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妍焱;吴国庚;刘加春;翟乐乐;李大军;张征;杨重庆;谭晔;周诚;韦嘉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9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检查.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成分比例由GE AW 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其中狭窄程度与DSA相比较,评价MSCTA自动测量血管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粥样硬化斑块密度分析与CFDS相比较,评价MSCTA彩色编码技术分析成分比例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1.0%,阴性预测率为97.6%,阳性预测率为86.9%,准确性为93.1%.MSCTA检出的粥样硬化斑块图密度分析与CFDS的符合率为80.3%,其中诊断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2%,准确性为96.7%,阴性预测率为98.2%,阳性预测率为83.3%.结论: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以及诊断钙化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选择介入材料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 不同输入动脉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颅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

    作者:叶国伟;钟根龙;陈旭高;邹建勋;鲍丽娟;王英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CA)不同程度狭窄的慢性脑缺血患者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颅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慢性脑缺血,完成颅脑CT灌注(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且为单侧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颅内段狭窄的40例患者.CTA证实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各10例.分别选择左侧、右侧大脑中动脉(MCA) M1段及基底动脉(BA)共3组输入动脉,均选择上矢状窦为输出静脉,生成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时间(DT)参数.比较3种输入动脉组间(BA组、健侧MCA组、患侧MCA组)两侧CBF、CBV、MTT、TTP、DT的差异.结果 20例ICA轻、中度狭窄患者,3组不同输入动脉获取的各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ICA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健侧MCA及BA组所得到的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MCA组16例患者的CBF、MTr及DT与另外两组输入动脉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3例重度狭窄及1例闭塞患者3组获取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血流灌注图像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的后处理中,ICA轻、中度狭窄患者可以选择脑内任意较大的动脉作为输入动脉,而在ICA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中要尽量选择健侧的MCA及BA作为输入动脉.

  • 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姥义;赵宝珍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颈动脉狭窄及栓子脱落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疗颈动脉狭窄对于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大量临床研究[1~3]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并降低病死率.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T2-FLAIR高信号血管征相关研究

    作者:陈忠华;褚春燕;朱传芳;龚向阳

    目的探讨T2-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与颈动脉(ICA)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HVS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ICA狭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ICA狭窄程度<90%组和≥90%组。将HVS的分布区域划分为侧裂池、颞枕叶脑沟和其他部位,统计HVS在各区域出现的次数。根据HVS的分布范围,将HVS分为I级(HVS分布范围<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II级(HVS分布范围>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比较不同狭窄程度HVS的发生率和分级的差别,分析CEA前后ICA及T2-FLAIR序列的变化,评估CEA对HVS的影响。结果 ICA狭窄程度≥90%组HV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9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84, P<0.001)。HVS在各区域出现的次数分别为:侧裂池12次,颞枕叶脑沟34次,其他部位15次。ICA狭窄程度≥90%组的HVS II级比例高于<90%组(χ2=8.395, P<0.05)。CEA后24例HVS消失,5例HVS不变。结论 HVS的发生率及等级与ICA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ICA狭窄所致HVS多见于颞枕叶脑沟,侧裂池较少见。CEA可以明显改善HVS,术后HVS消失可能成为评估CEA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 体表高频超声对兔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树彪;王硕仁;赵明镜;李秋梅;吕希滢;崔巍

    目的:探讨体表高频超声评估兔颈动脉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PTA)后再狭窄(RS)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47只雄性日本纯种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应用体表高频超声在动物处死前测定颈动脉内径、膜厚、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评估颈动脉狭窄率;术后取颈动脉进行常规组织处理,行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光镜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仪分析,测定内径、膜厚和狭窄率,对二种方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评估血管轻、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1.43%、81.82%、50%,特异性分别为75.86%、88%、100%,准确性分别为75%、86.11%、87.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1.67%、75%、100%,阴性预测值75.86%、91.67%、81.48%.结论:体表高频超声对兔颈动脉PTC后RS狭窄程度的动态鉴别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流阻力指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玲云;郑雪;张国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时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闭塞及R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6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颅外段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程度及RI。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50%狭窄的发生率及闭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双侧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的狭窄部位以颈内动脉多见,但2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双侧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更易导致脑梗死;颅外段动脉RI测量无助于脑梗死的诊断。

