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중화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30/R
  • 国内刊号: 魏均民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orl@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鼻咽部闭锁成形术治愈二例

    作者:林尚泽;王贵发;喻国东;龚正鹏

    鼻咽部狭窄或闭锁在临床上很少见,治疗较困难,近2年来我们曾经治疗2例,获得满意疗效,特予报道.

  • 二期扁桃体梅毒误诊为急性陷窝性扁桃体炎

    作者:刘锋;丁晋澄;周水淼;牟贤龙

    近2年我科门诊遇到发生在扁桃体的二期梅毒6例,曾被误诊为急性陷窝性扁桃体炎.为提高专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 支撑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初步应用

    作者:李克勇;祝江才;於子卫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感到鼻内窥镜手术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术者只能一手持镜、一手持钳单手操作.为消除这一缺陷,在支撑喉镜的启发下我们提出了支撑鼻内窥镜手术的概念,并设计鼻内窥镜支架,经临床初步应用,疗效满意.

  • 自发性颈内动脉瘤误诊一例

    作者:刘锋;周水淼;张速勤

    患者男,47岁.因咽异物感3个月余,右侧咽部肿物进行性长大3周,以"右咽旁占位性病变”收入院.3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无发热及局部疼痛..

  • 改制支撑喉镜喉钳在鼻内窥镜电视监视系统下行喉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祁松岭;宋任东;韩田;林拥军;李明晏;刘伟;韩仲明

    近年来国内报道应用鼻内窥镜对喉部病变进行手术[1].我们将改制的支撑喉镜、喉钳结合并用0°、30°鼻内窥镜在电视监视系统下,对喉部病变施行手术及活检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激光术后留置扩张管治疗气管低位瘢痕狭窄一例

    作者:杨怀安;潘子民;季文樾;柳斌

    患者男,22岁.1年前头部等多处骨折,昏迷3个月余,经喉插入麻醉插管呼吸机维持呼吸,苏醒后拔出麻醉管.半年后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气管切开后症状无缓解.胸科诊断为低位炎性增生气管狭窄.

  • 介入治疗在外伤性颈内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詹晓东;马士崟;谭玉林;王文忠

    神经介入普及为外伤性颈内动脉病变的明确诊断和微创治疗提供了安全的方法.现就我院1997~2000年所诊治的8例外伤性颈内动脉病变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Nd:YAG激光治疗喉部分切除术后拔管困难

    作者:韩旭;曹桂霞;孙华富

    喉部分切除术后的一些患者,尤其是少数扩大垂直半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拔管困难.我们通过自行设计改制器械,将Nd:YAG激光导入,只需在间接喉镜下手术,方法简便,易于推广使用.

  • 糖尿病并发双侧喉返神经麻痹一例

    作者:徐开旭;李少诚;王泽津

    患者男,43岁,以呼气困难于2001年1月28日入院.患有糖尿病13年余,平素以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欠理想.发病前1、2 d饮食控制差,入院前4 h突感喘憋,声嘶,呈Ⅱ度吸气性呼气困难,不能自行缓解.

  • 变应性鼻炎高压氧治疗前后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测定

    作者:王卫国;姚茂军;许荣;严永毅

    变应性鼻炎常规以药物治疗为主且疗效较好.但也确有部分患者病情顽固,药物不易控制.自1996~2000年选择30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ecretory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报告如下.

  • 以喉部症状首诊的梅毒一例

    作者:韩鹰鹏;宋成君;菅秀惠;李丽明;崔志新

    我科于2001年2月收治一例以喉部症状首诊的梅毒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3岁,因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3个月就诊.患者3个月来咽喉部持续性疼痛,渐加重.

  • 蝶筛窦巨大粘液囊肿一例

    作者:肖自安;贺湘波;谢鼎华;王树辉;袁世福

    患者,女,32岁.因双侧鼻塞4年、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年入院.患者入院前4年开始双侧鼻塞,入院前2年开始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CT扫描示蝶鞍部、斜坡和蝶窦软组织肿块,约52 mm×46mm,诊断为脊索瘤,入院前半年,双鼻完全堵塞.

