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氨基酸水平在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及与 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作者:杨喆娟;林志益;任征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酸水平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变化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86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并根据Child-pugh分级进一步分为A级组34例,B级组31例和C级组21例;另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835氨基酸分析仪检测血浆中的氨基酸水平.结果 肝癌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和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水平分别为(235.6±29.8)、(125.2±39.6)、(58.7±19.3)、(45.2±18.7)、(148.2±25.6)、(113.2±25.3)、(54.3±13.8)、(49.2±16.5)、(2.1±0.7)μ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278.2±37.6)、(164.2±54.6)、(94.5±26.2)、(92.5±29.2)、(112.9±18.5)、(79.7±18.2)、(19.3±8.9)、(23.4±7.2)、(3.3±1.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和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水平逐渐降低(P<0.05),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水平逐渐升高(P<0.05);而两组牛磺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和谷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患者血浆中存在严重的氨基酸代谢紊乱,通过了解氨基酸代谢在肝癌中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对肝癌的诊断及治疗.

  • 不同评分系统评估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的临床价值

    作者:韦舒静;叶明侠;袁海峰

    目的:比较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慢性肝功能障碍评分(CLD)在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肝切除术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分别计算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及CLD评分,并分析三种评分与术后患者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关系,对比不同肝功能恢复组的Child-Pugh、MELD、CLD评分。结果 Child-Pugh-A级与Child-Pugh-B级者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LD≤14分患者与﹥14分患者、CLD≤1.0分患者与﹥1.0分患者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恢复良好组、肝功轻度不全组的Child-Pug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恢复良好组、肝功轻度不全组、肝功能重度不全组的MELD评分及CLD评分均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D评分、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的ROC-AUC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特异度95%时,CLD评分的敏感性高,Child-Pugh分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于目前普遍使用的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CLD评分均可较准确的预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但CLD评分的准确度、敏感性更高,更符合我国肝病特点。

  • 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沈永奇;黄军;陈超庭;斯韬;王志祥;谢华东;孔祥应;刘金娥;韩朝稳

    目的 观察联合化疗治疗肝功能Child-Pugh A级和B级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铁中心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广西柳州市融水县人民医院等6个肿瘤中心共72例中晚期PLC患者.接受雷替曲塞+奥沙利铂(RALOX方案)化疗34例和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OX4方案)化疗38例.采用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A组(Child-PughA级,31例)和B组(Child-PughB级,41例).化疗后每42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0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生存时间(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1年存活率(SR)、不良反应和化疗耐受性.结果 A组患者退出化疗2例(6.5%),B组退出化疗10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完成211个化疗周期,其中PR6例,SD11例,PD12例,OR6例(20.7%),DCR为17例(58.6%),mOS为7.6个月,mPFS为3.7个月,1年SR为8例(27.6%);B组患者完成217个化疗周期,其中PR4例,SD9例,PD18例,OR为4例(12.9%),DCR为13例(41.9%),mOS为6.7个月,mPFS为3.1个月,1年SR为5例(16.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经积极处理可缓解,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肝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脏毒性、周围神经毒性、手足综合症、肾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两组无统计学意义.较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心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等,大多数发生在B组,提示肝功能较差可能导致较明显的化疗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化疗对肝功能Child-Pugh A级和B级中晚期PLC患者均有良好的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获益,不良反应可耐受.两组比较,Child-Pugh A级比B级中晚期PLC在联合化疗中获益更大.

  •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闫雪琴;李志勤;武淑环;孙长宇;张红宇

    目的 分析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因子TNF在病程中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选取30例肝功能为Chiid-pugh B级患者在治疗前及好转后双份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水平变化.结果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症状常不典型,以肝病症状为主,且糖尿病的并发症少见;血糖异常程度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血清细胞因子TNF在发病时水平明显高于病情好转时水平,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糖随肝功能好转可恢复;细胞因子TNF参与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损伤过程.

  • 肝动脉碘分数在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特点

    作者:赵丽琴;贺文;胡志海;陈疆红;颜彬;王珏

    目的 探讨应用能谱CT获得的肝动脉碘分数(arterial iodine fraction,AIF)在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选取90例行CT扫描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其中Child-A级31例,Child-B级40例,Child-C级19例;回顾性选取18例因临床需要行腹部CT检查、经其他检查证实无肝脏疾病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HD750能谱CT三期扫描.应用能谱分析软件重建出以水和碘为基物质的能量CT图像.在碘基图像上分别测量研究组和对照组动脉期、门静脉期肝实质的碘含量并计算肝动脉碘分数,对两组的AIF行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肝功能A级、B级及C级研究组的肝动脉碘分数分别为0.24±0.03、0.29±0.09、0.37±0.10、0.48±0.12.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对照组与肝功能A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1.44,P=0.00).结论 能谱CT扫描获得的肝动脉碘分数,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不同肝功能分级相关.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作者:霍宏蕾;董培玲;范丽娟;王曙照;单晶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是指由门脉高压引起的胃黏膜非炎性病变,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另一重要出血因素[1].为了探讨肝硬化PHG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宽度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我们于2008年1~6月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26例肝硬化患者的胃镜及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多层螺旋CT测算肝脾体积及其之间比值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丹;刘建滨;李文政

