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的临床诊治意义

    作者:宁平方

    目的 探讨和分析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的临床诊治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设8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统计分析两组儿童的空腹血清中的心肌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均有异常,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测定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能及时了解到疾病对患儿心肌的损害程度,预防心肌炎造成患儿死亡的现象,其临床实用意义突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善和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心肌酶与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组重症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心肌酶与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2期患儿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显著高于1期组(P<0.05),IgA、IgG、IgM水平均显著低于1期组(P<0.05),2期、1期组患儿的血清CK、CK-MB、α-HBDH、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IgG、Ig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与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能够为手足口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依据.

  • 早期血清心肌酶水平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文惠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心肌酶水平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3例患者和70例正常婴儿通过酶速率法对血清心肌酶(CK-MB)进行检测,数据采用P值检验.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检测,其中观察组的心肌酶活性(29.98±14.11)U/L,而对比组的心肌酶活性(10.76±3.53)U/L,明显小于观察组.在这183例患者中,异常99例(54.1%).而70例正常儿童中,异常值2例(2.86%).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统计学方面具有良好的验证.结论:在临床上,通过分析检测早期血清心肌酶(CK-MB),从而对患者心肌损害的程度进行诊断,为确定患者损伤程度和治疗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作者:赖玉;陈梅仙;陈改平;赵生丽;董静;李良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管腔急性闭塞,导致管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持续而剧烈的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心电图特征性动态改变和血清心肌酶增高等.

  •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在院前及院内救治的护理体会

    作者:金霞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急症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管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冠状动脉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变现为持久性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引起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因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很高,因此,在救治的同时,护理工作甚为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60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益心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并心肌损害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小梅

    部分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具体表现为血清心肌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不同程度的增高,临床尚不足以诊断为心肌炎.

  • 参蒌双心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盈颖;郭浩;王阶;高嘉良;孙建宁

    目的:观察参蒌双心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合心爽组、丹蒌片组及参蒌双心丸0.35,0.7,1.4,2.8 g·kg-1组,各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穿线后即刻经给药,稳定10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180 min的方法进行造模,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后,观察心肌梗死范围,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中CK,CK-MB和LDH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参蒌双心丸0.7 g·kg-1组,其余各组心肌梗死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参蒌双心丸2.8 g·kg-1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血清CK,LDH,CK-MB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参蒌双心丸可通过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心肌酶水平,发挥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对心肌梗死再定义——有利于诊出微型心肌梗死

    作者:

    过去20多年里,我国一直沿用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肌梗死所定的定义:典型症状(胸部不适)、血清心肌酶增高和典型心电图变化中两者或三者的结合.

  • 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心脏损伤的观察

    作者:韩定芬;姚万红;陈静卿;李瑛;张培喜

    为观察不同感染度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急、慢性期心脏的病理、超微结构及相关生化代谢的变化,采用光镜、电镜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模型的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同时检测血清心肌酶AST、CK活性,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显示,自感染后第8 wk轻、重度感染组心肌组织均可见明显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心内膜、心肌及心肌血管急性炎性病变及慢性过程中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局部间质纤维化,线粒体肿胀,肌浆网扩张,糖原颗粒增多等变化。在心肌组织内发现有虫卵沉着,但未发现成虫。AST活性在第8、18 wk,CK活性在第13、18 wk均显著升高。SOD活性先升高(第8 wk)后降低(第13、18 wk),MDA含量自第8 wk起持续升高。结果提示,日本血吸虫感染致宿主心脏损伤是虫卵沉着、氧自由基的继发损伤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心肌酶检测对非心源性危重病的评估价值

    作者:叶静;望亭松;蒋婕;车在前;陈尔真;陆一鸣

    目的 研究非心源性危重病患者血清心肌酶学标记物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的表达量;以APACHE Ⅱ评估体系和治疗结果为标准,分别探讨上述标记物在评估急诊监护病房的危重病患者病重程度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初步探讨危重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自2005年4月至12月间收住EICU的所有134例患者,根据APACHE Ⅱ评分结果(APACHE Ⅱ<10,10~25,>25)分成三组,并根据临床转归分为两组,即出院组和死亡组.用固相层析免疫分析技术及化学发光技术定量检测全套心肌蛋白,同步检测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所有患者随访至病情稳定出院或死亡.数据主要采用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随着APACHE Ⅱ分值的升高和病情的恶化,6项心肌酶谱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APACHE Ⅱ评估的轻、重、危三组间比较AST、LDH、CK、CK-Mb和M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b、CK在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轻、重、危三组Mb分别为(83.91±116.85)、(504.75±116.74)、(1302.23±189.75),CK分别为(51.77±165.12)、(663.56±164.97)、(1720.04±268.14)(P<0.05).cTNI测值在轻、重、危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和死亡组间APACHE Ⅱ评分、Mb、LDH、CK、AS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b、LDH与预后的相关性好(P=0.0001).结论 AST、LDH、CK和Mb能反映以APACHE Ⅱ为标准评估的疾病危重程度,能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其中Mb敏感性高.Mb不仅能量化评估危重病程度和估测预后,而且与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密切,适用于阶梯式划分和评估患者的病重状况和预后,是一种简单方便且有效的评估手段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的变化

    作者:丁红香;王明山;卢中秋;胡云良;李向阳;张信良;楼文文

    有资料表明[1],有机磷化合物对心脏的毒性损害可能是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早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心脏损害程度作出诊断,有效地防止心力衰竭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特地对心肌损害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l)在AOPP后患者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并与几种血清心肌酶作比较研究.

