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卒中患者的适应性护理

    作者:岳华;董慧琴

    适应是应付行为的终目标,是所有生物的特征,即生物体促使自己更能适合生存的一种过程[1].脑卒中患者大多急性发病,多留有运动、吞咽、言语等功能障碍,患者必须选择一系列适应行为去适应,如适应成功患者身心仍能保持或恢复平衡,为走向家庭、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将适应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使患者不断地调整自己,配合治疗、护理、康复,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1396名小学3~6年级儿童适应行为的评价研究

    作者:毕振旺;季成叶;杨育林;席庆兰;魏霞

    目的 通过对儿童适应行为的评价,探讨儿童适应技能发展的现状及规律.方法 采用美国精神迟滞学会编制的适应行为量表(AAMD-ABS),对1 396名(男性709人,女性687人)3~6年级小学生进行评价.结果 儿童的正常适应行为的评价得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同年级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与1994年资料相比,第一、二因子的得分显著增加,而第三因子的得分有所降低.结论 儿童的适应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并且在男、女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10年前相比,也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不良适应行为有增加的趋势.

  • 耳穴埋针对弱智儿童血清甲状腺素的调整作用

    作者:马小平

    弱智为临床疑难疾病,是导致人类残疾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同时伴有适应行为明显缺陷.引起弱智的原因很多,甲状腺素血清水平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我们通过检查发现弱智儿童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普遍低于正常健康儿童,经耳穴埋针治疗后,弱智儿童血清T3、T4和TSH得到了提高,同时,弱智儿童的各种症状也得到了改善.现将观察情况总结如下.

  • "靳三针"联合穴位注射对小头畸形儿童IQ、ADQ的影响

    作者:魏波;张毅敏;张玉卿;陈声鑫

    小头畸形是指因所有颅缝过早闭合致脑部发育严重受限,以智力低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属中医学"五迟"、"痴呆"范畴,历代中医医家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靳三针"是岭南针灸名家靳瑞教授独创的穴位组合针刺疗法,其头针四项组合对儿童智力低下疗效显著[1,2],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头针四项组合配合穴位注射对小头畸形有较好疗效,可提高患儿智力水平.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及社会适应行为(adaptive behavior quotient,ADQ)是衡量智力水平的两个指标,现将本研究40例小头畸形儿童治疗前后IQ、ADQ的变化报道如下.

  • 听障儿童适应行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娜;张晓丽;尹梦雅

    目的 探讨听障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68名1~3岁的听障儿童的适应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听障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存在明显的交往异常;听障儿童在作业操作方面性别差异显-(t=-2.008,P<0.05),听障儿童在交往方面的年龄差异显著(t=-2.289,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的溺爱性与适应行为及独立生活能力、作业操作呈显著或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298,-0.255,-0.396;P <0.05);民主性与作业操作呈显著正相关(r=0.258,P<0.05);放任性与适应行为及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自我管理呈显著或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 =-0.378,-0.477,-0.298,-0.418,0.323;P<0.05);专制性与作业操作呈显著负相关(r=-0.283,P<0.05).结论 听障儿童的交往能力较差,民主性教养方式有利于听障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

  • 学龄前期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状况分析

    作者:王光;张晓敏;王艳波;金铎

    目的了解学龄前期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状况.方法采用湖南医科大学姚树桥、龚耀先编制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长春市200名学龄前期儿童进行测评.结果Ⅰ、Ⅱ类幼儿园学龄前期儿童的适应商ADQ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认知因子有极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间的ADQ有极显著性差异,独立因子发展滞后于认知因子和社会/自制因子.结论学龄前期儿童的适应行为随年龄增长会有提高,但优良的教育条件更能促进其适应行为的发展;学龄前期儿童适应行为的3个因子发展不均衡.

  • 小学生的适应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作者:谢蓓芳;方永年;林永清;陈勇华;金蓉;胡慧芳;王芳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适应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306名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学生其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差异,男生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得分高于女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0.01),女生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的得分高于男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各因子分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各因子存在相关性,其中,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与社会适应行为量表的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和社会适应能力商数(ADQ)的正相关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0.01),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和社会适应能力商数(ADQ)的负相关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0.01).结论:小学生的适应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积极的养育方式有助于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 AAMD适应行为量表在我国的应用

    作者:全国协作研究组

    目的:通过全国协作研究取得AAMD-ABS在我国应用的数据,制定出我国儿童的适应能力常模,供临床使用.方法:各地协作单位使用统一量表,统一研究方法,随机取样,测得结果输入电脑,由上海集中分析,各地共取得1-6年级在校小学生样本8849名,其中,男4466,女4383名,结果:发现量表第一部分(评定正常适应行为的发展)总分均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量表第二部分(评定适应不良行为)总分随年龄增加而有下降趋势.结论:此量表可作为小学1-6年级学生适应能力测量工具,常模可用于研究低智儿童的诊断,以及特殊教育和儿童行为的发展研究.

  • 短程心理咨询一例报告

    作者:茅玥

    认知行为疗法是传统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对付恐怖症常用的方法[1].传统的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逐一对不适应行为和不合理观念进行矫正.从治疗思想上来说,行为和认知治疗把来访者当作没有主动性的"错误实践者",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教导"才能改变[2].现实的咨询中,来访者往往是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来的.

  • 适应行为训练对上胸椎病变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陈映琼;何红燕;陈丽珊;彭贤娟

    目的 运用适应行为训练强化对前入路行胸椎病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功能训练.方法 将40例上胸椎病变行前入路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训练组开展术前术后适应行为训练指导,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及护理,2组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训练组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功能锻炼掌握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适应行为训练在上胸椎病变行前入路手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满意度.

