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郭卫中;刘寿坤

    [目的]观察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16例腰椎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病人进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加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 a 4个月,优10例,良5例,可1例.[结论]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见,纠正滑脱同时处理突出椎间盘,可取得满意疗效.

  • 手部掌骨孤立性内生软骨瘤恶变4例报告

    作者:刘淑坤;王清;向桂书;吕惠熙;陈歌

    内生软骨瘤好发于四肢短骨,50%发生于手、足,其中90%发生手[3].实际上手是唯一好发的部位.Jaffe和Lichtenstein(1943年)首先报道[8].从临床、影像学、病理确定为以成熟软骨细胞为特征的良性骨肿瘤.国外至今己报道上千例,国内报道不多.尤其是恶性变少见.本组报道4例.

  •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张震宇;于钟毓;毕郑钢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由本科同一手术组收治的1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结果]本组术后在住院期间内(15d)11例(84.7%)患者症状得到改善.13例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0.5~2.0 a)治愈者占15.3%,显效30.7%,好转38.5%,无效15.3%,总有效率为84.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对成年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 Pemberton手术与Salter手术治疗学龄前发育性髋脱位疗效分析

    作者:陈明;黄建华;王晖;吴昊

    [目的]探讨Salter手术与Pemberton手术治疗学龄前发育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随访采用Salter手术31例40髋与Pemberton手术26例33髋治疗的学龄前发育性髋脱位.[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 a,从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和X线片形态3方面进行评价,两术式均获得良好的效果,且术式之间无差异.Salter手术组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结论]Pemberton手术应作为学龄前发育性髋脱位的首选术式.

  • 手术治疗615例臀肌挛缩症远期随访

    作者:陈忠海;邓泽彦;杨述华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的手术方式,及如何防治并发症并取得更好的疗效.[方法]选取1990年7月~2004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臀肌挛缩症共615例行回顾性随访,男408例,女207例.年龄7~25岁,平均9.7岁,采用大粗隆上以挛缩带为中心纵切口,"Z"形切断挛缩带,对重症病例松解臀中肌及髋短外旋肌甚至后侧关节囊,对骨盆倾斜病例严重侧的松解范围及程度要大于对侧.术后适当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6 a(6个月~11a),602例疗效优(97.9%),11例良(1.8%),优良率99.7%,2例经再次手术痊愈.[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采取"Z"形切断术,注意避免损伤神经,胶管负压充分引流并配合术后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臀肌挛缩 治疗 疗效
  • 骨与关节结核抗痨治疗后血沉多样性临床分析

    作者:田小宁

    [目的]探讨骨与关节结核抗痨治疗后血沉变化.[方法]376例骨与关节结核患者中收集监测血沉者294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痨治疗后血沉始终正常者78例,抗痨治疗后血沉增高者69例.[结论]结核患者血沉值表现多样;抗痨治疗后血沉增高者病情严重,术前抗痨治疗需>6周;血沉是结核活动性的标志需再探讨.

  • 脊柱手术后脑血管意外的预防

    作者:王会民;刘海鹰;金朝晖;张健;缪克难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2004年11月间1 169例脊柱手术患者中3例发生脑血管意外者的原因及转归.[结果]3位患者均为脑梗,2例治愈,1例经内科治疗1.5 a后仍有右侧不完全性偏瘫.[结论]脊柱手术后的患者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应积极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因素分析

    作者:王新宇;吴海山

    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的三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报道结果不一,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往往造成手术的失败,并需再次手术处理.THR的术后感染按部位分为浅部感染、深部感染及手术区域外感染,浅部感染即手术伤口的表面感染,深部感染常存在于植入的人工假体周围,手术区域外感染见于泌尿系统及肺内等部位[1].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术中污染、交叉感染及血源性播散.病原以葡萄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溶血链球菌等[2].

