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比较

    作者:李培忠

    目的 分析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VD与AD患者各56例,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应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评价精神行为症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评价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定向力、回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组比较,VD组患者记忆力、语言能力更优,注意力和计算力损伤则更严重(P<0.05).两组患者妄想和偏执、焦虑和恐惧、幻觉、日夜节律紊乱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AD组患者比较,VD组患者情感障碍发生率更高,攻击行为与行为紊乱发生率则更低(P<0.05).结论 VD与AD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诊治中具有参考价值.

  • 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银

    目的 研究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定,有效率95.35%,无效率4.65%,恶化率0.00%;同时,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1例,占2.33%,出现兴奋2例,占4.65%,出现轻微震颤1例,占2.33%,P<0.05.结论 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临床治疗时,联合用药治疗与单一用药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前者优于后者.

  • 104 银杏的研究进展

    作者:龚苏晓;江纪武

    报道了银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栽培方面的研究进展.

  • 博尔纳病病毒的转录、复制特点和机体抗病毒反应

    作者:郭振元;徐平;姚能云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引发新发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一种,是一种非细胞溶解性,嗜神经性核糖核酸病毒.该病毒具有广泛的感染宿主,能感染从鸟类到灵长类的多种动物,并造成Borna病(Borna disease,BD),[1]临床以中枢神经精神行为功能障碍为特征,早期主要表现为行为改变、易激惹、步态紊乱,终末期表现为认知障碍、记忆丧失、抑郁、共济失调和部分麻痹等,但大多数感染动物为无症状性感染.

  • 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对精神行为的影响

    作者:田东东;王志尚;杨宁

    目的:探究不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患者各类精神行为的严重程度差异,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干预治疗的10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进行相关精神症状的调查,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表现为重度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表现为轻度以及中度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记忆力下降、困倦、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的发生率,同时对焦虑(SAS)以及抑郁(SDS)评分进行比较,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患者自觉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困倦、脾气暴躁发生率分别为70.00%、68.00%、74.00%、66.00%,对照组分别为34.00%、36.00%、28.00%、38.00%,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x2=12.98,10.26,21.17,7.85;P<0.01);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29.75,7.82;P<0.001);观察组SCL-90中恐怖、偏执、敌意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精神病性、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躯体化、其他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32.80,12.87,16.19,14.09,14.29,15.52,43.41;P<0.001).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精神状况较差、焦虑、抑郁症状较为明显,同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高的患者各精神行为异常症状较程度低者偏高,因此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日常诊治中应加强对精神行为异常的关注.

  •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袁巍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血管性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血管性痴呆( VD)组患者与阿尔茨海默( AD)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状态进行分析对比。结果:VD组患者的语言、记忆力及注意力明显高于AD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D组患者行为紊乱、攻击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AD组患者,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AD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临床特点各有不同,为临床诊断率,及早开展临床治疗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蔺建文;李淑敏;王苏平;王虹

    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72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奥氮平组患者优于利培酮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利培酮。

  • 老年癫痫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作者:王丹;曾可斌

    老年人指大于或等于65周岁的人,人口统计学显示是增长快的一部分人群[1].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老年人癫痫的发病率高于任何其他年龄组[2-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癫痫患者不断增加.近来学者们对老年癫痫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对老年癫痫的研究仍是很匮乏的,老年癫痫患者的病因具有复杂与多样性,且大部分为继发性,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脑外伤、脑肿瘤均可有继发性癫痫发生.老年患者的特殊性使得老年癫痫的诊断比儿童和青年更加困难.老年人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包括医学上的复杂性,如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药物、存在一些共患病,还有其他的社会因素,例如情感的稳定性和经济上的负担.老年癫痫治疗药物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存在共患病需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在减少老年癫痫患者的发作次数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对老年患者认知、睡眠、精神行为等功能的影响,从而提高老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老年癫痫病因及治疗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定量脑电图对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

    作者:刘燕敏;张桂青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常见的儿童时期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简称多动症,学龄期儿童患病率为3% ~6%,约2/3 患者症状持续至青春期,1/3 可持续终生[1]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是一种经颅骨颞部向脑部直接导入微弱微量生物电流的新型技术,已逐步应用于ADHD 的治疗中.采用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对CES 治疗ADHD 的疗效评估,以期提供神经电生理方面的客观结论和结果分析.本文回顾性分析90例经CES 治疗的ADHD 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现总结如下.

