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氟桂利嗪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桂娟;顾能荣;何平;钱晓琼

    目的 探讨氟桂利嗪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canal benign paroxysman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96例原发性PC-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Epley管石复位法)与联合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1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一次治愈率两组基本相同.治疗4wk后,治疗组的治愈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共计有8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9.6%,其中治疗组为2.2%,对照组为18.4%.结论 Epley手法复位联合氟桂利嗪治疗PC-BPPV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 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作者:杨燕珍;黄静辉;余怀生

    目的 探讨Epley与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n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Epley管石复位法)与联合手法治疗(Epley加Semont联合复位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8例经1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一次治疗有效率为83.3%,其中单纯组为78.3%,联合组为88.0%.无效患者继续重复相应手法治疗,至第三次复诊时统计总治疗有效率为93.8%,其中单纯组为91.3%,联合组为96.0%.随访3个月,共计有7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14.6%,其中单纯组为21.7%,联合组为8.0%.结论 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 改良李氏复位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田从哲;荣桂源;王平;高永平;李进让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李氏复位法及Semont法进行复位治疗,评定其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 改良李氏复位法40例,随访1周后总有效率92.5%(37/40),随访3个月后总有效率87.5%(35/40),复发2例(5%);Semont法40例,随访1周后总有效率90%(36/40),随访3个月后总有效率85%(34/40),复发3例(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李氏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疗效与Semont管石解脱法相近(P>0.05),且操作更简洁,过程迅速,可在临床应用.

  • 计算机辅助内听道三维重建

    作者:石丽亚;戴朴;韩东一;杨伟炎;姜泗长

    目的了解人类内听道的微细解剖,以及毗邻关系.方法用计算机辅助颞骨组织切片三维重建技术,重建了5例人类颢骨岩部内结构的三维图像.结果重建图象清晰地显示了内听道内、外各结构的三维空间的解剖关系.测量其三维参数,内听道平均的长度为6.47±0.83~12.01±.79mm;面神经迷路段到耳蜗基底转的之间的距离是0.09~0.26mm;膝状神经节到上半规管壶腹的距离、面神经迷路段到上半规管壶腹、上半规管壶腹到Bill's bar的短距离分别为2.25±0.28mm、1.21±0.09mm和1.96±0.42mm.结论这些常规解剖方法难以获得的图象和数据非常有助于颅中窝进路手术的训练和设计.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综述

    作者:闵密克;韩朝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历史、沿革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症。1921年Barany提出:由于各种原因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当头位变化时引起的耳石颗粒及内淋巴液流向位于半规管前部的嵴帽,刺激半规管的毛细胞引发短暂的水平眼震,并伴随眩晕、呕吐等症状。Dix、Hallpike总结bppv一系列特点,根据其特点:1、自限性(未经治疗常于数天-数月后渐愈)故称之为“良性”;2、与体位变化有关,在1952年提出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这个医学术语[1]。1992年,Epley]创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即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的Epley疗法。以往对BPPV认识不足,多数患者被笼统地冠以“眩晕”的诊断,未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研究提示:BPPV是外周前庭病变中发病率高的疾病[3],周围性眩晕的患者中有约20%是BPPV[4]。

  • 健康人群视频头脉冲正常值的测定

    作者:何风;付炜;魏东;白雅;韩军良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视频头脉冲试验正常值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方法 纳入111名健康受试者,以10岁为间隔分为7个年龄组,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仪进行检查,统计各组前庭眼反射的增益值以及共轭不对称比,分析年龄因素的影响.结果 受试健康人群中水平半规管增益值波动于0.70~1.26,平均为1.04±0.09,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增益值分别值波动于0.61~1.25和0.62~1.24,平均值分别为0.89±0.13和0.88±0.12;不同年龄组之间,水平半规管以及垂直半规管的增益值均无区别(P>0.05);水平半规管左右侧不对称比的平均值为6.83±4.01%,左前与右后半规管以及右前与左后半规管的不对称比的平均值分别为6.03±5.31%和7.36±5.03%,不同年龄组之间无区别(P>0.05).结论 健康人群中视频头脉冲试验的增益值及共轭不对称比不受年龄的影响.