  • 艾滋病扁桃体卡波肉瘤二例

    作者:郭耐强;黄春鑫;郑雪梅

    在援助博茨瓦纳医疗队工作期间遇到2例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扁桃体卡波肉瘤(Kaposi sarcoma)患者,报告如下.

  • 右面部巨大透明细胞汗腺瘤恶变一例

    作者:余志能;房新志

    患者女,61岁.以右面部肿物8年,伴头痛、鼻塞、张口困难4年,于1999年5月11日入院.自1988年起患者出现右鼻面部皮下结节,逐渐增大致使右面部隆起,1995年开始出现右面部疼痛、麻木感;

  • 鼻窦硬结症一例

    作者:窦艳玲;冯怀志;陈家发;谢建华

    鼻硬结症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临床少见,原发于鼻窦者更少.此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症状不明显,故易漏诊或误诊.现将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 鼻咽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弓;伍钢;周云峰;曾俊;龚玲玲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作为判断鼻咽癌患者预后因素的意义.方法选择1991年1月~1995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射化学治疗科,并随诊4年以上的75例鼻咽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鼻咽癌活体组织检查标本中VEGF和nm23的表达,分析它们与鼻咽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生存期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鼻咽癌活体组织检查标本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nm23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54.7%和56.0%.VEGF阳性表达和nm23的阴性表达与鼻咽癌患者发生转移(分别为P=0.018 1,P=0.009 1)和较短的生存期(分别为P=0.013 6,P=0.020 7)有相关性,未发现它们与鼻咽癌复发(分别为P=0.176 3,P=0.118 8)及两者之间(P=0.1643)有相关性.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VEGF和nm23的表达均可作为判断鼻咽癌预后的因素(P=0.013 2,P=0.010 2).结论鼻咽癌活体组织检查标本中VEGF和nm23的表达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 诱导性动脉内灌注化学治疗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江刚;黄以乐;闵华庆;张锦明

    目的明确诱导性区域动脉灌注化学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病理确诊的121例晚期(Ⅲ~Ⅳ期)初治NPC患者于放射治疗前随机分成两组,61例进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学治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IACT),60例采用全身化学治疗(systemic chemotherapy,SCT),对比化学治疗完全缓解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放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IACT组化学治疗的全身性毒副反应发生率较SCT组低,口腔炎的发生率较高(P值分别为<0.05或<0.005).IACT组有6例因血管闭塞不能进行第2疗程的化学治疗.IACT组化学治疗完全缓解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27.9%(17/61)和63.9%(39/61),而SCT组分别为11.7%(7/60)和45.0%(27/60),两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两组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IACT行诱导化学治疗对Ⅲ~Ⅳ期局部晚期NPC更为合理.

  •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外科治疗

    作者:伍国号;宋明;陈福进;曾宗渊;魏茂文;许光普;郭朱明;张诠;杨安奎;陈文宽;李浩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均获成功.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腺瘤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气管旁淋巴结转移3例,甲状腺滤泡状癌伴气管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23例(良性病变19例,恶性肿瘤4例)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占85.2%),3例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并胸骨正中劈开入路的占11.1%,1例开胸入路并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占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其中术后伤口出血较为常见,占42.9%.结论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是可行的,它容易操作,安全可靠,又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 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在中耳粘连中的意义

    作者:邹艺辉;黄德亮;胡博华;翟所强;方耀云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以下简称纤溶作用)在中耳粘连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新的火棉胶切片抗原恢复技术及超敏感的生物素-链霉卵白素法(super sensitive biotin-streptavidin,SSBSA)检测了我院尸解患者颞骨标本切片粘连中耳(6耳,28片)与正常耳(6耳,22片)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含量;并比较其中纤维粘连带显著的3耳(11片)及正常耳(3耳,12片)所含纤维蛋白量,对结果采用光学显微镜下定性分析与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相结合.结果定性分析:在粘连耳中tPA以阴性(11/28)和弱阳性(10/28)为主,而正常组以阳性(8/22)和强阳性(10/22)为主;纤维蛋白含量粘连耳中以阳性(6/11)和强阳性(3/11)为主,而正常耳内以阴性(8/12)和弱阳性(3/12)为主.对tPA定量分析:纤维粘连组与正常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16.70±5.11、39.84±6.26(P<0.05).结论在粘连耳中tP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纤维蛋白较正常组明显增多,从而证实了纤溶作用确实参与了中耳粘连的形成过程,且可能是粘连形成的重要因素.

