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服药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金红斌;陈雪丹;蒋雪红;李晶晶

    目的:调查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服药信念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基本资料调查表和服药信念量表对326例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服药信念评分为(6.44±1.77)分.必要性信念得分(16.27±1.92)高于顾虑信念得分(9.83±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次数、NIHSS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偏瘫、失语、家庭收入、性别为患者服药信念的影响因素.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服药信念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可从脑卒中次数、NIHSS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偏瘫、失语、家庭收入、性别等影响因素入手改善患者的服药信念.

  • fMRI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脑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牛稳;王海宝;余永强

    目的 采用fMRI纵向观察脑梗死患者双手握拳运动时脑功能区的动态重组和代偿情况,并探讨其与运动功能恢复水平的关系.方法 34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16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双手的握拳运动,进行实时BOLD-fMRI,病例组在发病1周内(早期)首次扫描,其中11例患者5~7周(恢复期)再次接受扫描,正常对照组只扫描1次.应用SPM8软件测定初级运动皮层(M1)激活体积,计算偏侧化指数(LI)及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运动积分,分析LI与FMA积分在早期和恢复期的变化.结果 早期患手运动激活双侧M1、次级运动皮层,恢复期主要激活对侧M1、次级运动皮层,同侧脑激活区减少;脑梗死患者LI与FMA值在早期与恢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健侧肢体运动的脑激活模式与正常人相似.结论 BOLD-fMRI可显示梗死患者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动态重塑过程,可为脑梗死治疗康复提供重要基础和方法.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鉴别诊断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作者:梁志鹏;姚立正;戴真煜;陈飞;王雪扬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临床及MRI诊断的单侧超急性期(18例)和急性期(27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图像.分析DTI序列各项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项异性(VR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及衰减指数(Exat)参数图,并选取病灶、近病灶边缘脑组织(BTCI)及相应对侧为RO1,记录各ROI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同时以病灶及对侧ROI为种子点重建弥散张量纤维柬图.比较病灶、BTCI与相应对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在超急性与急性脑梗死间的差异.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DTT DCavg、DTT FA图均可观察到纤维束损伤表现;超急性脑梗死仅DTT DCavg图可观察到损伤表现,DTT FA图未见明显改变.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病灶DCavg值均低于对侧,Exat值均高于对侧(P均<0.05),而FA和VRA值仅在急性期低于对侧(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BTCI区FA、VRA和Exat 值较对侧增高(P<0.05), DCavg值较对侧降低(P<0.05).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对侧FA、VRA和DCavg相对值均低于超急性期(P<0.05).对于鉴别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ROC曲线分析示病灶-对侧FA、VRA和DCavg相对值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852、0.886和0.541;对应诊断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0.5%、100%和71.4%.结论 临床可将FA、VRA、DCavg及Exat值综合运用于发病时间不明确的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从而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 慢性失血性贫血并发脑梗死1例

    作者:岳丽娜;叶建军;牛娟琴

    患者女,31岁,间断便血2年,加重伴头痛1周.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1 g/L、红细胞平均体积60.3 fl、红细胞压积22.3%、血小板计数206×109/L.CT:左侧颞叶斑片状低密度,边界尚清晰,其内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图1A),测CT值提示为出血.CTA未见明显异常.MRI:左侧颞叶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内见结节状稍高信号(图1 B);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结节呈低信号,边界清晰(图1C);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1D).影像学诊断为炎症可能性大,不除外肿瘤.入院后多次输注血浆及悬浮红细胞,以纠正贫血.随后行幕上深部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脑皮层组织局部膨隆;镜下见脑组织局部变性坏死,坏死灶周围血管内血栓形成,病理诊断为(左侧颞叶)脑血管血栓形成并脑梗死.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流阻力指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玲云;郑雪;张国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时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闭塞及R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6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颅外段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程度及RI。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50%狭窄的发生率及闭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双侧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的狭窄部位以颈内动脉多见,但2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双侧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更易导致脑梗死;颅外段动脉RI测量无助于脑梗死的诊断。