  • 观察采用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

    作者:董冰;程媛

    目的:分析采用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其选择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包括BEHAVE-AD各因子评分与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对照组BEHAVE-AD各因子评分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显示为76.92%,低于治疗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8,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的疗效比利培酮更为显著,该药物不仅能够降低患者BEHAVE-AD各因子的评分,而且还能够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获得性癫癎失语综合征四例

    作者:王建国;王云生;李德萍

    获得性癫癎失语(acquired epileptic aphasia)临床少见.我科收治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分别是6、8、13、14岁,均有获得性失语和癫癎发作.脑电图检查均有性放电.癫癎发作的形式:全身性阵挛发作1例、简单部分性发作(运动性)1例、部分性运动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2例.失语形式:1例6岁男性患儿为发作性完全失语,起病迅速,恢复快,反复发作.表现为漠然,对语言无反应,不讲话,每次约持续数分钟至10余分钟,可自行缓解.如此反复发作约3个月后,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抽搐后有短暂完全性失语,随后逐渐恢复,但有语言缓慢、表达不准确.其余3例为缓慢进展的非流利性失语,表现语言理解力下降,语言缓慢,命名困难,词不达意等.均伴有书写困难.失语与癫癎发作的关系:1例于癫癎发作之前3个月出现,2例癫癎发作之后1月余出现,1例与发作同时出现.既往病史:4例均无任何神经系统及精神行为方面障碍,智力、语言、运动均正常.辅助检查:4例患儿颅脑CT及MRI均无异常.脑电图检查4例均可见样放电.治疗情况:4例均给予抗治疗及对症治疗.1例经抗治疗后未再有癫癎发作,亦未再有失语发作.2例癫癎发作迅速控制,但失语历经半年左右方基本恢复.1例随访7年,失语症已完全消失,但仍有癫癎发作.

  • 低血糖误诊为精神障碍一例

    作者:郝伟平

    患者女,75岁,退休工人.主诉喊叫、躁动不安和行为异常4h,于2008年7月16日入住我院老年科.患者于2008年7月16日逐渐出现多语、胡言乱语、喊叫、躁动不安、时哭时笑、行为紊乱,当日在综合医院就诊,考虑精神疾病,给予地西泮治疗无效.住院前1周饮食差,住院当天早晨未进食.既往患糖尿病,口服格列齐特和二甲双胍,剂量不详;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患者性格内向、孤僻;无烟酒嗜好.体格检查:意识模糊,心率109次/min,锥体束征阳性.精神检查:患者处于谵妄状态,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躁动不安,行为紊乱.实验室检查:血糖2.0 mmol/L,其他检查结果均正常.心电图正常,头颅CT示轻度脑萎缩.入院后给予肢体约束保护,及氟哌啶醇2.5 mg肌肉注射,精神行为异常症状未见好转;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60ml静脉注射后,继续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注射期间患者逐渐安静,10 min后测血糖为5.5 mmol/L,上述精神行为异常症状逐渐好转,约20 min后测血糖为7mmol/L,上述精神行为异常症状消失,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对答切题,四肢活动自如,不能回忆病后发生的一切经历,待血糖稳定在11 mmol/L时停止输液,给予糖尿病饮食,继续监测血糖变化,并根据血糖指标调整口服降糖药;1周后患者痊愈出院,门诊随访1年精神行为异常症状未再发生.根据患者血糖<2.8 mmol/L,精神障碍是由低血糖所致且纠正后消失,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精神障碍,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为低血糖症所致精神障碍.

  • 上海市社区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分析

    作者:薛海波;姚新伟;孟国荣;陆雪娟;卜时明;方文莉;吕军;虞惠钧;张明园

    神经精神症状是痴呆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导致患者住院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照料者负担加重的重要因素.既往国内有对门诊和住院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分析,但少见社区大样本的研究.我们对上海市社区痴呆老人的神经精神症状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于下.

