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Stomatology 림상구강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1634
  • 国内刊号: 42-11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陈卫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17例颌面部爆炸伤临床救治体会

    作者:吕淑珍

    口腔颌面部爆炸伤,伤情复杂,损伤面积大,伤口内常有异物存留,污染严重,临床救治困难,我院1999~2003年收治17例颌面部爆炸伤伤员,现报告如下.

  • 口腔颌面外科首诊血友病4例报告

    作者:段瑞;王瑜

    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较长时间的出血倾向及自发性出血倾向[1].少数患者是以拔牙术后出血及口腔小手术后出血为首发症状到口腔颌面外科首诊,作者2004年以来接诊4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友病 口腔 诊断
  • 腮腺包块136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如华

    目的:通过对136例腮腺包块的临床分析,提高腮腺包块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985~2004年收治的136例腮腺包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18例,其它病变6例.所有包块均行手术治疗,对恶性肿瘤术后进行放化疗.结果:128例腮腺包块经手术治愈,3例良性肿瘤及5例恶性肿瘤复发.结论:腮腺包块的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腮腺包块 诊断 治疗
  • 85个隐裂牙全冠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平;康鹏程;王英;文圣敏

    牙隐裂是常见的牙体非龋性疾病,由于早期裂纹细小,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被漏诊、误诊,延误治疗的佳时机.笔者2003~2005年对85个隐裂牙采取2种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减少腭裂围手术期出血的几种措施

    作者:李志来;朱祖武;潘建辉

    目的:探讨腭裂围手术期减少出血的方法.方法:38例腭裂患者围手术期采取麻醉控制、血压维持、手术操作、电刀应用、创面处理,术后用药等措施,评价各种措施对减少出血的影响.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无继发出血及穿孔、复裂等并发症.结论:术中降低血压,应用电刀,操作轻柔,快捷,适量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能有效减少出血,利于早期康复,促进伤口愈合.

    关键词: 腭裂 围手术期 出血
  • 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个性化设计

    作者:肖立伟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个性化特点,为其治疗提供合理设计.方法:收集拔牙临床病例50例,正畸前拔牙指数在150~155之间.所有病例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实施非拔牙矫治,其中9例经诊断性治疗3个月后减数治疗.结果: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的个性化设计,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正畸拔牙临界病例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模式,正畸初期引入诊断性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 氢氧化钙克林霉素复合诱导根尖成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罗汉民;徐靳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克林霉素复合剂诱导根尖成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12岁儿童102例,因各种原因导致不能保存根髓而牙根发育尚未完成的年轻恒牙110个,其中上前牙48例50个牙,前磨牙18例20个牙,后磨牙16例16个牙.治疗组64例70个牙,应用氢氧化钙克林霉素复合剂进行根尖诱导,38例40个牙作为对照组应用氢氧化钙诱导.结果:氢氧化钙克林霉素复合剂诱导根尖成形的总有效率89.56%.结论:氢氧化钙克林霉素复合剂诱导根尖成形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牙根继续发育的有效方法.

  • 三维CT在颌面部复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韩蔚蔚;冯德斐

    三维CT成像将普通CT二维平面的断层扫描,重建形成立体三维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直观立体的影像资料.颌面部由于解剖结构复杂,骨折发生后,传统的二维CT检查难以对骨折部位作出全面准确的显示,偶有漏诊情况发生,影响了诊断与治疗计划的制定.本科对15例颌面复杂骨折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三维CT 颌面部 骨折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费伟;尹明平;李铮;沈志浩;廖楚航

    目的:应用平阳霉素(PYM)与地塞米松(DXM)联合瘤腔内注射治疗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54例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61个瘤体)采用PYM、DXM联合行瘤腔内直接注射,1~2周重复,4~6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6~24个月随访,治愈29例(53.70%),基本治愈20例(37.04%),有效5例(9.26%),治愈和基本治愈率90.74%.结论:PYM与DXM联合瘤腔内注射治疗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具有疗程短、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早期固定矫治与功能性矫治对比研究

    作者:黄亮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和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作用机理、矫治效果和适用范围.方法:41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病例,其中21例使用2×4固定矫治技术治疗,20例使用功能矫治器治疗.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固定矫治组可以通过牙槽骨改变解除前牙反牙合;功能矫治器组除牙性改变外还有骨骼改变.结论:早期固定矫治器配合Ⅲ类颌间牵引可以有效矫治替牙期牙性、功能性前牙反(牙合),功能矫治器适用骨性或混合性反(牙合)病例.

