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闲聊古今长寿歌

    作者:李盛仙

    健康长寿,可以说是任何人都想得到的.纵古观今,那些真正可谓"长寿"的人,大多都有一套重在养生的"长寿歌".在此,笔者向朋友们介绍几则,供朋友们闲暇时品味.唐代著名医药家孙思邈,每天打拳、按摩、练气功,因而活到101岁.他倡导:"早晨一碗粥,夜饭莫吃足;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大寒与大热,切勿多色欲."他还说:"思伤脾,怒伤肝,愁伤肺,喜伤心,惊伤肾."

  • 功诗四首

    作者:陈坚

    上世纪60年代,笔者在苏州疗养时,学习了保健气功(松静功),受益匪浅,现已届耄耋之年,仍思维敏捷,笔耕不辍,虽不谙韵律,亦试作功诗四首,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 揉腹养生益处多

    作者:谭天锡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患胃病多年.经常在一天之内要隐隐乎痛三阵:早餐前、中餐前、晚餐前.发作时,难忍难受.严重时,翻肠倒肚,恶心呕吐.我硬是带病坚持教学工作,未缺学生一堂课.1984年,我结识了<气功>杂志,从中读到很多好文章,学到不少养生方法.揉腹便是其中一项.我坚持练习,持之以恒,得益匪浅.

  • 老年人的成瘾行为不可忽视

    作者:袁浩龙

    老张为一退休工人,小学文化程度.长期以来,他酗酒无度.过去上班时,中午不敢喝酒,但晚饭时必喝,且经常失去控制,即使不接待客人,也常喝得酩酊大醉.由于老伴经常在旁劝阻,限制饮酒的数量,虽然他感到不高兴,但毕竟还是听老伴劝告的时间为多.退休后,由于老伴患癌症去世,失去了提醒和督促的力量,再加上无需考虑饮酒对上班的影响,现在三顿饭都不能离开酒了.就连早晨,也无节制地大量酗酒.老伴过世后,老张十分孤独.朋友们劝他出去一起练习气功,练了一年不到,他又像着了迷一样,一方面对气功师崇拜得五体投地,另一方面也相信自己已经具有非凡的功力,常以气功师化身自居,甚至还用气功为他人治疗疾病.哪一天不练气功,就感到像生病一样的难受.儿子看到父亲的这些不良行为,感到十分不安.

  • 老人养生学贾母

    作者:高贤

    《红楼梦》中刻画的众多人物,几乎个个命运多舛,有的人从会吃饭起就吃药,吃饭没有吃药多;早天的也不少,秦可卿病死时,不到20岁,贾元春去世时,也只有30岁.黛玉、晴雯、迎春、王熙凤都不得长寿.惟有贾母——大观园里的“老祖宗”,却享年83岁.不见她打拳做气功,吃这个液那种精,却是精神抖擞,耳聪目明.她的养生之道在哪里?为何贾母能得享天年?读遍全书,也就不难发现她长寿的道理了.

  • “自我暗示法”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作者:祝步文

    太极拳,在我国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软手”……直到清乾隆年间,山西王宗岳著《太极拳论》一书时,才确定为“太极拳”.它的起源与传承者大致有唐朝的许宣平、明代的张三丰和清代的王宗岳等,后因练太极拳弟子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人都拜师于陈氏门下,故又有陈王廷创太极拳之说.虽是众说纷纭,但它汲取戚继光长拳之精髓,结合古代导引、吐纳气功和中医经络、阴阳五行学说以及道教太极八卦理论等为基础却是事实.太极拳蕴含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朴素哲理,特别是内涵了中医“自我暗示”理念,无可否认.

  • 王蒙"不养生"之道

    作者:曾庆鸿

    "不养生"也是一种养生之道,这是王蒙的养生之道.大作家王蒙曾就养生之道请教过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王蒙大受启发,联想到生活中有不少人,有的吃补药吃出了大病,有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有的炼丹服药把自己毒死,有的练长跑把自己累死,都是因为养生过头的缘故.

