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关节清理加术后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作者:郭卫中;刘寿坤;林成寿

    目的:观察关节清理术加术后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4例膝骨性关节炎行关节清理术,术后每周关节腔内注射1%透明质酸钠2.5ml.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年,优8膝、良12膝、可4膝、差0膝,优良率83.3%.结论:关节清理加术后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

  • 同期前后路减压重建器械固定治疗钳夹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刘铁民;陈天国;韩平良

    目的:对钳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螺旋融合器或颈椎带锁钢板进行同期前后路减压重建,一次性手术治疗,并进行分析.方法:对16例颈脊髓前后受钳夹的颈椎病患者,先后路颈椎扩大式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行前路减压,颈椎椎间螺旋融合器或带锁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术后采用JOA 17分法进行测评.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16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皮肤感觉改善和四肢肌力提高,其中2例大小便障碍者括约肌功能恢复,脊髓功能改善率75.6%.结论:本手术方法减压彻底,安全有效,颈椎螺旋融合器和颈椎带锁钢板的应用解决了颈椎稳定性问题.

  • 前倾角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地位

    作者:马建生;梁晓军;付蓉

    目的:说明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矫正前倾角的必要性.方法:1990~1999年我院采用各种手术方法治疗了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15例,术中发现前倾角大的为90°,小的为45°,平均为70°.其中110例在处理髋臼的同时进行了前倾角的矫正,保留前倾角在10°~30°之间,平均矫正45°.结果:仅75例病人有2~5年不等的随访资料.效果良好者62例;不良者为13例;有外旋步态者17例.结论:前倾角的矫正可有效的减少头骺与髋臼之间的扭矩,更加有利于髋臼的再塑形,使髋关节更加吻合、稳定,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 带血管蒂双叶筋膜瓣移位膝关节治疗血友病性膝关节病

    作者:冯鹏;刘茂文;杨殿玉;李秋实;冯承臣;张清云

    目的:介绍一种带血管蒂双叶筋膜瓣移位于膝关节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的新方法.方法:用膝上动脉的关节支和隐支为蒂的双蒂筋膜瓣包绕清理后股胫和髌股关节.结果:术后随访1.5~2.5年,双膝关节疼痛消失,膝关节活动度按美国膝关节学会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2%,结论:本术式具有关节稳定性好,手术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点.

  •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研究进展

    作者:王长峰;贾连顺

    自O′Brien[1]报告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以来,人们对ALIF的认识不断深入.与退行性腰椎疾病相关的复杂畸形,必须通过椎间盘切除、前路松解截骨、椎体切除等前路技术来解决.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从九十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脊柱融合技术[2].

  •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作者:张浩;金大地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Progressiva,MOP)是一种遗传性、进行性结缔组织疾患.1692年Patin描述一位患者为"枯树枝样人",而后来Munchmeyer第一次报道了该疾病.因此该病还可被称为Munchmeyer疾病,它的特征性表现有对称性双侧趾及指畸形及进行性软组织异位骨化,骨化发生的主要部位主要包括横纹肌、韧带、肌腱、筋膜及皮肤.由于该病发病率低及该病患者低生育率,使其遗传变异研究开展较困难.

  •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马胜忠;李明;侯铁胜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代谢性疾病(WHO确定BMD值低于平均水平2.5以上的标准差[1].).在美国,接近30%的绝经后的白人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53%的病人通过腰椎疾患表现出来.在我国,老年性(超过60岁)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84%[2].

  • 脊柱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局部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丛锐;王全平;冯立宁

    1 骨质疏松症的局部治疗现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可以给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和负担[1,2]..单纯性疼痛的发病率与椎体变形呈正相关[1,3]..在胸椎,可直接造成肺容积的减小,而在腰椎,由于椎体压缩骨折,高度下降,导致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也可造成肺容积的减小.与此同时,腹腔容积的减小,可以导致食欲下降,进而继发全身营养障碍,加重骨质疏松[4]..此外,椎体压缩骨折可导致患者慢性背痛、失眠、活动减少、意志消沉、甚至生活难以自理[5~7]..针对这些症状的治疗,又可加剧患者生活和精神上的负担.

