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腹背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

    作者:刘法敬;申勇;丁文元;杨大龙;徐佳欣;杜伟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人路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腹背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9年3月在本院行关节突切除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9例单节段腹背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男5例,女14例;年龄45~70岁,平均59.1岁;病程为10~52个月,平均20个月;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rum,OLF)11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胸椎OLF 8例.病变位于T4、5 1例,T5、6 1例,T6、7 3例,T8、9 2例,T9、10 3例,T10、11 6例,T11、12 3例.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减压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0~270 min,平均195 min;术中出血量500~1 300 ml,平均785ml.2例患者黄韧带与硬脊膜粘连骨化,行"漂浮法";4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经修补后愈合良好;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加强伤口换药,应用敏感抗生素后愈合;1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症状加重,给予甲强龙冲击,3个月肌力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脊柱不稳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优良率为71.43%;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5例,D级6例,E级3例.[结论]经关节突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腹背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彻底减压的同时给予坚强固定,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旋转平台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冯贵喜;阚世廉

    [目的]观察旋转平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患者93膝行TKA,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安装假体,膝关节均未进行髌骨置换.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假体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评定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33.61±7.34)个月(24~48个月).末次随访时,关节总活动度明显增加,由术前68.76°增加至术后107.53°(P

  • Innex假体5年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存活率分析

    作者:刘凯;沈彬;裴福兴;杨静;周宗科;康鹏德

    [目的]对使用Innex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行术后中期的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研究Innex 假体的临床疗效及存活率.[方法]对2003年9月~2005年12月使用后交叉韧带牺牲型Innex(Zimmer,Warsaw,Indiana)假体行TKA的88例(98膝)患者行平均5年的随访,回顾分析获得随访的74例(82膝)临床疗效及X线表现,通过问诊、查体、HSS评分进行临床评估,膝关节前后位、侧位X线片以及髌骨轴位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观察假体位置、关节线高度改变、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位置,有无假体松动、骨溶解.假体的存活率采用Kaplan -Meier分析,以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患者术前的膝关节活动度平均91°(450~130°),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08°(90°~132°);术前HSS评分为49分(18~86分),随访时提高到90分(54~98分).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外翻角为5.6°,90.2%改变在3°内,关节线高度的改变为4.2mm(-15~14 mm),胫骨平台后倾角平均5.4°.所有的髌骨未出现错位、倾斜、半脱位.截至随访时,无1例因松动、骨溶解或其他原因翻修.[结论]Innex假体中期疗效良好,但仅可认为这是假体整个使用年限中的初步判断,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

  • Coflex内固定术与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余将明;朱云荣;许鹏;王会学;蒋玉权;许国华;何海龙;叶晓健

    [目的]探讨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同定植入术与传统P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术前准确定位手术减压节段后分别采用腰后路减压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植入术(Coflex组)及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组)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7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差异;术前、术后随访时分别采用VAS评分和ODI进行相关功能评价;通过影像学观察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术前、术后屈伸活动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而Coflex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较传统PLIF组减少(P<0.01);术后1年Coflex组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减少(P<0.05),PLIF组上邻椎间运动幅度组较术前增加(P<0.05),而Coflex组稍减少,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oflex棘突间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好,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能保留手术节段一定的活动度,对上邻节段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

  • 无症状性白细胞尿的回顾性研究及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苟文隆;陈继营;王岩;王继芳;周勇刚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次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存在无症状白细胞尿(asymptomatic leucocyturia,ASL)的情况,明确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相关性,探讨术前ASL患者是否应该推迟关节置换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39例.其中男性287例,女性452例;年龄16~89岁,平均53.7岁,收集不同性别、原发疾病及伴发疾病患者的病例数及尿常规检验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14个月,平均为3.7个月.术前存在无症状白细胞尿患者131例,随访期间发生早期人工膝关节感染2例,无髋关节感染病例,女性患者术前ASL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不同原发疾病之间ASL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高血压病是发生术前ASL的高危因素(P<0.05),术前ASL不是术后发生早期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发生ASL的初次关节置换患者,在充分抗生素预防感染的情况下可以不用推迟手术.