  • 椎间盘细胞的细胞学特性与表型表达研究进展

    作者:张荣峰;张超;阮狄克

    椎间盘是一个独特复杂的连接性组织,在脊柱的承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椎间盘退变在成人中的发生率很高,退变的主要机理是椎间盘细胞衰老、凋亡,并导致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和结构改变.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了椎间盘细胞的特性和表型表达,这对于椎间盘退变的治疗和组织工程研究意义重大.以下就椎间盘的细胞学与表型特点以及如何促进其表型的表达与维持进行阐述.

  • 环氧化酶抑制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敬华

    环氧化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塞来昔布)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一种,除了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之外,近的研究发现它们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研究证明,环氧化酶-2抑制剂可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并预防肿瘤的形成[1],而且研究发现,在手术切除后使用环氧化酶-2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肺癌的复发和全身的转移[2].Tanaka T[3]研究发现,非小细胞(型)肺癌鼠模型中给予临床适当剂量的环氧化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将会有效的抑制小肿瘤的生长,而且在切除后的模型中使用罗非昔布会显著抑制肿瘤的复发.本文重点对环氧化酶-2抑制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转移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清义;李强;温立升;许建中

    组织工程骨具有巨大的临床需要及应用前景,用组织工程骨(tissue engineering bone,TEB)修复骨缺损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停留在小动物(如鼠、兔)体内原位或异位成骨,修复部位大都为非负重骨缺损,新生的骨组织还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目前应用大块TEB修复大段骨缺损时,其核心部位往往发生缺血坏死,使修复归于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很好解决TEB的血管化问题[1].因为小块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早期依靠组织液的渗透可获得营养,而大块组织工程骨仅靠组织液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

  • 改良Wilson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

    作者:王惠亭;于光屹;陈广滨;方世宇;孙琳;谢振钧;李健;陈维钧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以来运用进口微创动力设备及器械,施行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83例,153足,其与传统手术不同点为:手术在0.5 cm切口下操作;截骨部位于跖骨颈部,截骨线与跖骨纵轴垂线的夹角为15~25°,超薄锯片厚0.36 mm,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9例,126足,随访6~31个月,平均19个月,优良率98.4%,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夹角(IMA)较手术前分别平均减少17.3°和4.8°.[结论]微创改良Wilson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愈合快,早期活动功能恢复早,适用于中度(足母)外翻.HVA<40°,IMA<16°者选择此手术为佳.

  • 颗粒骨移植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骨缺损

    作者:黄明;陆斌;冯磊;秦骥;陈伯民

    [目的]介绍髋臼翻修术中采用颗粒骨移植的方法处理骨缺损的体会.[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采用颗粒骨植骨行髋臼假体松动合并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1~76岁,平均56.3岁.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分类标准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1例.手术中假体骨水泥固定5例,非骨水泥固定18例.[结果]颗粒骨植骨术后X线检查骨愈合良好,包容假体牢固,原骨缺损区骨质得以修复.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5分.[结论]髋臼翻修中采用自体或异体颗粒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行挤压植骨可使颗粒骨与假体金属表面直接接触.观察证明移植颗粒骨生长好,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作者:海涌;陈志明;彭军;吴继功;马华松;邹德威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接受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56~85岁,平均68.2岁.本组共61个椎体骨折,其中单椎体26例,两椎体骨折11例,三椎体骨折4例,四椎体骨折2例.椎体骨折部位T7~L5.术后对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a以上,平均18.8个月(12~36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6到术后2.3和终随访2.7(P<0.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55到术后30和终随访35(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的12.20 mm到术后的25.38mm和终随访26.36 mm.脊柱矢状位后凸畸形改善平均9.9°(4.3~22°),随访丢失平均1.6°(0.8~1.7°).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终随访时有3例患者发生3个临近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作者:杨维权;刘大雄;郑和平;王魁;孙荣华;冀明欣;李世蒙

    [目的]为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提高其手术效果.[方法]3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临床应用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8例.[结果]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L3、4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临床随访368例,根据Nakai分级:优287例;良57例:可21例:差3例;优良率93.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L3~4或L4~5椎间盘,需切除L3或L4椎板下缘少部分;显露L5~S1椎间盘,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同时只需切除少部分黄韧带,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完成髓核摘除手术.对单节段旁中央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才能达到微创手术,要提高MED手术效果,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具有丰富的开放式手术经验以及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

