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WHO髓系肿瘤MDS和MD-MPD的分类及其标准

    作者:马顺高;卢兴国

    髓系病态造血或发育异常是用来描述骨髓异常增生的一个术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全潜能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病变所致或分化障碍或成熟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克隆性造血系统疾病,具有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特征.本文介绍WHO对MDS和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分类、标准及其与FAB分型的关系.

  • 血小板增多症合并出血的治疗

    作者:宋艳秋;王畅;杨芳;王冠军

    骨髓增殖性疾病多伴有血小板增多,它的潜在危险是血栓形成和出血,尤其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血栓和出血矛盾出现的现象更为突出,通常人们只注意其血栓形成的一面,而对其出血的表现及机理认识不足,因而导致治疗上的盲目性,下面就我们所治疗的2例血小板增多合并出血患者的治疗经验,结合文献综述,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作一探讨.

  • JAK2V617F与骨髓增殖性疾病致脑血管病的关系

    作者:裴建基;高彩红

    JAK2V617F突变,对研究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分子发病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而骨髓增殖性疾病易出现继发纤维化、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本文对JAK2V617F突变与骨髓增殖性疾病致脑血管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JAK2异常在血液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艳玲;佟红艳

    JAK2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Janus家族一员,通过与多种细胞因子特别是造血因子(EPO、TPO、G-CSF)受体胞内端偶联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调节血细胞的生成,分化与成熟.它既可以因染色体易位形成融合基因编码融合蛋白参与恶性血液病也可因突变使激酶活性增强引起髓系增殖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对此作一简要的综述.

  • JAK2V617F点突变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金茜;杜博;李晶波;张淑云;房绍红

    目的:研究JAK2V617F点突变与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MPD)的临床相关性,为MPD的基因学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V617F点突变.结果:102例的MPD患者中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9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2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37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16例和分类不明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uMPD)患者19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依次为11%、71.4%、51.4%、75.0%、78.9%.结论:JAK2V617F点突变有助于不同类型MPD的诊断,在MPD疾病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 WT1基因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鲍杰;李晓云;方敏;聂泽强

    目的 探讨WT1基因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0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WTI基因表达.结果 10例正常人未检测到WT1基因的表达.30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中有11例阳性(36.67%),根据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值分期,Ⅰ期未测到WT1基因阳性表达,Ⅱ期阳性率36.36%,Ⅲ期阳性率63.64%,对WT1基因的相对量分析发现从Ⅰ~Ⅲ期WT1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各期间均有差异.结论 RTPCR检测WT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另外一个风险评估指标.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7例临床分析

    作者:凌历;吴华臣;戚丽娟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持续增高为特点,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脾常肿大,本病较少见,常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确诊PT患者7例报告如下.

  • 骨髓活检切片与涂片同步分析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意义的探讨

    作者:刘瑜;万楚成;夏云金;章正华;胡明均;张霞;杨华强;刘莉荣;周梅玲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和骨髓涂片同步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诊断方面的重要性.方法对28例MDS/MPD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时分析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及骨髓涂片.结果骨髓活检切片增生程度检出率为100%,骨髓涂片检出率为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片中粒、单核前体细胞百分率高于涂片;68% MDS/MPD患者伴有网状纤维增高,7% MDS/MPD有胶原纤维增高.结论同步联合分析比常规涂片形态学分析骨髓增生程度检出率、准确率均明显增高.

  •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分型探讨--附24例分析

    作者:孟宪君;吴际贞;张景华;江建华;熊树民;韩韬;张敏;范立权;郁燕萍

    本文对24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临床特征和血液学表现进行分析.根据骨髓粒单核细胞系和红细胞系比例、血细胞病态造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脾脏肿大程度等特征,将CMML分为两种亚型,即具有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特征的CMML为真性CMML,应归于MPD或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一个亚型;具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特征的CMML为MDS-CMML,称单核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M).同时将这两种亚型的诊断标准进行提议.