  • 面部软组织外伤美学修复220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作勤;王旭霞;张君;王爱玲;卢成焱

    目的:总结面部软组织创伤的美容修复效果.方法:对220例面部软组织创伤的病例,由高年资专业医师按美容外科原则进行清创缝合,半年后复查并统计疗效.结果:满意121例(56.11%),尚满意83例(35%),不满意16例(8.89%);不满意病例中有12例经过二期整复获得满意疗效.结论:遵循整形美容外科原则进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可大限度维护患者的容貌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液氮冷冻在颌骨病变手术中的运用

    作者:姚宏;刘兰忠;王非

    颌骨恶性肿瘤、较大良性肿瘤或某些临界瘤的手术治疗常需要切除较大范围的颌骨,有的病例还需要植骨修复,从而造成严重面容损害和咬合功能障碍.我科近5年来利用液氮冷冻处理颌骨手术后骨创治疗颌骨病变65例,避免了常规手术需要的大范围截骨,临床疗效满意.

  • 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临床应用

    作者:孙敦方;王益骏;胡闻奇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冠外精密附着体、磁性附着体、套筒冠作为固位装置制作可摘义齿,对游离端缺失下颌义齿和多牙缺失病例32例进行修复.随访6个月~3年,对义齿美观舒适性、固位力、咀嚼功能、摘戴适应情况及基牙松动、义齿下沉加衬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对义齿美观舒适、固位力、咀嚼功能均感满意.30例对义齿摘戴适应(93.75%),2例感到义齿摘取不便(按扣式、套筒冠义齿各1例).结论: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兼有固定、活动义齿的优点,能达到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 两种漱口水对钛种植体基台的影响

    作者:王卫东;李辉;熊昊;游杰;陈建华;李四群

    目的:观察含氟漱口水和洗必泰含漱剂对钛种植体基台的腐蚀性及其抑菌效果.方法:将钛种植体基台置于0.2%氟化钠漱口水及洗必泰含漱剂中,观察两种漱口水对钛种植体基台的腐蚀性.模拟口腔环境,观察洗必泰含漱剂对钛种植体基台的抑菌效果.结果:含氟漱口水对钛种植体基台具有腐蚀性,洗必泰含漱剂对钛种植体基台无腐蚀性且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结论:对种植牙病例,洗必泰含漱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含漱剂.

  • 微波技术用于一次性根管充填术临床观察

    作者:晏全红;葛成功

    目的:观察微波技术在一次性根管充填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50例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根管预备后采用微波进行根管消毒,一次法完成根管充填.对照组则按常规根管治疗技术操作,观察根管充填1周后的反应和1年后的疗效.结果:用微波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方法进行根管治疗比较,术后1周的反应和1年后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微波技术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可大大缩短疗程.

  • 吸烟与非吸烟者慢性牙周炎龈下福赛类杆菌的检测

    作者:王敏;程政;雷霆;左弘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吸烟与非吸烟者龈下福赛类杆菌(Bf)水平,通过Bf的检出率进一步探讨吸烟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健康者与慢性牙周炎伴吸烟与非吸烟患者共75例,用纸捻法提取每位观察者龈沟液,PCR检测.结果:慢性牙周炎组Bf检出率(59.5%)高于健康组(24.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烟者慢性牙周炎组Bf检出率(72.0%)高于非吸烟者健康组、吸烟者健康组、非吸烟者慢性牙周炎组(15.8%、35.7%、41.2%),P<0.05.结论;Bf与吸烟及慢性牙周炎有密切关系.

  • 中西医结合治疗舌微循环障碍

    作者:廖喜珍;陈建刚

    目的:探讨舌痛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舌微循环障碍舌痛症患者进行组织学、血液流变学和甲皱微循环研究,并采用从当归注射液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此类舌痛症患者虽无典型微血管炎症,但均存在明显的高粘血症及微循环障碍.采用以当归注射液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首次提出舌微血管障碍可能是舌痛的病因之一,采用当归注射液为主的中西医活血化瘀疗法,可获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舌痛 微循环 治疗
  • 正畸技术在年轻恒牙嵌入性脱位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魏福海;陈建刚;岑健;彭海鹰;梁长征;谢伟明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与牵引复位在治疗年轻恒牙嵌入性脱位固定中的效果.方法: 手法复位+正畸片段弓固定及牵引复位+正畸片段弓固定对35例46个嵌入性脱位的年轻恒牙进行固定. 结果: 两种方法均获得了良好的固定效果,但在活髓保存、根尖诱导成形方面正畸牵引复位更具优势.结论: 利用正畸技术复位固定年轻恒牙嵌入性脱位效果肯定,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 表面陶瓷化钛种植体的骨组织相容性研究