  • 应用两种棘突间撑开系统治疗早期腰椎退变的影像学及疗效比较

    作者:易红蕾;张伟;朱晓东;陈家瑜;张涤清;陈自强;李明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Wallis、Coflex两种棘突间撑开装置治疗早期腰椎退变的临床学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2月,共治疗54例轻度至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1、5间隙.其中Coflex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岁,Wallis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岁.所有病人均行腰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减压+棘突间撑开系统植入术,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拍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分别测量椎间盘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活动范围,同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及VAS评分.Coflex 组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Wallis组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ODI及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术后3个月椎间盘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高度有所丢失.椎间盘前缘高度术后各个随访点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棘突间撑开系统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早期退变疾病的非融合技术,都能取得良好疗效,不因内置物的不同而影响疗效,都能够较好的维持手术节段的椎间盘及椎间孔高度,大程度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

  •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军;牛东生;尚小可;孙玺淳;白志刚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6月~2010年3月,15例(18膝)严重膝外翻患者,术前X线测量FTA角,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且使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价标准KSS评分及功能评分.手术方法采用髌旁外侧入路、针对性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限制性小的假体或非限制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FTA角,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行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FTA角由术前的27.0°(20°~35°)降低至4.5°(0°~9°);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9.4°(70°~90°)提高到109.7°(100°~120°);KSS评分由术前的28.9分(15~40分)提高到88.7分(85~95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3.0分(0~40分)提高到89.1分(85~95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所有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纠正,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疼痛,行走及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说明对于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患者,采用髌旁外侧入路、针对性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限制性小的假体或非限制型假体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从而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钽棒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回归性研究

    作者:刘朝晖;郭万首;程立明;张启栋;岳德波;王佰亮;孙伟;张念非

    [目的]分析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例149例(168髋),男96例,女53例;平均年龄32.36岁.Ⅰ期和Ⅱ期(塌陷前)88髋,Ⅲ期(塌陷后)80髋,其中双侧19例.根据ARCO分期,进行Harris评分和影像学评估.将Harris评分70分以下、再次手术、影像学病变进展(股骨头由非塌陷变塌陷或塌陷加重,关节间隙狭窄加重)视为钽棒失败.[结果]共随访到130例138髋,平均随访时间(31.47±5.78)(8~61)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62.65,术后为79.50(P<0.05).优良率为68.12%.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大病灶、外侧病灶、植骨与否是手术失败的风险因素,病因、性别、年龄、病灶是否在股骨头骺板内,对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影响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因素是病灶大小(大于30%)、坏死灶位置(外侧型)、植骨与否,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需要清除死骨、联合植骨.

  • "颅盆环"牵引结合后路矫形术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作者:郑君涛;于建华;田慧中

    [目的]探讨"颅盆环"牵引结合后路矫形术在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优势.[方法]自2005~2010年,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38例,均在术前接受颅盆环牵引,再行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6~18岁,平均12.5岁.柔韧性<40%的18例,柔韧性<30%的20例.应用"颅盆环"作术前牵引,使其大弯变小弯,使缩短的脊柱拉长伸直,再行后路矫形手术,达到内置入器械安装方便、矫形手术变的容易、操作安全的目的.[结果]本组38例中能随访到的35例,随访期限1~6年,平均3.5年,平均矫正率不丢失.[结论]颅盆环牵引能持续、缓慢地拉直脊柱,使软组织得到逐渐延长蠕变松解,结合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为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和安全保障.

  • 肱骨骨痂延长术在上臂短缩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付晓玲;张湘生;黎志宏;吴凯;殷明

    [目的]探讨应用镶嵌式外固定支架进行肱骨骨痂延长术治疗上臂短缩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应用体会.[方法]自2000~2005年共收治上臂短缩患者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7岁(19~33岁),所有患者均应用镶嵌式外固定支架进行肱骨骨痂延长术,术中均未进行植骨,术后5 d开始进行延长,延长速度1 mm/d,频率4~6次/d,并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延长段骨痂生长情况,骨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记录肘关节、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25~3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发生再骨折,平均延长6.6 cm(5.4~10 cm),延长率:26%(24%~41%),平均愈合指数:36 d/cm.其中1例患者出现桡神经麻痹,经口服弥可保、功能锻炼3个月后好转,随访中未发生血管损伤,3例患者出现Ⅰ度钉道感染,充分引流、口服抗生素后好转.[结论]肱骨骨痂延长术是治疗上臂短缩的有效方法,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严密安排,术中谨慎操作,术后严密观察手术并发症及钉道护理.

  • 切除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或侧后凸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善松;刘艺明;雷会宁;李春;马力;储建军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技术治疗脊柱后凸或者脊柱侧后凸的临床疗效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脊柱后凸或侧后凸患者予以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畸形严重患者在椎体间置入融合器,术中唤醒试验观察脊髓功能.术后观察患者的外形,拍摄X线片并进行测量,评估脊柱的矫形效果.[结果]10例青少年脊柱侧后凸患者,术前脊柱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75°(62°~95°),术后矫正率为60%(48%~73%),后凸平均Cobb角为83°(74°~92°),术后矫正率为51%(41%~69%),手术前冠状面失衡约21 mm,术后为9 mm.胸腰段后凸7例,术前为45°(32°~75°),术后为5°(0~17°),术后矫正率为89%(74%~100%).无切口感染及假关节发生病例.[结论]采用单纯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技术治疗脊柱后凸或者脊柱侧后凸临床效果较好,但术前术中应准确评估脊髓功能,注意截骨限度.

