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过量吸食N2O致青年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和文献复习

    作者:穆颖;李力;刘锋昌

    国外曾多次报道由于大量吸食N2O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但其目前在我国相对较少见.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因大量吸食N2O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青年患者病例资料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临床资料:患者为女性,17岁,在美国洛杉矶某学校上学,主因双下肢麻木、无力半月余就诊.

  • 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洁琼;董伟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姚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接诊的3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进行的磁共振检查(MRI)、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和症状等,将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与磁共振检查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其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与MRI检查,两种不同的方法相比,其中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显示异常率为83.33%,MRI检查的异常率为53.33%,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出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RI,有统计学意义(x2=6.238 8,P=0.012 5);21例患者P40,潜伏期延长(48.65±1.85)ms,或波幅降低(1.95士1.22)μV,12例深感觉障碍者均显示P40波幅降低;BA-EP1例左侧Ⅲ波和Ⅴ波峰潜伏时延长,2例右耳ⅢⅤ波波间期延长,2例左耳Ⅴ波峰潜伏期延长并且Ⅰ-Ⅲ波间期小于Ⅲ-Ⅴ波间期;VEP有6例P100潜伏期延长,伴或不伴有波幅降低;13例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感觉神经SNAP波幅降低.结论: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能客观反映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变的部位,协助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定位诊断,其检查的异常率高较高,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MRI不同扫描方位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马益颖;郭春锋

    目的:探讨MRI不同扫描方位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治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18例,采用MRI检查,总结MRI特征。结果:18例患者MRI均得到明确显示,14例矢状位脊髓后部略微肿胀,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 呈条带状高信号;16例轴位 T2WI 表现为脊髓后索对称性斑点状、“倒V字形”高信号;18例轴位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相应ADC值降低;4例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异常强化。结论:MRI轴位T2WI,尤其是轴位DWI序列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检出较为敏感,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测能够做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定性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 针灸足三里辅助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42例

    作者:王洪生;窦荣花;李卫民

    自1987年至2002年,笔者采用针灸足三里辅助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42例,疗效满意.

  • 6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误诊分析

    作者:裴强;王芳

    脊髓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是一种与维生素B12(VitB12)缺乏有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SCD发病率低,表现具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在病程早期阳性体征通常单独存在;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健康观念、饮食结构的改变,其病因也越加复杂,极易误诊、误治.本文对2006~2008年作者单位诊治的6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辅助检查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保英;徐青云;段云

    以往亚急性联合变性( 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与血液检查, 对于血清VitB12浓度正常或症状不典型则难以确诊.近年来,MRI及电生理学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把我科近几年确诊的12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分析如下.

  • 中国南方地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

    作者:李秋玲;董亚贤;尧慧燕;钟高贤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总结本科室近4年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8例患者均有与已知可以引起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有关,其中以胃病为主;痉挛性截瘫、感觉异常、深感觉减退、共济失调为SCD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该病误诊率高,相关辅助检查有一定敏感性。预后取决于治疗的时机。结论: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并排除一些容易误诊的疾病。对部分诊断困难的患者进行试验性治疗及随访,可以明确诊断。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

    作者:刘成惠;梁春荣;邓波;王鑫;刘雨辉;杨珩;李瑞;严家川;王琳;周华东;王延江

    患者女,42岁。因双下肢阵发性痉挛、麻木半月于2013年11月28日入我院。患者10年前患甲状腺功能亢进,已治愈。7年前患巨幼细胞型贫血,维生素B12治疗2个月后恢复正常,此后停药。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无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家属诉其入院前半月反应较迟钝,主要临床症状为双下肢痉挛及麻木,麻木症状逐渐向上蔓延至剑突平面,伴有头昏、行走不稳。病程中无发热、咳嗽,无头痛、腰痛、腹痛腹泻,无束带感,无反复缓解复发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行走不稳,扶入病房,查体合作,言语清晰。颅神经正常,剑突平面以下躯干及双下肢深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左上肢Hoffmann征阳性,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踝阵挛阳性、巴氏征阳性。辅助检查:全脊柱MRI见全脊髓侧索和后束区域对称性长 T2异常信号(图1)。颅脑MRI的T2和Flair序列见双侧半卵圆中心和侧脑室体旁对称性异常信号(图2)。头颈部CTA未见明显颅内外血管异常。脑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电生理检查:双侧视觉诱发电位异常(双侧P100波潜伏期延长),双侧胫后神经、腓总神经刺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双侧P40波潜伏期延长),双侧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双侧胫神经F波、H反射正常。血清维生素B12降低(80 pmol/L),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入院后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补充维生素B12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患者躯干及双下肢深浅感觉减退较入院时改善,左上肢Hoffmann征阳性,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踝阵挛阳性、巴氏征阳性。出院后患者坚持服用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患者出院1周后电话随访,患者诉躯干及下肢麻木感觉较前改善。

  • 1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合并妊娠患者的护理

    作者:吴华;张红茹

    目的 探讨1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合并妊娠患者在分娩及分娩后的护理.方法 临产前后加强护理,临产后专人守护,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必要时手术助产缩短第二产程或剖宫产;产后定时按压子宫,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准确记录出血量;辅助并密切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多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指导.结果 经过7 d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精心有效地护理能使患者安全度过分娩期及术后恢复期,利于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 1例青年患者滥用笑气引起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护理

    作者:陈金花;马雅英;姚梅琪;孔林林

    报告1例青年患者因滥用笑气而导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重视患者心理护理,改善其家庭和社会支持状态,防止患者复吸笑气;做好大剂量维生素B12药物治疗的护理;成立一体化康复治疗小组,早期强化脊髓康复训练;做好出院后追踪随访.患者症状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未复吸笑气.

