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作者:姜力元;胡建中;陈静;刘少华;高琪乐;李平;胥茜;邓展生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集23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并有后突畸形的患者,伴有椎管及椎旁脓肿形成.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0~69岁,平均(46.48±12.01)岁.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为17°~40°,平均(30.43±5.74)°.术前ASIA分级:B级2例,C级10例,D级7例,E级4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通过研究患者ASIA分级、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术后并发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植骨融合时间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1~ 41个月,平均(29.30±4.97)个月,无脊髓损伤加重及脑脊液漏,无窦道形成.1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皮下局部脓肿.术前有神经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至末次随访,根据ASIA分级,2例由B级恢复至D级,8例由C级恢复至E级,2例由C级恢复至D级,7例由D级恢复至E级.术后测量后凸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01).末次随访时ODI、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本组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所有患者均在术后5~8个月达到植骨融合,疗效满意.[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安全有效且手术创伤小.

  • 膝关节髌下脂肪垫肿物分析及相关研究

    作者:刘斌;董江涛;王欣;王亚博;高石军

    [目的]提高对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内良性肿物早期诊断的认识,探讨关节镜下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 ~ 2013年经关节镜手术切除的髌下脂肪垫肿物患者23例.分析其发病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手术疗效.[结果]本组23例病例,平均就诊年龄34.48岁.男5例,女18例.均为单侧,左膝14例,右膝9例.4例患者有外伤史.术前病程平均持续时间27.13个月.膝前痛是常见症状,常见病理类型为局限性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平均随访时间35.87个月,末次随访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73.17分提升至93.43分(P<0.05).Lysholm评分分别与年龄、VAS评分、术前病程、Outerbridge分级呈负性线性相关(r=-0.670,P=0.000;r=-0.651,P=0.000;r=-0.723,P=0.000;r=-0.509,P=0.007).年龄分别与VAS评分、术前病程、Outerbridge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21,P=0.005;r =0.443,P=0.017;r=0.681,P=0.000).其中VAS与术前病程也呈正相关(r =0.353,P=0.049).[结论]膝关节髌下脂肪垫肿物比较少见,其症状与运动功能相关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漏诊.综合分析病变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于提高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症状的IFP良性肿物,经关节镜手术切除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此外,需要重视本病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防止病情进展.

  • 临床诊断与病原确诊脊柱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对比

    作者:刘少强;齐强;陈仲强;刘宁;郭昭庆;孙垂国;李危石;曾岩;刘忠军

    [目的]比较临床诊断与病原确诊脊柱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为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8 778例脊柱手术后发生感染的10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病原确诊组(67例)和临床诊断组(41例),从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对两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男56例,女52例,平均年龄49.7岁,感染率为0.38%.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切口渗液(69.4%)、体温升高(62.0%)、白细胞升高(49.1%)、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44.4%)、切口红肿(37.0%)和切口疼痛(30.6%).临床诊断组的体温[(37.45±1.06)℃ vs(38.00±1.10)℃,P=0.012]、白细胞[(9.33±3.37)×109/L vs(11.38±5.44)×109/L,P=0.032]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0.91 ±10.42)% vs(78.63±13.25)%,P=0.002]均低于病原确诊组.[结论]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切口渗液和体温升高.缺乏病原学证据的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其感染指标变化程度小于病原确诊病例.

  • 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矫形策略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卢雨征;王志华;郭立民;舒钧