  • 智障人士足部按摩劳动技能学习的康复效果评估

    作者:金道鹏;赵伟时;徐俊;秦元;王晓宇;瞿峰

    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是指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方面明显受限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碍[1].目前,我国约有537万成年智障人士[2],在这些成年智障人士中,尤其是轻、中度智障人士,若能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他们完全可以具备从事竞争性的、非庇护性工作的能力.

  • 家属参与型护理应用于多动症患儿的效果观察

    作者:郁林倩

    目的:观察家属参与型护理应用于多动症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多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给予家属参与型护理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属参与型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评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分及斯诺佩评估量表(SNAP-IV)评分;比较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CABS因子感觉运动、生活自理、个人取向、社会责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SQ因子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型护理应用于多动症患儿的效果值得肯定,可明显改善患儿的核心症状,提高适应行为能力.

  • 245名农村家庭寄养与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的适应行为评价

    作者:金云霞;周焕龙;周琼;巩桂双

    目的:探讨农村家庭寄养孤残儿童与福利院机构孤残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特征.方法: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按照统一标准分别对农村家庭寄养孤残儿童134名(以下简称农村组),福利机构孤残儿童111名(以下简称福利院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农村组无残疾儿童总的适应行为水平ADQ为88,属平常范围,福利院组ADQ为78,属边界范围.残疾儿童总的适应水平农村组与福利院组均属中度范围,ADQ为42~53.结论:无残疾儿童的适应行为水平随年龄增长,残疾儿童适应行为发展低于正常儿童.提示应重视残疾儿童的生活环境变化及残疾特征.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提高孤残儿童的适应能力.

  • 医学生与文科生心理特征差异及带教问题

    作者:吴彦敏;刘明

    防御机制是个体应付挫折情境时,为防止或减低焦虑等精神压力,所采取的一些习惯性的适应行为,不同的发育阶段会采用不同的防御方式。随着心理防御机制在精神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接受与应用,人们更为重视其在个体成长、应对应激以及精神病理机制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1-5]。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心理防御机制与某些心理障碍有一定相关性,一定防御机制的应用与心理健康水平及某些类型的个性有关[6,7]。按照精神动力学的理论,父母作为孩子的重要客体,在孩子的个性形成及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就医学生和文科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利医学带教工作。

  • 热浪期间居民自发性适应行为与中暑的关系

    作者:杨小芬;刘涛;马文军;张永慧;严青华;许燕君;谢慧妍;林华亮;罗圆

    为了解广东省居民高温热浪期间的适应行为现状,并进一步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之间的关联,于2010年9--11月采用四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 183名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热浪的风险认知、高温热浪期间的自发性适应行为和过去1年是否发生过中暑.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之间的关联,并控制混杂因素.结果显示,2 183名研究对象平均(39.31±14.16)岁,其中男性1 165人,城市居民1 064人,从事农林牧渔业者507人,过去1年有中暑经历者149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低收入水平和农村居民的中暑发生率较高(P<0.05);热浪期间98.03%的调查对象至少采取1项适应行为防止中暑;中暑发生的保护因素在总样本和<50岁者中为少出门、使用空调和穿浅色衣服;在男性中为少出门、使用空调、穿浅色衣服和减少活动;在女性中为穿浅色衣服;在农林牧渔业者中为减少活动、穿浅色衣服和使用防护品或太阳伞;在城市居民中为多饮水和穿浅色衣服;在农村居民中为减少活动和穿浅色衣服;发生中暑的风险随着居民采用适应行为数量增加而降低(P<0.05).提示绝大多数居民在高温热浪期间采取了自发性适应行为,不同特征人群适应行为不同,并且采用的适应行为越多发生中暑的风险越低.

  • 河北省任丘市0~6岁儿童智力残疾抽样调查

    作者:黄瑞茶;王二钗;丁玉柱

    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是指在儿童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的缺陷,其结果严重影响人口素质.为了解目前我市儿童MR的患病率、发病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与配合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于2006年4~5月对我市8个自然村中的部分家庭共计290名0~6岁儿童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 海岛城乡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

    作者:谢蓓芳;方永年;林永清;陈勇华;金蓉;胡慧芳

    目的了解舟山海岛城乡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调查舟山市城市与农村3~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1022名,并采用自拟的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城乡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能力商数(ADQ)分级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ADQ分级:强者、边界和平常者,城区与农村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城区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行为量表的各分量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经济活动和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及ADQ与农村学龄前儿童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学龄前儿童的ADQ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母孕期情况、父母婚姻关系、幼儿期疾病、亲子交流、父母教育方式、是否寄养、父母亲的职业;农村组依次为幼儿期疾病、父母离异、母亲文化程度、亲子关系.结论海岛地区城市学龄前儿童适应能力比农村儿童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相对性干预.

  • 护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期间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王攀峰;郑修霞;孙宏玉

    [目的]了解目前护理学专业本科、专科学生在临床实习不同阶段适应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9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护理学本科、专科学生在实习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学专业本科、专科学生临床实习期的适应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压力、学历和就业意愿不同,其适应水平也不同.[结论]护理学专业本科、专科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适应行为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学生的压力、学历和就业意愿等因素均可影响学生的适应行为.

  • 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现状调查

    作者:石淑华;吴静;张建端;彭安娜;黄小娜;刘国艳;胡美娜

    儿童社会适应行为是指儿童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与年龄和所处的社会条件所期望的程度,即儿童适应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1].儿童要较好地适应社会而生存,必须具备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社会交往及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2].为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促进措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本研究.

  • 抑郁症患者1例心理治疗

    作者:宁玉华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治疗病人的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有关的问题,治疗的目的在于解决病人所面对的心理困难,减少焦虑、忧郁等精神症状,改善病人的非适应行为.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