患者餐后(负荷后)2h血糖增高,我国IGT已逾6 000万.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较单纯高血压更易出现高血管外周阻力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动脉壁损伤和内皮功能紊乱,当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可增力2-3倍[2].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是引起IGT/IFG的共同病因[3].

  • 糖尿病前期与微血管病变

    作者:胡睿婷;宋滇平

    糖尿病前期即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减退(IGT),两者可单独或者同时出现.糖尿病前期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是血管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已不仅限于糖尿病患者,早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可出现轻微的微血管病变,本文旨在对此做一介绍.

  • 糖尿病前期患者应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作者:

    你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吗河北医大四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富军介绍说,正常的空腹血糖为3.9~5.6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5.6毫摩尔/升,而小于7.0毫摩尔/升,叫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毫摩尔/升,如果大于等于7.8毫摩尔/升,小于11.1毫摩尔/升,叫糖耐量异常.

  • 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疗效观察

    作者:贾克宝;王立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84例IF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饮食控制、医学营养、体育锻炼干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睡前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500 mg,分别于次日晨和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到医院测定空腹血糖(FPG)、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体质指数(BMI).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不适症状,观察期限为1年.结果 对照组干预治疗1年后有6例(14.3%,6/42)发展为糖尿病,治疗组仅1例(2.4%,1/42)发展为糖尿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PG、2hPG、TC、TG、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TC、TG、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结合行为干预治疗显著减少了从IFG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比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基层军官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自我护理

    作者:赵丹

    美国护理学专家奥伦(Orem)于1971年已提出了自我护理理论,强调自我护理是个人为维持生命和健康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1].2005~2007年来我们对基层军官中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进行了一系列护理干预,不断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现报告如下.

  • 正常高值血压伴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者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观察

    作者:郭豪;鹿育萨;刘星;赵晓芳

    目的 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伴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者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水平,间接了解正常高值血压者伴不同空腹血糖水平时血管内皮功能情况.方法 选取165名健康体检者分为正常血压组58名和正常高值血压组107名,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为正常血压+正常空腹血糖组(空腹血糖<5.6 mmol/L),共58名;B组为正常高值血压+正常空腹血糖组(空腹血糖<5.6 mmol/L),共52名;C组为正常高值血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5.6 mmol/L<空腹血糖<6.9 mmol/L),共55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Big ET-1水平.结果 3组Big 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Big ET-1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独立相关.结论 在正常高值血压时血浆Big ET-1水平升高,提示该阶段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若合并空腹血糖调节受损,Big ET-1升高更明显,提示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 稳胰胶囊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干预保护作用

    作者:冯淑娟;梁全保;梁泽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饮食结构的西方化,国人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意识的提高,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健康体检,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另有部分人群的血糖数值难以界定为糖尿病,其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但低于糖尿病的诊断值(7.8 mmol/L)即6.11 mmol/L~7.8 mmol/L之间,称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aemia,IFG)[1].此指一类非糖尿病性空腹高血糖,其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但低于糖尿病的诊断值,代表了葡萄糖稳态及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表明其调节(或稳态)受损,此类人群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转为糖尿病的潜在危险.我们使用自拟的稳胰胶囊对从1998年至2005年健康体检中筛选出的IFG102例人群进行了糖尿病的预防性干预,经7年的随访观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多福社区老年人群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作者:韩琪

    目的研究沈阳市多福社区>60岁人群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2013年沈阳市多福社区>60岁人群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病率,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861人,年龄60~95岁,平均(67.73±4.31)岁,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4.05%和8.13%,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沈阳市多福社区老年人群糖调节受损高于我国平均水平,糖尿病患病率在我国平均水平范围内,因此,应加强该社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 ADA关于IFG诊断切点下调的建议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沈静雪;姚丽华;田坚

    1997年,ADA专家委员会修订了1979年/1980年由美国国家DM数据组和WHO制订的糖尿病(DM)诊断标准,其要点如下:①将空腹血糖(FPG)作为诊断DM的依据,FPG诊断切点由FPG≥140mg/d1(7.8mmol/L)下调至FPG≥126mg/dl(7.0mmol/L)(本文所有血糖值均指静脉血浆葡萄糖).②正常空腹血糖是指FPG<110mg/dl(6.1mmol/L).③HbA1c不作为DM的诊断依据.④糖耐量减低(IGT)是指FPG<126mg/dl(7.0mmol/L),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后2-hPG在140~199mg/d1(7.8~11.1mmol/L).⑤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是指空腹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但低于DM诊断值,即FBG在110~125mg/d1(6.1~6.9mmol/L).⑥IFG与IGT均代表正常葡萄糖稳态和DM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

  • 甘肃省35岁以上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

    作者:朱素萍;张慧慧;于国伟;牛静萍

    目的 调查分析甘肃省35岁以上人群肥胖超重的流行特征及其与糖尿病(DM)、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关系,为全省城乡居民的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甘肃省选取35岁以上城乡常住居民5 143名,进行体格检查与问卷调查.结果 甘肃省超重、全身性肥胖、中心性肥胖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2.3%、7.4%、43.9%;女性中心性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0).DM患病率随人群体质指数(BMI)增加;以非全身性肥胖为参照,全身性肥胖对DM(OR值:男2.482;女2.320)与女性IFG(OR值:1.975)患病风险增加;以非中心性肥胖为参照,中心性肥胖对DM(OR值:男1.941;女1.734)和IFG(OR值:男1.696;女1.863)的患病风险增加.结论 甘肃省超重肥胖患病形势严峻,亟待加强人群防治;全身性肥胖对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中心性肥胖.