    [目的]探讨经后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的矫形策略及并发症.[方法] 2007年3月~ 2015年6月,采用经后路顶椎切除、前柱支撑植骨、矫形固定手术(顶椎切除+重建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8 ~56岁,平均24.6岁.病程21~38个月,平均25个月.颈胸椎7例,胸椎10例,胸腰椎4例,腰椎5例,腰骶椎2例.先天性15例,结核10例,翻修3例.术前Cobb角80°~135°,平均103°;术前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11例,D级13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250 min.术中出血量850 ml~3000ml,平均1 430 ml.2个椎体切除8例,3个椎体切除11例,4个椎体切除6例,5个椎体切除3例.2例硬脊膜锐性撕裂,予以修复,已痊愈.术中唤醒试验发现:4例出现脊髓功能损伤加重情况,予静滴甲基强的松龙0.4 g~0.5 g处理后,术后2~4周脊髓功能逐渐恢复至术前.手术早期并发症:腹壁疼痛11例,术后早期痉挛性抽搐2例,伤口感染1例,脑积液漏1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无尿潴留、腹胀、十二指肠上动脉综合征.25例患者获术后随访,随访时间2 ~72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断钉、断棒等现象.患者症状及外形均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由术前(103.14±12.27)°(80°~ 135°)矫正至术后2周(31.28±8.13)°(12°~ 43°),矫正率69.67%,末次随访(34.84 ±9.04)°(13°~53°),矫正率为66.22%,矫正丢失率为11.38%.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的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11例,D级13例,E级3例.末次随访D级2例,E级23例.与术前相比frankle分级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8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采用经后路顶椎切除、前柱支撑植骨、矫形固定手术(顶椎切除+重建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可取得较好效果.

  • 后路全椎体截骨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紫房;杨军林;李佛保;杨靖凡;陈裕光;邓耀龙;谢超凡;王其飞

    [目的]评估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其中侧凸1例,后凸7例,侧后凸28例,平均年龄20.9 (10 ~66)岁,平均随访66.7 (42~107)个月.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病历记录和术前术后随访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评估的临床参数包括:年龄、病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参数包括:术前术后侧凸和后凸Cobb角、侧凸和后凸矫正率、主弯柔韧度、C7-CSVL、C7-SSVL、双肩高度差、截骨节段数、置钉数及是否放支撑物.[结果]所有患者共截骨37例次,其中胸椎截骨30例次,腰椎截骨7例次,平均截骨1.3 (1~3)个节段,置入钛网10枚,Cage 6枚,平均融合13.1(5~17)个节段,平均置钉16.6枚,主弯从术前平均Cobb角120.5°矫正至术后平均58.8°(52.2%),末次随访平均61.5°(48.1%),术前主弯柔韧度平均为15.4%,术前后凸平均112.6°,术后矫正至平均48.7°(57.1%),末次随访平均为51.2°(53%),冠状面、矢状面和双肩高度差都获得良好的平衡,术中平均出血量2909 (800~8200) ml,平均手术时间534.4(364 ~ 885)min.36例患者出现16例次并发症,其中6例发生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6.7%.[结论]后路全椎体截骨矫正重度脊柱畸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术中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可提高脊髓神经安全性,多科室合作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 颈后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吴占勇;吴华荣;王会旺;吴春富;徐伟坤;张连锁;范会龙;蔡金生;马建青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采用颈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32 ~ 58岁,平均42.3岁;C4、52例,C5、64例,C6、72例;对治疗前和术后3d,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进行统计学研究,并对术后随访期间的颈椎稳定性进行记录.[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19个月,平均14个月;手术时间40 ~ 80 min,平均56 min;术中出血量40 ~ 210 ml,平均86 ml;术后住院时间3~11d,平均6.5d;术后3d,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23±0.21)分、(2.13 ±0.12)分、(2.23±0.18)分、(1.89 ±0.12)分与术前(7.23±1.22)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5.63±1.35)分、(16.21±1.23)分、(16.11±1.25)分及(15.89±1.28)分与术前(12.31±1.05)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优良率100%;颈椎生理区度C值从术前(7.56±0.99) mm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0.99±1.6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5.26 ±0.32) mm和(5.33 ±0.2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失稳.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扩创、应用抗生素后伤口甲级愈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短期内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先天性颈胸段脊柱侧凸的外科矫治策略和疗效初步分析

    作者:张宏其;高琪乐;吴建煌;刘金洋;郭超峰;唐明星;刘少华;邓盎;王昱翔

    [目的]探讨先天性颈胸段脊柱侧凸患者的外科矫治策略,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 2013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颈胸段脊柱侧凸患者23例.依据各项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实施个体化矫治策略,详细记录其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各项观察指标,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的随访.术后及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距离、双肩高度差异、颈胸段后凸角及矢状面平衡情况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的矫形丢失(P>0.05).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下肢麻木,无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对疗效表示满意,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的病例.[结论]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对先天性颈胸段脊柱侧凸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评估