  • 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修复犬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建强;胡蕴玉;徐放;廉凯;吕荣;白建萍;王军

    目的:观察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修复犬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检验rhBMP-2的诱导成骨活性.方法:手术造成20mm桡骨中上段骨缺损,实验组植入rhBMP-2/卵磷脂的复合材料片,对照组植入单纯卵磷脂片.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及骨密度测定,评价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修复犬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结果:影像学检查示实验组术后12周骨痂桥接缺损,术后24周皮质骨连接;对照组无骨痂形成.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术后12周骨痂外层为板层骨,中央为编织骨,内有骨髓组织,术后24周骨痂外层为皮质骨,中央为髓腔组织;对照组缺损区为纤维组织和肌组织充填.骨密度测定示术后12周骨痂密度达正常值的76%,24周达正常值的85%.结论:rhBMP-2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活性,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能够很好的修复犬桡骨20mm的骨缺损.

  • 高压氧保存对离断肢体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张智;蒋祖言;王爱民;郑世刚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保存对离断肢体的影响.方法:大鼠右后肢离断后,分别放在HBO下和室内空气中保存,测定骨骼肌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并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再选用大鼠30只进行肢体离断后原位再植,随机分为对照组、HBO组、室内空气组.于再植术后24h测定每份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到术后第10d评价肢体成活率.结果:HBO中保存对酶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皆明显优于室内空气中保存.再植术后24h血清酶含量,高压氧组较室内空气组低(P<0.01).HBO组成活率为100%,而室内空气组为50%,有显著差异(x2=6.67,P<0.05).结论:HBO保存对大鼠离断肢体具有保护作用.

  •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流量变化与VEGF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初同伟;王正国;朱佩芳;焦文仓;温建良

    目的: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105只,随机分对照组、VEGF组及抗VEGF组,各组于伤后8、24、72h,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测定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结果:应用VEGF使骨折端血流量在一定时间内较对照组增高;抗VEGF可导致骨折端血流量明显减少.结论:VEGF对骨折端血流量变化可能影响骨折愈合,有重要意义.

  • 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作者:李增春;贾连顺;史建刚;魏光伟

    目的:观察大白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现象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48只SD大鼠分为两组,Allen's法致伤脊髓(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分别于术后4、8、24、48、72、168h处死,采集脊髓标本,应用HE、TUNEL染色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HE染色显示轻度损伤后脊髓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小出血灶,后期为胶质细胞增生.中度损伤早期主要表现为大片出血灶,继之出现损伤部位细胞液化坏死,后期空腔形成.TUNEL染色显示,术后4h即出现细胞凋亡,术后8h达高峰,包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术后48h开始减少,术后72h和168h仍可见到凋亡的胶质细胞.术后4h和8h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损伤节段内,术后24h分布在损伤中心的周边,术后72~168h,分布范围扩大到相邻的节段内.电镜观察可见到典型的凋亡细胞.结论:脊髓损伤后存在细胞凋亡现象,从形态上看包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是脊髓继发性损害中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

  • 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先军;焦文仓

    目的:探讨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方法:5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取C3~7.、L1~5.椎体各25个,光镜下观察终板结构.成年犬15只,随机在每只动物的L4~5.和L6~7.两个椎间隙构建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脊柱前路融合模型.术后4、8、12周分别切取新鲜融合脊柱节段,标本切片行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两组植骨愈合进程.结果:终板中央区为多孔的松质骨样结构,该孔状空腔与终板的通透性有关.动物实验中,4周时保留终板组和对照组植骨区均以纤维性骨痂为主,保留终板组新生成基质和毛细血管相对较少;8周时两组植骨区新生成骨均较为明显,骨痂内都有一定量的新生软骨,但保留终板组稍多;12周时两组均获骨性愈合.结论:终板有特殊的层状多孔结构,具有较大的通透性.保留终板对植骨愈合进程和骨愈合质量无影响.