  • 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体感运动诱发电位联合监测——假阳性1例并原因分析

    作者:孙春会;尹庆水;吴增晖;王智运

    [目的]脊柱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监测受很多因素影响,当信号消失时一定要客观分析,避免假阳性,特别是假阴性带来的严重后果.[方法]一个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例,行后路截骨侧凸矫形内固定术,术中行双下肢SEPs、MEPs联合监测.[结果]在截骨完成后10 min,双侧MEPs消失,双侧SEPs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持续时间>90 mim,术中无唤醒,手术无暂停,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正常.[结论]脊柱手术SEPs、MEPs联合监测有其敏感性和可靠性,但需及时准确鉴别其波形变化是否是假阳性或假阴性,这样,才能提高SEPs、MEPs监测的临床意义.

  • 硫酸钙骨移植替代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普有登

    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除输血以外应用广泛的组织移植.自体骨因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骨诱导作用,无免疫排斥反应,不传染疾病而被视为骨移植的"金标准".然而自体骨由于来源有限,取骨部位并发症较多,如:疼痛、失血、感染、骨折等;使其临床应用相应受到限制[1].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早期治疗的进展

    作者:卢旭

    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s,DDH)是青年人常见的发育疾患,发病率约0.1%~0.12%,其根源在婴幼儿时期即已存在,由于未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彻底而残留下来.其主要病理特征是髋臼变浅,股骨头外移.

  •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红蕾;郎荣峰;李明

    应用棘突间撑开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主要有X-stop、Wallis、Diam和Coflex 等几种类型,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限制腰椎的过度屈伸,减小腰椎伸展时椎问盘后部压力及防止可能出现的椎管狭窄,同时亦可减轻小关节的压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 人工关节感染治疗的焦点——细菌生物膜

    作者:孙永强;岳宗进;刘国杰

    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现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病人减轻关节痛苦,重建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然而,近10%左右的关节置换病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出现与假体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术后感染就是一种灾难性的并发症.

  • 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近端的重建

    作者:赵秀祥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hip dysplasia,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髋关节旋转中心恢复到真臼位置是髋臼重建的金标准.

  • 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制备

    作者:肖文德;陈建庭;张建刚;黄志平;徐准;郑帅

    [目的]探讨缓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方法]采用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聚乳酸支架(S1)和纳米珍珠层/聚乳酸支架(S2),接着将PDGF-BB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注入S2,冷冻干燥后制成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S3).3种支架通过万能测试机测试抗压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以及阿基米德法测定孔隙率;利用ELISA法检测S3降解过程中PDGF-BB释放量.[结果]3种支架材料均具有良好的三维多孔结构,孔径分别为(330.0 ±55.6)μm、(322.5±50.8)μm和(303.3±47.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孔隙率分别为81.0%±1.1%、82.5%±0.8%和80.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压强度分别为(3.6 ±0.12)MPa、(5.0±0.35)MPa和(5.1 ±0.26)MPa,S1与S2和S3有显著性差异(P<0.01).ELISA实验结果表明支架中复合的PDGF-BB释放长达30 d,呈持续缓慢释放.[结论]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为三维多孔结构,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持续缓慢释放PDGF-BB,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近β钛合金对人成骨细胞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陆斌;李广琪;李建武;谢延;丁宏;杨艳

    [目的]探讨近B钛合金Ti-5Zr-3Sn-5Mo-15Nb(TLM)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人成骨样MG63细胞分别接种于纯钛钛片、TLM及微弧氧化处理的TLM表面,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OPG/RANKL mRNA表达水平.[结果]TLM组OPG mRNA表达水平略高于纯钛钛片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弧氧化处理组OPG mRNA水平明显升高,与纯钛钛片组及TLM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RANKL mRNA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过微弧氧化处理的TLM可以上调成骨细胞OPG mRNA水平,从而影响OPG/RANKL mRNA的比值,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进一步促进骨质重建.