    作者:张杰;陈平;荣冬明;韩忠宇;徐海侠;雷雨田;于强;王崧榕;田京

    [目的]探讨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 2014年12月在本院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36例进行DVT的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凝血指标、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时长、合并慢性病史等22项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 23例,3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DVT 22例,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D-D、心肌梗死病史、深静脉血栓史是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深静脉血栓史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058、6.283.[结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D-D、心肌梗死病史、深静脉血栓史等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较高.尤其是高龄、深静脉血栓史与术后DVT发生密切相关,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6岁以下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作者:司泽兵;吴继功;马华松;陶有平;邵水霖;姬勇;高博;李海侠;张乐乐

    [目的]观察6岁以下儿童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 2014年12月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的脊柱侧后凸患儿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1岁11个月~5岁5个月,平均3岁9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的改变.通过文献复习,从而评价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133 ~288 min,平均手术时间157 min.出血量50 ~ 600 ml,平均324.5 ml.术后2周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分别为2°~25°及13°~20°,平均矫形率分别为67.8%、50.1%,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 ~48个月,平均23个月.末次随访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恢复良好,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感染,内固定无断钉及松动,矫正度无显著丢失.[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是控制畸形进展的有效方式.尽可能早地选择手术,可获得冠状面和矢状面良好的矫正效果、低神经损伤风险,可避免手术节段延长.

  • 下腹痛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意义及其神经解剖学原理

    作者:单建林;杜培;王飞;谭小云

    [目的]探讨下腹痛症状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意义并分析其原理.[方法]前瞻调查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初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拟行椎间盘造影术患者164例;年龄19 ~ 60岁,平均42岁.对所有拟行椎间盘造影者,术前记录其有无下腹痛.统计椎间盘造影阳性者下腹痛的发生率及无下腹痛的发生率.统计下腹痛者椎间盘造影的阳性率及无下腹痛者椎间盘造影的阴性率.[结果] 164例中椎间盘造影者阳性129例(78.7%%),造影阳性者中有下腹痛者24例(18.6%),无下腹痛者105例(81.4%).在164例椎间盘造影有下腹痛者26例(15.9%),其中椎间盘造影阳性者24例(92.3%),即下腹痛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灵敏度为92.3%.164例椎间盘造影者中无下腹痛者138例(84.1%),其中椎间盘阴性者33例(23.9%),即下腹痛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特异度为23.9%.不同节段腰椎间盘之间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腹痛症状发生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符合腰椎间盘神经传人理论和牵涉痛理论,对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局麻下关节镜清理结合全层加压固定术治疗顽固性髌前滑囊炎

    作者:王铭;刘会欣;李海滨;付洪睿;杨学桥;潘洪阁;吴金红

    [目的]探讨局麻下关节镜清理结合全层加压固定术治疗顽固性髌前滑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4年9月,对本院收治的22例顽固性髌前滑膜炎患者,进行局麻下关节镜清理结合全层加压固定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6个月,平均9个月,均无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滑囊均得到完全清除,术后皮肤与深筋膜获得良好愈合,无复发.局部皮肤瘢痕小,未见疼痛及功能障碍.[结论]局麻下关节镜清理结合全层加压固定术治疗顽固性髌前滑囊炎,术后无需制动,减少因不能有效持续加压引起复发的可能,且创伤小,切口美观,痛苦小,恢复快,患者易接受,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创伤性骨髓炎的分型及治疗经验