    目的 初步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测算肝脾体积及其之间比值在评估肝功能储备的价值.方法 收集肝硬化行腹部CT检查的101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肝炎后肝硬化51例,胆汁性肝硬化50例),对照组收集同期于本院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健康体检者或者检查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应用CT扫描并重建肝、脾图像,测量各组患者的肝及肝各叶的体积、脾体积,并计算之间的比值,按不同的肝功能分级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测量肝炎后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各项指标,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脾体积(Spleen volume,SV)均增大,肝脾体积比值(Liver volume/spleen volume,LV/SV)、肝右叶和肝方叶体积与脾体积比值(Right and quadrate liver lobes volume/spleen volume,RQLLV/SV)、左肝外叶体积与脾体积的比值(Left liver lobe volume/spleen volume,LLLV/SV)等指标明显变小,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体积(LV)、左肝外叶体积与肝右叶和方叶的比值(Left liver lobe volume/Right and quadrate liver lobes volume,LLLV/RQLLV)变化无规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LV、LV/SV、LLLV/SV、RQLLV/SV等指标与肝功能储备状态呈正相关;而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上述指标与肝功能储备状态无相关性.结论 MSCT测量肝体积(LV)、肝脾体积比值(LV/SV)、左肝外叶与脾脏的体积比值(LLLV/SV)、肝右叶和方叶与脾脏的体积比值(RQLLV/SV)、等指标可用于评估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功能储备,RQLLV/SV可能是其中的佳指标.

  •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林;周政文;杨柳

    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8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排除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胰腺疾病及心肾功能不全者,并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63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14例,女性49例).按照胆囊壁增厚和正常,分为2组、2组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研究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与性别、门静脉内径宽度,血浆白蛋白浓度,血浆总胆红素水平、腹水及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者为72例,发生率达83.7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45%,相对于胆囊壁正常者,胆囊壁增厚患者血浆总胆红素水平显著增高(13±7.6)mg/L,P<0.05,腹水发生率明显增加(86.11%,P<0.005);相对于肝功能Child-pugh A患者,Child-pugh C患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5),而性别、门静脉内径宽度、血浆白蛋白浓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Child-pugh分级、腹水及血浆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相关联,由此得出,肝硬化胆囊增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该研究临床意又主要在于胆囊壁增厚可反映肝损害程度,随着胆囊壁厚度的恢复,一定程度上又可反映肝硬化治疗疗效,并提示其预后,另一方面,它可作为早期预测门脉高压应的重要指标;还有助于肝硬化腹水和其他疾病所致腹水的鉴别.

  • 肝硬化MRI评价及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许立功;吴爽

    目的:采用MRI测量肝硬化患者ADC值,并进一步探讨ADC值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25例对照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行MRI扫描,并分析所得数据,运用ADC图测出其ADC值。所有受测试的肝硬化病人全部进行血清学检测,包含Ⅳ型胶原(Ⅳ-C)以及层粘连蛋白(LN),然后对ADC值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b值达到600 s/mm2,比较和对照组的差异,每组肝硬化患者的ADC值都减小(P<0.01),Child A级与B、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B、C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病人的ADC值及血清Ⅳ-C、LN呈现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7、-0.526,P<0.01)。结论加权成像ADC值磁共振弥散可以更好地反映肝硬化的病情状态。

  •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肪因子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魏新亮;魏思忱;田树英;孔郁;王卫卫;姜红玉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肪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5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17例,B级20例,C级15例;同时选择3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肝硬化组及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内脏脂肪素及其他相关的临床生化参数;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及线性回归方程分析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肪因子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分别为(925.19±167.58) ng/L和(908.06± 156.96)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793.68±100.38)ng/L、(649.97±105.01) μg/L] (P<0.05);肝硬化组患者内脏脂肪素水平为(18.61 ±3.75)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3.39±6.15)μg/L](P<0.05);Child-Pugh分级A、B、C级肝硬化组患者间网膜素、脂联素、内脏脂肪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Child-Pugh分级A、B、C级的逐渐增高,肝硬化组患者的HOMA-IR和IL-6水平也逐渐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组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内脏脂肪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肝硬化时网膜素、脂联素升高,内脏脂肪素下降,其可作为预测肝硬化的指标,但不能作为肝功能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 肝源性糖尿病维生素D与肝硬化分级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红冬;张囡囡;苏言辉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肝硬化分级相关性.方法 收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38例,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健康对照者30例,监测血清25-(OH) D3水平,并计算Child-Pugh积分,分析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与病情相关性.结果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25-(OH)D3水平分别是(38.23±12.47),(63.33±13.58),(86.14± 16.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积分呈负相关(r=-0.363,P<0.05).结论 低水平维生素D或是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之一.