  •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区永康;郑亿庆;陈玲;杨海弟;梁象逢;许耀东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病人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结果 (1)后半规管BPPV 94例(71.8%),随机分组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各47例.(2)水平半规管BPPV 29例(22.1%),水平向地性眼震者16例,另13例为水平背地性眼震者,自行或采用Gufoni疗法后转换为水平向地性9例,方向不能转换4例.采用barbecue翻滚和/或强迫侧卧体位疗法.(3)前半规管BPPV 6例(4.6%),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4)混合型BPPV 2例(1.5%),行上述相应半规管的疗法.1周后随访总有效率85.5%(112/131),3个月后92.4%(121/131).结论 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不同半规管及不同发病机理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 中耳浆细胞肉芽肿一例报告

    作者:刘冉冉;王春华;杨蕾蕾

    1病历资料患者,女,52岁,主因右耳闷伴听力下降、疼痛1个月,眩晕6天于2014-08-15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耳闷,伴听力下降、疼痛、持续低调耳鸣,无耳流脓,为求诊治就诊于社区门诊,考虑为“中耳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治疗,未见好转,患者因疼痛一直口服止疼药物治疗,入院6天前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自觉听力、耳鸣无明显加重,就诊于我院门诊,查颞骨CT(图1)示右侧中耳乳突炎,继发胆脂瘤可能性大,耳蜗、水平半规管受累,故门诊以右侧胆脂瘤性中耳炎收入院。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侧外耳道畅,鼓膜完整,标志可。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纯音测听示右耳传导性耳聋,BC:25-30-25-25dB;AC:55-70-60-70dB,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抽血化验未见明显异常。于2014-08-21全麻下行右侧鼓室成形术,术中显微镜下见右侧鼓膜完整,行乳突轮廓化,磨低外耳道后壁,开放鼓窦,扩大鼓窦入口,开放上鼓室及前隐窝,术中见乳突皮质呈金黄色,乳突腔、鼓窦、上鼓室内可见新生物,表面呈桑葚状小突起,触之易出血,上鼓室前隐窝为褐色潴留液体,砧骨短脚表面附有,显微镜下仔细清理,见水平半规管骨管破坏,未见耳蜗破坏,将鼓膜分离掀起推向外耳道前下壁,中鼓室、下鼓室、后鼓室无病变组织,粘膜光滑,砧镫、锤砧连接好,取切口处颞肌筋膜处理后覆盖在砧骨上,修剪皮瓣,作耳甲腔成形,术腔填塞碘仿纱条,标本送病理。术后病理结果回报为右中耳符合浆细胞肉芽肿,伴组织细胞反应(图2)。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g静滴日2次抗感染治疗7天后出院,术后12天取出右耳内碘仿纱条,给予更换,术后复查1年显微镜下见术腔粘膜光滑,无复发。

  • 上半规管裂一例

    作者:吴子明;张素珍;周娜;杨伟炎;韩东一

    患者女,14岁.1984年发现右耳听力下降,经颞骨CT证实为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图1),并配带助听器.后因听力渐进性下降,当右耳增益放大时,患者出现眩晕,故复诊.检查:双侧鼓膜完整,纯音测听右耳250~500Hz残余听力,左耳重度聋(见图2),左、右耳250~500Hz存在明显的气-骨导差;声导抗检查左耳AD型鼓室曲线,右耳A型鼓室曲线;前庭双温试验显示右侧水平半规管功能低下,CP(右)=70%;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显示双侧球囊声敏感(Tullio现象),VEMP阈值为50dB(图3),该电位的检测参照作者以往的工作[1-2].复诊时冠状位CT显示右侧上半规管有骨裂(图4).

  •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作者:吴曙智;李熹;郑炎焱;林一均;杨晓凯

    目的 为了获取独立的内耳三维模型,探讨一种半自动、快速的内耳分割方法.方法 将MRI图像导入3D slicer软件,基于Otsu法,采用半自动分割内耳,并结合meshlab软件进行内耳后期精细处理.结果 对30例MRI影像数据进行分割,一侧内耳完成半自动分割仅需3钟左右,内耳三维模型图像清晰,内耳信息保留完整.结论 Otsu法进行内耳半自动分割操作简单、快捷,内耳模型结构完整,三维成像效果好.

    关键词: 内耳 三维 分割 半规管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熊彬彬;吴子明;刘兴健;张素珍

    目的 分析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131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回顾性分析131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3个月.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51例,女80例,年龄20~82岁,平均47.7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75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39例,单侧水平嵴顶结石BPPV4例,前半规管BPPV1例,混合型BPPV8例,主观性BPPV3例.其中,原发性BPPV103例,继发性BPPV28例.结论 BPPV患者有其白身的临床特征,通过对其临床特征的认识和把握,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实践.