    作者:史永安;杜全红;马秉珺;隋海明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髓炎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创伤性骨髓炎患者61例,男49例,女12例;年龄18 ~65岁.依据病变部位、骨的完整性、骨屏障的完整性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分型,综合多种治疗方法,分类治疗.[结果] 60例获随访,时间10 ~ 38个月,1例因累及多关节,患者放弃治疗.其中58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术后复发,出现红肿及分泌物及坏死骨质,再次清创后Ⅱ期愈合.[结论]本院的创伤性骨髓炎分型,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骨髓炎 创伤 治疗 分型
  • 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邓中博;何丁文;陈伟才;吴添龙;程细高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1月~2015年3月,选取本科收治的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进行手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测量患者直腿抬高角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的直腿抬高角度为(70.05±4.21)°,较术前的(25.91±3.51)°显著改善(P<0.01);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为(2.05±0.21),较术前的(7.91±1.41)显著降低(P<0.01);术后3个月的ODI指数为(13.71±5.41)%,低于术前的(79.28±10.06)%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6%(11/1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疗效确切,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

  • miRNA与骨代谢

    作者:邓展涛;金洁雯

    microRNA (miRNA)是一类转录水平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能够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其在骨代谢过程以及代谢性骨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iRNA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作用以及miRNA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未来寻找新的骨代谢相关疾病诊断标记及治疗靶点提供方向.

  • 神经生长因子在下腰痛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磊鑫;曹鹏;田野;袁文

    下腰痛是骨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临床疗效常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神经生长因子在慢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在下腰痛的发病过程中有所表达并具有调控疼痛的作用,抑制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起到治疗作用.本综述总结了神经生长因子生物活性及其在下腰痛中的作用机制,认为神经生长因子在调控下腰痛疼痛中起重要作用,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可以为下腰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普卫;康武林;李小群;董博;刘德玉;王伟卓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骨科疾病中一种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的退行性关节病,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人类衰老过程中伴发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直到近期,研究才证实OA是一种复杂的但不独立的疾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并由许多因素触发,如肥胖、炎症、衰老、遗传因素以及损伤等.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人群OA的患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相对于目前晚期需要关节置换手术等治疗,探索一种能够早期有效延缓OA进展、具有OA病情改善性作用的干预手段被认为是目前能够有效减轻OA患者发展进程且非常具有潜力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近年来治疗OA的可能靶点作一综述,以期为OA治疗提供一些依据.

  • 经皮穿刺活检胸腰椎病变临床研究

    作者:孟祥晖;蔡善保;张继学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胸腰椎病变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97例胸腰椎病变患者行经椎弓根穿刺活检术.在C型臂X线机或CT的引导下采用11G型号穿刺针经皮经椎弓根穿刺人病灶内留取标本.穿刺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评价此技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穿刺过程,穿刺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的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92.8%,其中胸椎穿刺诊断准确率88.6%,腰椎为95.2%.[结论]经皮穿刺活检胸腰椎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 腰椎滑脱手术复位相关因素探析

    作者:李智斐;钟远鸣;张家立;唐福波;周劲衍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9月在本院行腰椎滑脱复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解影响腰椎滑脱手术复位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患者术后滑脱椎体复位情况,分为完全复位组35例,未复位或复位不理想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滑脱节段、滑脱原因(峡部裂或退行性)、矢状面下位椎体椎弓根钉与终板角度、矢状面滑脱椎体椎弓根钉与终板角度、提拉钉规格、椎间融合方式、双侧纵棒角度、双侧纵棒直径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滑脱节段、滑脱原因(峡部裂或退行性)、矢状面滑脱椎体椎弓根钉与终板角度、提拉钉规格、椎间融合方式等因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为双侧纵棒角度、双侧纵棒直径;差异为显著(P=0.001)的因素为矢状面下位椎体椎弓根钉与终板角度.[结论]下位椎弓钉置钉角度、纵棒的弧度及粗细等因素与腰椎滑脱术中复位有一定相关性,腰椎滑脱手术中需注意此类因素,以利于滑脱椎体复位.