  • "处置突发事件"任务对官兵精神行为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发强;马全福;刘庆安;李培进;吴淑庆

    探讨执行"处置突发事件"(简称处突)任务对战士精神行为的影响.本课题分两个部分进行:①调查曾执行"处突"任务的战士1 033名,其中打击走私200人,抗洪救灾338人,维护社会治安187人,追捕逃犯98人,国际首脑会议执勤210人,对照组为未执行"处突"任务的战士200人.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其精神行为改变.②取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每组9只,建立不同强度的束缚应激损伤模型,采用跳台实验检测空间辨别能力,避暗实验观察被动回避反应能力.结果显示,应激反应程度以追击逃犯者较重,其次是维护社会秩序、抗洪救灾、打击走私和执行国际首脑会议保卫者,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健忘、幻觉和无信心等.动物实验表明,随应激时间延长,大鼠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明显下降(P<0.01).本研究证实,应激可使人和大鼠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下降.

  • 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精神行为及社会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黄超;李冬梅;解恒革;王姗姗;张玉兰

    目的:探讨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精神行为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询问病史及行神经精神科检查,并查阅病案资料,分析患者精神行为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与ADL分值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安全因素与住院天数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ADL分值和年龄分别与精神行为异常呈显著正相关(P<0.05);安全因素和住院天数与精神行为异常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适度体力活动对认知障碍患者有益;应积极培训合格的照料人员,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 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差异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鹤

    目的 探讨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6年10月在西峡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10例,根据疾病种类分为阿尔兹海默病组(AD组)和血管性痴呆组(VD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精神行为差异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精神行为在幻觉、妄想和欣快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抑郁上VD组患者的人数显著高于AD组,在激越、淡漠、易激惹和睡眠障碍上AD组患者的人数显著高于VD组(P<0.05).两组患者在定向力、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视空间觉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AD组的注意力计算力优于VD组,语言能力显著低于VD组(P<0.05).两组患者脑电图在未见异常、轻度异常和总异常人数方面,AD组均显著少于VD组(P<0.01).结论 AD患者更容易产生激越、淡漠、易激惹和睡眠障碍,而VD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AD患者的语言能力保持较好,VD患者的脑电图改变更明显.

  • 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马文斌

    目的:对比观察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功能障碍患者1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喹硫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各82例,前者给予喹硫平(145±50) mg/d治疗,后者给予氟哌啶醇(4.5±1.5)mg/d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痴呆病理性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痴呆病理性评分均明显降低,2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喹硫平组患者的痴呆病理性评分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哌啶醇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35/82),喹硫平组为31.3% (26/82),喹硫平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氟哌啶醇相比,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有效促进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功能快速恢复.

  •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比较

    作者:钟华;刘少华

    目的:对比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的6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8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总分、简明神经精神量表(BPR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的BE-HAVE-AD总分、BPR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的BEHAVE-AD总分、BPR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对照组为50.0%,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具有良好效果,但奥氮平药物起效快,且安全性高。

  • 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老年痴呆疗效分析

    作者:雷娜;孙晓花

    目的 观察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入院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加用茴拉西坦.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采取简明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估精神行为症状情况,并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统计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7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治疗后2组敌对猜疑、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焦虑抑郁、偏执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活力、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各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失眠2例,嗜睡2例,锥体外系反应1例,头痛0例,恶心2例,皮肤瘙痒0例;对照组失眠1例,嗜睡3例,锥体外系反应0例,头痛2例,恶心1例,皮肤瘙痒1例;观察组总不良反应7例,与对照组8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疗效较佳,且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

  • 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比较

    作者:余波;张晓玲;官俏兵;沈和平;王琰萍

    目的 探讨比较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精神行为的临床特点,为以后的临床中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接收治疗的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各4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研究组.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表(MMSE量表)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包含定向力(10分)、记忆力(3分)、注意力和计算力(5分)、回忆力(3分)和语言能力(9分)测试.通过阿尔茨海默病行为评分表对2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进行评定,包括包括有情感障碍、恐惧、幻觉、焦虑、妄想以及攻击行为.对2组患者两个量表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通过MMSE量表的评定,观察组患者的记忆力、语言能力以及注意力和计算力要比对照组高(P<0.05),其他各项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攻击行为以及行为紊乱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情感障碍发生率要比对照组高(P<0.05),其他各项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精神行为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表现在记忆障碍、注意力、语言能力、神经行为等方面,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