  • 睡眠障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朱思翔;彭本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由Bárány于1921年首次提出,是一种与体位改变密切相关的自限性外周性眩晕,是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病[1-2],后半规管BPPV (PC-BPPV)为常见[3],其次是水平半规管BPPV (HC-BPPV),前半规管BPPV(AC-BPPV)较为罕见,其发病可能与椭圆囊变性耳石脱落并沉积于半规管有关,手法复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4],近些年已逐渐被国内医师所认知,相关研究较多,但对于其病因、预后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已知BPPV患者的发病与患者性别有关,男女比例1:1.5-3.0[5],其次老年患者居多,可能与内耳结构和功能退行性改变相关[6,7]。在实践过程中,除了上述原因,研究发现很多患者都存在睡眠障碍问题,且对于治疗的效果有一定影响,本文从患者发病、预后及复发三方面探讨睡眠障碍与BPPV的相关性。

  • 俯屈仰头试验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陈瑛;庄建华;赵忠新;靳哲;李艳成

    目的 观察及评价俯屈仰头试验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阳性率及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眩晕门诊确诊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92例,对入组对象先行平卧侧头试验(HRT),随后行俯屈仰头试验(BLT).根据HRT及BLT结果,采用Barbecue手法复位或Brandt-Daroff锻炼并随访.统计分析经BLT诱发出眼震的患者比例以及对比HRT与BLT在患侧判断中的准确性和治疗成功率.结果 92例患者中,83例(90.2%)经BLT后诱发出眼震,其中68.7%(57/83)的患者兼具俯屈位眼震和仰头位眼震,21.7%(18/83)仅有俯屈位眼震,9.6%(8/83)仅有仰头位眼震.92例患者中,HRT可明确患侧者74例(80.4%),其中69例BLT阳性,5例BLT阴性.BLT阳性的69例患者,60例与HRT患侧判断一致,经手法复位治疗成功;9例BLT与HRT结果不一致,先按HRT判定结果行手法复位3次,未成功,随后按BLT判断结果行手法复位成功.HRT无法判定患侧者18例(19.6%),其中14例经BLT明确后手法复位治疗成功,4例经BLT后仍未诱发出眼震,嘱患者进行Brandt-Daroff锻炼,随访3d后患者诉眩晕发作消失且HRT未诱发出眼震.92例患者中按HRT判断结果复位成功者65例(70.7%),按BLT判断结果复位成功者83例(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T在诱发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时阳性率高,在HRT无法判断受累侧时,BLT能较为便捷地确定受累半规管,从而为选择有效的手法复位提供依据.

  • 青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徐瑾;李艳成;赵忠新;黄流清;靳哲;陈瑛;庄建华

    目的 探讨青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7月确诊的40例青年(≤40岁)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同期诊治的286例中老年(>40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BPPV患者比例相对较高(12.3%),男女比例1∶3,年龄17~40(32.1±6.2)岁,潜伏时间1.2±1.3s,无明显潜伏期者10例(25%),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中位值10s;半规管受累多见(27例,67.5%);40例患者中6例为壶腹嵴顶耳石症,且均为后半规管受累,其余34例为半规管耳石症.与中老年BPPV比较,青年BPPV患者无明显潜伏期者比例较高(25.0%vs11.5%,x2=5.554,P=0.018),而性别构成、病程、受累半规管比例、眩晕发作前潜伏时间、眩晕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BPPV发病率相对较高,女性多见,后半规管受累常见.与中老年BPPV相比,青年BPPV中无明显潜伏期患者的比例较高,且壶腹嵴顶耳石症以累及后半规管者为多.

  • 军事飞行员视频头脉冲试验临床正常值的建立

    作者:金占国;徐先荣;翟丽红;罗金叶;涂燕;郑军;崔丽;王建昌

    目的 通过分析军事飞行员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的各种参数,建立军事飞行员vHI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选取40名健康的改装体检飞行员作为受试者进行vHIT试验,分析前庭-眼反射(vestibular ocular reflex,VOR)平均增益值及各半规管的不对称比,即vHIT的增益值(vHIT-G)的正常值范围及双侧各半规管功能对比情况.结果 40名健康飞行员右侧水平半管、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的平均vHIT-G分别为1.02±0.04、0.84±0.09、0.87±0.12,左侧水平半管、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的平均vHIT-G分别为0.97±0.10、0.88±0.10、0.88±0.08,40名健康飞行人员均未见代偿性扫视,6个半规管vHIT-G均符合正态分布,双侧水平之间及前、后半规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侧水平半规管和左前右后及左后右前共轭半规管的vHIT-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水平、前、后半规管vHIT试验不对称比分别为6.00±4.33、9.24±5.85、10.24±5.32,对应半规管的不对称比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其中水平半规管的不对称比与前、后半规管的不对称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军事飞行员vHIT参数标准的常模,为飞行学员选拔、飞行员体检的航空医学鉴定及前庭功能障碍飞行员的前庭康复训练及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张礼春;沙炎;洪汝建;戴春富;迟放鲁

    目的 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MSCT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和手术诊断为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SCT资料,分析总结其位置、大小等CT表现,尤其是MPR图像特点.结果 8例患者MPR重组的上半规管大层面图像均显示了上半规管壁的部分骨质缺损,其顶壁均未见气化,其中有6例发生在顶壁的正中部(4例还涉及顶前部),2例发生在顶壁的后部;其缺损的大径为0.8~4.2mm,中位数为2.4mm.结论 高分辨率MSCT扫描结合MPR技术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价值.