  • 颅颈动脉狭窄的CTA与DSA对照研究

    作者:陈志军;梁立华

    目的:探讨64层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颅颈动脉狭窄患者75例,均行颅颈联合CTA及常规DSA造影。以DSA为金标准,评价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评价CTA与DSA在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上的一致性。结果:在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上CTA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99.1%;在评价颅颈动脉狭窄程度上, CTA与DSA的一致性较好,K=0.843。结论:64层颅颈联合CTA是可靠的血管成像方法,能较好地发现颅颈动脉狭窄,在评价颅颈动脉狭窄程度上与DSA有较好的一致性。

  • 多层CT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作者:苏潇;赵江民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常见原因,其病理机制为:不稳定斑块脱落的栓子阻塞远端脑内血管或造成颈动脉狭窄导致脑组织低灌注。如何在不良事件发生前尽早发现不稳定的斑块,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靠依据,是影像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CT设备和检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ultidetector spiral CT angiography, MDCTA),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日渐增多。

  • 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倩倩;周立春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高龄人群中很普遍的现象,其发生往往是未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兆。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又可以通过超声简易的获知,因此关于颈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尤其久远且深入。而近来的研究已经从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易损性的结构性研究上升到脑血管储备等功能性研究。脑血管反应性,即脑血管储备,是脑血管远端分支在各种血管舒缩因素刺激下,发生代偿性扩张的能力。是脑血管在低灌注状态下很重要的代偿机制,本文就颈动脉硬化性疾病与脑血管反应性的关系作一综述。

  • 颈动脉重度狭窄致急性脑梗死血压与预后研究

    作者:赵芳芳;高浩源;高利;李娟

    目的 探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 收集发病48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对纳入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记录入院后前3 d血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危险因素及检查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把出院3个月改良的Rankin量表(mRs)作为预后评价.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患者120例,完成随访106例.以间距10 mmHg将收缩压分组,分析显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收缩压与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收缩压适水平在160~170 mmHg.调整其他预后相关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当收缩压<160 mmHg时,收缩压每降低10 mmHg,预后不良的危险率增加68.4%(OR 1.643,95%CI 1.123~2.345,P=0.043);当收缩压≥170 mmHg时,仅NIHSS评分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353,95%CI 1.033~1.612,P=0.021),收缩压(P=0.066)、年龄(P=0.157)与预后并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偏低提示预后不良,收缩压160~170 mmHg可能为适血压.

  • 视网膜静脉阻塞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芳;王春芳;王晋峰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RVO的患者51例(51眼)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包括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和形态、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照组30例(30眼)。患者年龄范围为41~85岁(平均62.25岁)。结果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51例RVO患者中,35例(68.63%,35眼)检测出颈动脉病变。其中,30例(30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检出21例(70%,21眼),21例(2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检出15例(71.43%,15眼)。患眼IMT增加,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降低,阻力指数(RI)值增高(P<0.05),患眼同侧及对侧颈动脉各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VO 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病变、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冠心病、脑卒中及是否吸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VO 的发生与颈动脉病变有关,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客观反映视网膜血流供应状况,可作为评估RVO病情、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有效依据,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作者:聂淑敏;潘旭东;刘佩云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颈总动脉(CCA)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以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ICA 重度狭窄或闭塞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一侧ICA 重度狭窄或闭塞且双侧CCA 和MCA 正常或狭窄<50 %的患者30 例.全部行TCD 检查,测量双侧CCA 和MCA 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并与DSA 对比,分析TCD 判断侧支循环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1)ICA 狭窄或闭塞侧CCA 的Vm 和Vs 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P <0.05 ).病变侧PI 较无病变侧明显增高(P <0.05 ).(2)ICA 狭窄或闭塞侧MCA 的Vm 、Vs 和PI 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P <0.05 ).(3 )TCD 检测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占66.7 %(20 /30 ),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占60.0%(18 /30 ),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占43.3 %(13 / 30).与DSA 结果相比较TCD 显示侧支循环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5%.结论 TCD 检查CCA 和MCA 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对ICA 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老年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

