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作者:孙玉洁;李钧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会发生显著吸收,为后期种植手术和美学修复带来很大困难.位点保存技术是指通过一定手段保存拔牙位点的骨量,减缓牙槽骨吸收.本文综述了拔牙位点保存的原因、概念、方法及研究进展.

  • 52例牙根裂X线检查分析

    作者:贾占利;殷恺

    牙根裂是近年来口腔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症状差异较大,诊断较为困难[1],而X线检查则对诊断牙根裂有重要意义[2].本文就5年来经X线检查初步诊断,又经拔牙确诊的52例牙根裂的X线片表现进行分析.

  •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预防拔牙术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廖湘凌;殷鹏;吴斌;丁南;吴大鹏

    牙拔除术是口腔科门诊常见的手术,术后可能发生肿胀、疼痛、出血、干槽症等并发症,其中干槽症和出血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 心电监护拔牙若干问题讨论分析

    作者:胡征;张耀武

    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拔牙,一直是牙科医师比较难处理的一个问题,而其在临床又很常见.一般认为这类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拔牙是有危险性的,属于拔牙的相对禁忌症[1],主要考虑是麻醉和手术产生的刺激可能诱发危象.

  • 借助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体会

    作者:黄桂林;蒋练;石思碧

    高速涡轮钻作为一种拔牙的辅助工具,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运用.作者用此法拔除下颌各类阻生智齿24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从1994~1997年在我院就诊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中,选择以下患者作涡轮钻拔牙.(1)水平阻生横断牙体者51例.(2)需做牙体劈开,但发育沟不明显者84例.(3)前倾或低位垂直阻生,用牙凿劈牙时远中牙冠劈掉36例.(4)断根30例.(5)去骨拔牙47例.2 拔除方法:各类劈牙困难的下颌智齿,先用锅轮钻裂断牙体,如因位置致操作不便,可先在牙体上磨出一尽可能深的沟槽,再用牙凿裂断牙体.若需翻瓣去骨时,可将翻起的粘骨膜瓣反折缝合固定于颊粘膜上,避免机头工作时损伤.断根拔除时,如长钻针能磨除断根即可;如因位置原因或断根较长时,可在断根颊侧或远中磨出一间隙,便于牙挺伸入.

  • 老年高血压病或冠心病患者心电监测拔牙疗效观察

    作者:张廷发;张玉幸;吴新建

    老年人患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颇为多见,他们在接受口腔科治疗或拔牙时常因精神紧张、恐惧、疼痛等刺激引起体内交感神经兴奋,而使原有病情加重,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者甚至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心源性休克或心源性猝死,必须高度警惕加以防范.如果对病人有充分了解,处理得当,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对老年口腔门诊115例患高血压病部分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心电监测下拔牙治疗,并对术前、术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史,将病人分为观察组(患高血压病者)和对照组(血压正常者).观察组病人均经内科治疗,血压在拔牙手术安全范围内(<160/95mm Hg),心功能属代偿期.术前常规心电图无危险性指征(如无多源性室性早搏,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观察组共115例,其中男性59例,占51.3%;女性56例,占48.3%.年龄60至91岁,平均67.7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者34例,占29.5%;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22例,占19.1%.平均拔牙数1.68枚,手术时间平均35.5分钟.对照组共106例,男性48例,占45.3%;女性58例,占54.7%.年龄60至85岁,平均62.5岁.平均拔牙数1.42枚.手术方法及心电监测:术前对患者进行精神安慰,解除紧张情绪;对过分紧张者,适当给镇静剂[1],并予心脏监护和备有抢救措施等.术中病人采半卧位,2%利多卡因4-8ml局部麻醉.分别于手术前10分钟、局麻中、局麻后5分钟、手术中及手术后10分钟监测血压、心率变化并做心电记录,测定相应导联心律ST段及T波变化.两组病人手术均由老年口腔门诊熟练医师操作,内科医师负责心电监测及应急抢救准备.