  • 2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孙妍;高丽华;张飞飞;任晓荣

    目的 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组20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变主要累及后索、侧索和周围神经,以四肢感觉异常、无力和感觉性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80%(16/20)患者伴有贫血;50%(10/20)患者血清维生素B12降低;脊髓MRI检查,44%(8/18)患者脊髓后索存在特异性改变;75%(12/16)患者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结果 异常;应用维生素B12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血清维生素B12、脊髓MRI扫描和肌电图检查对SC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2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分析

    作者:孙妍;张飞飞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一种Vit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的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严重者可累及大脑白质和视神经.临床表现以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为主,并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上很多病例不典型,易误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周嗣神经病、多发性硬化、脊髓压迫症、脑血管病等.如不及时治疗,病程持续进展,可导致不可逆损伤,造成瘫痪.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报告如下.

  • 老年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海兵;欧阳桂兰;余海

    目的 探讨老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择17例SCD老年患者,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SCD患者的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既往甲状腺疾病患者6例(35.3%),胃疾病史5例(29.4%),吸烟史5例(29.4%),长期素食4例(23.5%);感觉异常15(88.2%),共济失调症状12例(70.6%),精神智能症状12例(70.6%);体征以闭目难立征试验阳性16例(94.1%)和位置觉、振动觉减退15例(88.2%);10例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58.8%),6例促甲状腺激素升高(35.3%);脊髓MRI示7例有脊髓损害表现(41.2%),17例治疗前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均发现异常(100.0%);所有患者予以甲钴胺和维生素B1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老年人SCD发病与甲状腺疾病、胃部疾病等相关;以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多见,易出现精神智能症状;巨幼细胞贫血阳性率高;MRI与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诊断;早诊断、早治疗利于预后.

  • 奥美拉唑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的影响

    作者:黎国伟;王东宁;罗耀光;许先吟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首选药物,为预防该药引起的胃酸反流、溃疡活动甚至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有时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OME)等.人体的维生素B12(VitB12)主要来源于鱼、蛋及动物肝、肾等食物,在消化吸收过程中需要胃酸的参与[1].VitB12的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周围神经变性、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严重后果.PPI的长期使用是否会影响VitB12的吸收目前尚无定论心[2-4],而对ITP患者血清VitB12水平的影响国内外更鲜见报道,本研究拟对此进行探讨.

  • 溃疡性结肠炎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孙宁宁;郑国启;孙鑫义

    患者男,48岁,主因反复脓血便十余年,肢体麻木1个月于2012年1月16日入沧州市中心医院。既往否认“胃炎、胃肠道手术”等特殊病史,近3年来基本不进“蛋奶和肉食”,近1年来所进蔬菜以“白菜、南瓜”为主。于十余年前无特殊诱因出现脓血便,每日7~8次,伴有下腹部不适及里急后重感,无发热、口腔溃疡,不伴关节痛等特殊不适。在当地诊所以“急性肠炎”治疗,效果不佳,后来我院就诊,行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左半结肠”,给予激素及柳氮磺胺吡啶等治疗,病情缓解,大便每日1~2次,无脓血。十余年来脓血便时有反复,缓解期长可维持10个月。4个月前因不当饮食再次出现脓血便,每日3~4次,门诊给予强的松40 mg、1次/d,柳氮磺胺吡啶1.5 g、4次/d,氟美松5 mg+庆大霉素8万U+云南白药灌肠治疗,3周后脓血便消失,大便每日2~3次,为稀便。3个月前停用灌肠,激素逐渐减量,1个月前减量为强的松15 mg、1次/d,疾病反复,遂激素加量为强的松20 mg、1次/d,病情控制仍不理想(大便每日2~3次,间断出现肉眼脓血便)。近1个月来患者出现双足冷感明显,开始左足趾麻木感,并向近端逐渐进展,累及对侧,之后累及头面部,伴有头晕及全身乏力,走路不稳,无视物旋转,无耳鸣,逐渐减量并停用激素,脓血便加重,每日6~7次,遂再次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欠佳,食欲可,近半年来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左侧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及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张力正常,肢体肌力Ⅴ级,双侧肱二、三头肌、膝腱反射均正常存在, Babinski征阴性,针刺觉及关节位置觉、运动觉减退。化验检查: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均正常。维生素B12129 pg/ml(正常值189~883 pg/ml )、叶酸1.5 ng/ml (正常值4.82~18.99 ng/ml)、同型半胱氨酸212.0μmol/L(正常值4~15.4μmol/L)。胸颈椎磁共振:提示颈髓及中上段胸髓后索异常长条形长 T2信号影,边界不清(图1,2)。电子肠镜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左半结肠)(图3)。组织病理:黏膜重度急慢性炎症,局灶糜烂(图4)。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左半结肠、活动期中度);亚急性联合变性。给予美沙拉嗪(德国福克大药厂)1.0 g、3次/d、口服,美沙拉嗪灌肠液(德国福克大药厂)每日保留灌肠,口服叶酸、甲钴胺肌注,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20 d后患者大便控制在每日1~2次,化验无脓血,肢体麻木感有所减轻,继续用药4周,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美沙拉嗪、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叶酸和甲钴胺片等治疗,3个月后停甲钴胺片改复合维生素B口服,随访13个月,患者病情稳定,仍有轻度麻木感,化验维生素B12、叶酸基本正常范围。

