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乔晓红;查振刚;牛建军;任立新;张江

    [目的]总结近年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对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方法] 2010年7月~2013年2月,共对5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行手术治疗.排除失随访者(9例),资料完整者42例.男38例,女4例,年龄29 ~65岁,平均41.6岁.按照Schatzker骨折分型:Ⅴ型33例,I型9例.按照三柱理论分型:双柱骨折37例,其中外侧柱+内侧柱14例,外侧柱+后柱12例,内侧柱+后柱11例.三柱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在完善术前准备后接受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予以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影像学评分.术后6个月,1、2年予以膝关节HSS评分以及Satku关节炎放射学评分.[结果]术后随访24~52个月,平均33.8个月.术后即刻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影像学评分为(14.2±2.7)分(10 ~ 18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1.9±7.3)分(65 ~ 92分),Satku膝关节关节炎影像学评分为(1.5±0.7)分(1~3分).术后1年的HSS评分为(84.3±7.2)分(70~96分),Satku膝关节关节炎影像学评分为(1.9±0.9)分(1~4分).术后2年的HSS评分为(82.5±6.6)分(67~ 96分),Satku膝关节关节炎影像学评分为(2.6±1.5)分(1~6分).术后6个月,1、2年的膝关节HS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F=1.290,P=0.279).[结论]采用联合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稳定性良好,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局部应用和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董翠翠;贺付成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对局部应用和静脉注射氨甲环酸两种方式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Pubmed英文数据库以及CBM、VIP、万方数据库、CNKI,检索内容为局部应用和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的临床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纳入患者1 948例,其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754例,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 194例.局部应用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在术后失血量、术后输血率及血栓事件的发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在减少TKA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无差异,两种用药方式均可以减少TKA术后出血而不增加其血栓形成的风险.

  • 漂浮体位下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侯训凯;王国伟;石恩东;孙庆山;王炳臣;林永杰;毛军胜;孙立民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闭合骨折患者67例,随机分为漂浮体位(floating position,FP)组与传统体位(traditional position,TP)组.FP组35例,采用漂浮体位,应用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倒"L"形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TP组32例,采用传统手术体位,应用膝关节前方入路和后方"S"形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28个月,平均21.4个月.手术时间FP组(121.25±26.15) min明显短于TP组(172.78±28.73) min (P<0.01);术中出血量FP组(302.43±47.96) ml显著少于TP组(410.78±65.47) ml (P<0.01);骨折愈合时间FP组(93.17±12.15)d明显早于TP组(105.28±13.26)d(P<0.01);完全负重时间FP组(105.34±16.23)d明显早于TP组(118.58±15.85)d(P<0.01).此外,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FP组优于TP组(P<0.05),术后1年HSS膝关节评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但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漂浮体位下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近期疗效满意.

  •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唐盛辉;孙永建;赵汉民;白伟坚;左睿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应用于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Pilon骨折实物模型,进行术前设计及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后再进行手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Bur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标准分别评价患者术后6、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得到解剖复位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后6、12个月试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大大节约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提高了骨折解剖复位率,经过长时间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转院对死亡率及效益影响分析

    作者:朱钊民;许政;王智巍;席焱海;谢宁;叶晓健;陈坤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转院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脊柱外科病房收治的急性颈髓损伤患者412例,分析是否转院与损伤节段、损伤严重程度[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D级]、年龄、住院日、住院费用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转院对于颈髓损伤患者大小的关系.[结果]转院组平均住院日(9.76±4.60)d,直接入院组(7.30±2.87)d,t=-4.66,P<0.001;受伤至手术间隔天数转院组(18.55±9.94)d,直接入院组(14.34±11.24)d,t=-3.37,P=0.001;ASIA分级B、C级转院组及直接入院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转院组死亡人数5例(6.00%),直接入院组8例(2.40%),x2=2.70,P=0.10;住院费用转院组115 154.88±37 045.66元.直接入院组(88 843.18±23047.96)元,t=-6.21,P<0.001.[结论]转院组患者死亡率与本院直接收治入院组相仿,但平均住院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较高.对于脊髓损伤较重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转院并不影响其死亡率,为获得更好手术的治疗可转至上级医院.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顾小明;包洪卫;吴灿华;周跃江;侯靖钊;王海红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影响隐性失血量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隐性失血的认识,为临床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20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并获得完整病史资料有1 15例.隐性失血量通过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变化,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获得,对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存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麻醉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6个月内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使用抗凝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然后以隐性失血量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为(210.12±171.34) ml,隐性失血量为(583.19±117.54) m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术前使用抗血小板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隐性失血量差异显著(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隐性失血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抗凝药物应用.[结论]隐性失血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血的主要原因,造成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有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抗凝药物运用;临床治疗中,将显性失血量作为补液、输血的依据不可靠,要充分考虑隐性失血的存在,应尽早干预,预防并发症发生.