  • 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

    作者:江波;孟悛非;陈应明

    目的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例颅底脊索瘤和侵犯颅底的13例鼻咽癌、11例垂体瘤患者作了头颅CT、MRI检查;7例颅底脊索瘤作了MRI的多层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结果 MRI反映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优于CT,CT、MRI显示颅底中线骨质破坏作用相似.根据MRI显示肿瘤的部位与侵犯范围,颅底脊索瘤分为蝶鞍斜坡型、鼻咽型和颞枕型.颅底脊索瘤T2加权(T2 weight imaging,T2WI)信号强度明显高于侵犯颅底的鼻咽癌和垂体瘤(P<0.01).MRI的MPR影像显示,3例视神经被肿瘤推压移位,4例被肿瘤包埋,7例功能损害的外展神经均为肿瘤包绕侵蚀,3例动眼神经受压.结论 T2WI显著高信号是颅底脊索瘤的特征性MRI征象,有重要鉴别意义;MRI的MPR技术可对颅神经精确显示,在颅底脊索瘤的手术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 微切割喉鳞状细胞癌9p13-23区域微卫星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作者:徐先发;安倩;张建军;程书钧;唐平章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在9p13-23区域微卫星(microsatellite)发生杂合性缺失(1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热点.方法采用显微切割法从病理切片中挑取肿瘤组织,选取位于9p13-23区域的13个高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42例喉鳞癌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变性凝胶电泳.结果①42例喉鳞癌在9p13-23区域等位基因LOH的总发生率是97.6%(41/42).在13个微卫星引物中,LOH发生率高者是位于9p22-23的D9S162(89.5%),其次是位于9p21的D9S171(80.0%).与p16基因紧密连锁的D9S1748的LOH发生率仅50.0%.②等位基因缺失作图分析发现42例喉鳞癌组织在9p13-23上存在2个明显的LOH较小区域,分别位于99211的D9S161~D9S171之间和9p22-23的IFNA和D9S162之间.结论喉鳞癌在9p13-23区域除抑癌基因p16以外可能还存在2个或2个以上候选抑癌基因,这些候选抑癌基因也许和p16一样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神经反应遥测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监测应用

    作者:杨华;曹克利;祝小莉;王轶;潘滔;汤建国

    目的探讨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能快速、准确地判断人工耳蜗装置的完好性和患者客观听觉反应的监测方法.方法在40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先测定电极阻抗,然后使用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监测6个电极的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s,ECAP).结果患儿所有电极阻抗正常,ECAP的检出率分别为97.5%(39例/40例)和92.1%(221个电极/240个电极).其中33例内耳无畸形的患儿所有198个测试电极中有195个电极测出清晰的ECAP波形(98.5%).7例内耳Mondini畸形患者共42个测试电极中有26个电极测得ECAP波形(61.9%),两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靠近耳蜗底回(高频区)的电极比靠近蜗尖(低频区)的电极具有较高的ECAP反应阈值和较高的ECAP饱和阈值.结论NRT技术可以简便、快速和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听神经反应,可望成为术中常规监测方法,内耳Mondini畸形是影响ECAP检出的重要因素.

  • 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客观测听评估与特征分析

    作者:罗仁忠;杨思达;钟建文;麦坚凝;陈倩

    目的综合评估低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蜗性及蜗后病变的临床听力学特点及其与中枢性神经系统病变的关系;并对比观察不同客观测听技术的特征.方法选取1998~2000年间资料完整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共310例(500耳),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24.23个月.根据神经康复科的专科评估,分为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听力障碍组和不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听力障碍组;前者又根据中枢性病变的病理特征及发病特征分为核黄疸-脑瘫、外部性脑积水和其它中枢性病变3小组.设立同年龄段对照组60例(104耳).每一组组员同时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对比观察不同组别间ABR波V阈值及DPOAE各自的特点、同一组间不同ABR波V阈值耳DPOAE的变化特征.结果①低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伴随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比例高(41%).②伴随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儿中,核黄疸-脑瘫常导致严重的蜗后性听力损失,耳蜗功能也轻度受累;外部性脑积水仅导致轻度蜗后听力损失;其它以大脑皮层受累为主的中枢性病变一般不累及耳蜗功能.③蜗性听力损失者,ABR波V阈值达60dB nHL时,DPOAE幅值明显下降;达70dB nHL以上者,DPOAE幅值严重下降或消失.结论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常伴有中枢性神经系统病变,并表现出听力障碍特征的多样性.因此,在临床上需进行跨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评估,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诊断.

