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型种植钉在双颌前突内收前牙增强支抗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刘永雷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钉在双颌前突内收前牙增强支抗的稳定性.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双颌前突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采用将4个第一前磨牙拔除的拔牙模式,并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观察组在关闭拔牙间隙阶段采用微种植体作支抗,对照组关闭拔牙间隙则采用传统滑动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抗丧失程度.结果:38颗微型种植钉均获得较稳定矫治,患者均在7-12个月之内完成了拔牙间隙关闭,具有较好的咬合关系,磨牙关系为中性.微型种植钉植入部位的下颌平面角高低情况、组织肿胀以及口腔的卫生状况均对其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双颌前突患者采用微种植钉对支抗进行增强,能够将其疗程缩短,效果稳定可靠,微型种植钉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

  • 拔牙矫治对双颌前突患者正侧貌美观的影响

    作者:李雪莲;陈辉;石瑛;贾彬

    目的:研究拔牙矫治对双颌前突患者正侧貌美观的影响,矫治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正侧貌美观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口腔正畸双颌前突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2~25岁,安氏Ⅰ类错颌25例,安氏Ⅱ类错颌17例,平均疗程23.8月。分别对其矫治前后模型、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面颌像等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数据对比,研究对正侧貌美观的影响。结果拔牙矫治前后前牙突度发生改变,前突上下前牙内收,软组织凸面型明显改善,牙齿排列整齐,覆颌、覆盖关系正常,牙弓与颌骨间关系协调,颅面侧貌柔和协调美观,具有良好的咀嚼、语音、吞咽功能,面型更完美,牙齿更稳定。结论通过拔牙矫治双颌前突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软组织正侧貌美观,恢复理想面型。拔除四个双尖牙,维持前牙的唇舌向倾斜度,保持面部美观,微笑丰满度,达到良好的美观效果,正侧貌面型明显改善。

    关键词: 拔牙 双颌前突 美观
  •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泽秀;张伟

    目的 观察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双颌前突患者70例.将其简单随机化分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强支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唇倾角、下中切牙唇倾角、上下中切牙唇倾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唇倾角、下中切牙唇倾角均小于对照组,上下中切牙唇倾角大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效果较为可观,值得推广.

  • 微种植支抗不同牵引方式对尖牙宽度的影响

    作者:刘朝进;陈淋瑜;杨艳;黄荣城;陈启锋

    目的 探讨利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以不同牵引方式拉尖牙向后对尖牙宽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双颌前突患者10例,所有患者左右弓形基本对称,尖牙宽度基本一致.在双侧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离龈缘约5 mm处植入微种植钉.植入种植钉后随机选择5例(第一组),左侧直接使用拉簧牵引尖牙向后,右侧在尖牙近中放置滑扣,在滑扣与尖牙两者间放置推簧,然后将滑扣与种植钉间用结扎丝扎紧;反之,另外5例(第二组)左右对调后同样方式测量.结果两者均可使尖牙产生向远中移动,但第一组尖牙颊倾,宽度增加明显.第二组组种尖牙宽度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在尖牙近中放置滑扣,在滑扣与尖牙两者间放置推簧,然后将滑扣与种植钉间用结扎丝扎紧这种方法对尖牙区宽度基本无影响,临床上更有利于维护弓形的稳定,避免局部覆盖不调.

  • 自攻型微螺钉矫治高角型双颌前突临床研究

    作者:谢雪梅;郑庆忠

    目的 探讨使用国产自攻型微螺钉种植支抗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双颌前突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双颌前突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为试验组20例,使用国产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B组为对照组20例,使用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后采用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评估矫正效果,测量以下各项指标:1、A-Sv(mm),2、B-Sv(mm),3、U6A-Sv(mm),4、L6A-Sv(mm),5、U6S-Sv(mm),6、L6S-Sv(mm),7、U1A-Sv(mm),8、L1A-Sv(mm),9、U1E-Sv(mm),10、L1E-Sv(mm),11、U6-PP(mm),12、MP-FH(°),13、Ls-E(mm),14、Li-E(mm),15、Cm-Sn-UL(°),16、上唇倾角(°),17、下唇倾角(°),18、颏唇沟角(°).A、B两组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微螺钉种植支抗稳定性高于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关闭间隙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U6A-Sv、U6S-Sv、L6A-Sv、L6S-Sv变化量明显低于B组,U1A-Sv、U1E-Sv、L1E-Sv、Ls-E变化量明显高于B组(均P<0.05);两组其他指标变化量无明显差异,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支抗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双颌前突,上下前牙均得到较大程度的内收,上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侧貌改善.但前者矫治时间较短,患者感觉较舒适.