  • 外支架与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干C3.3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海峰;顾三军;殷渠东;孙振中;宋升;刘军

    [目的]比较外支架和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干C3.3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8月既适合外支架(A组,24例)又适合微创内固定(B组,30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功能恢复(Johner-Wruhs标准)、骨愈合困难和骨不连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8~48个月,平均24.2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开始负重时间、骨愈合困难和骨不连的发生率以及患肢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支架仅在手术时间方面优于微创内固定,而微创内固定在骨折愈合时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外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二者的患肢开始负重时间、骨愈合困难和骨不连的发生率以及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微创内固定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外支架,而且,外支架还有护理康复不便等缺陷.因此,对于既可选用外支架、又可选用微创内固定作为终固定方法治疗的胫骨干C3.3骨折,综合而言,微创内固定优于外支架.

  • 唑来膦酸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刘明明;程建;黄桂成;许海燕;华臻;马勇;郭杨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体后凸形成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与不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64例OVCFs患者,术后随机给予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和不给予唑来膦酸(对照组).术后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ODI)、骨密度检测T值、术后椎体再骨折情况.[结果]随访结束后获得52例完整资料,其中唑来膦酸组24例,男5例,女19例,平均74.13岁,累及椎体31节椎体;对照组28例,男5例,女23例,平均74.25岁,累及37节椎体.两组术后VAS评分及ODI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两组间VAS评分及ODI值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两组骨密度测定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唑来膦酸组再骨折1例,对照组4例.[结论]PKP治疗OVCFs具有微创、高安全性、迅速改善疼痛等优点,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可有效改善改善骨密度及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椎体再骨折风险.

  •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左华;黄永辉;李大鹏;沈铁城;王卓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长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2例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60岁)被纳为研究对象,接受PVP手术的32例为PVP组,而接受PKP手术的40例为PKP组.使用疼痛视觉评估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d、6个月及2年时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测量骨折椎体前缘高度(vertebral body height,VH)及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angle,LKA),使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2年随访时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VAS值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VH均明显增高,LKA均明显降低,PKP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PVP组(P<0.01).两组患者SF-36问卷的8个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6个月、2年时PKP组患者在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方面优于PV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明显缓解疼痛;在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方面PVP和PKP都有效果,但PKP优于PVP;两种手术方式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QOL,PKP患者能够很快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精神压力减轻,从而提高了社会功能.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转移瘤的并发症对比

    作者:杨小奇;齐新生;茅治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与转移性肿瘤的并发症,分析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7月~ 2014年12月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4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47例,年龄65 ~ 92岁,平均(65.4±16.5)岁;转移性肿瘤93例,年龄31 ~79岁,平均(51.6±14.7)岁.随访6个月~1年,平均8.8个月.记录骨折组与肿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40例椎体成形术患者,共发生并发症72例(30%),其中转移性肿瘤患者41例(44%),压缩性骨折患者31例(21%).骨折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36±1.28)分、(1.37±0.98)分、(2.87±0.48)分、(2.93±0.56)分.肿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86±3.35)分、(2.85±0.78)分、(2.88±3.55)分、(4.93±0.89)分.两组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术中推注骨水泥时一过性血压下降6例;骨水泥渗漏30例;术后发热5例;术后自觉疼痛加重5例;1例胃癌转移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昏迷,经查为高钙血症.术后3个月内邻近节段再骨折25例.[结论]对骨折和骨肿瘤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有一定的并发症.转移性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技术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阳;王亚薇;马剑雄;马信龙;金鸿宾

    [目的]探讨锁骨中段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后不愈合的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非手术治疗的785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其中87例患者不愈合.使用双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来评估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因素.[结果]通过双变量分析,不愈合明显增加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骨折移位和粉碎性骨折(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吸烟、骨折移位和粉碎性骨折是独立的风险因素.[结论]锁骨中段骨折经非手术治疗不愈合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吸烟、骨折移位和粉碎性骨折是不愈合的独立风险因素.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金华;童杰;任国海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 2014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老年转移瘤性压缩骨折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跟踪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VAS、JOA、SF-36评分及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结果]术前VAS评分(7.61±0.59)分,术后7 d(3.68±0.92)d,术后1个月(3.56±0.91)个月,6个月(3.44±0.85)个月;术前JOA评分(20.87±4.76)分,术后7 d(43.69±2.79)d,术后1个月(43.38±2.93)个月,术后6个月(42.93±3.28)个月,手术前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14.25±3.01)°,术后7 d(14.25±3.01)°,Cobb角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为(17.89±3.65) mm,术后7 d(18.59±4.08) mm;术前椎体中部高度(16.85±3.77) mm,术后7 d(17.47±3.83)mm,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F-36评分(31.21±7.89)分,术后7d (44.50±77.39)分,术后1个月(47.98±7.03)分,SF-36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减轻痛苦,提高总体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褚秀成;燕树义;王林亮;高吉海;宁波;边瑞祥

