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诊断

    作者:韩礼良

    目的:探讨MRI对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upertentorial Prim itive neurootodemal tumour,SPNE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SPNETs的MRI表现.术前5例均行MRI平扫,3例加做MRI增强扫描.结果: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9岁;病变位于顶枕叶2例,额顶叶、颞叶、颞顶叶各1例;均呈呈类圆形,边界清晰,有浅分叶,3例有假包膜;病变大者9.0cm×8.0cm×8.0cm,小者3.2cm×3.2cm×4.0cm;病变呈实性3例,其中内有小点片状囊变2例,偏实性2例;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3例,长TI、长T2信号1例,等T1、稍短T2信号1例;坏死、囊变区呈长TI、长T2信号;出血4例,呈稍短T1、长T2信号;病变内部或周边见流空血管影2例;周围轻度水肿3例,无明显水肿2例;3例行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实性部分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1例,不规则环状强化1例;1例行DWI示实性部分呈等信号.5例病变位置均表浅,1例增强后脑膜明显增厚强化.结论:发生于儿童幕上的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病变,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呈浅分叶,内部伴出血、坏死或囊变,病变内部或周边见流空血管影,周围轻度水肿或无明显水肿;平扫病变实性部分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增强后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需考虑SPNETs.的诊断.

  • 尼莫地平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作者:张第红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幕上肿瘤患者切除手术,ASA为Ⅰ-Ⅱ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尼莫地平组).观察组使用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同法输入0.09%生理盐水.结果:T2点在CaO2,CjvO2,PjvO2、SjvO2上显著高于T1点,Ca-jvO2,CERO2则低于T1时点,组间比较,在SjVO2指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无法改善幕上肿瘤切除术时脑氧供需的失衡,但是可以改善手术后24h内的脑氧供需失衡.

  • 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的MRI特征

    作者:李跃明;曹代荣;李银官

    目的 探讨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MRI特征.结果 9例囊实性室管膜瘤中,肿瘤位于侧脑室旁者7例,表现为大囊大结节者6例,大囊小结节者2例,肿块内多发小囊变者1例.7例肿块呈多发囊变,3例见瘤内出血.全部病例均见瘤周Ⅱ度水肿;肿瘤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内囊变区呈T2WI更高信号,瘤内出血呈T1WI结节状或片状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及瘤内出血不强化.结论 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常位于侧脑室旁,大囊变、多囊变、瘤内出血、壁结节、囊壁明显强化和瘤周Ⅱ度水肿等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瘤CT、MRI特征

    作者:赵本胜;余永强;钱银锋;张家文;王万勤;江安宏;余长亮

    目的 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瘤(SPNET)的MRI及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ET的MRI及CT表现.结果 SPNET的影像学表现有以下特点:①肿瘤多位于幕上额、颞叶,多呈类圆形,病灶周围无水肿或水肿较轻,边界清楚.②肿瘤实质MR T1WI 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CT示肿瘤实质呈稍高密度,增强后强化明显.③肿瘤多伴有不同程度囊变.④部分肿瘤内有出血或钙化.结论 SPNET的影像学有一定特征,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的结合有助于术前与其他肿瘤区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颅内肿瘤术后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段杰;贾金秀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5例伪膜性肠炎患者,强调保证及时准确用药,排便观察和便标本留取的重要性,防止呼吸、循环衰竭,有效控制体温,保护肛门黏膜以及必要的卫生知识宣传.结果:5例患者腹泻、腹痛、腹胀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结论:伪膜性肠炎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有效的治疗、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 颅内感染治疗19例临床分析