  •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软骨细胞表型

    作者:尹战海;刘淼;王金堂;曹峻岭;郑钧

    目的: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软骨细胞表型.方法:抽取兔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分离得到MSCs.用生长因子诱导,考察细胞软骨特异性基质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可促进MSCs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前胶原mRNA,但并未促进成骨特异性的碱性磷酸酶合成和钙盐沉积.结论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诱导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细胞表型,而不产生诱导成骨效应.

  • 透明质酸复合自体骨髓移植修复兔桡骨缺损

    作者:蔡春水;肖平;李家元;袁仙桃;林庆光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HA)复合自体骨髓(BM)移植后诱导成骨的能力,探讨HA作为骨髓移植的细胞外基质的有效性.方法:手术造成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10mm骨缺损.HA*"0.4ml和BM*"2.0ml混合后注入实验侧,对照侧注入BM 2ml.术后2、4、6周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侧骨缺损的修复优于对照侧,早期在实验侧的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骨髓移植的适宜的细胞外基质.

  • 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的设计与建立

    作者:郝永强;戴(克寸)戎

    目的:建立较理想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方法:SD大鼠60只,8月龄,雌性,手术方法:切除双侧卵巢;术后3个月,手术造成股骨中段骨折,进行骨圆针髓腔内固定.模型建立前后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组织学、放射学等动态观察.结果:卵巢切除3个月后DEXA检测结果与术前比较:全身骨密度明显降低(P<0.02);子宫内膜组织萎缩变薄,内膜内腺体消失或萎缩、变性呈空泡状;软骨内成骨与膜内成骨共同参与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且以软骨内成骨为主.与一般骨折愈合方式相似,模型动物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延缓,骨性骨痂改建(骨吸收>骨形成)加速,骨痂内胶原纤维疏松、排列紊乱,与主应力方向不一致.放射学观察模型动物骨折位置、类型统一,内固定后骨折断端稳定.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其方法可靠,易于复制,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研究.

  • 矩形髓内钉对实验性骨折局部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王志伟;吴岳嵩;王文良;李荣建;蔡国君;王璐;王建华;肖斌

    目的:探讨矩形髓内钉(RIN)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运用兔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通过微血管墨汁造影、组织切片观察等方法对RIN等不同内固定后骨折局部微循环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对比研究.结果:骨折早期,各组皮质骨血容量均锐减,RIN、END组以内1/2、SPL组以外1/2的减少明显.术后7d,血容量明显恢复,各组均超过正常值.术后14d血容量扩增至高峰,约为正常值的6倍.之后血容量渐渐降低,术后84d接近正常.同组相比术后28d骨痂血管丰富;同期相比RIN组骨痂血管丰富,END组次之,SPL组少,组间差异显著.结论:RIN对骨折局部微循环影响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 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腰髓MBP含量及其前角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杨恒文;陈恒胜;伍亚民;邵阳;曾琳