  • 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元回;郑金意;章剑;谢玉程

    机体在脑挫裂伤急性期常产生多种应激反应,使各项生化指标发生变化[1-2].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和血清心肌酶的升高,直接影响预后.本文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进行血糖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报道如下.

  • 病例48:56岁女性,胸痛,呕吐,急诊入院

    作者:

    56岁,女性.胸痛,呕吐,急诊入院,在入院路上,用硝酸盐制剂,吗啡,阿司匹林,胸痛缓解.体检正常,(心电图)ECG如图1.血清心肌酶检查1次/4 h,共5次,都属正常.虽然病人胸痛消失,第2次ECG仍无改变,做了心肌核素显像.

  • 糖尿病母儿血糖改变引起血清心肌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谭鑫

    目的:探究糖尿病母儿血糖改变引起血清心肌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母儿65例,根据新生儿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和低血糖组,同期选取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学变化情况。结果糖尿病母儿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母儿中,低血糖组又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对比,糖尿病母儿低血糖组高,低血糖组次之,对照组低。结论糖尿病母儿心肌损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母亲及新生儿的血糖均密切相关,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新生儿心肌损害的风险,若新生儿合并低血糖则风险进一步加大。

  • 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血清心肌酶变化

    作者:李金玲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心脏损害和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2例窒息新生儿和10例正常新生儿于生后24h内取静脉血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窒息组生后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窒息组心电图均有各种异常改变.结论窒息新生儿通过早期监测血清心肌酶变化和心电图,可及早诊断和防治心肌损害.

  • 以昏迷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二例

    作者:张晋兰;马文英;白引珠

    例1 男性,74岁.因心慌、气短、昏迷20 min就诊.患者1999年11月18日20:30自诉心慌、气短,随之小便失禁,20:50呼之不应.查体:血压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中度昏迷,压眶上神经无反应,眼球转动,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2 mm,对光反射消失,双肺可闻及干性音,心率74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减弱,腱反射减低.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头颅CT正常.血糖6.2 mmol/L.以昏迷原因待查收入神经内科.给予氧气吸入、营养脑细胞治疗.23:55神志恢复,问答切题,瞳孔等大、等圆,约1.5 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双侧巴彬斯基征(±).次日15:00突然气短、心慌、出汗,口唇发绀,查体:血压200/120 mm Hg,双肺可闻及干性音,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音,心率96次/min,心律不齐,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劳损.含服消心痛、静脉注射西地兰后症状好转.发病第3天心电图表现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血清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389 U/L、磷酸肌酸激酶(CPK)1 80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02 U/L.确诊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转入心内科.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胡赟

    目的 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中血清心肌酶检测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精神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3例作为本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取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入院时静脉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与对照组健康人和观察组治疗一个月后的相关检测数据做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AST、LDH、CK、CK-MB、α-HBDH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AST、LDH、CK、CK-MB、α-HBDH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出健康人群,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的一项标准,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强

    目的:观测一氧化碳( 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与心电图变化,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例急性CO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急性CO中毒患者心肌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不同程度CO中毒者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非常显著( P <0.01),中毒程度越重血清心肌酶越高。结论: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通过观察CO中毒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改变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损伤是否继续存在,对指导制定抢救措施意义重大,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观察指标,为判断疗效和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 A群轮状病毒患儿肌酸磷酸激酶、超敏C反应蛋白等结果的变化

    作者:李爱娟;张传飞;庞佩芬;张金花

    目的 检测腹泻患儿大便中的A群轮状病毒、血清心肌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患者大便中的A群轮状病毒、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血清中的心肌酶、金标法测超敏C反应蛋白、并作肠道菌群分析,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测定.结果 检测了234例腹泻患儿,其中124例A群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45例阳性患儿大便中检测到白色假丝酵母菌等真菌生长.结论 A群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胃肠道感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还会引起心肌的损伤.也可导致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对这些项目的 检测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治疗.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变化的观察

    作者:杨道元;李枝;刘彩凤;阎旭先

    目的:观测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变化,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一氧化碳中毒25例(中毒组)入院时抽取的静脉血与健康人22名(对照组)的静脉血血清心肌酶作对照.结果:对照组与 CO 中毒组血清心肌酶差异显著(P<005);不同程度 CO 中毒者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非常显著(P<001),中毒程度越重血清心肌酶越高.结论: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结合心电图、脑 CT 变化及GCS(格拉斯哥昏迷分度表)评分,对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172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