  • 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作者:刘振华;杜怡峰;吕京光;卢林;满晓;陈剑平;刘振芳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老年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48例临床拟诊脑梗死的患者,发病24 h内行CT 16层平扫及CTPI检查,测定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所有病例3~10 d后行MRI随访.结果 本组中40.9%的患者CT平扫显示缺血灶,93.2%的患者CTPI显示异常灌注.CTPI发现异常灌注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100%;缺血区CBF减低,MTT、TTP延长,与对照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PI能够敏感地反映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老年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奥扎格雷不同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春凤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药物剂量效应关系.方法:27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成3组.在常规治疗(吡拉西坦,维生素E,胞磷胆碱,血栓通等)基础上,治疗Ⅰ组:给奥扎格雷80mg,静脉输入,10天;治疗Ⅱ组:给奥扎格雷40mg,静脉输入,10天;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Ⅰ组总有效率97%,治疗Ⅱ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2%,3组间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治疗Ⅰ组、治疗Ⅱ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均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而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组除少数病人出现皮疹、恶心外,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都有肯定疗效.

  • 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后丘脑继发性轴突变性

    作者:王芳;曾进胜;裴中;卢华毓;雷艳

    目的 探讨高血压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同侧丘脑腹后核(ventroposterior nucleus of the thalamus,VPN)继发性轴突变性的病理过程.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EHRSP)模型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作为MCAO组.EHRSP模型仅暴露而不凝闭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作为假手术组.健康配对的成年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上述3组动物分别在术后1、2、4周3个时间点,行Bielschowsky氏嗜银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梗死同侧丘脑腹后核βA4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βA4 precursor protein,APP)、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MAP-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在梗死同侧丘脑腹后核,缺血4周时检测到嗜银染色的纤维束明显减少(P<0.05);APP蛋白在缺血1周时表达开始增强并逐渐增高(P<0.05),GAP-43蛋白、MAP-2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缺血1~2周开始下降(P<0.05)并持续降低(P<0.05).结论 轴突标志性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敏感性高、能早期发现丘脑轴突的病理改变,与传统的嗜银染色方法结合,能较全面地评价VPN轴突变性的病理过程.本实验发现梗死同侧VPN的轴突变性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的过程.

    关键词: 轴突 大脑梗死 大鼠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基底节区梗死后抑郁状况的评估

    作者:涂加善;刘振华;黄凡衡;陈爱敏;蔡卫卫;祝淑贞;赵连旭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基底节区梗死患者相关解剖结构的异常改变,评估卒中后抑郁( PSD)的状况.方法 选取基底节区梗死患者,依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分为PSD组(n=7)、对照组(n=19),完成NIHSS评分.后行DTI检测患者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和背侧丘脑的各向异性(FA)值、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神经纤维数量.结果 PSD组NIHSS评分(6.29±3.45)明显高于对照组(3.95±1.90;t=2.219,P=0.036),各神经核团的DTI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壳核的FA值(0.37±0.03)明显低于右侧(0.40±0.02;t =2.243,P=0.04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卒中后患者的HAMD评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64,P=0.017),与左侧苍白球FA值(r=- 0.563,P=0.005)、右侧苍白球FA值(r=-0.416,P=0.035)、左侧壳核FA值(r=- 0.428,P=0.029)呈负相关.结论 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缺血性PSD的发生有关,而抑郁程度与NIHSS评分增高、双侧苍白球和左侧壳核的FA值下降有关.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对基底节区梗死患者PSD的状况进行评估.

  • 纹状体内囊梗死34例患者临床和影像特征

    作者:张春玲;徐忠宝;李继梅;王长英;李伟荣;刘占东

    目的 分析纹状体内囊梗死(SCI)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34例SC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皮质型SCI(CSCI)和非皮质型SCI(NCSCI)2组,进行临床和影像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 CSCI 23例,NCSCI 11例.CT血管成像共检出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5例.CT脑灌注成像检出2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血流灌注减低,其中19例累及广泛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SCI患者中检出上述动脉狭窄或闭塞21例,明显高于NCSCI患者中的4例(χ~2=3.27,P=0.020),CSCI患者中检出MCA供血区内血流减低区21例,明显高于NCSCI患者中的5例(χ~2=8.62,P=0.007).结论 SCI有临床和影像特征,大部分由于MCA原位病变所致.动脉病变和其造成的灌注减低是发生皮质症状的重要原因.