    目的:探讨NGF对大鼠坐骨神经完全离断后腰髓前角神经元的作用.方法:30只大鼠分为3组,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硅胶管内注入20ul生理盐水);Ⅱ组为NGF硅胶管给药,每只大鼠100ng(5ng/ul×20ul);Ⅲ组为NGF硅胶管内给药后+每日肌注NGF500ng/kg.切除单侧坐骨神经10mm,并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断端.术后1、2、3、4个月分别进行霍乱毒素亚单位B结合的辣根过氧化酶(CB-HRP)作为示踪剂,同时取标本测定脊髓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结果:CB-HRP示踪Ⅱ和Ⅲ组优于对照组,前角运动神经元增多,突触连结成网;MBP含量Ⅱ组和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MBP含量减少不明显.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损伤局部应用NGF能减少其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及脱髓鞘改变.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毛宾尧;应忠追;胡裕桐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1994年6月~1997年6月的8例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等长的分析,采用术前模板预测股骨颈截骨平面和假体植入位置,同时术中标记和测量股骨近端至髋臼上方两标志点的间距;对1997年7月~2001年6月的36例(髋),术中髋关节假体试件反复调节平衡后,再测量两点间距,运用综合平衡法平衡下肢长度.结果:从早期8例术后下肢不等长的经验,对近年36例术前下肢明显不等长的病人采用综合平衡法,29例(80.6%)两下肢等长,7例(19.4%)尚有1.0~1.2cm的差异.结论:术前用模板预测股骨颈截骨水平,采用术中骨标志间距测量和综合平衡法,是预防和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

  • 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肿瘤

    作者:纪方;蔡郑东;孙庆斌;陈舰;顾雄华;刘植珊;贾金鹏

    目的:探讨分析同种异体骨关节复合人工假体移植治疗骨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应用同种异体骨关节复合人工假体移植治疗骨肿瘤12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其中髋关节周围7例,膝关节周围3例,肩关节周围(肱骨近端)2例.病变性质:骨巨细胞瘤6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转移性腺癌2例,均行肿瘤切除及异体骨关节复合人工假体移植.结果:本组12例病人手术均顺利,肿瘤获彻底切除,平均随访时间2.5年(1~5年),伤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良率91.6%.结论:同种异体骨关节复合人工假体移植是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有效手段.

  • 原位旋转植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袁泽农;张佐伦;孙成良;王峰;颜廷宾;蒋振松

    目的:观察原位旋转植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植骨融合的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Cloward法行颈椎前路减压+原位旋转植骨融合术治疗216例颈椎病变患者,随访1~6年,影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颈椎曲度的变化.按40分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疗效优112例(51.9%),良76例(35.2%),有效21例(9.7%),无效6例(2.8.%),加重1例(0.4%),优良率87.1%.影像表现:术后2~3个月植骨块愈合.术后1年单节段植骨颈椎保持较好前凸,24例2~3节段植骨出现前凸消失,21例颈椎反曲.结论:原位旋转植骨简便、骨融合较快,临床疗效好,在2节段以内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 自体血液回收在小儿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作者:王成才;袁红斌;王新华;贾连顺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在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各20例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分别采用输自身回收血液和输异体库血的方法,而使患者术后HCT≥30%,Hb≥10g/L,并观察输血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采用血液回收组可以明显减少异体库血的需要量,而且可避免输异体血时发生的过敏反应.结论:血液回收在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Ferguson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作者:刘宏;梅海波;刘昆;唐进;伍江雁

    目的:系统评价Ferguson手术在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综合分析40例共50髋,采用Ferguson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与32例共42髋,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两者进行比较.按全国小儿髋关节学术会议上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结果:Ferguson手术组的优良率为92%,高于传统保守治疗组73%,(P<0.01).Ferguson手术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率为8%,低于传统保守治疗组31%,(P<0.05).结论:Ferguson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建议推广运用,特别是对婴幼儿保守治疗失败的病例应选用Ferguson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 中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

    作者:段西峰;刘振华;王胜利;辛玉勤

    目的:治疗自制中药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1组用中药枕(治疗组),另1组用传统的颌枕带牵引疗法(对照组),均于2个月后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 应用关节镜清理和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作者:王昆;蔡道章;叶志强;金文涛

    目的:比较2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方法的效果.方法:2组病人分别采用关节镜清理和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结果:术后随访2年以上,根据关节疼痛、积液肿胀、关节活动度、行走功能四个项目及综合评分.关节镜组随访结果:半年~1年,优良率为96.2%,1~2年,优良率84.6%,2年以上优良率为73%.透明质酸钠组随访结果:半年~1年,优良率为94.9%,1~2年,优良率86.4%,2年以上优良率为74.6%.结论:关节镜清理和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2组之间无明显差别.