  • 八段锦对病残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华卫

    目的 探讨八段锦对病残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以及访谈等方法,对南京某高校38名病残大学生16周八段锦锻炼前后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和实验前比较,16周八段锦实验后,病残男、女大学生胸围和男生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压、心率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活量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力量与柔韧素质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CL- 90测试除强迫、敌对、恐怖症状因子外,其他因子实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16周八段锦锻炼能改善病残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增强生理功能,发展下肢力量与柔韧素质,对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 中西结合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作用

    作者:徐远红;王俊华;邓玉平;何小珍

    目的 研究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COPD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为药物治疗组;B组为传统中医气功组;C组为现代呼吸康复组;D组为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组.训练前及训练后1月、3月、6月、1年评定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pre,FEV1/FVC%).结果 A组训练前后肺功能各指标无明显改善;B、C、D组训练后1月及3月评定肺功能各指标无明显改善;B、C、D组训练后6月肺功能各指标改善,训练后1年显著改善,D组肺功能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B、C组.结论 现代及传统呼吸康复技术及中西结合呼吸康复治疗方案均有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的作用,但中西结合呼吸康复治疗方案对肺功能改善优于单纯现代及传统呼吸康复技术;康复训练具有时间依赖性及累积效应,需要长期坚持.

  • 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

    作者:

    我国康复医学源远流长,气功、太极拳等都是康复医学的重要手段.近年卓大宏[1]、等应用心肺运动仪研究了太极拳有关指标的变化,周士枋[2]等用现代技术研究了气功对血脂、心功能等的影响,使这些传统医疗方法在现代康复医学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显示我国康复医学的特色.随着现代心脏康复医学的发展,曲镭等于1985年首先发表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AMI)康复医疗的报告[3];孙雨明等1986年报道心脏手术后的康复医疗[4].

  • 气功发展必须厘清与宗教和邪教的关系

    作者:章文春

    在气功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些邪教分子更是通过对气功的歪曲利用以危害社会,这致使人民群众对气功产生了极大的误解与偏见,对气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厘清气功与宗教和邪教的关系,高举科学的大旗以发展气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宗教和邪教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源头上来廓清其与气功的关系.并基于气功机理对宗教及邪教中的一些所谓的神秘现象加以科学揭示,从根本上区别宗教与气功,来铲除邪教,从而为气功事业健康科学的发展清除障碍.

    关键词: 气功 宗教 邪教 科学
  • 气功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的 Meta 分析

    作者:肖微;章文春;陈晓凡

    目的:系统评价气功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VIP(1989~2014.5)、WanFang Data(1980~2014.5)和CNKI(1992~2014.5)收集有关气功治疗高血压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到2014年5月13日。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亚组和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稳定性。结果:终纳入9个研究,共1367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疗效率OR (95%CI)分别为7.09(2.54,19.80)、4.73,(0.95,23.47)、0.25,(0.13,0.48)]表明气功联合降压药或者物理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总疗效率高于单纯的药物和物理疗法,但单纯的气功疗法并不比药物好。气功干预或单纯的气功锻炼在缓解症状情况优于药物[17.48(10.30,29.65)]。[收缩压MD(95%CI)分别为-7.07,(-11.31,-2.84)、-11.17,(-21.86,-0.49)、-08.20,(-12.04,-4.36)和舒张压分别为-4.49,(-13.17,4.19)、-8.13,(-12.70,-3.56)、-4.90,(-7.79,-2.01)]。表明气功联合其他疗法或者单纯的气功锻炼其降低收缩压的效果比单纯的降压药好,以及单纯气功锻炼治疗高血压病在降低舒张压效果优于药物。但是气功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在降低舒张压效果却不明显,并且随着练功的时间的延长在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效果也不明显,由于存在异质性,对其进行亚组及敏感性分析发现,结果较稳健,有待进一步的大量研究试验证实。结论:气功疗法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配合降压药或其他疗法降压效果及控制临床症状较单纯治疗好。但本研究纳入RCT质量均低,样本量较小,结论尚需大规模高质量RCT证实。