  •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二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作者:张秀丽;张美娇;刁剑霞;谭晓天;王剑锋

    目的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MRI特点及预后.方法 总结2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进展性四肢瘫痪,均累及呼吸;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同时1例合并先天血管变异;影像学上,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延髓水平“Y”字型的高信号影;预后差,1例死亡,1例气管切开并遗留严重后遗症.结论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症状复杂多样,以四肢瘫痪为主要特点,可合并舌下瘫、构音障碍,严重者引起呼吸衰竭,DWI可表现为特征性“Y”字型改变,预后不佳.

  • 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的形态学特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联系

    作者:段作伟;孙文;黄志新;蔡乾坤;李华;肖露露;曹立平;陈响亮;熊云云

    目的 探讨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ISSI)的形态学特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MCA)穿支供血区ISSI患者209例.依据病灶形态分为线形ISSI组和圆(或椭圆)形ISSI组.END定义为3d内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高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2分以上.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和END的发生率,同时筛选早期预测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1例线形ISSI患者中,28例(39.44%)发生了END,138例圆或(椭圆)形ISSI患者中,25例(18.12%)发生了END.和非END患者相比,病灶形态、性别、入院NIHSS评分[(3.89±1.65)分与(3.22±1.60)分,t=2.588,P=0.0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灶侧MCA狭窄及颅内狭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线形病灶(OR=2.525,95% CI1.164 ~ 5.479,P=0.019)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线形病灶患者临床病程不稳定,有助于筛选ISSI患者中易于发生END的高危患者.

  • HtrA丝氨酸肽酶1基因新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一例

    作者:李务荣;赵丹华;王朝霞;洪道俊;张巍;袁云

    目的 总结1例HtrA丝氨酸肽酶1(HTRA1)基因新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CARASIL)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患者为34岁女性,下肢肌肉痉挛疼痛16年,腰痛、头痛、脱发5年,右侧轻偏瘫5个月,尿、便潴留1个月.脊椎MRI示颈椎和腰椎退行性变和椎间盘突出.头 MRI示广泛脑白质损害、多发腔隙性梗死灶.患者进行腓肠神经和皮肤活体组织检查.患者及其父母和2个弟弟均进行了HTRA1基因的直接测序,患者进行Notch3基因直接测序,以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光镜下可见小动脉内弹力板不连续和内膜增厚,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电镜下呈现细颗粒样改变.患者HTRA1基因第2号外显子存在c.524T>A纯合突变,其父母及2个弟弟存在c.524T>A杂合突变.未发现Notch3基因突变.100名健康对照无此突变.结论 HTRA1基因c.524T>A新突变导致的CARASIL可以伴随偏头痛和尿、便潴留.

  • 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付学伟;马欣;万云高

    他汀类药物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用药,可以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但对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早期停用或者减量应用的情况很常见.治疗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60%,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依从性下降或停药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他汀类药物依从性下降的原因与患者对药物安全性担心、医师与患者沟通不充分、患者合并用药种类过多及患者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相关.他汀类药物依从性会显著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依从性下降会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应提高临床医师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教育,合理选择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 十例急性超大面积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代兰兰;丁长青;李绍东

    目的 分析10例急性超大面积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9月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超大面积大脑半球梗死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 既往史:高血压9例,心房颤动6例,脑梗死5例,高脂血症5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2例.临床表现:急性意识障碍、昏迷10例.首次CT检查呈现阴性征象者2例;呈现阳性征象者8例,其中患侧脑沟变浅或消失8例,大脑半球区域性稍低密度模糊影6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3例.随访期间,10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梗死灶大累及患侧大脑半球85%~98%、恶性水肿加重、占位及脑疝征象,3例患者T2加权(T2WI)图像示右侧颈内动脉高信号征,3例患者CT图像示梗死灶少许出血.1例患者行大骨瓣切除减压术治疗,9例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随访3 d~4周,10例患者均死亡.结论 急性超大面积大脑半球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危重,预后极差, CT及磁共振成像(MRI)可明确诊断.