    作者:马威;刘宝林;魏建华;王新木;李德华

    目的:对新型表面陶瓷化纯钛种植体(Bio-Ti implant)的骨愈合情况及机理进行研究.方法:设计制作相应的纯钛种植体,采用特殊电化学方法对其表面进行陶瓷化处理,表面未经处理的种植体作为对照,分别植入犬股骨上段,于3周、6周、12周处死动物,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及评价,分析其微观机理.结果:所有种植体周围没有发现明显炎性组织或形成纤维层,Bio-Ti种植体组新生类骨组织生长较快,并于6周时已形成含有骨小梁及哈弗氏小管结构的较成熟骨组织,对照组12周时新生骨组织基本成熟.结论:Bio-Ti纯钛种植体具有很好的骨组织相容性,并可早期促进种植体周围新生骨组织的形成,缩短骨结合时间.

  • IPS-Empress2玻璃陶瓷弯曲强度的测试及意义

    作者:张志升;苏剑生;姚江武;刘伟才

    目的:研究IPS-Empress2 玻璃陶瓷弯曲强度的统计意义.方法:采用三点弯曲强度测量方法测量40个IPS-Empress2 玻璃陶瓷的弯曲强度并与Weibull分析方法相结合,求该陶瓷的Weibull模数(m)及其强度与生存概率的对应关系.结果:IPS-Empress2 玻璃陶瓷Weibull模数为7.7.其1%、5%、63.21%破坏概率的弯曲强度分别为301.5 MPa、319.2 MPa、421.1 MPa.结论:IPS-Empress2 玻璃陶瓷具有低的Weibull模数以及欠佳的材料结构可靠性,所以其在高应力受力区破坏的概率大.采用弯曲强度测试法并结合使用Weibull分析方法能加深对口腔陶瓷修复失败机制的理解.

  • APBSC与TEB犬体内埋植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淑贤;张兰;王敏;董凯;胡小春

    目的:研究APBSC-TEB复合埋植于犬的腹部皮下组织,在TGF-β1和BMP的诱导下成骨,为牙周骨缺损骨修复作准备.方法:新鲜猪髂骨脱蛋白、脱钙制成TEB,浸入自犬提取的APBSC种子细胞悬液中,制备成APBSC-TEB复合物,埋植于犬腹部皮下组织,在不同时间观察成骨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周APBSC细胞与移植前没有变化;术后2周,APBSC细胞壁触突向胶元纤维和成纤维细胞中伸展;术后1个月,TEB被机体吸收,代之以少量的骨小梁形成,APBSC已演变为成骨细胞.3~5个月,骨小梁增多,其间也有大量的结缔组织成分.对照组为结缔组织,没有成骨细胞形成.结论:APBSC-TEB复合移植于非骨部位,在TGF-β1和BMP的诱导下可以形成骨样组织.

  •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实验研究

    作者:欧新荣;翦新春;卢光琇

    目的:探讨应用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复合胶原蛋白海绵构建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①经股骨骨髓穿刺获得犬BMSC,经分离、培养和鉴定后,转染pAdMV-VEGF质粒,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转染细胞与蛋白胶原海绵混合培养72 h形成复合体.②将复合体植入犬牙槽嵴裂模型的骨缺损处,12周后处死动物,通过大体形态及X线、三维CT重建、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评价修复牙槽嵴裂的效果.结果:实验组骨缺损完全愈合,骨髓腔通畅,工程骨高度及宽度与自体松质骨植入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由经VEGF转染的BMSC复合胶原蛋白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以较好地修复牙槽嵴裂,在修复后的形态、结构等方面均与自体松质骨修复相似,有望成为修复牙槽嵴裂的治疗方法.

  • 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前牙反(牙合)对软组织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红;段银钟;杨振华;宋卫东;张海军;李建学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方牵引矫治AngleⅢ类功能性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矫治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软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单纯前方牵引组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矫治组上、下颌软组织的变化均十分明显,能较快改善侧貌外形.而单纯前方牵引组侧貌改善较慢,一般需要半年以上.在矫治后上唇前移明显,下唇基部无明显后移.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对上下颌软组织矫治作用较大.