  • 我国气功医教研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赵丹;葛林宝;肖斌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走访专家、发电子邮件、电话联系等方式进行调研,收集到我国从事气功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单位的基本资料进行评述,探讨目前我国气功医教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调息静坐养生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章德林;蒋力生

    调息静坐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文献资料、气功、名家养生、实验研究、临床实践等方面就国内外有关调息静坐养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 养生无处不在

    作者:阎海萍

    坚持锻炼身体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专家建议老人坚持每天运动30分钟,这样可以使心脏病风险降低一半。锻炼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慢跑、骑自行车、做保健操等。当然,有些老年人因年龄大体质弱、有慢性病,不适合做难度大、比较复杂的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打太极拳、练气功、慢走等。在锻炼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自我保健在呼唤知识

    作者:韩绍安

    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人,可以发现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一是参加健身活动的人多了,吃高营养食品的人多了,吃补药的人多了,买保健器材的人多了;二是参与的人中,出现偏差、造成不良后果的人也随之增多,如在长跑中发生猝死、练气功导致“走火入魔”、吃补药补坏了身体,特别是滥服乱用保健品对健康造成种种损害者更是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为重要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是自我保健者缺乏必要的知识,使得他们在进行自我保健的活动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 基于《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的慢性肝病保健功

    作者:吴晓云;陈昌乐;刘天君

    在对《诸病源候论》导引法进行系统整理基础上,针对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选择《诸病源候论》中适合的导引条目为主,编创了一套“慢性肝病保健功”.该功法共五节:意守丹田培真气、握手挽项祛胁痛、仰掌承胁除积聚、张吸其腹破瘕瘕、叩齿吸气补肝虚.从导引原文、功法操作、技术要领和功理阐释四个方面,对每一节功法进行详细说明.此古法今用的尝试,体现了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的特点.

  • 21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随访再诊断

    作者:宋风英;刘士勇;周瑞兰;马军

    目的探讨气功是否为精神障碍的直接因素.方法对1989年至1997年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21例患者进行了3年随访再诊断.结果9例维持原诊断,7例改诊为癔病,4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1例改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结论气功是导致精神障碍的诱因或是直接病因尚难确定.

  • 对气功的“内隐性生物反馈”假说的探讨

    作者:夏凌翔

    气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养生与健身的方法,还有研究[1,2]表明,气功可以影响人的性格与免疫功能.但另一方面气功也会导致精神障碍,特别是在气功流行的这二十多年里,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的患病人数也在急剧增加,使其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疾患,并在CCMD-2-R中将"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正式确定为一个疾病单元,并有许多相关研究[3].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试图从哲学(如阴阳学说等)、神秘主义(如通天等)、传统医学(如经络说等)、生理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角度对气功进行解释,但由于气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与宗教、迷信思想、神秘文化相联系,因此许多对气功的解释也常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而且以往很少有人对气功的这种一身兼具备既能有益身心又能导致精神障碍两种完全相反的功能的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受心理、生理、社会文化三因素共同影响与作用的气功,其心身交互作用的现象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不从心身关系的角度研究气功的心理机制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理机制,不把握气功有益身心与导致精神障碍两种相反功能的现象就不能对气功现象进行有效的研究与解释,也就无法揭示气功的本质.笔者以往的研究[4]就曾以此为出发点,初步提出了气功作用的"内隐性生物反馈"的心理机制的假说.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必要对有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 过犹不及,补药也会吃伤肝

    作者:金慰群

    健康长寿,人之所欲也,因而现代人热衷于养生.有的坚信"生命在于运动",每天起早贪黑,运动锻炼;有的痴迷于各种功法,或气功站桩,或拍打拉筋;有的则相信进补受益,各种名贵补品长年不断.其实,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综合平衡,单一的努力不足以建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过犹不及,若沉溺于某一方面,则很可能养生反被养生误,惹出祸端来.以下两个过分迷信补药而导致伤肝的病例,应当引以为训.

523 条记录 20/27 页 « 12...17181920212223...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