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半规管阻塞技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殷善开;沈平江;鲁文莺;张胜兰;陈斌;冯云海

    目的初步探讨临床应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位置性眩晕与梅尼埃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0年间半规管阻塞技术临床应用的资料,其中,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2例,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1例,内淋巴囊阻塞术后5年复发的梅尼埃病1例,男1例,女3例,年龄39~58岁.梅尼埃病患者行三半规管阻塞及内淋巴乳突腔分流术,位置性眩晕患者行相应的半规管阻塞术.结果位置性眩晕患者术后随访1.5~7年,全部患者位置性眩晕得到解除,术后纯音测听、中耳功能分析、听觉脑干电反应测试、耳声发射等听觉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耳蜗功能与术前完全一致,水平半规管阻塞的患者双耳冷热试验结果显示手术消除了水平半规管的功能,后半规管阻塞的患者双耳冷热试验结果显示手术后以水平半规管为代表的其它前庭末梢器官的功能得到良好的保存.内淋巴囊阻塞术后5年复发的梅尼埃病患者术后随访2年,眩晕得到完全控制.结论半规管阻塞技术可有效控制位置性眩晕与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半规管阻塞对患者耳蜗功能及所阻塞半规管以外的其它前庭末梢器官功能没有影响,半规管阻塞技术可望成为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符合现代外科学对手术微创的要求.

  • Mondini畸形人工耳蜗植入1例报告

    作者:夏寅;韩德民;赵啸天;郑军

    患儿,女,3岁4个月.因自幼双耳失聪于2001年3月19日入院,追问病史:患儿足月顺产,无氨基糖甙类药物使用史,无眩晕、面瘫、耳漏、头痛等异常.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正常;耳廓、外耳道、鼓膜正常.纯音测听(助听听阈):500Hz、1 000Hz、2 000Hz左耳分别为60dBHL、85dBHL、100dBHL,右耳90dBHL、95dBHL、100dBHL均测不出;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双耳对103dBHL刺激无反应;40Hz-相关电位:双耳对124dBHL刺激无反应;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1~5kHz、80dB声强刺激双耳均未引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双耳均未引出.颞骨CT报告双侧中内耳畸形:左侧耳蜗转数减少,前庭结构欠清晰,半规管形态欠规整,内听道狭窄;右侧耳蜗、前庭呈一不规整高密度影,其内结构不清,半规管形态欠规整,内听道明显狭窄,颈静脉窝高位,中颅窝低位.

  • 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刘壮;李莉;薛媛

    目的: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探索合适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观察218例突发性聋患者中BPPV的发病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另有37例同期原发性BPPV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Dix-Hallpike实验和Barbecue滚转检查确定诊断,继发性BPPV患者的原发病(突发性聋)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按照BPPV类型,进行Epley手法复位或Barbecue翻滚手法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18例突发性聋患者中有9l例出现BPPV,发生率41.7%,均为同侧患耳。BPPV经耳石复位,其中1次治愈62例(68.1%),2次治愈16例(17.6%),3次治愈13例(14.3%)。随访6~22个月,高频听力改善均不及低频,外半规管型BPPV复发2例,后半规管型复发5例,经过再次复位后治愈。继发性BPPV与原发性BPPV均经手法复位治愈,疗效相似。结论BPPV可继发于突发性聋,且突发性聋继发BPPV可达41.7%,其中以后半规管BPPV常见,耳石复位治疗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与原发性BPPV相似。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体位改变速度的影响

    作者:朱思翔;彭本刚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治过程中体位改变速度对治疗效果及患者不适程度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我科就诊有详细资料的BPPV患者358例,由一名医师进行复位治疗。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9例。一组采取快速复位(体位变换时间<2 s),另外一组采取慢速复位(体位变换时间5~10 s),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复位过程产生的不适感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结果快速复位组治疗有效率97.7%;慢速复位组有效率为97.2%,两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复位组VAS平均分(7.70±3.95),慢速复位组VAS平均分(5.18±3.5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3.38,P<0.05)。结论 BPPV手法复位效果与复位过程中的速度无关,慢速复位组患者复位过程中不适感较快速复位组轻。