    作者:乔建勇;张海军;武焕颖

    一、资料与方法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术后颅内感染病人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1~65岁,平均46岁.颅内感染病因:颅脑损伤8例,幕上肿瘤开颅术5例,小脑肿瘤、Chiari畸形等后颅窝开颅术3例,高血压脑出血开窗血肿清除术2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患者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寒战高热,体温38.5℃~41℃,清醒患者有头痛,查体可有脑膜刺激征.少数病人表现为低热.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80%~90%;CSF外观浑浊,甚至为脓性,白细胞1000~1000×106,CSF中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低,高颅压.病人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双球菌5例,嗜血流感杆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肺炎球菌3例,大肠杆菌2例,链球菌2例,绿脓杆菌1例.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廖伟华;王小宜;刘凡;周建华;周高峰;姜新雅;韩再德;胡康新;陈晨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瘤(SPNET)的MRI及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ET的MRI及CT表现. 结果 SPNET的影像学表现有以下特点:(1)肿瘤呈类圆形, 边界清楚,病灶周围无水肿或水肿较轻,且大部分位于中线附近及侧脑室旁,少数位于皮层下.(2)MRI示肿瘤实质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与脑灰质信号相等,增强较明显.(3)CT示肿瘤实质呈稍高密度,影像学表现与髓母细胞瘤相似.(4)中线附近的肿瘤为实体结构,无囊变;囊变明显的肿瘤多位于皮质下.(5)部分肿瘤内有出血或钙化,有的可见到脑脊液扩散灶.结论SPNE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有助于与其他肿瘤区分.

  • 幕上及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诊断

    作者:刘梅丽;崔世民;秦进喜;韩彤;阎晓玲;孔繁明;李涛;刘力;雷静

    目的探讨幕上及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特点,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32.6岁.术前9例均行MR常规平扫检查,分别采用SE、快速自旋回波(FSE)、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 其中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4例行增强检查.结果幕上大脑半球8例,包括额颞区与枕叶各2例,额顶、顶、额各1例,第3脑室后部1例.胸段椎管内1例.病灶普遍较大,大为6.0 cm×6.9 cm×4.9 cm.除第3脑室后部1例病变呈类圆形外,其余7例形态极不规则,且水肿相对较轻, 边界清楚,偏实性多见.其中发生小的囊变者2例、合并出血4例, 3例病灶内可见血管流空影.呈稍长T1WI信号、长或稍长T2WI信号4例;混杂T1WI、T2WI、FLAIR信号4例;DWI 2例显示为明显高信号.其中增强3例呈极不均一不规则"印戒"样强化,并显示室管膜扩散.椎管内1例呈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伴相邻骨质破坏肌群受累,显示轻度增强.结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表现较具特征性,但其确诊仍依赖病理学诊断.

  • 右美托咪定对幕上脑肿瘤切除术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王瑜;王天龙;李丽

    目的 观察预防性使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幕上脑肿瘤切除术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择期行幕上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EX组).DEX组患者在麻醉开始前持续外周静脉匀速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15 min,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人室时(T0)、右美托咪定泵注结束时(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及插管后10 min(T4)的MAP、HR,术中出入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结果 DEX组患者在T2、T3及T4时的MAP及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0、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DEX有助于维持幕上肿瘤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时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优化传统的麻醉方案.

  • 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的影响

    作者:彭宇明;张炜;周晓莉;韩如泉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利多卡因组麻醉诱导后单次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5 mg/kg,随后以2 m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术毕;对照组按照相同的剂量和速度给予0.9%氯化钠.分别在术前、术毕和术后1d抽取颈静脉球血液检测血浆S100β蛋白水平.结果 利多卡因组术前、术毕、术后1d血浆S100β蛋白分别为(21.03±11.67)、(32.63±10.14)、(34.16±17.59) ng/L,对照组分别为(23.04±13.32)、(44.98±16.63)、(39.85±21.99) ng/L.两组术前和术后1d血浆S100β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毕血浆S100β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给予利多卡因能降低术毕时血浆S100β蛋白水平.

  • 幕上脑室外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王翅鹏;熊飞

    目的 探讨发生于幕上脑室外室管膜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脑实质内不典型室管膜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发生于幕上脑实质的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18例患者均接受CT和MRI平扫检查,15例接受MRI增强扫描,1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 18例肿瘤均发生于幕上脑实质,好发于侧脑室旁及颞顶枕叶交界区,其中侧脑室旁8例.18例肿瘤中6例为实性,10例为囊实性,2例为囊性.瘤内出血6例,钙化2例,瘤周Ⅱ~Ⅲ度水肿12例,Ⅰ度水肿4例,2例无明显水肿表现.CT和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其中MRI增强扫描常可见条索状血管影.结论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病理有一定相关性.大囊小结节、大囊大结节、多囊变及瘤内出血、钙化是瘤体的常见征象,肿瘤实质内出现条索状血管影,也是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MR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王晓敏;陈美;杨茜

    颅咽管瘤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颅内肿瘤,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1.2-6.5%,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占儿童颅内肿瘤发生率 13%,为儿童幕上肿瘤的首位,颅咽管瘤在组织病理学上是良性,慢性经过,因其生长于颅底近中央部位,贴近颅底的重要血管、神经及脑结构,互相关系紧密,常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及眼部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多年来,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是治疗的重要方法,并取得一定疗效.