  • Tweed-Merifield技术对拔牙病例硬组织垂直向影响

    作者:黄俊强

    目的通过评估安氏Ⅱ错(牙合)及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硬组织垂直向的变化,探讨Ⅱ类错(牙合)及双颌前突的治疗机制,探讨Tweed-Merriffield矫治技术特点及其在具体病例中的具体表现.方法Ⅱ类错(牙合)及双颌前突患者15例.男2例,女13例;年龄12~24岁,平均17.4岁.拔牙4/4|4/4或84/84|48/48,采用Tweed-Merrifield技术矫治,并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颌骨垂直生长型未改变,SN-MP、FH-MP、PP-MP角有轻微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磨牙高度得到控制,表现为FH-OP角SN-OP角略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矫治结果没有出现不利于Ⅱ类错(牙合)及双颌前突错颌侧貌的垂直生长;ANB角减少,并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有效的垂直控制,有利于矢状方向的改善.结论Tweed-Merrifield技术通过定向力系统的施行,促使下颌平面、颌平面向逆时针旋转,有利于突侧貌的改善.

  • 双颌前突患者正畸辅助微螺钉种植体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

    作者:武冠英;杨琳;徐宝华

    目的 通过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对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拔牙矫治,对矫治前后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择30例双颌前突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进行拔牙治疗.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结果 上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6.5 mm,上唇突点平均内收3.8 mm,下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5.8 mm,下唇突点平均内收5.6 mm,上唇平均向远中移动3.21 mm,下唇平均向远中移动3.67 mm,鼻唇角由治疗前的平均86.7°变为平均103.7°.上下前牙切端移动距离、上下唇突距、鼻唇角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对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拔牙矫治,有效地内收上下前牙,从而有效地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

  • 传动直丝弓技术与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的疗效比较

    作者:郭奕;李天成;彭诚;陈晶晶

    目的 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双颌或双牙弓前突患者40例,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传动组20例,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MBT组20例,应用MBT滑动直丝弓结合口外弓或种植钉辅助支抗治疗.比较两组头颅侧位X线治疗前后及治疗差值的组间差异.结果 平均疗程传动组为(19±4)个月,MBT组为(2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U1/SN、U1/NA、U1-NA、L1/NB、L1-NB、U1-AP、L1-AP、UL-EP、LL-EP均显著减小(P<0.01);U1/L1、鼻唇角和Z角均增大(P<0.05);MP/SN传动组增加1.93°(P<0.05),MBT组增加0.81°(P>0.05).除MP/S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中切牙内收量U1/NA传动组(-20.95±8.79)°明显大于MBT组(-16.00±6.52)°.结论 未使用额外支抗的传动技术和使用强支抗的MBT技术治疗双颌前突患者均能得到满意的软、硬组织结果.传动直丝弓技术能较早改善患者软组织侧貌,但上前牙有过于直立趋势,临床应注意上前牙的转矩控制.

  • 正颌手术联合正畸矫治骨性双颌前突畸形

    作者:杨小平;曾融生;陈卓辉;陈亦阳;王剑宁;廖贵清;郑有华

    目的以外科手术联合正畸治疗的方法矫治骨性双颌前突畸形,并观察其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以来共治疗骨性双颌前突畸形46例,其中31例进行了术前正畸治疗.46例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及模型外科分析,结合患者的意见及畸形具体情况采用4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中所有截骨线均采用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46例中39例进行了术后正畸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4例,平均27.7个月,骨段均愈合良好,无明显复发.上颌前牙骨段平均后退(6.3±0.9)mm,下颌前牙骨段平均后退(5.2±1.2)mm,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满意.结论正颌手术联合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矫治骨性双颌前突畸形,可取得咬合关系及面部外形双满意的效果.

  • 两种不同联合支抗形式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庆慧;祖彬彬

    目的 比较横腭杆与Nance弓以及横腭杆与滑动杆两种不同口内联合支抗系统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29岁双颌前突患者30例,分为两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支抗组、横腭杆与滑动杆联合支抗组,各组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使用MBT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支抗组磨牙前移量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而横腭杆与滑动杆联合支抗组无显著变化;横腭杆与滑动杆组切牙牙根后移量大于横腭杆与Nance弓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横腭杆与滑动杆联合支抗在矢状向控制及切牙整体移动方面较好,优于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支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拔牙的病例.