  • 成人L5峡部裂斜位、矢状位X线骨性参数分析

    作者:王虎虎;田永昊;周超;郑燕平

    [目的]探讨L5峡部裂无滑脱与L5峡部裂性滑脱在矢状位、斜位X线上骨性参数的差异、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998年8月~2015年5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患者55例,男25例,女30例,将其分为无滑脱组(L5峡部裂无滑脱组)22例,滑脱组(L5峡部裂性滑脱组)33例.用Digimizer测量软件在斜位X线片上测量L4下关突、S1上关节突至L5峡部的垂直距离d、s,L5峡部宽度w,L4椎体高度h1;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L5/S1椎间隙高度k,L4椎体高度h2,LL,SS,腰椎重力线指数,滑脱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组和B组在d/h1、s/h1、w/h1、k/h2、LL、SS、腰椎重力线指数及年龄上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无滑脱组d/h1、s/h1、k/h2均明显大于滑脱组(P<0.05);无滑脱组腰椎重力线指数小于滑脱组(P<0.05);d/h1与s/h1呈正相关,与LL、滑脱率呈负相关(P <0.05);k/h2与腰椎重力线指数、滑脱率及年龄呈负相关(P<0.05);腰椎重力线指数与LL、SS及滑脱率呈正相关(P<0.05);滑脱率与年龄、腰椎重力线指数呈正相关,与k/h2、d/h1和s/h1呈负相关(P<0.05).[结论]腰椎斜位、矢状位骨性参数的研究对明确腰椎峡部裂进展的原因意义较大.相邻节段上下关节突峡部应力、椎间盘退变、腰椎重力线指数增加可能是腰椎峡部裂进展为滑脱的原因.

  • 中国西南人踝关节X线片形态学参数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睿;王子明;杜全印;王雨;熊雁;王爱民

    [目的]测量分析中国西南地区正常成年人踝关节X线片形态学参数,为新型国人全踝关节假体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的正常成年人踝关节影像资料1000例,随机抽取100例踝关节影像资料,其中重庆市67例,四川省26例,贵州省7例;男性50例,女性50例;右踝50例,左踝50例,年龄18 ~75岁[(38.40±12.41)岁],体重47~85kg [(59.63±8.28) kg],身高154 ~185 cm[(165.35±7.45) cm].运用PACS图文分析系统测量每例踝关节图像的踝穴前后距(APG)、踝穴宽度(TiW)等13个踝关节形态参数.[结果]中国西南地区正常成年人踝关节形态学参数与意大利人相比,除胫骨宽度(TiW)、踝穴前点与胫骨下段厚处平面距离(MDA)、踝穴顶点与胫骨下段厚处平面的距离(MDV)以及距骨关节面长宽比(TaAL/TaW)之外,滑车长度(TaAL)、距骨宽度(TaW)等9个踝关节形态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韩国人相比,踝穴弧长(TiAL)、胫骨宽度(TiW)等6个踝关节形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踝穴弧长(TaAL)、距骨宽度(TaW)等7个踝关节形态学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国西南地区男性与女性相比,除胫骨面长宽比(MTiTh/TiW)、距骨面长宽比(TaAL/TaW)、踝部宽度与踝穴宽度比(MalW/TiW)之外,踝穴弧长(TiAL)、踝穴宽度(TiW)、距骨宽度(TaW)等10个踝关节形态学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国西南地区正常成年人踝关节形态参数与意大利人和韩国人存在差异,其中与意大利人差异较大,而接近于韩国人群;(2)中国西南人群踝关节形态学参数存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且男性参数值均大于女性.

  • 非创伤性寰枕关节后脱位联合寰枢关节失稳1例报道

    作者:李健;吴添龙;张磊磊;姚玉龙;程细高

    寰枕关节脱位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损伤,通常由创伤导致为前方脱位,非创伤性病例报道极其罕见.既往文献报道的非创伤性寰枕关节联合寰枢关节失稳的病例通常只存在于唐氏综合征[1]、类风湿性关节炎[2]、寰椎肿瘤[3]、上颈椎感染[4]以及斜颈[5]的患者中.作者收治一位既往无外伤史并排除了上述所有疾患的47岁女性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寰枕关节后脱位联合寰枢关节失稳.现将治疗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腰椎间盘囊肿1例报告

    作者:郑欣;邱勇;钱邦平;王斌;朱泽章;俞杨

    椎间盘囊肿(Intervertebral disk cyst)是骨科罕见病症,其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上易于误诊,南京鼓楼医院于2010年8月收治1例并随访5年,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工人,因腰痛伴左下肢胀痛、麻木2个月,加重1周,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入院.

    关键词: 腰椎间盘囊肿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