  • 经皮穿刺局部化疗治疗老年性脊柱结核

    作者:张西峰;王岩;刘郑生;张伯勋;王继芳;刘玉杰;梁雨田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局部化疗治疗老年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3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性脊柱结核患者,19例行CT引导下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4例行病灶切除,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卧床3~6个月,没有交叉感染、窦道形成和复发.21例患者恢复生活自理.1例Frankel D级局部化疗的患者1个月后发现症状和体征加重,改为手术治疗,术后瘫痪不全恢复.[结论]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多数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无法耐受切开手术.经皮穿刺局部化疗创伤小、花费少、疗效好,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患病前的日常生活状态.

  • 特制人工假体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保仓;张志刚;王志强;徐万鹏;刘昆鹏;王辉

    [目的]在新辅助化疗前提下,探讨肢体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修复途径.[方法]收治36例病人,骨肉瘤经过新辅助化疗,术前确定切除范围,订做特制人工假体,行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结果]5个人工骨盆,经过6个月~8 a的随访,现功能良好.24例恶性骨肿瘤患者,6例死亡,5 a以上存活率为58.3%,晚期人工关节松动下沉2例,柄部折断1例,经翻修后好转.[结论]特制人工假体在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修复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 (足母)外翻矫正术-3种手术方法分析

    作者:鲁英;唐海;任刚

    [目的]观察利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实施(足母)外翻矫正术60例(83足).术前按照生物力学原理对全部病例进行分析,根据(足母)外翻畸形程度、足部生物力学异常的状况和病人年龄分为3组.选择3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第1跖骨头截骨术(Reverdin手术)组:25例,39足.(2)软组织平衡手术(McBride手术)或结合第1跖骨基底截骨术组,15例,20足.(3)跖(足母)关节成形术(Keller手术)或结合第1跖骨基底截骨术组:20例,24足.[结果]本组6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4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 a,平均2 a 5个月.其中Reverdin手术组:20例,31足,优良率90.3%;McBride手术组:12例,16足,优良率87.5%;Keller手术组:16例,19足,优良率84.2%.[结论](足母)外翻畸形是常见的足部疾病,不同病人患足生物力学异常的状况是不同的.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手术方法,恢复其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在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作者:卢旭华;陈德玉;袁文;徐建伟;郭永飞;何志敏;赵定麟

    [目的]总结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在各种原因所致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2005年3月,治疗腰椎后凸畸形18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腰椎后凸畸形7例,腰椎陈旧性骨折所致后凸畸形7例,腰椎退变性后凸畸形4例,畸形角40~90°,平均57°.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15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 a,平均3 a,矫正角30~45°,平均36°.矫正角丧失1~5°,平均3°.截骨融合率100%.无1例脊髓损伤,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感满意.[结论]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是治疗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

  • 下颈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附23例报告)

    作者:谭俊铭;叶晓健;史建刚;严望军;贾连顺;李家顺

    [目的]回顾分析23例下颈椎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方法]患者23例,其中前路手术12例,后路9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均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评估了病史、影像学、神经功能(Nurick分级)等.[结果]平均随访2.6 a,Nurick分级,除2例仍为V级外,余21例均提高了Ⅰ~Ⅱ级.14例颈前路融合患者均骨性愈合.5例患者术后残留有取骨区不适.[结论]本组再手术的原因分别为减压不彻底或未减压、忽视影像学检查、假关节、内植物并发症、后凸畸形及手术相邻节段的退变性疾病.再手术目的仍为充分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 射频能量在治疗关节软骨退变中对软骨细胞及基质的影响

    作者:孙建华;刘维钢;史晨辉;王永明;董金波;李宽新;何斌

    [目的]实验研究射频消融能量大小与关节软骨细胞及基质损伤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牛膝关节软骨退变模型,模拟膝关节镜环境,射频消融气化仪在15、40、70 W的不同能量设置条件下,处理牛膝关节退变软骨1 min,同时设置对照组,共分4组,每组6份标本,随后行软骨组织块培养,HE染色,FDA/PI双荧光染色,GAG释出率.[结果]随着射频消融能量的增加,空泡率明显增加,软骨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GAG释出率明显减少.[结论]随着射频消融输出能量的增加,软骨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软骨基质损伤明显加重,射频消融能量大小与关节软骨细胞及基质的损伤呈正相关关系.