    作者:向静;张涛;周华东

    目的 通过现状调查观察老年人群中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06 年10 月至2009 年2 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就诊的65 岁以上患者2115 例,经颈动脉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颈动脉狭窄情况,收集临床资料并测试认知功能,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动脉狭窄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56.59 %).与无颈动脉狭窄组相比,颈动脉狭窄组高血压病(47.91 %vs.18.51 %)、糖尿病(38.26 %vs.7.87 %)、高尿酸血症(15.76 %vs.5.82 %)、短暂性脑缺血(38.91 %vs.9.48 %)、脑白质病变(23.79 %vs.4.32 %)发病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患者MMSE 总分、定向力、即刻回忆力、注意计算力、延迟回忆力和语言能力评分逐渐降低.结论 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相关,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认知功能损害加重.

  • 超声造影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婉媛;李超伦;王文平;郭大乔;原野;曹佳颖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确诊CAS 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筛查颈动脉狭窄的常用方法,但常规超声检查受操作者手法、经验及血流动力学等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性有较大差异,超声造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经静脉超声造影可明显改善血流信号,提高超声检测血流的敏感性.本研究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 颈动脉狭窄血运重建之认识

    作者:柯开富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技术和介入器材的不断发展,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但是对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 ),关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治疗效果的临床试验却是喜忧参半。先前欧洲的3项研究(EVA-3S试验[1]、SPACE 试验[2]、ICSS 试验[3]),倾向于对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而来自北美的近2项研究( SAPPHIRE研究[4]和CREST研究[5]),由于其研究对象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提出关于颈动脉血运重建手术方式的选择范围较宽松。本文在对这5个研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近两年来新的研究进展以及我们的观点作一表述。

  •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贺丽英;钱晓军;吕秀华;闫玉昌

    目的 对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研究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文献进行Meta汇总分析,评价MSCTA对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Meta-DiSc1.4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所有研究进行加权定量合并,按临床狭窄程度分组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均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M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率O~49%组的汇总灵敏度、汇总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7(0.82~O.91)、0.97(O.94~0.99);50%~69%组的汇总灵敏度、汇总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7(0.67~0.86)、0.95(O.92~0.97);70%~99%组的汇总灵敏度、汇总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2(0.86~O.96)、0.93(0.89~0.95).M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率0~49%组、50%~69%组、70%~99%组的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8.36%、90.01%、98.47%.结论 汇总目前关于M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研究显示,MSCTA是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作者:赵斌亮;郝斌;杨涛;续慧民;张建陶;马同强;王军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CAS及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全文阅读所纳入文献,提取原始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相对危险度(RR值)及双侧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统计量.结果共纳入20篇研究9189例患者,其中CAS组4968例,CEA组4221例.CAS组术后30 d发生脑卒中、死亡与脑卒中、非致残性脑卒中及术后1年发生重度再狭窄与完全闭塞事件的风险均高于CEA组,其RR值分别为1.60(95%CI 1.30~1.96),P<0.00001;1.58(95%CI 1.31~1.91),P<0.00001;1.89(95%CI 1.43~2.48),P<0.00001;2.17(95%CI 1.44~3.28),P=0.0002.CAS组术后30 d发生心肌梗死及中枢神经损伤事件的风险均低于CEA组,其RR值分别为0.46(95%CI 0.29~0.72),P=0.0007;0.06(95%CI 0.03~0.13),P<0.00001.两组术后30 d发生死亡及致残性脑卒中事件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RR值分别为1.29(95%CI 0.80~2.07),P=0.29;1.28(95%CI 0.91~1.80),P=0.16.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应该充分探讨并了解每例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医师的临床经验,科学的医学证据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 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应变