  • 颈椎前融合保留终板的骨愈合观察

    作者:任先军;焦文仓;张年春;张峡

    目的:探讨保留终板对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临床资料中,64例颈椎前融合采用保留终板的植骨技术,男43例,女21例,年龄20~72岁,平均39岁.75例颈椎前融合未保留终板,男51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实验资料中,利用成年犬构建腰椎前路融合模型,术后4、8、12周分别切取新鲜融合脊柱节段,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用抗-第八因子抗体标记植骨新生血管.结果:临床病例中,两组均全部获骨性融合,平均骨融合时间均为8周(6~12周).实验资料中,4周时2组植骨界面均有一定量新生毛细血管,对照组密度大于实验组;8周时两组植骨界面和植骨块内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趋于相等;12周时两组新生血管情况基本一致.结论:保留终板后仍可在椎体-植骨界面提供良好的血供基床,并不会影响植骨愈合.

  • 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滕红林;肖建如;贾连顺;袁文;陈德玉;荆鑫;章允志;叶澄宇

    目的:探讨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法:对29例患者(枢椎3例,下颈椎26例)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1例枢椎肿瘤术后症状无改善,呼吸衰竭死亡;25例术后局部疼痛、神经根痛缓解甚至消失;神经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3例患者分别于13、19、25个月后因全身多处转移、衰竭死亡.结论:颈椎转移性骨肿瘤多数患者表现为疼痛,部分患者有神经损害的表现.手术必须考虑全身情况,限于颈椎不稳,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疼痛剧烈,或原发灶不明,手术作为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部位、患者耐受手术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的一期或二期手术.手术能够稳定和重建颈椎,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作者:何海龙;李家顺;贾连顺;叶晓健;陈德玉;倪斌;袁文;余科炜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1996年6月起收治56例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患者,男35例,女21例.42例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4例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脊髓功能.结果: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57.33±14.6)%,优良率达64.29%.颈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37.35±11.2.)%,优良率42.86%.结论: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直接有效,应作为首选手术治疗方法.合并黄韧带退变严重肥厚,钙化或骨化的颈椎病患者,3个节段以上病变患者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仍宜选择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或同期或二期前、后路减压术.

  •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实用分型与术式选择

    作者:赵云鹤;赵栓柱;邓晓明;张瑾;张季铠;高雷;郑伟东

    目的:探讨既能反映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理形态,又有助于术式选择的临床实用性形态分型法.方法:分别测量髋关节发育不良70例134髋的X线片中CE角、AHI、AC角、Sharp角、HX、HY、ATD等7项指标,以发育不良的圆弧形头臼关节面平行与否为依据,分同心圆和非同心圆型.同心圆型再分为轻型(CE角>10°或AHI≥75%):中型(CE角<10°>0°或AHI<75%>65%);重型(CE角≤0°或AHI≤65%)3个亚型,非同心圆型以不同肢位关节面对应关系的改善度,再分内翻、外翻和不定型3个亚型.结合46髋手术资料,提出分型与术式选择的方法.结果:134髋中同心圆型占76.7%,非同心圆型的不定型占7.8%.同心圆型适宜髋臼旋转截骨类术式,其中轻型也是造盖术的良好适应证.非同心圆型适合Chiari截骨术,其中内外翻型更适宜髋臼旋转和转子间联合截骨术式,不定型则适合姑息性或关节置换术.结论:实用分型法既能客观反映病理形态,又能结合不同术式特点和力学因素选择术式,是为正确选择术式和预见疗效提供较为量化依据的实用性分型方法.