  • 白介素-16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原发骨性关节炎易感性韵关联研究

    作者:罗世兴;秦雪;赵劲民;苏伟;邓燕;花奇凯;李晓峰;廖亮

    [目的]探讨白介素-16(IL-16)基因多态性与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OA)的易感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95例中国汉族膝OA患者和9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方法筛查IL-16基因的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测序验证酶切结果.进行拟和优度x2检验、H-W平衡检验、连锁不平衡分析、单个位点和单倍型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IL-16基因多态性与膝OA的易感关联.[结果]三个SNP位点均符合H-W平衡.显性遗传模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rs11556218位点中,T/G基因型对膝OA可能有保护作用(OR=0.40,95%CI=0.21-0.73,P=0.008);rs4072111中,C/T可能增加发病风险(OR=1.98,95%CI=1.08-3.65,P=0.036).连锁不平衡分析提示rs11556218与rs4778889存在连锁不平衡(D'=0.625,r2=0.217),单倍型TTT可能增加发病风险(OR=2.42,95%CI=1.15-5.10,P=0.021),GCC可能减低发病风险(OR=0.43,95%CI=0.19-0.98,P=0.04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IL-16基因的rs11556218、rs4072111、rs4778889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膝OA易感性相关.

  •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神经导管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

    作者:张伟;杨宗德;易红蕾;陈家瑜;吴冰;魏显招;张涤清;郯志清;李明;傅强

    [目的]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cid,PLGA)为原料制备新型神经导管,同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GA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可行性进行观察.[方法]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壳寡糖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中空的PLGA神经导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排水法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将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培养后与导管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粘附情况,MTT方法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活性.[结果]PLGA神经导管管壁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管壁纤维直径为18 μm左右,孔隙率为85.4%±1.6%,MTT结果显示导管无细胞毒性.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导管表面生长良好.[结论]PLGA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孔隙率,生物相容性好,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良好材料.

  • 腺病毒介导入VEGF165和ANG-1双基因转染大鼠BMSCs及对其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金康;孟国林;刘建;胡蕴玉;袁志;段春光;白峰;白建萍;李丹

    [目的]探讨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VIA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表达及对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将本室构建的编码人VEGF165和ANG-1双基因的腺病毒质粒pAd-VIA在QBI-293A细胞内进行包装和扩增,体外转染大鼠BMSCs,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Western-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利用MTT法检测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50、100、200、400 pfu/cell不同浓度腺病毒转染后对B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质粒pAd-VIA在QBI-293A细胞内成功包装和扩增,体外转染BMSCs后,有大量的GFP 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转染组与VEGF165和ANG-1抗体结合,在45 KD和14.4 KD左右出现印迹条带;ELISA结果显示:转染组第1、2、3 d,上清中的VEGF165浓度和ANG-1浓度持续增加,未转染组均未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的腺病毒载体转染BMSCs后,促进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曲线上移,在1、3、5、7 d转染组的OD值均大于未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9 d,细胞进入平台期,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pAd-VIA转染大鼠BMSCs后,外源基因在体外得到有效表达,同时在观察时间内可以促进大鼠BMSCs的增殖.

  • 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的配合

    作者:胡桂香;赵晓梅

    本院2010年1~12月在CT定位下使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评价

    作者:胡永胜;张玉坤;田慧中;黄卫民;沙吾提江·卡斯木;周纲;高小亮

    腰腿疼痛症状在临床上很常见,随着MRI检查的普及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明显增加,椎间盘源性腰痛目前治疗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院开展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微创治疗(臭氧髓核消融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脊柱融合术3种术式,疗效评价报告如下.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转移瘤

    作者:李健;黄海;潘永谦;张平;杨波;莫世奋

    [背景]脊柱转移瘤是常见的骨转移瘤,高达40%的癌症患者发生脊柱转移[1].脊柱转移瘤常常引起椎体骨折、脊柱不稳、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等及其他合并症.手术治疗的目的在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解除神经压迫的因素.[方法]从2003年1月~2009年7月,2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女12例,男9例;平均年龄58.3岁)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percutaneous vertebmplasty)治疗,并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调查,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1例手术均成功,椎体成形术中平均每个椎体骨水泥(PMMA)注射量约(2.9±0.3)ml(I.7-4.1 m1).大部分患者94%(19/21)、88.2%(15/17)、100%(14/14)术后短期及长期均有良好的治疗止痛效果,术前VAS平均8.38±0.653降至术后1年随访内平均2.69±1.75.根据ADL评分,大部分患者无伴疼痛或伴轻微疼痛,其总体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缓解胸椎转移瘤引起顽固性疼痛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其通过增加椎体强度、提高脊椎的稳定性防止病椎塌陷引起的脊髓受压产生的神经功能障碍,同时降低了椎管内肿瘤的浸润.PVP可能成为缓解椎体转移瘤导致疼痛的一种治疗手段.

  • 第1跖趾关节半关节置换治疗僵硬(足/母)

    作者:Giza E;Sullivan M;Ocel D;孙卫东

    重度僵硬(足/母)治疗的金标准仍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但对于一些重度(足/母)趾僵硬患者不能接受关节融合,跖趾关节成形无疑是优选择.日前关于治疗重度躅僵硬的客观资料较少.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