  • ICG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晓岚;邵福灵;张志清;张玉琢;靳洪涛;姚希贤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吲哚氰绿(ICG)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24~76岁)及健康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的吲哚氰绿.结果:肝硬化组ICG(23.12%±3.98%)明显高于对照组(2.23%±1.47%),P<0.01;且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具有C级>B级>A级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ICG与胆红素、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无相关性.结果:ICG潴留率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Child-Pugh分级有一定参考价值.

  • 肝硬化患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益冰;胡丹平;付荣泉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TE)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乙型肝炎性肝硬化103例,合并腹水57例.患者均采用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测肝脏硬度值(LSM),采用肝功能Child-Pugh系统评分法判定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的LSM.结果 120例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级39例,Child-Pugh B级28例,Child-Pugh C级53例,Child-Pugh B级和C级患者LSM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20.2±1.1)和(30.8±1.2)kPa比(15.7±1.4)kPa],Child-Pugh C级患者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级33例,Child-Pugh B级24例,Child-Pugh C级46例,Child-Pugh B级和C级患者LSM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18.7±0.9)和(26.9±0.6)kPa比(12.6±1.7)kPa],Child-Pugh C级患者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合并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B级11例,Child-Pugh C级46例,Child-Pugh C级患者LSM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42.3±1.4)kPa比(35.1±1.0)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中合并腹水49例,其中Child-Pugh B级10例,Child-Pugh C级39例,Child-Pugh C级患者LSM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40.6±0.9)kPa比(33.2±1.5)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越高,LSM越大,两者具有相关性;在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中的结果相似.TE可用来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与Child-Pugh分级系统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围手术期风险的对比

    作者:李军;李静喆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级系统两种方法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肝切除术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因原发性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计算MELD评分和Child-Pugh分级和评分,分析两者与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 术后共有9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Child-PughA级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44.0%(84/191),Child-PughB级患者发生率47.6%(10/2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14分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37.8% (68/180),MELD评分>14分患者发生率为81.2%(26/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8分、MELD评分8~14分、MELD评分>14分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34.2%(51/149),54.8%(17/31),81.2%(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显示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级系统密切相关(r=0.303,P<0.01).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系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和0.598 (P< 0.05).结论 与Child-Pugh分级系统比较,MELD评分能更有效地预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术前MELD评分>14分的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风险较高,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 死亡肝病患者48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海霞;陈峰云

    目的 探讨肝病死亡的原因及肝功能分级等情况.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48例肝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肝病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结果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6例,C级39例,资料不全无法分级3例.内科药物治疗40例;使用三腔两囊管6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1例;同时应用三腔两囊管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1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20例;死于肝性脑病13例.结论 肝病死亡病例仍以肝硬化患者居首位,其次为原发性肝癌.肝功能分级差者,并发有消化道大出血和或肝性脑病者病死率很高.上消化道出血单纯内科治疗效果差.需警惕肺栓塞及心脏并发症致死.

  • 肝硬化血清淀粉酶变化及分析

    作者:陈卓鹏

    为探讨血清淀粉酶(AMS)对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我们测定4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MS,并与肝纤维化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糖耐量的相关性

    作者:张颖;齐凤祥

    目的 评估口服糖耐量试验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评价的价值及其与Child-pugh分级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队列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WHO标准的75 g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对其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评估.结果 OGTT检查结果与Child-pugh评分有相关性(r=0.494,P=0.001).结论 OGTT检查结果与肝功能的损伤程度有相关性,OGTT检查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常规检查之一.

  • 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的表达意义

    作者:魏新亮;王卫卫;魏思忱;孔郁;田树英;姜红玉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的表达意义.方法 收集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 1月117例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A级41例、B级42例、C级34例)和20例健康对照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量两组被试人员的血清内脏脂肪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及A、B、C三级患者内脏脂肪素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IR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级患者的内脏脂肪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内脏脂肪素作为应变量,其他生化指标作为自变量,胰岛素r=-0.237、HOMA-IR r=-0.229、IL-6 r=-0.076,内脏脂肪素与胰岛素、HOMA-IR、IL-6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内脏脂肪素表达水平较低,内脏脂肪素可作为诊断丙型肝炎性肝硬化的指标,但是不能作为判断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

  • 血清总胆汁酸、胆固醇、AST/ALT比值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作者:齐晓丹;沙子健;李兆岩;于海涛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与血清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AST/ALT比值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6例,按Child-Pugh评分进行分级(A、B、C级);对照组48例为健康体检者,并检测血清TBA、CHO、AST/ALT比值.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BA升高,血清CHO降低,AST/ALT比值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B、C级之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TBA、CHO、AST/ALT比值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并有助于评估肝功能受损程度.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星星;吴坚;徐艺;叶柏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住院的肝硬化患者93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3组,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4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可作为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敏感指标.

335 条记录 3/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