  • 齿状突疾患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冰;吕国华;马泽民;康意军;李晶;李启贤

    目的:评价各种类型手术治疗齿状突疾患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0年4月间收治的32例齿状突疾患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病例,其中齿状突骨折20例,齿状突畸形10例,齿状突骨巨细胞瘤2例.后路C1~2.钢丝固定5例,Apofix椎板夹5例,寰枢椎侧块螺钉6例,不能复位者行枕颈融合术8例,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6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前路肿瘤切除,后路寰枢椎融合)2例,所有术式均行自体或异体骨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5年,平均2年6个月,30例获得坚强骨愈合,2例不愈合.无术中、后并发症,亦无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及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运用多种术式治疗齿状突疾患合并寰枢椎脱位,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其中对能复位的寰枢椎脱位以前路或后路螺钉固定与植骨融合术为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枢椎肿瘤切除与重建技术探讨

    作者:肖建如;贾连顺;倪斌;陈德玉;袁文;陈华江;侯铁胜;赵定麟

    目的:研究枢椎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及内固定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枢椎肿瘤的性质、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本组18例中,骨巨细胞瘤6例,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骨髓瘤2例,脊索瘤2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转移癌3例.5例行囊内切除,5例包膜切除,6例广泛切除,单纯枕颈后路植骨CD Cervical或Cervifix内固定术2例.结果: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10d因四肢瘫痪症状加重、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转移癌患者术后13d因肺部感染、高热、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4年,16例术后近期疗效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改善或缓解,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3个月和19个月全身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1例骨巨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术后1年局部复发.结论:应根据枢椎肿瘤的具体部位、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和术式.肿瘤的性质、手术方式及术后综合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枕颈CD Cervical或Cervifix内固定术有利于保持上颈椎的稳定.

  •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作者:邵振海;陈仲;靳安民;李奇;邹小英

    腰痛患者中,少部分可以找到明确的病因,如肿瘤、感染、风湿、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而大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的诱因;疼痛部位X线、CT、MR检查多数无阳性发现.有的文献称之为"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有的称"自发性腰痛(Idiogenic low backpain)",还有人以各种综合征来命名;各种概念之间有重叠,同一概念的诊断标准也不同,比较混乱.

  • 单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护理

    作者:杨从侠;刘春艳;杜鸿雁

    单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多用于较复杂的、粉碎性、开放性及多段骨折.常用于胫腓骨,也可用于肱骨、股骨的骨折.因其具有固定牢靠,并保持临近关节的活动的特点,以被临床广泛应用.1998年10月~2001年4月采用XJV系列骨科单臂式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患者58例,通过整体护理收到良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 肿瘤段切除远端肢体再植术后假肢装配1例

    作者:魏静华;王瑞霞;刁兴建

    患者,女性,12岁,身高1.51米.2000年4月来诊.患者于1996年因左股骨下端肿瘤于北京301医院行肿瘤段切除远端肢体再植术.股骨和胫骨端进行骨融合,保留踝关节并提高到原膝关节的位置且向后旋转180度(见图1,2).来诊时,患肢骨愈合情况良好,左踝关节功能正常,左跟骨局部受力良好.本中心突破了传统的制作模式,为患者设计制作了特殊的接受腔,以跟部为主全面承重,内外踝及跟部悬吊,并对接受腔与假脚进行静态及动态的对线调整,做到整个假肢受力合理.

  • 坐骨神经肌支选择性切断术治疗脑瘫(月国)绳肌痉挛

    作者:辛健;牛其昌;于文卿;贾逢爽;耿爱芹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在8~19岁间,均有分娩时产程过长、窒息史,智力均正常,3例绳肌肌张力高,2例绳肌痉挛致双膝关节站立时屈曲,不能伸直,但关节无挛缩畸形.

  • 乳糜液漏与脊柱前路手术

    作者:王敏;周跃;任先军;王卫东;张正丰

    乳糜液漏是脊柱前路手术中非常少见的一种并发症,自1977年Eisenstein首先报道1例因Dwyer's器械前路内固定并发乳糜胸以来,仍鲜有报道,特别是腹膜后乳糜液漏.本文报告1例腹膜后乳糜液漏病人.