  • 骨髓增殖性疾病诊断综合分析的意义

    作者:周萍;唐吉斌;焦瑞宝;章文;曹春鸾;崇慧峰;钟维君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情况以及与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结合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02例外周血血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增高的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JAK2基因V617F点突变,并同步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54例MPD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JAK2基因V617F突变率分别为91.7%、50.0%、66.7%,48例非MPD患者(包括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均未检测到JAK2V617F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组与非MPD组之间有部分血细胞计数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组骨髓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特征。结论 MPD患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血液学异常,与血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形态结合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 骨髓增殖性疾病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受体的研究

    作者:杨林花;侯丽虹;刘秀娥;陈俊伟;段朝霞;郭艳丽

    目的: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及其受体的变化,并探讨其出血及血栓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部分MPD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血小板膜GP Ⅰb、GP Ⅱb/Ⅲa 以及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变化.结果:MPD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膜GP Ⅰb百分标记率在MPD组为60.51%±11.80%,较正常对照组75.84%±6.18%减低(P<0.01).血小板膜GP Ⅱb/Ⅲa的百分标记率在MPD组和正常组分别为63.84%±10.92%和70.34%±9.15%(P>0.05).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百分标记率在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55%±16.15%和68.71%±5.87%(P<0.05)和66.00%±3.34%和62.67%±3.39%(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MPD组病人血小板GP Ⅱb/Ⅲa存在较大异质性,个别病例还有异常条带出现.结论:MPD病人出血或血栓形成可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受体改变有关.

  • 疑诊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Noonan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林宇辰;彭智勇;李春富

    目的 探讨以伴类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样血液系统症状的Noonan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例出生后即出现白细胞、单核细胞增高伴肝脾肿大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性,出生即出现症状,3月龄时经指甲、头发毛囊、口腔脱落细胞、外周血、骨髓基因位点验证联合特殊面容及多器官先天缺陷确诊为PTPN11种系突变的Noonan综合征,仅予以低强度维持治疗和密切观察随访.随访至9月龄,患儿出现肝脾回缩、白细胞下降等血液学症状自发缓解趋势,而期间患儿外周血PTPN11突变持续存在.文献报道,Noonan综合征发病率低,其中伴发血液系统症状的更少,常难与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鉴别.Noonan综合征伴发的血液系统症状多有自限性,若无进展可予密切随访观察,无需特殊干预.结论 伴发血液系统症状的Noonan综合征容易与同基因突变类型的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混淆,家族史、特殊外观、先天缺陷,结合多组织基因验证有助于诊断.

  • 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 V617F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

    目的: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患者的JAK2 V617F突变率,探讨其与MPD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的56例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aemia vera,PV)2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aemia,ET)26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10例.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和基因测序检测MPD患者JAK2 V617F突变情况,分析各组MPD患者JAK2 V617F突变与MPD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56例MPD患者中36例检出JAK2 V617F突变,突变率分别为ET患者53.8%(14/26),PV患者85%(17/20),IMF患者50%(5/10).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与突变阴性者相比,在血象方面:PV患者的白细胞(P= 0.018)、血小板计数(P= 0.021);ET患者的白细胞计数(P= 0.001)、血红蛋白(P= 0.007);IMF患者的白细胞计数(P= 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ET组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患者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P= 0.016),PV及IMF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PCR可有效检测JAK2 V617F突变的发生,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与突变阴性者在临床特征上有较明显的差异.

  •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基因超甲基化及去甲基化在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作用

    作者:秦伟;陆惠娜;黄滨滨;修冰;薄兰君;高清梅;张文君;梁爱斌

    目的:探讨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基因超甲基化在经典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中的临床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MPNs患者骨髓标本中8OCS1基因的超甲基化发生情况.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v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化学诱导MPNs细胞生长不同时间后,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OCS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另外,加入去甲基化试剂2-deoxyazacytidin培养MPNs细胞不同时间后,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OCS1 mRNA表达情况.结果:100例经典型慢性MPNs患者中有27例(27.0%)存在SOCS1基因超甲基化.G-CSF化学诱导处理后的MPNs细胞中,SOCS1基因超甲基化组与未甲基化组相比,其SOCS1 mRNA表达量均明显减少(均P<0.05);MPNs患者中SOCS1基因超甲基化组的SOCS1蛋白表达量也减少,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相对于G-CSF处理后的超甲基化组,加入去甲基化试剂后SOCS1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MPNs患者中存在SOCS1基因超甲基化,且CpG岛超甲基化导致其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去甲基化后,其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提示SOCS1基因超甲基化可能和MPNs发病有关,去甲基化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MPNs的新策略.