  • 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体外成骨细胞相容性研究

    作者:严宁;张汉东;周磊;张雪洋;赵华

    目的:探讨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在体外的成骨效能,评价其组织相容性的优劣,为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小鼠成骨细胞后,分为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空白组为小鼠成骨细胞单独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颗粒型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颗粒型羟基磷灰石(HA)与小鼠成骨细胞复合培养.对比小鼠成骨细胞在3组中的生长状况、形态学特征、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结节形成等成骨活性指标的差异,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对比Y500R人工骨与角孔珊瑚在支架三维结构、孔隙率、孔径及孔的均匀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成骨细胞在成骨活性等指标方面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扫描电镜下可见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的断面呈多孔海绵状结构,微孔呈圆形,排列规则,与天然松质骨结构十分相似.Y500R的三维多孔结构和孔隙率与角孔珊瑚相比,结构类似,在电镜下几乎分不出差异,唯孔径比角孔珊瑚略小,但大小均匀、规则.结论: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活性,复合培养不影响成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能够满足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要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骨代用品.

  • 五倍子水提取物对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静;唐荣银;王志良;王捍国

    目的:观察五倍子水提取物对牙周炎组织中胶原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羟脯氨酸检测法,观察6.25 ug/ml、12.5 ug/ml、25 ug/ml、50 ug/ml、100 ug/ml 5种浓度五倍子水提取物对胶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胶原酶组比较,各浓度组五倍子水提取物均能明显降低胶原酶活性,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但浓度在100 ug/ml以内时,其抑制效果比5 ug/ml的强力霉素低.结论:五倍子水提取物能够阻断胶原酶对结缔组织的破坏作用,抑制或减缓牙周炎的进展.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OLP癌变的关系

    作者:张铮;金早蓉;姚希;沈丽佳;张国志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肿瘤坏死因子α是介导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效应因子,许多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在OL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肿瘤坏死因子α与口腔扁平苔藓癌变的关系方面做一综述.

  • EGF/EGFR与皮肤黏膜疾病

    作者:许隽永;范媛

    表皮生长因子(EGF)通过和靶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而发挥各种生物学作用,如促进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等,而EGFR又和细胞的转化有密切关系.本文回顾近年来对EGF和EGFR的研究,概述他们在皮肤黏膜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 饮食及营养成份与牙周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赵燕艳;杜昌连

    饮食及营养成份(钙离子、维生素和叶酸等)在维持机体健康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已证实不良饮食结构已成为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牙周炎作为一种常见病,饮食及营养成份与牙周炎的关系还不明确.本文就饮食及营养成份(主要包括钙离子、维生素和叶酸等)对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作一综述.

  • 趋化因子及受体在头颈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尹东;高志

    目的:趋化因子是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新近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作用、特别是在头颈部肿瘤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口腔黏膜病常用药物的靶向性分析

    作者:尚巍;顾杨

    口腔黏膜病种类繁多而且与机体的全身状态联系密切.在口腔黏膜病的治疗中,药物的选择和靶向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现对口腔黏膜病常用药物的靶向性研究综述如下.

  • 有限元分析法在全瓷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晓辉;牟月照

    有限元分析法是口腔生物力学研究的有效方法,利用该法了解全瓷修复体在功能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并为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有限元分析法在全瓷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右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融合1例

    作者:才晓慧

    患者,男,32岁.右上颌56|松动2°~3°,5|近中邻(牙合)面龋坏,6|无龋坏,56|叩痛(+),牙周袋>4 mm,56|之间颊侧牙龈窦道,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七)——拔除磨牙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

    作者:刘进

    目的:探讨采用拔除磨牙的方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生长发育均已完成.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和口腔全景片.根据磨牙冠根发育状况,结合畸形类型设计拔除第一、第二或第三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平均疗程20个月.选择15项软、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并进行t检验.结果:矫治前后SNA、SNB无明显改变、U1-LI显著增大、L1-MP显著减小,说明反(牙合)的矫治主要依赖于下前牙的内收直立实现,矫治后鼻唇角显著增大,颏唇角显著减小,使患者的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生长发育完成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选择拔除磨牙的矫治设计对于面型的改善及咬合关系的调整均有很好的效果.

  •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六)——-阻生第三磨牙的归属

    作者:郭鑫;刘进

    多数人认为第三磨牙随着人类进化而呈现退化趋势,表现为第三磨牙的阻生、缺失、牙冠大小以及牙根形态的变异等.阻生的第三磨牙自行萌出到位的机率大不大?正畸拔牙病例治疗结束后,第三磨牙的萌出率有无变化?第三磨牙仍被拔除的几率有多高?第三磨牙经治疗后的利用率?能否通过正畸干预保留阻生的第三磨牙?通过相关文献的复习,综述如下.

临床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