  •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刘书平;梁晓建;杨秋英

    自1997年8月~1999年10月采用胶原蛋白溶解酶行盘内与盘外结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本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2~68岁,平均37岁.病程长45年,短1个月,其中L4~5突出者65例;L5~S1突出者25例;2个椎间盘突出者12例;3个椎间盘突出者7例;中央型44例,非中央型56例.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根据Mcculloch(1983)制定的标准.

  • 蹼颈1例

    作者:吕乔;赵晶清

    患者:女,14岁.因颈部短小,活动受限10年入院.查体:血压24.5/15kpa(1kpa=7.5mmHg).患者身材矮小,颈短而宽,在颈的两侧自乳突起至肩峰形成两片纵行的蹼状皮膜,蹼颈后面有毛发生长,质地柔韧,无压痛(见图1,2).颈部左右旋转功能受限,约15°,前屈后伸功能基本正常.双肘外翻畸形.外生殖器为女性特征.B超检查示:卵巢缺如,子宫发育不良.

  • 甲基质甲沟联合矫形术治疗嵌甲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家傲;路来金;刘志刚

    1997~2001年间的314例嵌甲患者采用甲基质、甲床及甲沟联合矫形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共314例,男189例,女125例;年龄7~61岁,平均23岁.左侧115例,右侧199例;单足趾(指)单侧209例,单足趾(指)双侧54例(108侧),双足趾(指)单侧24例(48侧),双足趾(指)双侧27例(108侧);拇趾305例,足第二趾6例,拇指3例.病程短7d,长13年.

  • 骨间背侧神经在桡骨近端后外侧入路的解剖学考虑

    作者:杨辉;唐三元

    肘的侧方,"J"形侧方(Kocher J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处理骨折、肘关节成型、重建手术时经常被用来显露桡骨近端.虽然手术入路解剖已详尽描述,已知前臂旋前运动可使骨间背侧神经沿桡骨近段侧后方向远端移位.但专门的桡骨近端安全暴露的指导方法尚无文献述及.骨间背侧神经,自近端前侧斜行越过手术区至远端后侧,已知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有被损伤危险.建议外科医师将前臂旋前使骨间背侧神经处于相对前内侧位置.以使暴露操作更安全.

  • 电动无损伤弧形截骨锯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作者:姜晓峰;姜守国;曹立新;赵革军

    自1988年~2000年应用自制电动弧形截骨锯杵臼截骨(Ball and Socket),加外固定器治疗膝内外翻畸形34例58条肢体,在临床上具有经济实用,操作简单,简化手术程序,使手术更安全、更精确、更有效.本组治疗中矫形准确,优良率达94.8%,该锯值得推广应用.

  • 德国创伤急救见闻

    作者:赵宇

    2001年5月~2001年7月,笔者以AO内固定学会访问医生的身份,在德国科隆大学(Kln University)外科学院创伤外科的K.Rehm教授指导下工作了9周,其间对德国创伤急救体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深感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因此谨以此文向广大骨科同仁介绍德国创伤急救体系.

  • 因特网上腕管综合征信息资源评估

    作者:张宏志;徐莉洁;于金昌;徐健

    目的:评估从因特网上腕管综合征信息的类型、质量和可信任度.方法:通过常用的5个搜索引擎,检索"腕管综合关键词.将检索出的头50个网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250个Web网点.然后对其每个网点的作者背景、信息内容和信息价值进行评分(0~100分).结果:32%的网点是用以评估或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商业产品.此外30%是商业网点,但不买产品.仅有23%的网点是医生或学术机构.不到一半的网点提供基础信息,23%的网点提供非基础信息或错误信息.Web网点信息的平均信息值28.4.结论:因特网上关于腕管综合征的信息质量差和信息值低.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肾论治的理论探讨

    作者:白云静;申洪波;张秋枫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异常,从而出现骨骼疼痛、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国内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用补肾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本文试图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肾为本的理论依据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