  • 芦可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李慧;申徐良;李琦

    目的 评价芦可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7年4月.根据研究特点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终纳入10篇文献,共6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芦可替尼组临床疗效有所提高,包括脾反应率(RR=54.86,95%CI:11.15~269.91,P<0.05)、骨髓纤维化病理改善率(OR=2.11,95%CI:1.15~3.87,P=0.02)及5年生存率(HR=0.62,95%CI:0.51~0.75,P<0.001).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症状改善率高达43.2%,JAK2V617F突变的骨髓纤维化患者等位基因负荷改善率高达89.6%.在安全性方面,芦可替尼可以增加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分别为RR=2.63,95%CI:1.76~3.93,P<0.000 01;RD=0.08,95%CI:0.01 ~ 0.15,P=0.02),也增加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头痛及头晕分别为RD=0.08,95%CI:0.04 ~ 0.13,P=0.000 8;RR=1.83,95%CI:1.03 ~ 3.24,P=0.04),同时还增加感染风险(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和带状疱疹分别为RD=0.06,95%CI:0.02~0.11,P=0.005;RR=3.89,95%CI:1.94~7.77,P=0.000 1;RR=13.20,95%CI:2.59~67.15,P=0.002).结论 与安慰剂及佳有效治疗相比,芦可替尼可以改善骨髓纤维化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虽然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但发生率较低.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的病理及临床研究

    作者:蒋秦燕;李晓;常春康;黄薇;苏基滢;陶英;刘薏芝;浦权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的发生率及骨髓纤维化对诊断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检测96例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髓切片,骨髓网硬蛋白纤维(Gomori染色)++以上定为骨髓纤维化,并对其重要特点及临床检验进行分析.结果96例多发性骨髓瘤中合并骨髓纤维化12例,发病率为12.5%,12例中7例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细胞增生度不符,4例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细胞分型不符,除外周血常规三系下降外,生化指标和预后与不伴有骨髓纤维化的多发性骨髓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髓活检切片是判定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的有效手段,对正确判断多发性骨髓瘤增生程度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重要意义.

  • 原癌基因Gfi1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晓梅;徐金环;朱贤敏;黄敏;张义成

    目的 探讨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患者骨髓中原癌基因独立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independence-1,Gfi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74例M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polycythaemia vera,PV)2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aemia,ET)49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2例.另选22例捐献骨髓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采集骨髓标本以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Gfi1的表达.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Gfi1引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分析各组MPD患者(Gfi1阳性表达与MPD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74例MPD患者中52例检出Gfi1阳性表达,分别为ET患者67.35%(33/49)阳性表达.PV患者78.26%(18/23)阳性表达,IMF患者50.00%(1/2)阳性表达.Gfi1水平增高影响患者的预后,Gfi1阳性表达者,预后较差.结论 Gfi1可作为判断MPD预后的重要指标.随着对Gfi1的认识的深入,该基因很可能成为MPD治疗的分子靶点.

  • TET2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意义

    作者:郑卓军;蒋敬庭

    TET2基因突变是继JAK2突变后在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中发现的又一重要突变.TET2突变全程参与了DNA去甲基化过程,具有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增强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复制能力的功能,在骨髓增殖性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对TET2功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就近年来TET2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红细胞单采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骏;褚金龙;张云平;刘艳春;柴铁;朱洪奎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以红细胞(RBC)增高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多血质,高黏滞,易栓、出血及一系列血管神经症状,并伴有明显的微循环学异静[1,2].近年来治疗性红细胞单采(Therapeutic Red Cell Apheresis,TRCA)治疗PV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采用TRCA配合其他方法治疗PV获得较好疗效,并对部分病例在TRCA治疗PV前后进行微循环学检测,以了解:PV的微循环特点及TRCA对PV微循环异常的影响.

  • 骨髓增殖性疾病全身骨髓分布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勇;张一帆;夹访贤;康福;贾士铨

    目的探讨用99Tcm-硫胶体显像观察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全身骨髓分布改变及特点的临床意义.方法患者85例,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4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GL)25例.99Tcm-硫胶体使用剂量370~550 MBq(2~5 mL).结果全身骨髓分布异常占88.2%,可见骨髓显像呈增强型、抑制型及抑制伴扩张型异常表现.中心性骨髓(CBM)抑制率及外周性骨髓(PBM)扩张率分别为61.2%及56.5%.IMF骨髓抑制型较增强型外周血象降低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 ).CGL患者CBM抑制及PBM扩张程度均随病情缓解而减轻.各疾病间PBM扩张形态有一定差异.结论胶体骨髓显像的不同类型与MPD外周血象、临床病程及病情缓解状态有关;骨髓显像有助于MPD的鉴别诊断,了解MPD患者临床状态及预后.

238 条记录 7/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