  • 磨牙完全纵折的修复治疗

    作者:王月辉;谢正其

    磨牙部分纵裂保存患牙的治疗,临床已取得较好的疗效[1,2].磨牙完全纵折,保存治疗疗效常不佳而考虑拔除.为了避免拔牙后义齿修复的不便,自1994年3月至2000年3月对108颗完全纵折磨牙尝试采用保守疗法,随访时间长5年,短1年,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口腔即刻种植义齿手术的护理

    作者:徐燕华;谭包生

    即刻种植是指患者在拔牙的同时立即植入种植体的方法.此方法与传统种植手术相比有很多优点[1~3].但即刻种植对手术器械、拔牙器械及其他材料等有特殊要求.因此,护士在即刻种植手术中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良好护理及配合,对提高即刻种植手术成功率非常重要[4].我院口腔种植中心自2002年开展即刻种植手术,现将即刻种植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拔牙后即刻临时固定桥修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锦

    目的:拔牙后即刻行固定临时修复,观察拔牙创愈合后固定永久修复的时期和修复率,及对固定永久修复体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患者,拔除25颗牙齿.制作固定临时修复体.40分钟后,试戴固定临时修复体,2-3个月后再次牙体预备(龈下边缘)行固定永久修复.结果:固定临时修复对拔牙创具有保护作用,利于拔牙创自洁和愈合;对基牙牙髓无不良刺激;对基牙牙周组织无不利影响义齿美观且功能良好.结论:拔牙后即刻固定临时修复,利于患者的美观和功能.

  • 牙根发育完全的牙在自体牙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艳明;王新平;冯明;余西江

    目的:观察牙根发育完全牙的自体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51颗牙进行了自体牙移植.术前X线片对供体区牙牙体及受植区的间隙、骨量进行测量,局部麻醉下,先拔除受区患牙,清理并修整拔牙窝,随后拔出供体牙,试(牙合)就位后,拉拢缝合移植牙近远的颊舌侧中牙龈,形成软组织封闭,后牙采用缝线绕(牙合)面的“8”字固定l周,前牙树脂夹板固定3周,术后l周拆线,2-4周摘除牙髓,根管内Vitapex封药2-4周后行根管治疗,1、3、6个月复诊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经6个月至两年的随访,51颗牙中3例失访,l例因未作根管治疗至牙槽脓肿拔除,失败率7.84%;移植牙松动度减小在术后2-4周,4周后松动度进一步减小,至3个月后松动度<Ⅰ°,初期德定性对移植牙1个月内的松动度影响较大,对6个月后的松动度无影响;受区是否炎症状态对移植牙愈合无影响;除l例拔除外,其它随访患者X线片观察暂未牙根吸收.结论:应用基本的口腔治疗,按程序进行的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满意,是修复牙列缺损的有效方式.

  •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疼痛患者的脑激活区研究

    作者:邵龙泉;刘洪臣;张蕾;王东胜;储冰峰;朱美玲

    目的:应用PET方法研究下颌第三磨牙拔除4h后疼痛状态下的脑激活区分布,并推测不同分区的参与状况及其作用.方法:筛选口颌系统功能及形态正常的志愿者6例,设拔牙前一天利多卡因阻滞麻醉4h后的PET检查为对照组.设拔牙411后感到明显疼痛时(VAS≥5)的PET检查为实验组.SPM2分析.结果:左侧大脑豆状核、BA7、BA8、BA9、BA10、BA18、BA19、BA43、BA47区域,有明显的代谢升高.结论:豆状核、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后回、楔前叶、枕叶楔叶、枕中回等是被拔牙活动所激活的脑区.

    关键词: 皮层 疼痛 拔牙
  • 颊脂垫修复口腔上颌窦瘘

    作者:张晔;金建秋;苑绪光;李天竹

    目的:评价颊脂垫修复口腔上颌窦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颊脂垫修复15例上颌窦瘘,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中位数53岁;右侧口腔上颌窦瘘8例,左侧口腔上颌窦瘘7例;拔牙术后14例,颌骨囊肿刮治术后1例;即刻修复11例,延期修复4例.结果:15例患者中成功修复13例(87%),失败2例(13%),其中1例为术后1.5月伤口裂开,另1例为并发急性上颌窦炎致伤口裂开.术后1个月,颊脂垫表面完全黏膜化.结论:颊脂垫是方便可靠的修复口腔上颌窦瘘的方法,而且牙槽骨保存利于后期种植牙修复.