  • 三半规管阻塞与迷路切除术后前庭功能动态变化

    作者:殷善开;张英;黄艳艳;张茂椿;李漫娜

    目的:比较豚鼠三半规管阻塞与迷路切除术后前庭功能代偿的异同。材料与方法:将15只健康豚鼠分为2组,其中8只豚鼠行右侧三半规管阻塞术(triple semicircular canal occlusion,TCO),7只豚鼠行右侧迷路切除术(labyrinthectomy,LE),于术后一个月内观察豚鼠行为学及眼震电图(ENG)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术后第1天两组均出现自发性眼震,正弦摆动刺激术侧时未引出诱发性眼震,头向右侧偏斜并沿地面垂直轴向术侧旋转;LE组却出现翻滚现象。术后第3、5、10、15、30天正弦摆动眼震试验,两组豚鼠术侧眼震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TCO组于15天左右向眼震基本恢复对称,而LE组至术后30天仅摆动幅度120°、150°、180°左右向眼震基本对称,摆动幅度为60°、90°双向眼震反应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LE组有3只豚鼠仍存在头偏。结论:TCO组要比LE组动物恢复快,建立代偿和失平衡时间短。

  • 不同类型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及耳石复位治疗

    作者:田君海;薛海涛;董凯峰;赵玉玲;路虹

    类型BPPV在诊断方式上存在差异,耳石复位治疗BPPV安全有效,应作为首选.

  •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血尿酸的关系

    作者:朱晓东;司马国旗;戴利菊;季巍伟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和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60岁老年人102例BPPV患者作为BPPV组,并随机收集同期在我院≥60岁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白蛋白、肌酐、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并收集记录二组病例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脑梗死、脑出血、吸烟等病史.结果 BPPV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脂史、脑梗死史、脑出血史、吸烟史、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肌酐、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在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高低密度脂蛋白是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尿酸增高与老年人BPPV发病具有相关性,是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志凌;陈艳春;吴华为;蔡若琼;黄丽琴;尹文华;徐世影;钱亚昇;刘素琴

    目的 研究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行手法复位时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356例单侧BPPV患者在手法复位治疗中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资料,并进行分型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56例患者中耳石异常移位发生率为4.78% (17/356),其中管异常移位发生率2.8% (10/356),原嵴帽结石转变为管结石发生率0.84% (3/356),折返回原半规管发生率1.12% (4/356).并发耳石异常移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复位后立即行Dix-Hallpike试验(x2=27.512,P<0.05)和立即再次行复位治疗(x2=26.386,P<0.05),而性别、年龄、病程、受累半规管和是否按标准完成复位对并发耳石异常移位影响不明显(Pp均>0.05).结论 BPPV患者在手法复位中会并发耳石异常移位,应及时观察症状并识别眼震方向来判定耳石移位的发生与类型.为预防其发生,不建议在耳石复位后立即行Dix-Hallpike试验或再次手法复位治疗.

  • 复位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刘波;孔维佳

    SV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388和2.022,P>0.05);T3和T4时SV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488和2.327,P<0.05).结论 CRP可提高PSC-BPPV患者姿势稳定性,但与正常人仍有一定差异,提示PSC-BPPV患者可结合CRP和前庭康复治疗提高姿势平衡能力.

  • 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方法理论探讨

    作者:杨晓凯;郑炎焱;杨晓国;陈晓素;林一均

    目的 基于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对外半规管良性阵法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方法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各步骤的意义.方法 建立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并3D打印,通过对外半规管复位方法的模拟演示和观察,分析比较各种复位方法各步骤的意义和不足.结果 翻滚复位法自患侧卧位开始向健侧翻身,步骤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俯卧位再回到坐位是必要和足够的,Gufoni复位法实际上是翻滚复位法的简化,并无方法学上的优越性,而Appiani复位法仅对于壶腹嵴耳石脱落可能有作用.结论 基于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对复位方法进行模拟演示,分析各步骤是否合理,探讨对复位方法评估和改良是可行的.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温度试验结果比较

    作者:王利一;高波;宋海涛;黄魏宁

    试验显示的CP侧别一致的有13例(5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56,P<0.05);②DP结果:PSC-BPPV患者DP 13例,HSC-BPPV患者DP 10例,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χ2=16.10,P<0.01).结论 ①HSC-BPPV及PSC-BPPV患者温度试验患侧C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②HSC-BPPV患者温度试验CP发生率明显高于PSC-BPPV患者;③HSC-BPPV患者温度试验DP发生率明显高于PSC-BPPV患者.