  • MBT技术矫治成年与青少年双颌前突软硬组织改变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庆慧;祖彬彬;罗建玲;何欣

    目的 采用3M unitek MBT 托槽拔牙矫治双颌前突的成人及青少年,研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情况,预测矫治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双颌前突病例30例,成人15例,青少年15例.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使用3M MBT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的38项软硬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评价软硬组织变化的情况.结果 经拔牙矫治,成人患者主要发生切牙内收和唇部突度减小,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无骨性相关;而青少年软组织面型改变不仅与牙性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下颌骨的生长有关.结论 MBT 矫治技术矫治成人与青少年双颌前突可以改善面部的软组织平衡,但并没有改变矢状骨骼类型,该技术可以很好地进行垂直向的控制.

  • 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减数第一双尖牙矫治对硬组织垂直向的影响

    作者:魏松;傅民魁

    目的通过评估减数第一双尖牙矫治后硬组织垂直向的变化,探讨Alexander矫治技术特点在拔牙矫治中的具体体现.方法双颌或双牙弓前突患者19名,男7名,女12名,年龄范围12.4-15.6岁,平均年龄13.06岁.减数第一双尖牙后用Alexander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并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颌骨垂直生长型未改变,SN-MP、FH-MP有略减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前后面高间的比率关系无改变;2.上磨牙高度得到充分控制,表现出轻微的压低.下磨牙高度略有增加.矫治结果未表现出不利于双颌前突侧貌改善的垂直向生长,相反产生了有利的下颌向前、向上的旋转趋势;3.上下切牙高度得到控制,下切牙高度略有减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颌前突畸形的矫治不但要增强磨牙前后向支抗,而且要重视磨牙垂直向支抗.高位或联合牵引式口外弓结合上牙弓的整体结扎,是控制上磨牙垂直向位置的良好选择.

  • 影响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唇部内收因素的研究

    作者:黄一平;李巍然

    目的 探讨影响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后唇部内收的因素.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7例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治疗前软组织、硬组织、牙体组织项目及治疗后软硬组织变化项目共27项,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后退法)筛选影响唇部变化的敏感因素.结果 治疗后上中切牙颈缘点矢状向变化,治疗前年龄,上唇缘点至E线距离和颏部厚度影响上唇缘点矢状向内收变化,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875;治疗后下中切牙切缘矢状向变化,治疗前下唇缘点至E线距离,下唇紧张度,颏唇角和颏部厚度影响下唇缘点矢状向变化,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887.结论 治疗前生长潜力、骨性、牙性、软组织特点,及治疗后牙性变化影响双颌前突患者唇部内收变化.

  • Nance弓支抗下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组织变化及与硬组织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巍然;周伟华;高琳;傅振;罗漪

    目的 探讨传统支抗下双颌前突拔牙患者正畸治疗后软组织的变化及与硬组织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满足纳入标准的29例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并应用Nance弓增加支抗的女性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手工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硬组织项目35项,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用配对t检验,软组织变化的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软组织测量项目显示,经过正畸治疗患者的上、下唇突度、软组织A点及B点的突度减小,颏唇沟深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唇基底厚度减小,上唇突厚度增大,下唇突厚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上唇长度、软组织颏前点突度在正畸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上唇突度变化( ΔUL-SL)相关的硬组织测量项目为ΔU1-SL(r=0.469,P<0.01);与下唇突度变化(△LL-SL)相关的硬组织测量为ΔSNA(r=0.436,P<0.05)、ΔU1 -SL(r=0.374,P<.05)、△L1-SL(r=0.478,P<0.01);上、下唇突度变化正相关.鼻唇角的变化与ΔU1-SL(r=-0.534,P<0.01)、△UL-E(r=-0.394,P<0.05)负相关,与△A’-SL(r=0.478,P<0.05)、ΔULL(r=0.474,P<0.05)及ΔA’-A(r=0.423,P<0.05)正相关.颏唇沟深度(B’-E)与下切牙的内收(ΔL1-SL)及下唇突度变化(ΔLL-SL)正相关.上唇突度减小与上前牙内收的关系为1∶0.6(以审美平面评价)或1∶0.62(以蝶鞍点垂线评价).下唇突度减小与下切牙内收关系是1∶1.13;而下唇变化与上前牙内收的关系则是1∶(0.83±0.21)(LL-SL/U1-SL).结论 传统支抗控制下拔除四个双尖牙后双颌前突成人侧貌改善显著.面下部软硬组织间存在中度相关关系.