  • 皮质外骨桥固定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继营;卢世璧;王岩;刘安民;毕文志;毛克亚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确定假体与骨交界区植骨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固定,以及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方法]杂种犬36只,随机均分为4组,右下肢股骨中段切除3 cm,插入特制假体替代骨缺损.4组动物分别采用珍珠面假体植骨固定、骨水泥植骨固定、珍珠面假体非植骨及骨水泥固定非植骨固定.4组动物随机于植入后6、12、20周分批处死,标本行组织学、X线摄影研究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植骨区可有效形成紧密骨桥固定,多孔表面植骨组抗扭转应力较骨水泥固定非植骨组高.[结论]假体与宿主骨交界区可有效形成骨桥,此骨桥可有效加强假体的固定.

  • 人胸椎黄韧带BMP-2和TGF-β的基因表达增龄性变化

    作者:顾树明;田纪伟;徐林;贾连顺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胸黄韧带中BMP-2和TGF-β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利用BMP-2和TGF-β cD-NA探针,对不同年龄组的黄韧带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用VIDAS图像分析仪分析.[结果]20岁以下组,有明显的TGF-β表达,无BMP-2表达;21~40岁组,黄韧带的附着点处有少量的BMP-2和TGF-β阳性表达信号.41~60岁组,在附着点处TGF-β表达较弱,但BMP-2表达相对增强.61岁以上组,TGF-β无表达,附着点处有呈簇状BMP-2阳性表达信号.VIDAS图像分析显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TGF-β表达逐渐减弱,在附着点处出现BMP-2的表达.

  • 矿化蚕丝基骨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作者:李战春;俞兴;张新;徐林

    [目的]探讨仿生制备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在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骨缺损模型的设计为:在兔双侧桡骨上各做一个大约1.5 cm的骨缺损,在一侧植入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另一侧作为对照,未植入任何材料.观察时间阶段为术后4、8、12周.[结果]在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观察、放射线,组织学切片观察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术后12周植入矿化蚕丝基骨材料的一侧兔桡骨缺损完全愈合.对照组缺损处未见骨愈合.[结论]矿化蚕丝基骨材料是比较理想的骨缺损的替代材料.

  • 鼠骨骺增殖区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克隆构建PTHr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黄仕龙;陈安民;郭风劲;张衣北

    [目的]分离、鉴定大鼠骨骺生长板增殖区软骨细胞,克隆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IRES2-PTHrp.[方法]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生长板增殖区软骨细胞,用X型胶原抗体和电镜鉴定,提取总RNA,RT-PCR方法获得PTHrp基因的全长cDNA,插入pCR2.1 TA克隆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测序正确后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GFP-IRES2.[结果]分离出增殖区软骨细胞,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重组质粒.[结论]准确分离增殖区软骨细胞并成功构建了PTHr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揭示PTHr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在软骨细胞的分化和骨骼形态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正常成人肘关节屈伸过程中提携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友华;马江川;吴菊;刘璠

    [目的]探讨肘关节不同屈伸角度时提携角的变化,为肘关节畸形矫正及假体设计、置换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名学生,按性别分为两组,每组50名,分别测量每位学生两侧上肢在肘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提携角的大小,并比较不同性别同侧肢体及同性别左右肢体提携角的情况.[结果]提携角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变小;在同一肘关节屈曲位女性提携角平均值明显大于男性提携角平均值(P<0.05):活动为主的肢体,提携角大于对侧(P<0.05).[结论]不同性别及同一性别两侧肢体的提携角明显不同,进行肘关节畸形矫正和假体置换时,要保留恰当的提携角,以期肢体外形和肘关节功能有良好恢复.