  • Z轴和偏心旋转对人体听觉认知过程的影响

    作者:王林杰;魏金河;张丹;董卫军;郭建平;胡耄祺

    目的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ERP)研究刺激耳石器和水平半规管对人听觉认知活动的不同影响.方法 17名受试者进行了相同梯形刺激曲线的Z轴和偏心50 cm旋转.旋转过程分为各持续150 s的3段:10°/s匀速旋转、0.6°/s2的匀角加速度旋转和0.6°/s2减加速度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受试者按要求完成听力认知任务,即等概率中文阿拉伯数字语音信号2~9,听到奇数(靶信号)用按键进行反应,听到偶数(非靶信号)不按键.记录试验期间的脑电图,并对记录作了处理.结果 偏心匀速旋转时ERP的N1和P2波幅低于对照,N2和P3潜伏期相对于对照减慢,非靶信号ERP的额区和颞区P2潜伏期相对于对照和Z轴旋转延长.偏心加速度或负加速度旋转时相对于Z轴旋转,反应时缩短.偏心和Z轴加速度旋转时相对于对照ERP的N1和P2波幅降低.偏心加速度旋转相对于Z轴旋转ERP的N1和P3潜伏期减慢,P2潜伏期和靶信号ERP的N2潜伏期加快.偏心和Z轴负加速度旋转时相对于对照靶信号ERP的P3峰值波幅降低,靶信号ERP的N1和P3潜伏期减慢,偏心负加速度旋转时非靶信号ERP的P3潜伏期快于Z轴旋转.结论 偏心匀速旋转单纯刺激耳石感受器对听觉脑认知过程产生抑制作用;偏心加速度旋转同时刺激耳石和半规管时对脑认知过程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与前庭感受器向中枢传入冲动增强有关.

  •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愈一例

    作者:贾建平;唱得龙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总时间3000 h,现机型飞行时间500 h.2009年10月无明显诱因突感眩晕伴恶心,持续时间约10 s,每次卧位坐起时或由坐位平卧时均可出现,无呕吐、头痛,无听力下降,无耳闷、耳胀、耳鸣.高血压病史2年,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胆囊结石5年.无头部外伤史,无发热、咽痛史.入院查体: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各项生理及病理反射均无明显异常.耳科检查:双外耳道通畅,鼓膜标志清楚,无穿孔及分泌物,无充血.脑、颈椎MRI发现左侧基底结区有软化灶,彩色超声示胆囊结石,其余耳CT、脑血流图、电测听、声阻抗和前庭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经Dix-Hallpike变位检查,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右后半规管型).予以Epley法复位,嘱其尽可能保持头直位48 h,睡眠时右耳向下高枕卧位.复位后第2天诉无眩晕,但晨起即感头昏、乏力.休息2d后诉症状减轻并终消失.复位后第4天行Dix-Hallpike变位检查,未诱发出眼震.半年后随诊无眩晕发作,临床治愈.结论:飞行合格.

  • 垂直半规管功能检查研究进展及其在军事飞行员中的应用

    作者:谢溯江;贾宏博;陈勇胜

    目的 对垂直半规管功能检查方法及在战斗机飞行员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资料来源与选择 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和综述. 资料引用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综述25篇.资料综合 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五项垂直半规管功能检查方法及其在军事飞行员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结论 旋转试验、甩头试验、冷热试验、旋转知觉测试、主动头旋转测试是5项常用的垂直半规管功能检查方法,在战斗机飞行员前庭功能的全面评估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刘振丽;崇奕;薛慧;王宝军;李月春;刘国荣

    目的 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半规管高频功能情况.方法 确诊为单侧半规管BPPV患者360例,包括后半规管管石症120例,水平半规管管石症120例,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12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120例,4组受试者均完成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以vHIT出现补偿性眼跳为异常指标,分析4组受试者vHIT试验结果.结果 BPPV患者vHIT异常率(17.8%)与正常对照组(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74,P=0.001).但3组BPPV患者vHIT异常率分别为16.7%、20.0%和16.6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3周的患者其vHIT异常率(47.7%)明显高于病程<3周者(8.1%),病程>3周各组患者其vHIT异常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6.991,P=0.008).结论 BPPV患者vHIT异常率增加,但vHIT异常率不受所累及半规管及亚型的明显的影响,而受到BPPV病程的明显影响.

310 条记录 6/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