  • 颅面复发肿瘤外科治疗

    作者:黄德亮;杨伟炎

    目的经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手术后复发的颅面晚期恶性肿瘤往往因病变范围广泛,累及颅脑和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或又因对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不敏感而使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为了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致死性并发症,延长其生命而行手术治疗.方法根据6例这类病例的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行非定型手术切除,并酌情进行颅底和脑膜重建和修复,包括使用前额带蒂肌皮瓣、颅骨骨板和阔筋膜等.结果 6例这类患者其病变均侵犯眼、脑膜、脑组织、海绵窦、颅底或其它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1例术后半年因颈内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5例存活1年以上,其中3例分别存活4、5和12年.结论对这类晚期复发肿瘤采用非定型手术(nondefined operation)切除,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延长患者生命,为颅面晚期复发肿瘤的治疗取得初步有益经验.

  • 呼吸道炎症反应

    作者:顾之燕

    耳鼻咽喉各部位处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始部,在机体免疫防御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炎症疾病便成为耳鼻咽喉科多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特别是呼吸道的炎症反应是诸多呼吸道常见疾病(除肿瘤外)的主要病理改变,如鼻炎、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腺样体炎和喉炎等的病理学改变都是炎症反应.

  • 筛蝶窦径路视神经减压术39例

    作者:樊兆民;何明强;樊忠

    我科自1994年5月~2000年5月采用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39例,报告如下.

  • 喉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p15和p16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斌全;温树信;陈彦球;皇甫辉;王建明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vus,HPV)与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的发生有相关性已被肯定.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方法与免疫组化方法,分析HPV感染与p15、p16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明确喉鳞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两种神经营养因子对噪声性毛细胞损伤协同防护作用的观察

    作者:杨卫平;胡博华;郭维;胡吟燕;王沛英;姜泗长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对噪声引起毛细胞肌动蛋白损伤的协同防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豚鼠耳蜗微渗透压泵慢性灌注技术,将GDNF和NT-3缓慢注入12只豚鼠左侧内耳,以左耳灌注人工外淋巴液的9只豚鼠为对照,检测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缺失率的变化.结果动物术后14 d(噪声暴露后10 d)实验组手术耳和非手术耳的脑干诱发电位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s,ABR)阈值低于对照组(秩和检验,下同.P<0.05,P<0.01),毛细胞表皮板和纤毛肌动蛋白荧光染色计数发现实验组手术耳和非手术耳外毛细胞缺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0.001,P<0.01),内毛细胞缺失率也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 GDNF和NT-3对噪声性聋具有较好的协同防护作用.

  • 蜗内直流电对耳蜗基底膜振动的影响

    作者:郭梦和

    目的探讨外加直流电流后对耳蜗基底膜振动的影响.方法在豚鼠耳蜗底回距圆窗龛缘2.4mm处开一直径约0.4mm小孔,作为测量活体基底膜的振动速度测试窗.在测试窗上、下缘的鼓阶、前庭阶各开一小孔,将铂-铱电极置入鼓阶、前庭阶作为跨蜗管的电刺激电极.用激光多普勒干涉测速仪观察直流电流对纯音诱发的基底膜振动速度的影响.结果当外加电流前庭阶极性为正,鼓阶极性为负时,可以看到基底膜振动速度显著增大,给相反极性电流时,基底膜振动速度减小.结论生理状态下的正内淋巴电位是耳蜗将声音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必要条件.适当提高外毛细胞顶端正电位,有助于提高耳蜗放大器的增益.外加负电位则严重影响耳蜗放大器的增益.