    关键词: 肘关节 提携角
  • 异种骨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腰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程维;赫兰学;郑昊;马洪顺;李晓华;李德江;李长有;张俊峰;徐松宝;宋扬;王宏家

    [目的]评价异种骨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即刻稳定效果及自身强度.[方法]取16具新鲜成年男性L1~5腰椎标本,分别对完整L1~5(正常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对照1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对照2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固定(对照3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固定(对照4组)进行前屈、后伸、扭转、轴向压缩和腰椎移位时融合器的大拨出力及粘弹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椎间融合器植入后腰椎压缩、前屈、后伸、位移和扭转角度较正常组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P>0.05);而椎间植入融合器附加椎弓根固定,压缩、前屈、后伸、位移、扭转角度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腰椎移位时拨出力实验结果表明,对照1、2融合器植入椎体移位时大拨出力为1.83KN.对照1、2、3、4组7 200s三应力松驰量和蠕变量较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3、4组初始蠕变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和(1、2组).[结论]异种骨椎间融合器具有足够的支撑、抗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及临床要求.

  • 右膝巨大游离体1例报告

    作者:刘冰;张文献;孙建伟;张利献;郭宝庆

    本院收治1例右膝关节巨大游离体患者,临床罕见.1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右膝关节疼痛伴交锁9a活动功能受限2a入院.9a前患者站起行走时出现右膝疼痛伴交锁,休息、口服止痛药后疼痛减轻.以后几年来经常出现交锁症状,活动后解锁,功能正常,无疼痛.

  • 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治及其与颈椎管内肿瘤的鉴别(附19例报告)

    作者:王明飞;倪斌;陶春生;王健

    颈椎间盘突出症在骨科并不少见,严重者椎间盘组织、相邻终板突入后方甚至突破后纵韧带向后进入椎管,形成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并造成严重脊髓损伤.由于突出较大,该病易与颈椎管内肿瘤相混淆.自2001~2004年,本组共收治与颈椎管内肿瘤相似的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19例,报告并讨论如下.

  • 客观地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手术治疗

    作者:宁志杰

    腰腿痛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痹症,早在公元前2700年新石器时代即有资料描述应用原始的推拿术治疗各种疾病,其中包括痹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提出明确的诊断始于1934年由Mixter和Barr通过对病人临床表现,手术所见,病理检查等在国际上率先肯定这一认识,这是腰腿痛领域内的一次重大发现和里程碑.我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手术治疗始于1946年,由方先之教授率先在临床进行实践,1952年在文献上正式发表学术报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无论国外国内都是很高的,全世界每年患本病者近千万例,我国年患病率也在百万例以上,给病人及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 矮身材和侏儒症的双下肢内外结合延长术(二)(附638例报告)

    作者:夏和桃;彭爱民;韩义连;秦泗河;石文元

    (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2005年第13卷第17期1285页)3.4适应证问题通过双下肢延长已成为成年人增加身高唯一有效的方法,已成为极少数有增高要求的成年人的一种追求和终选择,既是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一种挑战,也是骨科医生新的使命.现代健康标准是"身心快乐,感觉良好,语言清晰,交往和谐,从个体角度有能力达到其人生目标."[36]而远非是"临床上查不出阳性体征就是没有病,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传统的生物医学观点.为侏儒症、佝偻病、软骨发育不全的矮身材患者实施增高术,已为多数学者认同,但对低于正常身高、病因不明显的矮身材增高存有异议,对单纯为美体增高的赞同者更少.尽管如此,国内外因各种原因要求增高的志愿者有增无减.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始了矮身材的双下肢延长术[32、33],这已成为国际性"时尚"趋势,而非国内独有.

  • 怀念邬华彬教授

    作者:秦泗河

    20世纪80-90年代,凡从事过残疾人三项康复矫形外科工作的骨科医生,或多或少的都受过邬华彬教授直接或间接的技术指导,及至人品、学识的影响,而当时的我,主要从事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外科矫治,专业技术尚未发展到成熟价段,颇有一些年轻气盛的虎气,恰在此时,得到邬华彬主任多次有益的指点,从而对我尔后的专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