  • 镍钛丝结合后倾曲矫治中度双牙弓前突的临床初探

    作者:刘楚峰;曹阳;蔡斌;陈宇

    目的 探讨镍钛丝结合后倾曲治疗双颌前突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样本包括恒牙列成人双颌前突中等难度(Tweed病例难度计算法)错骀畸形患者17例,未使用口外支抗及种植支抗,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镍钛丝结合后倾曲增强支抗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结果 17例患者的平均疗程为18.3±2.6月.治疗后前牙平均变化指标U1-NA∠减小13.00°、U1-NA减少4.00 mm、L1-NB∠减少12.00°、L1-NB减少4.00 mm、U1-L1∠减少18.23°,治疗前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镍钛丝结合后倾曲支抗理念可轻力高效生理性矫治中度双颌前突畸形.

  • 不对称拔牙治疗成人安氏Ⅱ类双颌前突错(牙合)

    作者:寻春雷

    双颌前突患者常规的矫治设计是拔除前磨牙,为前牙内收提供空间,以获得协调的鼻唇颏关系,改善口唇闭合功能.

  • 中度双颌前突错畸形的拔牙矫治

    作者:魏松

    患者薛某,女,13岁.主诉:要求排齐牙齿,减小前牙突度,改善侧貌.患者无口腔不良习惯,全身健康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一、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侧面观唇部略前突,下颌略后缩,Ⅰ类骨面型.放松状态下上下唇能闭合,无开唇露齿,无明显露龈微笑面容,上下齿槽座欠丰满(正侧面像见插页).

  • 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化舌侧系统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硬组织变化初步研究

    作者:王晨曦;陈畅;陆兴龙;蔡留意;杨建浩;张月兰

    目的 探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化舌侧系统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Brace个性化舌侧系统进行矫治,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于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的腭侧牙槽骨植入微种植体,植入高度距牙槽嵴顶约6mm.在侧切牙远中的弓丝上安放高度为6mm的高牵引钩,微种植体与牵引钩间加力进行前牙的内收治疗.在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将两次头影测量的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8例患者矫治结束后,磨牙和尖牙关系中性,覆(牙合)覆盖正常.头影测量结果显示SN-OP(°)增大、U1-SN(°)、U1-PP(°)、U1-NA(mm)、L1-NB(mm)、L1-MP(mm)、OB(mm)减小,U1-L1(°)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化舌侧系统可以内收前牙,改善硬组织突度,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是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的有效手段之一.

  • 两种支抗配合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的效果比较

    作者:陈文静;李青奕;龚爱秀;胡芳;顾永佳

    目的 比较J钩和种植体支抗配合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病例的矫治效果,以及支抗对磨牙的控制作用.方法 30例需大支抗的双颌前突病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分别配合J钩(15例,A组)和种植体支抗(15例,B组)控制磨牙,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虽然矫治前A组和B组U6C-PP分别为(12.4±0.2)mm和(12.5±0.1)mm,治疗后两组U6C-PP分别为(12.6±0.1)mm和(12.8±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矫治结果临床差异不显著;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J钩和种植体支抗配合MBT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病例,均能控制支抗磨牙,且在支抗控制上两者无明显差异.

  • 双颌前突患者口颌面部肌电特征研究

    作者:邓建清;卢新华;彭彩霞;邓立迪;吴莉萍

    目的 分析双颌前突患者口颌面部肌电特征,为正畸矫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双颌前突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各18例,使用Bio EMGⅢ型表面肌电测量仪测量其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口颌面部肌电,采用SPSS 20.0软件对双颌前突组和个别正常(牙合)组的各肌平均肌电幅值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进行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紧咬位时,双颌前突组颞肌、咬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55.45±8.73)、(49.53±6.62)μV,个别正常(牙合)组颞肌、咬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80.46±61.46)、(72.15±6.99)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P=0.025;t=2.3253,P=0.029).闭唇位时,双颌前突组上口轮匝肌、颏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21.27±3.96)、(23.23±3.97) μV,个别正常(牙合)组上口轮匝肌、颏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为(7.29±0.98)、(12.34±2.12)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6,P=0.004;t=-2.419,P=0.019).结论 不同功能状态下,双颌前突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口颌面部肌电特征存在差异.双颌前突患者紧咬时颞肌、咬肌肌电活动减弱,闭唇位时上口轮匝肌、颏肌肌电活动增强.

12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