  • IDH1基因突变对胶质瘤诊断及预后意义

    作者:杨燕武;谢飞;汤俊佳;刘双;王翔;刘艳辉;毛庆

    目的 通过对幕上胶质瘤细胞IDH1 基因突变检测,研究IDH1 基因突变对胶质瘤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提取315 例幕上胶质瘤(WHOⅠ级3 例、Ⅱ级95 例、Ⅲ级37 例、Ⅳ级180 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IDH1 基因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同时对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切除范围、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和生存时间等进行多因素分析,了解IDH1 基因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经对315 例胶质瘤标本测序共发现112 例发生IDH1 基因突变,突变率约为35.56%,均为R132H 型突变.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基因突变率分别为WHOⅡ级72.63%(69/95)、Ⅲ级24.32%(9/37)、Ⅳ级18.89%(34/180),不同级别突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0);WHOⅣ级胶质瘤发生突变的患者中18 例为原发性、16 例为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突变率分别为11.39%(18/158)和72.73%(16/22),后者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654,P = 0.001).生存分析显示,IDH1 基因突变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WHOⅡ ~ Ⅳ级胶质瘤均可发生IDH1 基因突变,其中以WHOⅡ级和Ⅳ级中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基因突变率较高.IDH1 基因突变对患者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发生IDH1突变者预后良好,提示IDH1 基因突变对胶质瘤患者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预测价值.

  • 镇静深度对幕上胶质瘤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的影响

    作者:张凯颖;韩如泉

    目的 观察幕上胶质瘤手术中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镇静深度改变对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共30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 ~ Ⅱ级、择期行幕上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以罗库溴铵、舒芬太尼以及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以丙泊酚血浆浓度2.80 ~ 3.20 μg/ml和瑞芬太尼0.10 ~ 0.20 μg/(kg·min)维持麻醉,手术前连续监测并记录30 组脑电双频指数、局部脑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心率等各项监测指标直至手术开始.结果 麻醉诱导过程中,随着镇静程度的加深,脑电双频指数逐渐下降,相应局部脑氧饱和度也随之出现变化,且二者之间呈负相关(r = - 0.803,P = 0.001);而麻醉维持阶段,脑电双频指数与局部脑氧饱和度无关(r = 0.147,P = 0.396).结论 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施行幕上胶质瘤切除术,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能够准确地反映镇静深度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瘤七例报告

    作者:郭昱;张建宁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瘤(SPNET)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NET的资料进行总结,重点分析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并简述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中5例发生在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CT和MRI检查,肿瘤均表现为幕上较大肿块,大径4~10 cm,其中4例有钙化灶,5例无瘤周水肿,增强检查7例均呈不均匀强化.病理检查示瘤细胞体积小,胞浆少,多呈裸核状,纤维芯菊形团结构常见;免疫组化染色示7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为阳性.结论:SPNET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均有一定特征,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术前与其他肿瘤鉴别,提高诊断准确性.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2例

    作者:郭二坤;卢圣奎;耿少梅;郑克彬;焦保华

    例1,男10岁,头痛2个月,加重伴右颞肿物10天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右颞部可触及3 cm× 3 cm× 2 cm大小的包块,质硬、固定、无压痛,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其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头CT:右颞及中颅窝底可见一等密度的占位病变,约4 cm×5 cm,边界清楚,病变内有坏死右颞骨破坏,病变周围水肿,脑室受压,病变明显强化.手术见右颞皮下及肌肉内有淡红色的肿瘤组织,右颞骨破坏,病变血运丰富,质软,与周围脑组织有边界,病变全切.病理诊断:神经外胚叶肿瘤.免疫组化:瘤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突触素(Syn)(+),神经丝蛋白(NF)(+),波形蛋白(Virmentin)(+),灶周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角蛋白(CK)(一).术后给予全程放疗,随访1.5年,无复发.