    [目的]探讨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髌骨脱位患者,采用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进行治疗,术后行膝关节CT检查,测量股骨滑车沟角、关节融合度角、外侧髌骨角、髌骨倾斜角;采用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主观评估,并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术后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12.9±2.5)个月 .伤口一期愈合,无感染、不愈合发生,无下肢深静脉血血栓形成.体格检查髌骨倾斜试验、髌骨外推试验阴性,无复发性脱位发生.术后CT测量,髌股适合角由(21.89 ±4.49)°减小为(10.70 ±2.12)°;外侧髌骨角由(2.03 ±5.49)°增加为(8.29±2.13)°;髌骨倾斜角由(22.10±4.2)°减小为(12.70±1.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关节功能评分:Kujala评分由(57.47 ±7.99)提高为(87.57±5.88);Lysholm评分由(62.32 ±5.36)提高为(92.15 ±3.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髌骨脱位,能纠正不良的髌骨轨迹,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观察无复发性脱位发生,但是重建手术中创伤大,中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 菱形外固定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损伤控制的应用

    作者:郑勇强;张金山;林剑锋;施纯南;林亮;吴金凤

    [目的]评价急诊菱形结构单边外固定架在严重膝关节周围骨折损伤控制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例严重膝关节周围骨折急诊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菱形结构损伤控制.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8例;股骨远端骨折10例(AO分型:C1型3例、C2型4例、C3型3例),胫骨近端骨折8例,(AO分型:A3型3例、B2型2例、C2型3例);10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Ⅱ型5例,ⅢA型3例,ⅢB型2例;8例闭合性骨折按Tscherne分级:2级7例,3级1例.[结果]18例均顺利急诊完成外固定架菱形固定,10例开放性骨折一期清创闭合伤口;3例伤口术后出现表浅感染,经加强局部换药感染控制;1例出现深部感染,经扩创、VSD覆盖后感染控制.3例病情稳定转上级医院治疗.余至二期手术外固定拆除前无外固定架松动及钉道感染.[结论]单边外固定架菱形结构可快速组装、简单、可靠,为不适宜一期做内固定治疗的严重膝关节周围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损伤控制方法,特别适用于急诊使用.

  • 内侧重建钢板支撑结合外侧微创置入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黄志明;李高舜

    [目的]探讨内侧重建钢板支撑结合外侧微创置入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26例C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全部行内侧重建钢板支撑结合外侧微创置入锁定钢板治疗,术后行康复性功能锻炼,术后复查X线片,骨折达到影像学骨性愈合后开始负重行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2个月(13 ~ 30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5周(16 ~40周).根据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6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采用内侧重建钢板支撑结合外侧微创置入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坚强,可以达到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的目的,疗效满意.

  • 手术机器人系统在骨科的应用

    作者:张军良;周幸;吴苏稼

    近年来兴起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已经用于世界各地许多手术室中,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微创的基础上,靠其前所未有的技术优越性将手术的精准度和可行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已在心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及骨科中逐步应用.本文就目前手术机器人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骨不连的生物学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作者:周潇逸;李付琦;唐昊;纪方;章浩

    骨折是常见的外科创伤之一,一个人一生平均会骨折一次以上,而骨不连是骨折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大约5%~10%的骨折患者会终变为延迟愈合或者骨不连.临床上,治疗骨折或骨不连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分子生物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近年来,随着对骨愈合机制以及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和再生医学的迅猛发展,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为代表的细胞疗法在治疗骨不连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骨愈合机制及骨不连治疗方法的新进展,并重点就干细胞治疗骨不连的可能性及有效性进行探讨,为该疾病的临床干预决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 后方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初步临床报告