  • 正畸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牙列轻中度拥挤及前突

    作者:陈丹鹏;徐磊;柏忠英

    目的 探讨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矫治后,对侧貌突度的改善情况.方法 :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共17例,均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模型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矫治后齿槽座的位置、大小、骨骼矢状向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持了原有的上下基骨关系;IMPA角、U1-PP角分别减少了4.6°和12.16°,前面高AFH增加了2.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IA角平均增大了5.21°、Z角平均增大4.15°,后面高PFH(mm)平均增加了4.30mm、面高比FHI平均增加了5.62%,矫治前后此四项指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轻中度拥挤的临界病例,当侧貌协调或前突不严重时,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治既能有效地解除拥挤,又能维持或改善软组织侧貌突度.

  • 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减数第一双尖牙矫治对硬组织垂直向的影响

    作者:魏松;傅民魁

    目的通过评估减数第一双尖牙矫治后硬组织垂直向的变化,探讨Alexander矫治技术特点在拔牙矫治中的具体体现.方法双颌或双牙弓前突患者19名,男7名,女12名,年龄范围12.4-15.6岁,平均年龄13.06岁.减数第一双尖牙后用Alexander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并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颌骨垂直生长型未改变,SN-MP、FH-MP有略减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前后面高间的比率关系无改变;2.上磨牙高度得到充分控制,表现出轻微的压低.下磨牙高度略有增加.矫治结果未表现出不利于双颌前突侧貌改善的垂直向生长,相反产生了有利的下颌向前、向上的旋转趋势;3.上下切牙高度得到控制,下切牙高度略有减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颌前突畸形的矫治不但要增强磨牙前后向支抗,而且要重视磨牙垂直向支抗.高位或联合牵引式口外弓结合上牙弓的整体结扎,是控制上磨牙垂直向位置的良好选择.

  • 镍钛-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在正畸拔牙病例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孙新华;朱宪春;孙大谦;邱晓明

    目的临床评价镍钛(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在正畸拔牙病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选择正畸设计拔除四个双尖牙的患者19人,年龄范围在12-22岁,男12人,女16人.测量上下侧切牙间远中的距离并记录,将.012、.014或.016的TiNi圆丝分别和.016的不锈钢丝通过焊料复合成一根弓丝.在方丝弓矫治的第一阶段,放入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在进行整平排齐的同时拉尖牙向远中移动.结果对19例正畸拔除四个双尖牙的患者,可以在矫治的第一阶段应用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进行尖牙的远中移动,并可缩短矫治疗程6个月左右.有5例尖牙明显低位,3例后牙轴倾斜的患者不适宜应用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结论有选择的应用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于正畸拔牙病例,有缩短矫治疗程的作用.

    关键词: 弓丝 正畸 拔牙
  • 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缪耀强;万贤凤

    目的 探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病例的正畸治疗方法.方法 对28例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错(牙合)畸形患者,拔除1-2颗下颌第一磨牙,选用0.56 mm槽沟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 矫治完成时间为13-39月,平均为27.6月.矫治后前牙覆盖、覆(牙合)正常;后牙骀关系良好,所有拔牙间隙关闭,牙根平行,面部侧貌协调.结论 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病例中,精心设计、力量合适和方法得当可有效控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或近中舌向扭转.拔除严重龋坏的下颌第一磨牙,同时直立阻生的下领第三磨牙是保持牙弓完整性的良好选择.

  • 高角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国永;蔡斌

    目的 通过细丝弓技术在高角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患者直丝弓矫治中的应用,探讨其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正畸设计和矫治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以符合纳入标准的17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头影测量结果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例高角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矫治结束后,磨牙和尖牙关系中性,覆(牙合)覆盖正常.正畸治疗后矢状向ANB角减小1.18°,U1-NA角减小19.13°,L1-NB角减小6.42°,L1-MP角减小5.28°,颏突度增加0.46mm,颏倾斜度减小3.99°,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OP-MP角减小0.19°,L6-MP距增加0.98 mm,有统计学意义,而上、下颌切牙和上磨牙垂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矫治后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面型角减小4.56°,鼻唇角增加16.48°,上、下唇突点距离审美平面减小4.93 mm和3.99 mm,PosB’-FH角增加6.88°,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角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拔除四颗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矫治过程中应用细丝弓矫治技术可以对患者矢状向和垂直向达到良好的支抗控制,矫治后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