  • 脑瘤误诊为青光眼二例

    作者:张茹

    【例1】 女,17岁。以头痛伴间歇性黑朦3个月先后再就诊于市、区级3所医院眼科,经周边视野等项眼科检查,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后至我院眼科门诊,重新询问病史时发现,患者近4个月每次月经推迟2周以上,伴有食欲不振、肥胖等内分泌紊乱症状,眼科检查视力、眼压、前房角、眼底均无阳性发现,院外检查的周边视野为双颞侧视野呈弧形缺损,考虑垂体肿瘤。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后转外院行伽马射线刀治疗而愈。  【例2】 男,52岁。以青光眼术后7天,头痛、恶心、呕吐3天,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询问病史,患者诉头痛、视物不清已1年余,在当地县医院诊断“闭角型青光眼”,给予20%甘露醇静脉注射后行双眼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次日,症状基本缓解。术后第4天停用甘露醇,当天夜晚即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查体:右眼视力4.5,左眼4.3;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双眼虹膜颞上方均可见周边切孔,晶体皮质成楔形混浊;视乳头边界清晰,颜色为桔黄,杯盘比为0.4,眼压均为12.55 mmHg。鉴于患者已有眼部症状1年余,而眼底杯盘比却无明显变化,进一步行颅脑CT检查,显示右侧颞叶脑膜瘤,经手术治愈。  脑瘤的眼征以视盘水肿为重要客观征象,发生率在80%左右。但幕上肿瘤视盘水肿的发生率较幕下者低,出现也较晚。并非每一例早期脑瘤都引起视盘水肿,无视盘水肿亦不能除外早期颅内高压征和脑瘤的存在。本文2例均为手术证实的脑内幕上肿瘤,而在出现临床症状后,眼底仍无变化,这就是幕上肿瘤的特殊性和隐蔽性。例1的月经紊乱、食欲不振、体形发胖及双颞侧偏盲,难以仅用青光眼的诊断解释;例2的视力减退也不符合眼病的发展规律。作为一名眼科医师,应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相关疾病的症状、体征,诊断思路不能局限于本专科内,才能提高诊断率。

  • 幕上肿瘤病人应用自控镇痛泵留置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

    作者:贾金秀;张颖;韩鸿敏

    目的:探讨应用自控镇痛泵的幕上肿瘤病人手术后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方法:将123例幕上肿瘤手术后病人,根据是否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在术后次日晨即尿管留置24h后拔除留置尿管,观察两组间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经x2检验,两组病人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2.856,P>O.05).结论:应用自控镇痛泵的病人术后次日即可拔除尿管,以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增加病人舒适度.

  • 74例幕上肿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郝继萍

    颅腔在大脑镰、小脑幕分隔,小脑幕以上简称为幕上部分,发生在该部位的占位病变称为幕上占位病变.幕上肿瘤是常见的幕上占位病变,发病率约为幕下肿瘤的2倍,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额叶和颞叶[1-4].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74例颅内幕上肿瘤病人,现将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关键词: 幕上肿瘤 癫痫 护理
  • 头皮动态脑电图在合并癫痫的老年颅内幕上肿瘤患者中的表现

    作者:赵晓红

    目的 探讨头皮动态脑电图(AEEG)在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老年颅内幕上肿瘤患者中的表现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03例合并有癫痫症状的老年颅内幕上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至少做1次AEEG检查,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检查;比较两者异常放电波形特点、异常放电的病灶位置分布.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异常放电阳性率为100.00%,AEEG显示有86例(83.50%)出现异常放电,其中ECoGⅠ型脑电波阳性率显著低于AEEG,ECoGⅤ型脑电波阳性率显著高于AEEG(P<0.05),2种方法 Ⅱ型、Ⅲ型、Ⅳ型脑电波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检查显示额叶、颞叶、顶叶间无异常放电阳性率、非局限型放电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局限型放电率显著高于颞叶、顶叶(P<0.05).术中额叶广泛性异常放电率显著高于颞叶和顶叶,额叶局限性异常放电率显著低于颞叶和顶叶(P<0.05).结论 合并有癫痫症状的老年颅内幕上肿瘤患者AEEG检查异常放电阳性率低于ECoG,但AEEG与ECoG有部分一致性,术前AEEG检测能够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