    作者:孟庆国;尹立雪;王珊;王正阳;岳文胜;郭智宇;白艳

    目的 探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对握力试验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应变变化的检测价值.方法 采集74例(共81个斑块,7例为双侧斑块)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连续3个心动周期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二维短轴灰阶图像,采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斑块肩部、顶部和基底部峰值应变,并计算斑块肩部、顶部及基底部的峰值应变和峰值应变差(△S肩=S肩-S基底部,△S顶部 =S顶部-S基底部).结果 握力试验前后,峰值应变变化趋势均为肩部>顶部>基底部(P<0.01),△S肩>△S顶部(P<0.05).握力试验前后斑块内同一点的峰值应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肩部峰值应变与握力试验前的收缩压存在非明显相关性(r=0.26, P=0.04).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肩部稳定性较其他部位差,更易发生破裂;血压变化与斑块各取样点的应变之间未能建立良好相关性.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韩冰;华扬;凌晨;段春;刘强;张蕾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时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IEACC)是否开放对患侧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单侧ICA颅外段狭窄70%~99%(74例)、闭塞(86例),且健侧ICA及双侧CCA正常或狭窄程度<50%的患者.按IEACC是否开放将患者分为ICA狭窄70%~99% IEACC开放组(42例)和IEACC未开放组(32例),闭塞IEACC开放组(43例)和IEACC未开放组(4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CCA和颈外动脉(E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MV)、阻力指数(RI),计算CCA的血流量(BFV).分别比较ICA狭窄70%~99%及闭塞时,IEACC是否开放对患侧C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ECA在IEACC开放后患侧、健侧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结果 (1)ICA狭窄70%~99%组与闭塞组IEACC开放者患侧CCA的EDV、BFV高于IEACC未开放者,EDV分别为(15±5)cm/s、(12±5)cm/s(P=0.010)与(14±6)cm/s、(10±6)cm/s(P=0.002),BFV分别为(676±271)ml/min、(557±188)ml/min(P=0.036)与 (606±218)ml/min、(488±180)ml/min(P=0.035),而PSV、MV、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ICA狭窄70%~99%组与闭塞组IEACC开放者比较,患侧CCA的PSV、EDV、MV、RI、BF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EACC未开放患者比较,70%~99%组的EDV及BFV高于闭塞组,分别为(12±5)cm/s、(10±6)cm/s(P=0.014)与(557±188)ml/min、(488±180)ml/min(P=0.047);(3)ICA狭窄70%~99%组及闭塞组IEACC开放者患侧ECA的PSV、EDV、MV高于健侧,分别为(124±35)cm/s、(107±22)cm/s(P<0.001),(34±12)cm/s、(22±8)cm/s(P<0.001)与(64±18)cm/s、(50±11)cm/s(P<0.001);RI值患侧低于健侧,分别为0.72±0.07、0.79±0.07(P<0.001);IEACC未开放者患侧与健侧比较ECA各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IEACC开放与否影响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华扬;郑宇;凌晨;段春;张蕾;王力力;刘玉梅;周瑛华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1 603例首诊为可疑脑缺血患者,分为非狭窄组(A组1326例:CAS<50%)和狭窄组(B组277例:CAS≥50%或闭塞).对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及年龄、性别、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脑缺血发病与CAS程度进行分析.结果CAS≥50%者占17.3%(277/1603).高龄、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与CAS的形成显著相关(r=0.024、0.777、0.827、0.762、0.750).B组患者CVD发生率为37.2%(103/277),明显高于A组21.6%(287/1326)(P<0.001).B组中随CAS程度增加,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CAS 50%~69%患者发病率为30.4%(38/125),CAS≥70%或闭塞者为42.8%(65/152例),斑块检出率为64.4%(1032/1603),脑卒中与TIA患者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检出率高于非卒中患者(P<0.001).结论CAS与高龄、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呈显著相关,随狭窄程度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升高,且超声显示不均质性回声的动脉硬化性斑块的形成与卒中发生相关.

2507 条记录 8/126 页 « 12...567891011...1251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