  • 视频头脉冲试验研究现状

    作者:杨琼;王建明

    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是在Halmagyi头脉冲床旁检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视频头脉冲前庭诱发性试验,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反映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 lex,VOR)直接通路完整性的无创高频检测技术,它除了能客观的评价水平半规管功能,还可对垂直半规管定量测定。本文就其起源和发展、主要原理、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急性前庭病

    作者:吴子明;王锦玲

    急性前庭病的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出现眩晕或平衡障碍,可以由于前庭外周各部或中枢前庭结构的功能低下或各种原因的刺激引起。本文着重于对前庭急性外周病变,如BPPV、前庭神经元炎、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及前庭阵发症;前庭中枢急性病变如前庭性偏头痛及一些新近认识的文献进行综述。

  • 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

    作者:谢记发;刘谦虚;熊彬彬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能引起位置性眩晕的内耳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外半规管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是第二常见的BPPV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实际发病率常被低估,自1985年首次报道以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就HC-BPPV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189 中耳乳突手术中面神经监测

    作者:杨甫文

    肌电图常用于听神经瘤或桥小脑角肿瘤术中监测,在中耳乳突手术中应用较少。由于面神经走行临近耳蜗、卵圆窗、半规管、砧骨等耳内重要结构,同时解剖异常,面神经骨管缺损等都易导致术中面神经损伤。中耳乳突修正性手术。由于正常解剖结构破坏,可能存在面神经骨管缺损,或胆脂瘤骨质破坏等均易发生面神经损伤。……

  • Epley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朱德民

    应用Epley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1例,其中女14例,男7例,病程2天至12年,21例中,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5例,左侧6例。治疗方法:病人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振动器放于患侧乳突后。治……

  • 上半规管裂——压力敏感机制的绒鼠模型

    作者:朱雅颖;王正敏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在外耳道、中耳或颅内压力变化时会发生眩晕和眼震,原因在于上半规管骨质缺损。本文旨在研究上半规管裂综合征迷路压力敏感性的机制,并建立手术修复的绒鼠模型。该作者观察上半规管开窗前后、开窗修补术后外耳道压力变化时绒鼠前庭传入神经激动值的变化,结果发现上半规管开……

  • 前庭神经炎类固醇治疗效果的研究

    作者:张月月;汪月月;凌贤才

    通常前庭神经炎急性期主要采用抗眩晕、安定药物对症治疗。文章对类固醇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 厚生省前庭神经炎诊断标准:①主诉眩晕,并大发作1次;②温度刺激检查可见半规管机能一侧降低或消失;③具有与眩晕直接关连耳蜗症状,无中枢神经症状。根据上述标准,眩晕发病5日以内,温度刺激……

  • 无明显眼震的良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张桂敏;朱红;邵相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前庭疾病,常累及后半规管。其眩晕的特征是持续时间短(30~60s),潜伏期7~8s,呈阵发性发作,多在早晨刚睡醒时发生,常有头位突然运动诱发,如翻身、坐起、仰头等。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证明行BPPV复位操作法并不一定非要有明显的位置性眼震。对43例无明显眼震的BPPV行改良的半规管耳石复位术,其结果与具……

  • 上半规管缺裂出现的Tullio现象

    作者:袁伟;孙建军

    Tullio现象是由眩晕和异常的眼球和/或头部运动联合产生的,这种运动由声音刺激引起。这种对声音的前庭反应由Tullio在1926年研究鸽子的迷路瘘管时首先描述,之后Huizinga在1935年证实。人们提出两个Tullio现象可能的病因:耳石症和半规管刺激。Tullio现象与梅尼埃综合征、先天性内耳异常、感染如梅毒和慢性耳疾、外伤、外淋巴漏和医源性瘘如开窗术等有关。近Minor等报道7例伴Tullio现象患者出……

310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