    作者:赵东升;余清文;郑晓勇;刘道宏;闫宝山

    [目的]介绍肱骨后方MIPO技术治疗肱骨中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经验和初步临床报告.[方法]介绍后侧MIPO入路固定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并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同时采用上肢功能DASH评分、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接受肱骨后方MIPO技术治疗的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5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95 ml,除1例桡神经症状患者外,余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为8d,随访时间内所有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骨折愈合后肩关节功能评价:屈曲平均172.5°,外旋平均72.5°,内旋平均75.8°,肩关节UCLA评分平均33.8分;肘关节功能评价:屈曲平均141.7°,伸直平均5.8°,肘关节MEPS评分平均96.7分;上肢功能DASH评分,平均3分.术后有1例患者有桡神经牵拉损伤症状,给予治疗后于术后7周康复,余患者无并发症.[结论]肱骨后方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远端骨折,尤其是对骨折线距离鹰嘴窝较近的骨折,有其自身独有的优势,虽然由于桡神经的解剖因素导致手术操作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但仍不失为一种可以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的手术方法.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李天鹏;雷云坤;谢旭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VAS评分、ODI指数及X线片所测伤椎前缘高度来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1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其中男69例,共80椎,女81例,共100椎.年龄58 ~ 92岁,平均70.3岁.[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有4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三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 MPFL重建术中股骨等距点的研究

    作者:安江东;夏亚一;安丽萍;谭小义;汪静;姜金;张海鸿;耿喜林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术中股骨止点位置变化对等距特性的影响.[方法]取8具正常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游离出MPFL股骨端及髌骨端结点(O),分别在股骨端选择A、B、C、D四个测试点(内收肌结节为A点,股骨内上髁为B点,1/4圆弧的中点为C点,远点为D点),测量膝关节屈曲时髌骨结点到各测试点的长度变化.[结果]比较各测试点长度发现,股骨端远点(D)长度变化小.[结论]在MPFL重建时应尽量以股骨内上髁前方(即远点)为中心建立骨隧道.

  • 接骨丹介导成骨细胞增殖促进骨折愈合的观察

    作者:翟献斌;吴方云

    [目的]观察接骨丹对新西兰乳兔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接骨丹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白乳兔,耳缘静脉空气栓塞处死,无菌条件下取颅盖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成骨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鉴定及传代.将鉴定后的第二代成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应用正常兔血清培养,实验组应用接骨丹含药血清培养,MTT法观测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不同血清干预48 h后,倒置显微镜观测接骨丹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Elisa法观测接骨丹对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骨钙素表达的影响.[结果]Ⅰ型胶原酶消化法成功获取并建立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MTT观测显示实验组能够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倒置显微镜观测实验组中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的表达要优于正常对照组,并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泌骨钙素.[结论]接骨丹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成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及骨钙素的表达进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 ACL断裂对膝半月板和软骨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陈凯宁;农明善;王富友;叶青;尹力;陈诚;杨柳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对比分析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正常时和断裂后膝关节半月板和软骨的应力分布. [方法]构建胫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把ACL断裂引起的股骨外旋增加量(5.4°)设置为边界条件,以模拟ACL断裂后膝关节在伸直位的运动状态,同时在股骨上施加700 N向下载荷和134N向后载荷,对比分析ACL正常时和断裂后两种情况下半月板和软骨的应力分布.另一方面,在ACL断裂的胫股关节模型中分析两种工况:应用股骨外旋增加量模拟膝关节运动状态、不模拟运动状态,计算出这两种工况下胫股关节间的应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当ACL断裂后,除了外侧股骨软骨,内外侧间室中半月板和软骨的应力均比正常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内侧胫骨软骨的应力增幅大(57.6%),内侧间室的平均应力增幅大于外侧间室(34.1%vs 4.7%).在ACL断裂胫股关节模型的两种工况之间,胫股关节间的平均应力差异为20%,外侧间室的平均应力差异大于内侧间室(32.6% vs7.4%).[结论]ACL断裂使胫股关节间的应力重新分布,主要引起内侧间室的应力明显增加.ACL断裂后膝关节的运动状态本身就可以造成关节间应力改变,所以在有限元分析时模拟膝关节的运动行为是有必要的.

  • 青少年椎弓根崩裂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陈君生;赵汉平;孙其志;陈元振

    腰椎弓根崩裂是造成青少年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部队战士军事训练导致腰痛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训练及日常工作和生活,随着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牢固固定所提供的诸多优点,手术治疗腰椎峡部裂并椎间融合已逐渐成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同时由此产生的与手术有关并发症也在增加.临床中如何选择佳的手术方式以获得好的手术效果.本院2007~2010年对症状较重、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12例青少年单纯峡部裂进行了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峡部关节突和横突间局部植骨治疗,不干扰椎管.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