  • 真菌免疫反应与慢性鼻窦炎

    作者:刘天懿;董震

    鼻窦炎性疾病命名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通常认为是多次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窦感染后,鼻窦内粘膜产生病变,失去原有的纤毛上皮功能,同时窦口粘膜肿胀、肥厚,鼻窦引流受阻,导致鼻窦慢性炎症.

  • 鼻腔-鼻窦粘膜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王荣光;孙建和;张燕;朱光明;巴恩平

    目的通过超微结构观察,探讨鼻腔-鼻窦粘膜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微细胞化学方法,在电镜下观察14个鼻腔-鼻窦粘膜标本内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分布情况.结果下鼻甲、中鼻甲、钩突、上颌窦和腺样体粘膜均有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存在.结论人鼻腔-鼻窦粘膜普遍存在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为急、慢性鼻-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Kartagener综合征鼻粘膜纤毛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周兵;官颖鹏;孙建军;刘淑红;张罗;韩德民

    目的报告Kartagener综合征鼻粘膜纤毛超微结构观察及2例治疗结果.方法报告2例患者实施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其中例1取下鼻甲粘膜做扫描和透射电镜检查并随访2年.结果 2例患者表现为全内脏转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支气管炎;例1扫描电镜观察纤毛表面形态基本正常;透射电镜观察纤毛"9+2”型结构尚正常,但各纤毛中心双微管排列方向紊乱;纤毛外动力臂存在,内动力臂缺失.例1术后1年,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结论先天性纤毛结构异常而导致的鼻窦粘液纤毛清除系统机能障碍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因和手术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临床应予以重视.

  •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并发症的总结

    作者:孙树岩

    目的对内窥镜鼻窦手术术中并发症进行总结.方法对307例(583侧)手术中25侧次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眶内壁损伤16侧次,内直肌损伤2侧次,视神经损伤1侧次,眶内血肿1侧次,下鼻甲粘膜部分撕脱2侧次,大出血3例.结论缺乏手术经验,术中出血,盲目操作,手术器械使用不当是术中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有手术经验的医生也应警惕发生并发症.

  •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前后鼻粘膜观察

    作者:贺广湘;孙虹;曾庆善;张淑安;杨元华;谷永红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S)鼻内窥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前后鼻粘膜的组织形态及功能变化.方法①对32例CS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糖精试验和鼻粘膜光镜观察,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②对10例CS患者手术前后与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鼻粘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CS术前与对照组比较,糖精试验时间明显延长(P<0.001);术后较术前明显缩短(P<0.001);②光镜观察:CS术前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水肿、息肉形成和病理性腺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和息肉形成明显减轻,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病理性腺体术后无明显减轻;③电镜观察:CS术前鼻粘膜超微结构受到破坏,术后4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本实验提示:①CS鼻粘膜的正常结构和纤毛清除功能受到破坏;②ESS术后4个月鼻粘膜的结构和纤毛清除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基本恢复正常;③ESS术后鼻粘膜中病理性腺体的恢复可能需更长的时间.

  • 水通道蛋白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关桂梅;董震;佘翠萍;刘天懿;姜舒;徐春玲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鼻息肉组织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与鼻息肉组织水肿的关系.方法取正常下鼻甲组织14例和鼻息肉组织26例,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1蛋白在鼻息肉组织的表达及分布.结果鼻息肉组AQP1在血管内皮,浆液性腺中的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P<0.01);而下鼻甲组AQP1在上皮细胞层和纤毛细胞层的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鼻息肉组.结论提示AQP1在鼻息肉中的高表达与鼻息肉组织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 CD43CD20及总IgE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向东;韩德民;诸小侬;范尔钟;李颖;郭剑锋;张呼和;陶格陶呼

    目的探讨CD43、CD20及总IgE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HE染色对25例鼻息肉和20例中鼻甲粘膜进行研究.结果鼻息肉组织中CD+43细胞和CD+20细胞、浆细胞数显著多于中鼻甲粘膜组织(P<0.01),总IgE阳性表达率为44%,显著高于中鼻甲粘膜组织的10%(P<0.05).结论鼻息肉中存在活跃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鼻粘膜局部变态反应可能参与鼻息肉的发病.

    关键词: 鼻息肉 抗原 CD20 IgE
  • 2002年全国学术会议计划

    作者: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