  • 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笋;冯连元;王雪笠;邢红艳;李金英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同期住院治疗的52例进展性脑梗死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21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测.结果:治疗后14、21 d,研究组f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及心电图均未见异常.结论: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安全性良好.

  • 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合并脾梗塞、脑梗塞1例报告

    作者:王晓霖;陈秀记

    1病例资料
      女性患者,25岁,因“反复乏力、纳差4a,再发伴上腹痛2d”入院。4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伴食欲下降。无发热,无腹痛、腹泻。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肝功能异常,TBil29.5μmol/L,DBil10μmol/L,ALT32U/L,AST47U/L,Alb32.6g/L,甲型、丙型、戊型肝炎抗体、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均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全套:抗核抗体(ANA)1∶640阳性,ANA核型为颗粒型,抗平滑肌抗体(SMA)阴性,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阴性,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阴性,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阴性,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阴性。给予保肝、对症治疗,患者上述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此后反复出现乏力、纳差,查肝功能异常,间断行保肝药物治疗。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伴发热、上腹痛、鼻衄。体温高38.3℃,发热前无畏寒,发热时无咳嗽、头痛、关节疼痛不适。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示血小板明显下降,上腹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增强扫描示:(1)肝硬化;(2)脾脏轮廓饱满,其内多发低密度灶,多考虑为脾梗塞所致,请结合临床;(3)脾门区软组织结节,多为肿大淋巴结;(4)右肾小结石可能。门诊以“自身免疫性肝病”收入院。既往史: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无烟酒嗜好。查体:体温36.7℃,脉搏80次/min,血压110/70mmHg,呼吸频率20次/min,神清,慢性肝病病容,肝掌阳性,未见蜘蛛痣,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肝功能:总胆汁酸4.0μmol/L,ALP121U/L,TBil33.2μmol/L,DBil13.5μmol/L,IBil19.7μmol/L,总蛋白60.8g/L,Alb31.2g/L,GGT114U/L,ALT18U/L,AST34U/L;尿素6.0mmol/L,肌酐96.0μmol/L;血常规:白细胞6.9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4%,红细胞2.01×1012/L,血红蛋白64g/L,血小板7×109/L;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胆红素(+);尿素6.0mmol/L,肌酐96.0μmol/L;电解质:钾3.33mmol/L,钠138.2mmol/L,氯102.8mmol/L,钙205mmol/L;凝血酶原时间133s,凝血酶原活动度87.2%;D-二聚体0.752mg/L;抗HIV阴性,抗HCV阴性,HBSAg定量阴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定量阴性;血培养阴性。初步考虑为:(1)自身免疫性肝硬化;(2)脾梗塞。

  • 低血糖昏迷致眼球徘徊2例

    作者:姜家瑚

    眼球徘徊(restless eye)是双眼球匀速地水平同向性来回摆动,至极度侧位后换向.每一个来回周期约4 s左右.它是一种少见的临床体征,文献记载在双侧大脑梗死、肝昏迷等偶可出现[1].作者在低血糖昏迷的病人中观察到2例,现报道如下.

  • 甲氯芬酯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

    作者:朱扬;朱兴进;朱冬胜;金小燕

    目的: 观察甲氯芬酯对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后合并尿失禁病人80例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的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0.3 g, po, tid, 共观察1 mo.结果: 治疗组中伴有和不伴失语及认知障碍的病人症状改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P<0.01).精神状态简易速评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甲氯芬酯改善了病人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 合并不同剂量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191例

    作者:刘太平;陈观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药物剂量效应关系.方法:2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成3组.在常规治疗(吡拉西坦,维生素E,胞磷胆碱,血栓通等)基础上,治疗Ⅰ组: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龄(54±s 8)a,给奥扎格雷80 mg,iv,gtt,bid,10 d;治疗Ⅱ组:男性57例,女性38例,年龄(54±8)a,给奥扎格雷40 mg,iv,gtt,bid,10 d;对照组:男性55例,女性40例,年龄(54±7) a,仅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Ⅰ组总有效率97 %,治疗Ⅱ组总有效率96 %,对照组总有效率81 %,3组间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治疗Ⅰ组、治疗Ⅱ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均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而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除少数病人出现皮下瘀血、血尿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剂量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亦有肯定疗效.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