  • 安氏Ⅰ类拥挤伴融合牙的矫治设计

    作者:段银钟;高原;汪银雄

    目的 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安氏Ⅰ类拥挤伴下颌融合牙的临床处理,以期获得比较有效的处理下颌融合牙病例的常用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本科近三年来临床上安氏Ⅰ类拥挤拌下颌前牙有融合牙者12例(男5例,女7例),根据牙弓的拥挤程度,面型突度、患者主观要求等,决定是采用拔牙或非拔牙的矫治方案,再通过计算Bolton指数的前牙比和全牙比,确定如何拔牙以及如何邻面去釉.结果 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分别采用不同的矫治设计方法 :非拔牙矫治患者,主要采用上颌邻面去釉的方法 ,磨去的量主要以Bolton指数来指导;拔牙病例中,多采用上下颌非对称拔牙(上颌两颗,下颌一颗),再通过计算Bolton指数来适当行下颌下齿的领面去釉.后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结论 对于安氏Ⅰ数拥挤伴下颌融合牙患者,根据其临床条件可选择拔牙或非拔牙的矫治方案,两者均可取得健康,美观的临床疗效.

  • 正畸拔除下颌中切牙治疗的测量研究

    作者:李玉超;毛毳;席兰兰;张莉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的适应征和矫治特点.方法选择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病人32例.应用Steiner方法和Riedel方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牙合)颌面改变和下颌切牙的位置改变;并进行矫治前后模型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颌切牙至NA的距离、下颌切牙与NB的角度、牙弓拥挤度和前牙弓宽度显著低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前牙覆(牙合)低于矫治后(p《0.05),矫治后下颌切牙平均后移1.4 mm,(牙合)向移位1.85 mm,舌向倾斜4.06度.结论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的适应征为前牙反(牙合)或对刃(牙合)、Bolton指数异常和牙列拥挤病人.对伴有个别下颌前牙牙周萎缩的牙列拥挤病人可选择5|5/1拔牙模式矫治.临床矫治应严格选择适应征,不应单纯为了缩短疗程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中可配合使用邻面去釉方法,使用柔和的正畸力量,防止牙间乳头丧失和牙龈退缩.

  • Nance弓支抗下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组织变化及与硬组织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巍然;周伟华;高琳;傅振;罗漪

    目的 探讨传统支抗下双颌前突拔牙患者正畸治疗后软组织的变化及与硬组织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满足纳入标准的29例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并应用Nance弓增加支抗的女性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手工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硬组织项目35项,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用配对t检验,软组织变化的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软组织测量项目显示,经过正畸治疗患者的上、下唇突度、软组织A点及B点的突度减小,颏唇沟深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唇基底厚度减小,上唇突厚度增大,下唇突厚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上唇长度、软组织颏前点突度在正畸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上唇突度变化( ΔUL-SL)相关的硬组织测量项目为ΔU1-SL(r=0.469,P<0.01);与下唇突度变化(△LL-SL)相关的硬组织测量为ΔSNA(r=0.436,P<0.05)、ΔU1 -SL(r=0.374,P<.05)、△L1-SL(r=0.478,P<0.01);上、下唇突度变化正相关.鼻唇角的变化与ΔU1-SL(r=-0.534,P<0.01)、△UL-E(r=-0.394,P<0.05)负相关,与△A’-SL(r=0.478,P<0.05)、ΔULL(r=0.474,P<0.05)及ΔA’-A(r=0.423,P<0.05)正相关.颏唇沟深度(B’-E)与下切牙的内收(ΔL1-SL)及下唇突度变化(ΔLL-SL)正相关.上唇突度减小与上前牙内收的关系为1∶0.6(以审美平面评价)或1∶0.62(以蝶鞍点垂线评价).下唇突度减小与下切牙内收关系是1∶1.13;而下唇变化与上前牙内收的关系则是1∶(0.83±0.21)(LL-SL/U1-SL).结论 传统支抗控制下拔除四个双尖牙后双颌前突成人侧貌改善显著.面下部软硬组织间存在中度相关关系.

1399 条记录 8/70 页 « 12...567891011...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