  • 老年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者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玉珊;孙昕映;孙毓蔓;杜兴旭;孙琳;毛骞;黄海;鞠浩;李春艳;孙华

    糖尿病肾病(DN)起病隐匿,早期肾损伤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尿素氮、肌酐出现异常时,患者肾损伤已近中晚期,往往不可逆转,因此,DN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尿微量白蛋白(mAlb)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方法.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介于糖代谢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糖代谢异常状态,属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已被认识,但是否存在微血管并发症尚有不同的研究结果[1~3].

  •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人群维生素 D 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作者:阚正华;马静静;石敏;高鹏霞;张红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人群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6例 IFG 患者(设为 IFG 组)和128例正常人群(设为 NC 组),所有受试者测身高、体重、血压(SBP、DBP),检测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血脂( TG、TC、HDL-C、LDL-C)、血清25(OH)D。用稳态模式估计法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分析各因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结果经Pearson 相关分析,BMI、SBP、DBP 与 IR 呈正相关,HDL-C、血清25(OH)D 与 HOMA-IR 呈负相关(r =-0.502,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PG、BMI、HOMA-IR 与〔25(OH)D〕密切相关。结论在排除饮食等其他影响因素后,血清25(OH)D 可作为 IR 的独立预测指标,血清〔25( OH) D〕有可能成为 IFG 发生发展危险因素的预测指标。

  • 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早期糖尿病筛查及转归的预测研究

    作者:蔡金梅;顾刘宝;赖滨;丁国宪;刘云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筛查的意义,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及分泌功能.同时预测其发生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转归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其体质指数,同时行血脂检测,早期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结果:糖耐量减低(IGT)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糖尿病(DM)组(52.0±10.9 vs 65.1±14.3,P<0.05);与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患者相比,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C)组、IGT组患者及DM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ISI_(0.120))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NGT vs IFG:92.0±22.3, vs 69.1±22.0;NGT vs IGT:92.0±22.3 vs 64.7±13.1:NGT vs DM 92.0±22.3 vs 28.5±8.2,P<0.05);IGT组患者较IFG组患者胰岛索敏感性下降更明显(IFG vs IGT 69.1±22.0 vs 64.7±13.1,P<0.05);胰岛索生成指数(IGI)IGT组明显高于IFG组(IFG vs IGT:1.69±0.80 vs 1.90 ±1.20,P<0.05);与NGT组相比,IFG组及DM组胰岛素早期相分泌(EPIR)明显降低(NGT vs IFG 1stPH:243.9±173.5 vs 124.2±110.2,2ndPH:99.2±33.5 vs 62.6±37.4;NGT vs DM 1stPH:243.9±173.5 vs 136.7±123.2,2ndPH:99.2±33.5 vs 38.8±33.3,P<0.05);且IGT组高于IFG组(IFG vs IGT 1stPH:124.2±110.2 vs 200.4±186.3,P<0.05).结论:IFG患者与IGT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部分患者在正常葡萄糖耐量(NGT)时已经存在β细胞功能受损,OGTY检查对于揭示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早期筛查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对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证候分布

    作者:林彬;叶斌;裘生梁;郑燕燕;童锦炀;黄平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20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年龄、性别、血糖、血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IFG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以阴阳两虚证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气滞痰湿证和肝郁脾虚证.不同年龄段的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与年龄关系密切.结论:阴阳两虚证是IFG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一个常见证候.

  • 赣州市市直单位2 908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研究

    作者:钟国连;吕维名;董明华;刘春棋;高晓梅;许荣;肖丽霞

    目的:调查赣州市市直单位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方法:对赣州市公安局、中级法院、赣州市地方税务局等15家单位共2 908例成人进行空腹血糖(FBG)检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调查生活习惯及体力活动情况,其中FBG≥6.1mmol/L的人群或怀疑诊断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检查.结果:调查中的2 908例,其中糖尿病(DM)138人,糖耐量低减(IGT)194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134人,所查的糖尿病(DM)、糖耐量低减(IGT)、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病率分别为:4.75%、6.67%、4.61%.其中糖尿病(DM)的患病率3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同时随BMI增加、体力活动减少而升高.结论:赣州市市直单位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4.75%,肥胖、过多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运动量少是赣州市市直单位成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马静静;阚正华;石敏;高鹏霞;张红

    目的 观察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将108例IFG患者作为IFG组、145例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25-羟基维生素D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HBCI)的关系.结果 IFG组、对照组25-羟基维生素D分别为(30.76±8.60)、(34.43±15.67) nmol/L,两组比较,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FINS呈负相关(r=-0.140,P<0.05),与HOMA-HBCI呈正相关(r=0.134,P<0.05).结论 IFG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IFG人群胰岛功能有关.

  • 脑梗死不同时期糖代谢异常研究

    作者:郝金海;李森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不同时期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登封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9例新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院初期,病后14、28 d行血糖检测.结果 入院初期血糖检测正常65例,糖尿病9例,糖耐量异常10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6例,入院14、28 d诊断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有所变化.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增高可以是原有糖代谢异常的反映,亦可以是应激反应的表现,另外通过本研究也说明在无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着较多的糖代谢异常者.

  • IGT/IFG伴肥胖人群应用二甲双胍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楹

    IGT(糖耐量减低)和IFG(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IGT/IFG伴肥胖人群是2型糖尿病发生高危人群.我们对门诊就诊的IGT/IFG伴肥胖人群采取行为修正方法的同时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二甲双胍对降低该类患者2型糖尿病发生率的作用.

  • 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研究

    作者:钟树妹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空腹血糖受损( IFG)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β及ΔI30 /ΔG30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早时相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观察1年以后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从而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干预1年后BMI、FPG、FINS、HOMA-IR、HOMA-β及△I30/△G30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虽然各指标均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使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得到恢复,从而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降低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