  •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前瞻性研究

    作者:王云枝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本院58例已经临床确诊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测定:含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常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常规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视诱发电位(VEP)及针极肌电图(EMG),并与健康人正常值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SCD组SEP阳性率为78%,下肢阳性率为100%,上肢阳性率为50%;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阳性率为100%;NCV阳性率为75%,其中下肢MCV阳性率为85%,SCV阳性率为90%,上肢MCV阳性率为67%,SCV阳性率为79%;视诱发电位VEP阳性率为60%;EMG神经源性损害率为80%.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SC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病变所累及部位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及预后判断有决定性作用,值得临床重视.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3例报告

    作者:孙晓培;申敬顺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好发于上胸髓及下颈髓.我院收治6例SCD患者,其中3例MRI检查有异常,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66岁.因双手麻木、无力、行走时有踏棉花感2个月入院.查体:智力及颅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Ⅳ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准.四肢长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T5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音叉振动觉减弱,关节位置觉差.

  • 磁共振T2加权成像的扫描方位和层厚对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内病变显示的影响

    作者:徐利军;方金洲;王伯胤;祝望才;杨正汉

    目的 探讨不同方位及不同层厚横断面磁共振成像( MRI) T2加权像(T2WI)对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病变显示的影响.方法 24例SCD患者接受了颈髓及胸髓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T2WI序列包括3mm层厚矢状面、3 mm和7 mm层厚横断面,经3名放射科医师分别阅读了所有MRI图像.结果 24例患者3mm层厚横断面T2WI像均可见脊髓后索高信号[显示率为100%(24/24)],13例显示侧索病变[显示率100%(13/13)];17例在矢状面T2WI像显示后索病变(显示率为70.8%);7 mm层厚的横断面T2WI像显示19例后索病变[显示率为79.2%(19/24)]和6例侧索病变[显示率46.2%(6/13)].结论 对于SCD脊髓内病变的显示,横断面T2WI优于矢状面T2WI,3 mm层厚的横断面T2WI优于7 mm层厚的横断面T2WI.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4例临床分析

    作者:毕鸿雁;张芹;赵亚明;李继梅;张拥波

    目的 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with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的 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MRI表现特点.方法 对24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56.29±13.05)岁.(1)临床表现:同时有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的表现者占41.67%(10/24),有脊髓后索及侧索表现者占29.17%(7/24),有脊髓侧索及周围神经表现者占12.50%(3/24),有脊髓后索及周围神经表现者占12.50%(3/24),只有脊髓后索表现者占4.17%(1/24).既往有胃部疾病史者占41.67%(10/24).(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降低者占20.83%(5/2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升高者占41.67%(10/2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升高者占40.91%(9/2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升高者占9.11%(2/22).内因子抗体阳性5例(5/6).(3)影像学检查:可见髓内异常信号者占21.05%(4/19),其中病灶位于胸髓1例,颈髓3例,病变均在脊髓后索及侧索.头颅MRI检查显示50%(8/16)有脑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 SCD患者可以出现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的合并受累或者单独受累.维生素B12正常并不能排除SCD诊断,MCV指标的升高可以作为维生素B12缺乏的诊断指标之一,内因子抗体检测有助于查找病因.发病半年内脊髓MRI显示病灶阳性率更高,约半数患者头颅MRI可出现脑白质病变.

  • 对激素治疗敏感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一例

    作者:郭军红;侯玉立;吴士文;解龙昌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因"间断性双下肢无力10年,加重半年,胸闷6 d"于2007-10-29入作者医院.患者于199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站立不稳、需扶拐行走(不间歇可走2 km),曾就诊北京某医院,经激素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效果不佳.后来诊断为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ubacute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经维生素B12治疗数月后症状逐渐缓解并于2000年恢复接近正常后逐渐停用维生素B12.2006年初患者开始出现厌食,自觉胃部不适,化验结果示"贫血",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有浅表性胃炎.2007-04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时左右摇晃,偶感气短,服用开胸顺气丸可缓解.2007-09开始需扶持方能行走,自觉脐以下有麻木感,站立时有踩棉化感,伴双下肢肿胀及排尿困难,偶有大便失禁现象.约于2007-10中旬患者出现声音嘶哑、语音低微,并渐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

193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